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不仅是果农们需要的帮手,更是工人们急切需要的帮手;它省时省力,在帮助果农提高附加值的同时,又能减轻工人的困难。它是怎样的一台机器,又将如何帮工人步步解决困难?敬请收看《我爱发明》“杏儿去核记”。 《我爱发明》杏儿去核记 杏又名杏果,是我国北方的主要栽培果树品种之一,其果肉、果仁均可食用。在新疆,因为地势和气候的原因,这里种植了成千上万的杏树,每到收获季节,一个个金色的杏果儿挂满枝头。杏既可以鲜食,又可以加工成杏脯,杏干。近年来,随着果品深加工掀起的热潮,杏加工也成了行业里的新宠,许多人将杏去核后做成丰富多样的小吃,这天我们的记者,来到新疆喀什市的一家杏儿食品加工厂,看到这里的人们正在批量的生产去核后的杏儿。 《我爱发明》杏儿去核记 杏有黄杏和青杏,黄杏软而甜,青杏硬而酸,在去核时,黄杏一掰就开,而青杏往往都需要用手指沿着杏儿的核缝线掐一道小口,然后用手使劲才能掰成两半,把核取出。掰杏虽说不难,但要长时间的做好它,也是件不容易的事,为了体验掰杏的艰辛我们的记者兴致的给大姐帮起了忙。掰青杏因为质地较硬,很容易划伤到手,为了能多帮大姐,记者特意挑选了一些青杏,进行掰半。要将杏掰瓣去核,还真不容易,需要一些手上的劲儿。不娴熟的人很容易划破手,或是挖出的杏核带肉多,那么有没有一台机器能代替手工给杏儿,破瓣挖核呢? 《我爱发明》杏儿去核记 发明人:李忠新、田翔、麦合木江 发明项目:去核切分机 李忠新、田翔、麦合木江,他们都是新疆乌鲁木齐人,在同一家机械厂从事机械制造。李工是厂里年头最久的老师傅,今年50岁,生活中待人亲切和蔼,但一旦进入工作,他就会开启他那严肃、严谨的教父思想;田工,他是一个典型的技术控,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麦工,是厂里出了名的逗乐宝,性格憨厚耿直,长的不帅,但最受同事们的欢迎。这三人虽说年龄差距大,性格各异,但他们因为兴趣相投,都对机械制造有着炽热的爱好,三人便成了亦父亦师亦友。 近年,杏儿作为新疆特色,价格一直走低,老百姓辛辛苦苦种植杏树,可到头来都做了赔本的买卖,为了让农民多赚些辛苦钱,得到更多的附加值,一些工厂开始对杏儿进行加工,将杏儿去核做成易储存的果脯等,这样的加工确实是好,杏儿的价值大有所增,农民的收入也有所增长,可苦恼的是,给杏儿破瓣去核,费时费力,很多的杏儿加工厂都希望有一台机器能代替人工给杏儿去核切分。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工带领着团队做了一台给杏儿去核切分的机器。听说有人做了一台去核切分机,我们的记者好奇赶来,这机器到底要如何将杏儿去核切分呢? 李忠新、田翔、麦合木江发明去核切分机 新做出的杏儿去核切分机,是半自动化机器,去核切分时不仅需要人摆盘,而且还要人工用脚使劲踩踏板,才能将杏切瓣将核取出,时间一长,腿就累。同时因为没有设计盛装的漏斗,杏核落得满地都是。 第二代杏儿去核机有了很大改进,机器一分为二,一个给杏儿去核切分,一个保留杏儿的完整,给杏儿冲核。改进后的新机器无论是去核切分,还是冲核,都表现的不错,实现了机器自动化。 去核切分机发明人代表 为了做出更好的省时省力的机器,李工三人决定再次对机器进行改进,他们通过这次测试,自己切身体会到人手摆盘不仅辛苦,而且大大拉低了机器整体的速度。要如何解决人手摆盘这一问题,对于工厂和他们自己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他们每天探讨、改进,将问题落到图纸,图纸运用到实际,每天从早忙到晚,累时,他们就一起跳舞,活动筋骨,遇到分歧时,大伙就围在一起认真讨论,如此工作,让他们高效率的做出了全新的第三代杏儿去核机。 李工、田工、麦工三人发明的去核切分机效率高、速度快,克服了人工去核效率低、费工、费时、费用高的困难,解放了劳动力,同时也为广大果农厂家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