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邦农人之家

 找回密码
 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阳光佳人

[分享] 葡萄酒自酿方面的技术交流

 关闭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319

帖子

179 小时

在线时间

6

好友

初中二年级

Rank: 8Rank: 8

UID
36058
鲜花
264 朵
农币
3414 枚
居住地
山东 烟台
发表于 2010-11-1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烟台
晕。我没有在这里看到过这篇文章呢。这个网站用搜索栏也没有找到。我是在百度搜索到新浪看到的。我只看完了 一个字都没有带走。希望这位詹先生只是疏忽了而已。不然我第一个鄙视他!
KELY123 发表于 2010-10-29 12:43


我也搜不到了呢,真遗憾啊

对您我只说一句,如果我有心剽窃,不会一字不改吧?

鄙视不鄙视我那是你的自由。

评分

参与人数 1农币 +10 收起 理由
东岳园丁 + 10 我敬重你

查看全部评分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5991

帖子

2035 小时

在线时间

191

好友

★农艺师★

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

UID
35948
鲜花
997 朵
农币
47006 枚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烟台
我也搜不到了呢,真遗憾啊

对您我只说一句,如果我有心剽窃,不会一字不改吧?

鄙视不鄙视我那是你的自由。
joeyzhan 发表于 2010-11-1 11:40

只谈技术,共同进步。
有舞台就好好演一个角色,没舞台就静静做一名观众。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74

帖子

119 小时

在线时间

2

好友

小学五年级

Rank: 6Rank: 6

UID
41839
鲜花
81 朵
农币
951 枚
发表于 2010-11-2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本帖最后由 三江源 于 2010-11-2 11:23 编辑

不好意思,我也知道你是一时疏忽哈,只是为说明一下,大家都应注意。可能说明的太直白就此道歉!

那文章找不到也罢,那只是入门拙作,不足为提。z先生,你那蛇龙珠今年还用加糖吗?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5991

帖子

2035 小时

在线时间

191

好友

★农艺师★

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

UID
35948
鲜花
997 朵
农币
47006 枚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烟台
请赵老师谈谈自酿葡萄酒过程中,加糖与否的利弊吧。
有舞台就好好演一个角色,没舞台就静静做一名观众。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74

帖子

119 小时

在线时间

2

好友

小学五年级

Rank: 6Rank: 6

UID
41839
鲜花
81 朵
农币
951 枚
发表于 2010-11-2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小丽老师在考我呢。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74

帖子

119 小时

在线时间

2

好友

小学五年级

Rank: 6Rank: 6

UID
41839
鲜花
81 朵
农币
951 枚
发表于 2010-11-2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那我就试着分析一下,以下纯属个人观点。
加糖一般是指加蔗糖,蔗糖是双糖。与葡萄里的果糖、葡萄糖是有区别的,后者是单糖。国际上做葡萄酒是严格控制加糖的,在法国、美国等都是要政府高级部门批准才能加。而且加糖量法国近几十年各产区就批准过很少几次。
为什么会如此严格控制加糖呢?我认为是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加糖会使葡萄酒的风味降低,虽然这种降低是很弱的,但毕竟是有。因为葡萄酵母很容易将单糖转为酒精,但双糖就要分泌一种酶将双糖降解为单糖。然后再转成酒精。这一过程都会产生一些多余物质。对酒有轻微影响。相当于往葡萄酒里倒点朗姆酒。
其次,加糖本身破坏了葡萄酒的原有属性,有点欺世盗名的感觉。
综上两点,各国为了葡萄酒的权威性,一律不许加糖。实在年份不行,为了葡萄酒12度法定酒精度,让你加你再加。

评分

参与人数 2农币 +28 收起 理由
dmcdfq + 20 精品
阳光佳人 + 8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319

帖子

179 小时

在线时间

6

好友

初中二年级

Rank: 8Rank: 8

UID
36058
鲜花
264 朵
农币
3414 枚
居住地
山东 烟台
发表于 2010-11-2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烟台
本帖最后由 joeyzhan 于 2010-11-4 08:36 编辑

目前,世界很多气候凉爽的葡萄种植区都允许采用加糖酿造法,欧洲地区包括德国、奥地利、法国,新世界国家包括美国的俄勒冈、新西兰。事实上,加糖酿酒的做法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而且法国从拿破仑时期开始加糖就走向合法化了。
2007年12月,欧盟农业部长曾号召停止在酿酒过程中添加蔗糖的做法,但此举遭到法国北部、奥地利、德国的极力反对。似乎只有一些极端的保守人士才完全反对加糖。
至于对酒的影响,加糖不存在对风味的影响,因为其一转化酶葡萄本身就含有,只要不超量加糖这些转化酶够用了,其二酵母只是在代谢过程中产生转化酶,无需酵母闹神费力专门制造转化酶顺带产生多余物质;其三,酶只是催化剂不是消耗品。但是,提高酒的度数会影响酒体整体平衡——如果葡萄成熟度够,糖度够的话再加糖就属于没事找事了。
另外一个事实是:欧洲酒厂每年要在葡萄酒中添加几十万吨糖。

评分

参与人数 1农币 +10 收起 理由
东岳园丁 + 10 据理力争

查看全部评分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5991

帖子

2035 小时

在线时间

191

好友

★农艺师★

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

UID
35948
鲜花
997 朵
农币
47006 枚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烟台
有学者认为:在自酿的过程中加糖,未尝不可。加糖通常可以增加葡萄酒的酒精度,弥补用鲜食葡萄酿酒糖度不足的缺陷,同时,加糖后自酿发酵通常进行得不是很完全,酿成的葡萄酒残糖比较高,也可以有助于让酒的口味比较容易被人接受。
有舞台就好好演一个角色,没舞台就静静做一名观众。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533

帖子

283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高中一年级

Rank: 10Rank: 10Rank: 10

UID
56602
鲜花
40 朵
农币
3802 枚
发表于 2010-11-3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宝鸡
关于残糖主要是在发酵前把葡萄的比重及含糖量测量准确,按照准确的数值去加糖发酵3天后再加入发酵助剂,就不会出现酿成的葡萄酒残糖比较高的情况。至于口味那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了,我们中国人普遍对葡萄酒的认识是:葡萄酒应该是甜的,甜的入口容易接受。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74

帖子

119 小时

在线时间

2

好友

小学五年级

Rank: 6Rank: 6

UID
41839
鲜花
81 朵
农币
951 枚
发表于 2010-11-3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关于残糖主要是在发酵前把葡萄的比重及含糖量测量准确,按照准确的数值去加糖发酵3天后再加入发酵助剂,就不会出现酿成的葡萄酒残糖比较高的情况。至于口味那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了,我们中国人普遍对葡萄酒的认识是:葡 ...
快乐的兔子2010 发表于 2010-11-3 09:49

举手同意!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74

帖子

119 小时

在线时间

2

好友

小学五年级

Rank: 6Rank: 6

UID
41839
鲜花
81 朵
农币
951 枚
发表于 2010-11-3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本帖最后由 三江源 于 2010-11-3 10:25 编辑

我在做葡萄酒的问题上比较保守,不喜欢加调味品。糖度不够宁可放弃。今年就放弃做黑比若、西拉。
本人比较喜欢旧世界的葡萄酒风格。最近,参加“法国勃艮第葡萄酒推介会”,感觉他们的酒普遍酸度偏高、颜色偏淡,要想改观很容易,但人家以此为风格,反而得到欧美人士的亲睐,平均葡萄酒价格比波尔多要高。故有勃艮第称帝,波尔多称后之说。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319

帖子

179 小时

在线时间

6

好友

初中二年级

Rank: 8Rank: 8

UID
36058
鲜花
264 朵
农币
3414 枚
居住地
山东 烟台
发表于 2010-11-3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烟台
故有勃艮第称帝,波尔多称后之说。三江源 发表于 2010-11-3 10:20

不敢苟同“故有勃艮第称帝,波尔多称后之说。”之说。
众所周知,勃艮第细致迷人偏向柔和清淡,波尔多则陈稳厚实,表现出刚强遒劲的力量。难道法国人男女性别表现出来的是反向的??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74

帖子

119 小时

在线时间

2

好友

小学五年级

Rank: 6Rank: 6

UID
41839
鲜花
81 朵
农币
951 枚
发表于 2010-11-3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本帖最后由 三江源 于 2010-11-3 16:27 编辑

哈哈,“难道法国人男女性别表现出来的是反向的?”你这话我曾在一个卖酒的法国人博客里的“评论”里看到过,看来对这话的质疑不是一两个。开始我以为你是那摘来的。
勃艮第葡萄酒称帝由来已久,世界上最贵的酒就产自勃艮第。黑比若葡萄也是公认的最难酿好的葡萄。我说的那句话也是从法国人博客里看来的。我在美国人写的“红葡萄酒”一书中也看到过。我想人家称帝的角度可能跟咱们所想的,简单葡萄酒的口感不太一样。这要从勃艮第葡萄酒在法国历史上、法国葡萄酒历史上的地位有关。当然,葡萄酒的质量也是很重要的因素。这方面有书记载。、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319

帖子

179 小时

在线时间

6

好友

初中二年级

Rank: 8Rank: 8

UID
36058
鲜花
264 朵
农币
3414 枚
居住地
山东 烟台
发表于 2010-11-3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烟台
看来我始终脱离不了“剽窃的嫌疑”,不过“难道法国人男女性别表现出来的是反向的??”这句话是詹某地道的原创。我百度,google了一圈也没找到同样的话,如果赵老师在某酒商的博客的评论见到过,希望能给个链接,以便于我属上人家的名字,以免被投诉剽窃。
搜索中同样也没找到“勃艮第葡萄酒称帝由来已久”的证据,倒是找到了菲利浦.赛尔登对波尔多和勃艮第的红酒的评价——一本被罗伯特蒙戴维评价评价为“这是过去所有介绍葡萄酒书籍中最好的一本”的红酒科普读物《完全傻瓜指导系列:葡萄酒 》(菲利浦.赛尔登 著 耿德本 郭忠壮 译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中第十章的标题是:波尔多葡萄酒之王,第十一章的标题是 勃艮第葡萄酒皇后。我有些晕了,不知是该信菲利浦.赛尔登,还是该信您提到的“法国人博客”,请指点一二。顺便问一句你说的那个法国人户籍不是勃艮第的吧?
至于黑比诺,不可否认它是最好的葡萄品种之一,只是因为对气候,土壤极为敏感,有点变化无常。因此它只是难种,并非您说的难酿。
尽管勃艮第让人有些迷惑,尽管勃艮第出产世界上最贵的酒(贵是有原因的),但是无论从产量上还是从整体质量上,都无法与波尔多相比的,即使勃艮第称了王,也只能偏安一方。

评分

参与人数 1农币 +10 收起 理由
东岳园丁 + 10 没有误导

查看全部评分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5991

帖子

2035 小时

在线时间

191

好友

★农艺师★

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

UID
35948
鲜花
997 朵
农币
47006 枚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烟台
哧哧,二位关于“帝和后”的讨论可谓相当地激烈,这更有助于实现,在讨论中发现真理,在讨论中互相提高。

评分

参与人数 1农币 +10 收起 理由
东岳园丁 + 10 讨论中发现真理

查看全部评分

有舞台就好好演一个角色,没舞台就静静做一名观众。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74

帖子

119 小时

在线时间

2

好友

小学五年级

Rank: 6Rank: 6

UID
41839
鲜花
81 朵
农币
951 枚
发表于 2010-11-4 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本帖最后由 三江源 于 2010-11-4 10:54 编辑

关于帝后的话题讨论可以停止了,谁帝谁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对葡萄酒是半瓶子醋,从我个人来看我也是更喜欢波尔多的酒风。

还是回到酿酒的正题上来吧,目前已经偏离了小丽老师开贴的初衷。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74

帖子

119 小时

在线时间

2

好友

小学五年级

Rank: 6Rank: 6

UID
41839
鲜花
81 朵
农币
951 枚
发表于 2010-11-4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希望Z先生不要太过敏感,我决没有要讽刺你的意思,我很尊重你,也了解你的人品。也尊重你的博学。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74

帖子

119 小时

在线时间

2

好友

小学五年级

Rank: 6Rank: 6

UID
41839
鲜花
81 朵
农币
951 枚
发表于 2010-11-4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本帖最后由 三江源 于 2010-11-4 10:56 编辑

葡萄酒资讯网自酿论坛那边有个酒葡萄栽培技术贴,而这边酒葡萄栽培技术论坛有个自酿技术贴。哦,很有意思。那边到是讨论的很热烈,而这边却没啥人讨论自酿问题。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07

帖子

130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小学五年级

Rank: 6Rank: 6

UID
23455
鲜花
201 朵
农币
746 枚
发表于 2010-11-4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哈哈老赵 原来你也来这里。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57

帖子

50 小时

在线时间

3

好友

小学二年级

Rank: 3Rank: 3

UID
62922
鲜花
2 朵
农币
168 枚
居住地
辽宁 葫芦岛 南票区
专职
园艺爱好者
发表于 2010-11-4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葫芦岛
看过前面几位老师评论,感觉真是很精彩,从中学到一些东西。
爱葡萄,爱土地,爱农民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客户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规则制度|隐私政策|小黑屋|活动|水果邦 ( 京ICP备06047721号-4 )

GMT+8, 2025-8-8 20:01 , Processed in 0.058636 second(s), 8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