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任永亮 于 2012-2-9 16:10 编辑
小空间,大舞台。(二)
在屋顶建园时,找准所有的承重墙的位置,对准承重墙先用水泥墩悬空架设花池,悬空60厘米左右。既不用担心所种植物的根会影响楼板,也不用担心楼层会漏水的问题,因为悬空了,即使楼板会漏水也很容易用高分子材料修补,不影响种植。花池下面就可以养些鸡,鸭之类的动物了。有机废弃物比如剩饭剩菜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养殖动物,有机废弃物过动物的肚子后,更容易被植物吸收,一举两得,动物和植物可以互相促进,比如黄菜叶可以喂鸡鸭,鸡鸭的粪便又是植物的上好肥料。这样,就做到了同样的空间,既种了植物,又养了动物。悬空的地方也可以拿出一部分来放置生产工具和生产材料料。对于楼顶族来说,如何巧妙地放置这些物品,不致于影响家庭的美观,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采用悬空种植,土壤和植物都被抬高了六七十公分,利于充分接收太阳光,增加光照时间,不至于被女儿墙挡住阳光。
土不要堆成水平状,最好堆成山峰状,因为山峰状可以大大增加土壤的表面积。大致可以增加50%至100%的表面积,可以种下更多的植物,做到以小见大。堆土也是有技巧的,山峰处对准承重墙,实在不行也要靠近承重墙,越远离承重墙的地方堆的越薄,自然就堆成了山峰状,掌握了堆土的技巧,就可以往楼顶多堆几倍的土。有了土,就可以种植更多的植物。或植物生长更加茂盛。大大增加了种植的效益。
土壤堆成山峰状。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避免植物根部在夏天的正午时刻处于休眠状态,因为土壤温度超过32度以后,很多植物的根部活动处于停滞状态。而在春秋时节又能充分利用太阳光。具体解释请参阅468楼的文章,在此不重复解释,因为叶片与土壤的对光的利用原理的一样的。
仔细观察大自然,特别是山区里的自然景观,会发现山实际占地面不大,但山高,呈峰状,所以其表面积是占地面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几千倍,就大大地增加了植物的数量与种类。所以,相同的占地面积,山区的植物总量是平原地带的几十倍到几百倍,山区的地理形态充分利用了太阳光与水分等自然条件,产生了最大的生态效应。这一自然现象非常值得楼顶族思考,同样的占楼面积,运用这一原理就可能大大增加楼顶种植效益,做到以小见大。(未完待续)
手机拍的,可能镜头被弄脏了,很模糊。
悬空层里养鸡鸭
上面种植物,下面养鸡鸭。
鸡鸭避雨设施
土壤堆成山峰状
楼顶采用满盘堆土,增加种植面积,充分利用阳光。
采摘底部叶片后的白菜
看采摘后的叶底部残留,就可以想像采摘前的白菜有多茂盛。
采摘后的残留部又发出新的叶片,一棵白菜看起来像有多个蕊的菜了。
山上长了大量的植物。
山上的植物总量很大,两山之间的平地植物总量少得可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