本帖最后由 任永亮 于 2011-10-10 17:28 编辑
我在重庆谢承林贴子上回了贴子,为了充实我的贴子,同时也更能表达我在葡萄方面的观点,特重发在自己的贴子上(有部分修改) 首先凭心而论,重庆谢承林是很有才,做为国画爱好者,能达到此境地,确实不易。 别人都把楼主的绘画作品好话说尽了,我就给楼主一些建议,我的评论属于专业级的。 我相信帮里大部分人都无法真正说出作品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更不用谈说得有根有据了,我在此点评谢承林的画作,有班门弄斧之嫌,希望谢承林见谅,同时也请帮友对我手下留情。如果谢兄有兴趣的话,我们可以一起探讨国画艺术。如果我的建议对谢兄的绘画水准有所帮助的话,那我感到很荣幸。。 一是老兄的构图有所欠缺,比如编号22jpq,下方四串葡萄明显呈方形,最右边两串明显呈垂直排列;编号55jpq的两串葡萄也串成垂直一字形了,而其它位置竞然没有一粒葡萄,一句话,画面上不能出现明显的几何形状,如正方,水平形、垂直形。因为这些形状给人很古板感觉。 二是老兄的疏密关系还要加强,除了一楼的最后一幅,其它的给人的感觉虽然画了很多葡萄果实,但是那种繁茂的感觉还是少了一点,原因是葡萄基本上都是平铺的,缺少重叠,只有巧妙地运用重叠造成“密不透风”,然后在次要位置在画一些稀疏的葡萄,造成“疏可走马”。才是真正的疏密得法,用较少的笔墨体现出繁茂感,才能给人真正的丰收感。以就是运用以一当十的技法。还要注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就是密中有疏、疏中有密。比如编号33jpq,前面的五团葡萄应该拿一部分重叠起来,做到疏中有密,篮子里的葡萄应该伸出篮外若干粒,做到密中有疏,画面才更生动。 三是老兄的葡萄有些拘泥于现实,艺术取舍少了点,既然是绘画,那是艺术,那就应该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一切服从于艺术需要而进行取舍。不必面面俱到。 四、好的作品应该是给人非常自然的美感,比如编号88jpq,应该在葡萄周围隐隐约约地画上一些背景,感觉那葡萄以及蝴蝶是自然环境中的一些亮点,同时周围隐约的背景既暗示一种真实环境感,更可以衬托葡萄及蝴蝶等主体。以虚衬实。不这样处理的话感觉画上的葡萄和蝴蝶是在其它纸上剪下来再贴到画上的,也就是给人感觉有些突兀。缺乏生动性。 五、要加强主次、虚实、远近的处理,要做到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看这些画几乎犯了两个通病,要么处理上平均对待,看不出明显的虚实,比如编号77jpq的三片叶子的处理,都很实,处理成一样了。而实际上这三片的叶子有明显的前后距离的差异,应该最前的片最实,中间的其次,远处的那片最虚。在视觉在更给一种立体感,空间感。编号66jpq最前面的叶子和最后面的叶子也处理成一样了。比如几个筐的处理,应该中间朝我们鼓起来,两边往后面退进去,也就是筐实际上是空心的圆柱形,而楼主从筐的左、中、右都平均处理了,感觉他的筐是平面状的,而不是立体的。比如77jpq 的篮子的提手,应是右边在前面,左边在后面,应该右边处理最实,越往后面(左边)处理越虚,给人一种明显的远近距离感,还有就是篮子的提手在形状上要注意透视,而楼主那提手上部的形状明显是没有前后透视感(感觉两边的距离和观众一样近),楼主要么一想到虚都一样虚,应该虚中有实,比如编号66jpq最前面的那串葡萄,那串葡萄所有的个体都处理得很实,要知道,在一串葡萄里,也有的葡萄个体更近,有的葡萄个体更远,有的在面上,有的在底下,所以这串葡萄是画中最前的物体,应该处理得很实,但是也要表现出这串葡萄本身的前后立体感,也就是要实中有虚。像编号66jpq那幅,筐里的葡萄离我们更远,是虚的,但是这筐里的葡萄本身也是有前后(立体)的,应该虚中有实。画面根据前后关系首先要有大的虚实,然后在前面区分出前后,也就是实中有虚,要在后面的里面也区分出前后,也就是虚中有实。这样才能在平面的纸上更好地表现出立体的形象来。 六、要注意画面的呼应。编号66jpq、编号33jpq里都出现了青色的葡萄,但是都只局限于一串,周围应该散落一些青色的葡萄(在色彩上进行呼应),不然感觉画面上的青色是很孤立的,因为没有人跟它呼应。比如88、四只昆虫各顾各的,没有进行动态、神态上的呼应。比如可以那只蝴蝶飞来了,会自然发出声响,那么其它三只昆虫都警惕地抬头看着它,这样自然显得很生动,画面也有呼应关系。也能更好地表达出一种真实的生活气息。这种呼应是指动作上的呼应。一楼编号55jpq的两串葡萄也连在一起了,而其它位置竟然没有一粒葡萄,应该在其它位置显露出一小部分葡萄,这是形象上呼应,当然也还有很多其它折呼应关系,在此不一一例举了。 七、有些处理莫名其妙,如编号77jpq篮子里的葡萄都处理成上虚下实了,看起来很不自然,因为没有生活依据,也就是观众没有这样的视觉印象。正确的应该是上实下虚,因为下面的都装在篮子里了,被竹片挡住了,看不大清楚,应该做虚来处理,还有就是人是平视稍带俯视看葡萄的,篮子上面的葡萄离眼睛更近,篮子里面的离眼睛更远。所以应该是上实下虚,这样既符合生活实际,也有虚实美感。 总体感觉楼主的作品格调上还不够高,作品略显呆气,生动感少了点。 建议楼主加强整幅画的整体意识。从全局上的高度上进行布局和处理,不要只注重细节而失去整体的美感。优秀的作品最动人之处在都于整体的和谐。在遵循艺术规律、尊重生活实际的前提下力求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这样才能创造出富有形式美的艺术作品。 22jpq 66jpq 55jpq
77jpq 33jpq
00jpq
88jp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