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邦农人之家

 找回密码
 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葡萄完全使用无机肥是否可行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93

帖子

39 小时

在线时间

1

好友

小学二年级

Rank: 3Rank: 3

UID
57400
鲜花
-1 朵
农币
502 枚
发表于 2010-9-20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眉山
农业的第一次革命就是化肥的大量使用,现在的研究很明确:所有的肥料发挥肥效最终是转化为少量的几种离子态,不管是化肥还是有机肥。比如氮肥,不管是碳铵,尿素,硝酸氨,蛋白质,最终绝大部分(不是全部)要转化为氨离子或硝酸根离子,才能被作物吸收;
    营养液栽培是对作物需要条件优化的栽培模式,他包含了多个系统:营养液的配比,有害代谢物的清除,空气供应,营养液的检测等。所以营养液的栽培技术当前只较多的应用在观赏农业和花卉等少数方面;
    土壤学中有一个概念是土壤母质经过森林的覆盖才能叫土壤。土壤最重要的成分就是有机质。有机质的作用研究很多,其中有些较易被忽略:蓄积水分,吸附养分,缓冲系统等,总之有机质是为作物生长提供一个平衡的环境;(营养液栽培是人为经常调节的环境);
    免耕栽培由于减少土壤中作物残体的扰动,和犁耙耕作相比是对有机质积累要多。我理解免耕栽培是一种仿自然的模式;
    以色列的沙漠栽培世界文明。我们现在已有较多的滴灌栽培面积。在同一个地区栽培同一种作物,砂土
中栽培的比壤土中的容易早衰;
    粘性的土壤和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在收获前如果有较多的水,果实的甜度与砂土或有机质含量少的土壤种植的作物比较要差,但可以通过简单的控制氮肥和水分也可以实现;这也证明了果实的生长最直接的是光合作用,所有的栽培措施都只是提高光合作用以及光合产物转运的效率;
   人所共知的是人类利用的最终营养物质无非是氨基酸、糖、维生素等,所有这个年头就有“胶囊女孩”出现。但你能赞同吗?
    我个人认为:有机肥不仅不是农业的累赘,而是农业实现简便化,省工化,低成本,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评分

参与人数 4农币 +55 收起 理由
土葡萄 + 10 对有机肥作用的最好的阐述
宁录 + 5 我很赞同
dmcdfq + 20 真知灼见
aizaohua + 20

查看全部评分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6006

帖子

1264 小时

在线时间

196

好友

★溉帮★五袋长老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昵称
浙江人老戴
UID
44557
鲜花
539 朵
农币
2347 枚
发表于 2010-9-21 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农业的第一次革命就是化肥的大量使用,现在的研究很明确:所有的肥料发挥肥效最终是转化为少量的几种离子态,不管是化肥还是有机肥。比如氮肥,不管是碳铵,尿素,硝酸氨,蛋白质,最终绝大部分(不是全部)要转化为 ...
果之友 发表于 2010-9-20 22:08
砂土
& I7 z; R; b) D  j) x中栽培的比壤土中的容易早衰;  N1 s1 T% [) X
        对哦
未来的一年多都在老家了,浙江江山市做猕猴桃和无花果,这里应该天时地利人和。以下资料以后修改“ ”只交有德之人。。。。。 http://shop33570144.taobao.com信誉度四钻的淘宝店暂时冬眠中,十年老店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5991

帖子

2035 小时

在线时间

191

好友

★农艺师★

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

UID
35948
鲜花
997 朵
农币
47006 枚
发表于 2010-9-21 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烟台
农业的第一次革命就是化肥的大量使用,现在的研究很明确:所有的肥料发挥肥效最终是转化为少量的几种离子态,不管是化肥还是有机肥。比如氮肥,不管是碳铵,尿素,硝酸氨,蛋白质,最终绝大部分(不是全部)要转化为 ...
果之友 发表于 2010-9-20 22:08

真正的科技人才。
有舞台就好好演一个角色,没舞台就静静做一名观众。

参加活动:1

组织活动:0

4663

帖子

1377 小时

在线时间

99

好友

★农艺师★

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

昵称
小马哥
UID
20830
鲜花
8689 朵
农币
103389 枚
居住地
山东 烟台 蓬莱市 登州街道
专职
农技推广
发表于 2010-9-21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烟台
葡萄完全使用无机肥是否可行?相信很多兄弟们都有这个疑问。最起码我认为是可行的。并且现在也是这样做的。看看现在葡萄栽培资料。栽前都要深挖沟。广施肥。动辄几千一万斤。以后每年秋施也是如此。先不说这需要要多 ...
一浪更比一浪浪 发表于 2010-9-15 12:11

如此只会造成更严重的环境污染。
真话不说全,假话全不说。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8375

帖子

3191 小时

在线时间

90

好友

★溉帮★八袋长老

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

昵称
嚓咔咔嚓
UID
22276
鲜花
23060 朵
农币
89552 枚
专职
园艺爱好者
发表于 2010-9-21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绍兴
为什么有机栽培的果蔬价高,不完全是成本高,而是因为营养更平衡。众所周知的是无机栽培方式(包括水培)植物吸收的无机盐比较多,植株内的无机盐水平也较高,可食用部分的含量也高,其中主要成分亚硝酸盐无论对植物本身还是对吃它的人类的毒害作用都很强。欧美等国为什么大力发展有机农业?难道不是为了吃得更放心吗?中国人难道就可以象喂猪一样吗?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389

帖子

434 小时

在线时间

22

好友

高中二年级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昵称
小崔
UID
48453
鲜花
74 朵
农币
4898 枚
居住地
上海 嘉定 新成路街道
专职
种植户
发表于 2010-9-21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农业的第一次革命就是化肥的大量使用,现在的研究很明确:所有的肥料发挥肥效最终是转化为少量的几种离子态,不管是化肥还是有机肥。比如氮肥,不管是碳铵,尿素,硝酸氨,蛋白质,最终绝大部分(不是全部)要转化为 ...
果之友 发表于 2010-9-20 22:08

另外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也是很重要的,富含有机质的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它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动态平衡

评分

参与人数 1农币 +20 收起 理由
aizaohua + 20 精品回复

查看全部评分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674

帖子

1204 小时

在线时间

54

好友

大学四年级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昵称
张远远
UID
53809
鲜花
245 朵
农币
8084 枚
居住地
江苏 南京 溧水县 永阳镇
专职
种植户
发表于 2010-9-21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85#synet
兄弟,不要从道德高度上来说,你怎么知道无机肥种出来的就残留多?其实更大可能性是残留少,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能不懂装懂,要讲科学,知道吗?美国、日本搞有机栽培不是田多就是炒概念卖高价,他们就一定正确吗?不要被人骗了还帮人数钱。我们讨论的是无机肥是否能行,而不是讨论果实的潜在的质量问题,那需要另外讨论。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8203

帖子

5512 小时

在线时间

297

好友

★农艺师★

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

昵称
aiai
UID
11454
鲜花
3788 朵
农币
10259 枚
发表于 2010-9-21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鹰潭
另外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也是很重要的,富含有机质的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它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动态平衡
小崔种葡萄 发表于 2010-9-21 10:36

说到了其中一个重要的要点
果玩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8203

帖子

5512 小时

在线时间

297

好友

★农艺师★

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

昵称
aiai
UID
11454
鲜花
3788 朵
农币
10259 枚
发表于 2010-9-21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鹰潭
农业的第一次革命就是化肥的大量使用,现在的研究很明确:所有的肥料发挥肥效最终是转化为少量的几种离子态,不管是化肥还是有机肥。比如氮肥,不管是碳铵,尿素,硝酸氨,蛋白质,最终绝大部分(不是全部)要转化为 ...
果之友 发表于 2010-9-20 22:08


说的很好
果玩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674

帖子

1204 小时

在线时间

54

好友

大学四年级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昵称
张远远
UID
53809
鲜花
245 朵
农币
8084 枚
居住地
江苏 南京 溧水县 永阳镇
专职
种植户
发表于 2010-9-21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84#马起林
你也是不懂装懂啊,你怎么知道无机肥种出来的就差。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8203

帖子

5512 小时

在线时间

297

好友

★农艺师★

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

昵称
aiai
UID
11454
鲜花
3788 朵
农币
10259 枚
发表于 2010-9-21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鹰潭
我认为,有机肥最重要的作用首先不是直接对作物期起作用,而是通过改良土壤,改善土壤结构,给根系和土壤微生物一个良好的温,湿,气的生长环境,然后使作物根繁叶茂,提高了作物抗逆性,减轻裂果现象,其次就是有机肥含有农作物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提供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的全面补给

有一篇文章写得很全面

有机肥的作用

     一、供给农作物多种养料:有机肥又叫农家肥,是一种安全肥料。一般都含有农作物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和丰富的有机质,既含有氮、磷、钾,又含有硼、钼、锌、锰、铜等微量元素及生长刺激素。
  二、减少土壤养分固定,提高化肥肥效:有机肥料减少养分固定,提高化肥肥效的主要机制是有机肥料的“螯合作用”。所谓“螯合作用”就有机肥料中的腐殖酸与土壤中的无机盐类形成一个配位体,使它们之间相互结合得很牢固,减少营养元素与土壤间发生的化学反应,提高肥料的有效性,提高化肥利用率,使化学避免流失和污染,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有机肥料分解中,产生的各种有机酸和碳酸,可以促进土壤中难溶性磷酸盐的转化,提高磷的有效性。有机肥料中的养分,大多呈有机状态,必须经过微生物分解后转化为作物吸收的无机态,这一过程是缓慢的,逐渐转化释放养分。因此,有机肥不仅当年有效,而且有较长的后劲,性稳而不暴。
  三、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提供所需要的能量:有机肥不仅是农作物的粮食,而且也是土壤微生物的粮食。有机肥料含有大量微生物,大多数微生物依靠现有的有机质维持生命,土壤中有机质丰富,促进微生物旺盛活动。微生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放出大量的酶,生成一种黑色或褐色的腐殖质,能持久而稳定的供给微生物的能量,为微生物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四、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腐殖质为胶体物质,并具有水稳性的主要物质。土壤腐殖粘结力比粘土,粘着力小10.5倍,而比沙粒,使沙质不散,粘质土发暄。提高沙土保水保肥力,对粘性土壤能减少它的内聚力,使它变疏松,利用耕作和排水,延长土壤宜耕期。腐殖质还有增深土壤颜色,起吸热增温作用,有利于种子萌芽和作物生长。腐殖质吸水能力强,一般可以吸收本身重量9至25倍水,有助于作物的抗旱和抗涝。
  五、增强土壤保肥性和缓冲作用:有机肥料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其核心部分是有机胶体,有机胶体具有胶结,有机胶体具有胶结力、代焕性等。有机肥料中集中了大量的有机胶体,离子交换能力强,相当于土体10至20倍,从而大大的增加了土壤中的钾、钠、钙、镁、铁、铝等吸收。
  六、减轻土壤污染:腐殖质能吸收某些农药,有机质与重金属离子形成的螯合物等,易溶于水,可以从土壤中排出,能消除农药残毒及减轻重金属污染土壤。

评分

参与人数 2农币 +20 收起 理由
宁录 + 5 精品文章
synet + 15 好资料。

查看全部评分

果玩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8375

帖子

3191 小时

在线时间

90

好友

★溉帮★八袋长老

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

昵称
嚓咔咔嚓
UID
22276
鲜花
23060 朵
农币
89552 枚
专职
园艺爱好者
发表于 2010-9-21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绍兴
87#太阳不锈1999
愿闻兄台科学地讲解一下无机肥的益处,谢谢。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8375

帖子

3191 小时

在线时间

90

好友

★溉帮★八袋长老

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

昵称
嚓咔咔嚓
UID
22276
鲜花
23060 朵
农币
89552 枚
专职
园艺爱好者
发表于 2010-9-21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绍兴
自己百度了一下,有机肥和无机肥的利弊:
国外发达的国家主张有机农业,普遍反对施用化肥而要求施用有机肥。理由是施用化肥会造成污染,使地力下降,加重水土流失和增加能量消耗。但施化肥对于永久性的果树来说是必需的,因果树吸收的矿质营养元素都必须是无机形态时方能为果树利用。植物吸收这些营养元素后通过光合作用形成各种有机物,供动物和人类利用。所剩余的有机质也必须通过腐生生物分解为无机形态后,方可被果树吸收利用。
当有机质分解形成的矿质元素和来自岩石土壤、空气、雨水的矿质元素不能满足果树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需要时,合理增施化肥是完全符合自然规律的仿生栽培措施。这种措施基础一旦失去就会使果树生长失调,最终导致果树减产降质。土壤板结,土壤冲刷加剧的现象,并非完全因施用化肥引起,而主要是由于使用化肥后减少或不施有机肥以及灌溉不当所造成。在有机质充分归还土壤的前提下,即使长期施用化肥也不会因破坏土壤结构,而加剧水土流失。
关于化肥施用后造成土壤环境污染的问题,其一是某些元素施用过量,如硝态氮过量施用就会产生NO2-,这可以从减少过量施用或者通过改善土壤结构加以调节解决。其二是在化肥生产中尽量减少有毒物杂质,如化肥中的镉等有毒物质,需要在制造中消除。在化肥的施用中,特别是氮肥,能量消耗多,这可通过利用菌肥来减少化肥用量,从而得以解决。
有机肥:
有机肥俗称农家肥,是指含有大量生物物质、动植物残体、排泄物、生物废物等物质的缓效肥料。施用有机肥料不仅能为植物提供全面营养,而且肥效长,可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是绿色食品生产的主要养分来源。

评分

参与人数 1农币 +5 收起 理由
宁录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8375

帖子

3191 小时

在线时间

90

好友

★溉帮★八袋长老

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

昵称
嚓咔咔嚓
UID
22276
鲜花
23060 朵
农币
89552 枚
专职
园艺爱好者
发表于 2010-9-21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绍兴
本帖最后由 synet 于 2010-9-21 11:53 编辑

再百度氯化钾:注射死刑也是用的这个?不知真假和用量。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674

帖子

1204 小时

在线时间

54

好友

大学四年级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昵称
张远远
UID
53809
鲜花
245 朵
农币
8084 枚
居住地
江苏 南京 溧水县 永阳镇
专职
种植户
发表于 2010-9-21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94#synet
一样的,量大速度快时引起心脏骤停,静脉注射,是安乐死的一种方法,当然也不安乐,在兽医上呕吐、腹泻、缺钾性心脏病时要补钾,注意稍慢一些,其实还是很安全的,经口一般不会发生严重问题,香蕉、葡萄、桃等水果以及一些蔬菜都含有丰富的钾,超量的钾也很容易排出体外。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8203

帖子

5512 小时

在线时间

297

好友

★农艺师★

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

昵称
aiai
UID
11454
鲜花
3788 朵
农币
10259 枚
发表于 2010-9-21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鹰潭
本帖最后由 aizaohua 于 2010-9-21 12:23 编辑

有机肥的施用量也因不同的土壤而异,南北土壤有别,红壤黄壤和黑壤有别,水稻田的土壤和旱地的土壤有别,熟地和胜地土壤有别,等等,各种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含量都不一样,例如北方的黑土地 ,长江流域边上的冲击土有机质含量及肥力远远高于南方红壤,水稻田和耕作时间久的菜园有机质含量及肥力远远大于新耕旱地,所以在黑土地,冲击土,水稻田里短期内不下有机肥对作物对土壤的影响一下是看不出的,在南方红壤特别是新开荒地如果不下有机肥改土那是完全可以肯定作物是长不好的


ps 我国土壤的水平分布与气候带及地带性植被相一致,气候带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湿度,在东部沿海地区,从南向北随着温度变化,相应的土壤类型是热带的砖红壤(海南、广东、广西),南亚热带是赤红壤(广东、广西、湖南),中亚热带的红壤(江西、湖南、湖北),北亚热带的黄褐土、黄棕壤(安徽、江苏),温带的棕壤(河南、河北),寒温带的针叶林土。

从东到西的分布黄棕壤(江苏)黄褐土(河南)褐土(山西)栗褐土(陕西)黑垆土(甘肃、陕西)灰钙土(新疆东部)漠土(新疆中、西部)

总体趋势是南方土壤偏酸,钾素缺乏严重,北方土壤偏盐碱化,微量元素有效性差,东部土壤中性,氮、磷、钾养分普遍缺乏,西部土壤养分贫乏,有机质含量低

评分

参与人数 1农币 +5 收起 理由
宁录 + 5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果玩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8203

帖子

5512 小时

在线时间

297

好友

★农艺师★

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

昵称
aiai
UID
11454
鲜花
3788 朵
农币
10259 枚
发表于 2010-9-21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鹰潭
中国土壤资源丰富、类型繁多,世界罕见。中国主要土壤发生类型可概括为红壤、棕壤、褐土、黑土、栗钙土、漠土、潮土(包括砂姜黑土)、灌淤土、水稻土、湿土(草甸、沼泽土)、盐碱土、岩性土和高山土等12系列。

红壤系列
中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重要土壤资源,自南而北有砖红壤、燥红土(稀树草原土)、赤红壤(砖红壤化红壤)、红壤和黄壤等类型。

砖红壤
发育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下强富铝化酸性土壤,在中国分布面积较小。海南岛砖红壤的分析资料表明:风化度很高,粘粒的二氧化硅/氧化铝比值(以下同)低于1.5,粘土矿物含有较多的三水铝矿、高岭石和赤铁矿,阳离子交换量很少,盐基高度不饱和。

燥红土
热带干热地区稀树草原下形成的土壤,分布于海南岛的西南部和云南南部红水河河谷等地,土壤富铝化程度较低,土体或具石灰性反应。

赤红壤
发育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具有红壤和砖红壤某些性质的过渡性土壤。

红壤和黄壤
均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生成的富铝化酸性土壤,前者分布在干湿季变化明显的地区,淀积层呈红棕色或桔红色,剖面下部有网纹和铁锰结核,二氧化硅/氧化铝比值为1.9~2.2,粘土矿物含有高岭石、水云母和三水铝矿;后者分布在多云雾,水湿条件较好的地区,以川、黔两省为主,以土层潮湿、剖面中部形成黄色或蜡黄色淀积层为其特征,粘土矿物含有较多的针铁矿和褐铁矿。
红壤系列的土壤适于发展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果树和林木,作物一年可二熟、乃至三熟、四熟,土壤生产潜力很大。目前尚有较大面积荒山、荒丘有待因地制宜加以改造利用。 棕壤系列 亦为中国东部湿润地区发育在森林下的土壤,由南至北包括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和漂灰土等土类。

黄棕壤
亚热带落叶阔叶林杂生常绿阔叶林下发育的弱富铝化、粘化、酸性土壤,分布于长江下游,界于黄、红壤和棕壤地带之间,土壤性质兼有黄、红壤和棕壤的某些特征。

棕壤
主要分布于暖温带的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为夏绿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下发育的中性至微酸性的土壤,特点是在腐殖质层以下具棕色的淀积粘化层,土壤矿物风化度不高,二氧化硅/氧化铝比值3.0左右,粘土矿物以水云母和蛭石为主,并有少量高岭石和蒙脱石,盐基接近饱和。

暗棕壤
又称暗棕色森林土,是发育在温带针阔混交林或针叶林下的土壤,分布在东北地区的东部山地和丘陵,介于棕壤和漂灰土地带之间,与棕壤的区别在于腐殖质累积作用较明显,淋溶淀积过程更强烈,粘化层呈暗棕色,结构面上常见有暗色的腐殖质斑点和二氧化硅粉末。 漂灰土 过去称为棕色泰加林土和灰化土,分布在大兴安岭中北部,是北温带针叶林下发育的土壤,亚表层具弱灰化或离铁脱色的特征,常出现漂白层,强酸性,盐基高度不饱和,属于生草灰化土和暗棕壤之间的过渡性土类,可认为是在地方性气候和植被影响下的特殊土被。
棕壤系列土壤均为很重要的森林土壤资源。目前,不仅分布有较大面积的天然林可供采伐利用,为中国主要森林业生产基地;且大部分土壤,尤其是分布在丘陵平原上的黄棕壤和棕壤有很高的农用价值,多数已垦为农地和果园。

褐土系列
包括褐土、?土、黑垆土和灰褐土,这类土壤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进行腐殖质的累积,石灰的淋溶和淀积作用较明显,残积一淀积粘化现象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褐土
又称褐色森林土,分布于中国暖温带东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形成于中生夏绿林下,其特点为腐殖质层以下具褐色粘化层、风化度低,二氧化硅/氧化铝比值3.0~3.5,含有较多水云母和蛭石等粘土矿物,石灰聚积以假菌丝形状出现在粘化层之下。 ?
土 褐土经长期施用土类堆积覆盖和耕作影响,在剖面上部形成厚达30~50厘米以上的熟化层,即变成?土。主要分布于陕西的关中地区。

黑垆土
以深厚的淡黑色垆土层而得名。首先形成于半干旱草原植被下,后又经长期耕种熟化的土壤,主要分布在陕北、晋西和陇东一带的黄土地区。

灰褐土
又称灰褐色森林土,是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山地森林下的土壤,具暗棕色或浅褐色的粘化层,因石灰淋溶程度的不同又分灰褐土和淋溶灰褐土两个亚类。
在利用上,褐土系列除灰褐土是重要的林用地外,其他土壤为中国北方的旱作地,搞好水土保持,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

黑土系列
中国温带森林草原和草原区的地带性土壤,包括灰黑土(灰色森林土)、黑土、白浆土和黑钙土。以强烈的腐殖质累积过程为特点。

灰黑土
又称灰色森林土。处在湿润的地区,以大兴安岭的西坡最为集中,植被为森林类型,林下草灌植物繁茂,生草过程较强,有机质累积量大,土壤具较明显的淋溶作用和粘粒移动淀积现象。

黑土
土壤水分状况较充沛,相对湿润,植被为草原化草甸,当地称“五花草塘”,土壤有机质的累积量较高,具有黑色而深厚的土层,腐殖质层厚达30~70厘米以上,底土常出现轻度潜育特征。

白浆土
表层腐殖质层下具灰白色的白浆层而得名。分布在东北地区东部山间盆地和谷地,气候湿润,植被类型为喜湿性的浅根植物,土壤有机质累积量不及黑土,因有机质分解程度差,而常具泥炭化特征,白浆土表层有机质的含量达8~10%,白浆层下质地多属重壤土和粘土;白浆层质地相对较轻,铁的淋失十分明显,粘土矿物以水云母为主,并有少量高岭石和无定物质。

黑钙土
分布在半干旱地区,植被以草原类型为主,也有草甸草原植物,有机质的累积量小,分解强度较黑土大,腐殖质层一般厚约30~40厘米;石灰在土壤中淋溶淀积,常在60~90厘米处形成粉末状或假菌状的钙积层,是黑钙土区别于其他黑土的重要特征。
黑土系列的土壤以东北地区分布的面积最广,适于发展农、牧业和林业,特别是黑土、黑钙土和白浆土是发展农业的重要对象,除已垦者外,尚有较大面积的荒地可供开垦,农业生产潜力巨大。

栗钙土系列
包括栗钙土、棕钙土和灰钙土,是中国北方分布范围极广的一些草原土壤。这类土壤均具有较明显的腐殖质累积和石灰的淋溶一淀积过程,并多存在弱度的石膏化和盐化过程。 栗钙土 湿带半干旱地区干草原下形成的土壤,表层为栗色或暗栗色的腐殖质量,厚度为25~45厘米,有机质含量多在1.5~4.0%;腐殖质层以下为含有多量灰白色斑状或粉状石灰的钙积层,石灰含量达10~30%。中国栗钙土土壤性质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内蒙古高原的栗钙土具少腐殖质、少盐化、少碱化和无石膏或深位石膏及弱粘化特点,而西部新疆地区在底土有数量不等的石膏和盐分聚积,腐殖质的含量也相对较高,但土壤无碱化和粘化现象。

棕钙土
与栗钙土相比较,其腐殖质累积过程更弱,而石灰的聚积过程则大为增强,钙积层的位置在剖面中普遍升高,形成于温带荒漠草原环境,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高原的中西部、鄂尔多斯高原的西部和准噶尔盆地的北部,是草原向荒漠过渡的地带性土壤。

灰钙土
其形成常与黄土母质相联系,分布面积以黄土高原的西北部、河西走廊的东段和新疆的伊犁河谷最为集中,土壤剖面分化弱,发生层次不及栗钙土、棕钙土清晰,腐殖质层的基本色调为浅黄棕带灰色,钙积层不明显,表层有机质含量0.5~3.0%,且下延较深,一般可达50~70厘米。
栗钙土系列土壤是中国主要的牧业基地,也是重要的旱作农业区,需因地制宜实行农牧结合,改良草场和建立人工饲草料基地。

漠土系列
中国西北荒漠地区的重要土壤资源,包括灰漠土、灰棕漠土、棕漠土和龟裂土等,共同特征是:具有多孔状的荒漠结皮层,腐殖质含量低,石灰含量高,且表聚性强,石膏和易溶性盐分在剖面不大的深度内聚积,存在较明显的残积粘化和铁质染红现象以及整个剖面的厚度较薄和石砾含量多(龟裂土和灰漠土除外)等。在成土过程中主要表现为钙化作用(石灰聚积)、石膏化与盐化作用、弱的铁质化作用,同时风成作用相当明显。

灰漠土
发育在温带荒漠边缘细土物质上的土壤,主要分布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南部冲积平原和北部剥蚀高原、河西走廊的中、西段及阿拉善高原的东部。新疆灰漠土表层有机质含量在1.0%左右,腐殖质层极不明显,石灰的最大含量可达10~30%,聚层出现在20或30厘米以下,易溶性盐含盐最大的层次在40厘米以下,往往与石膏层相联系,土壤矿物风化处于脱钾阶段,二氧化硅/氧化铝比值4.0左右;粘土矿物以水云母为主。

灰棕漠土
温带荒漠条件下和粗骨母质上发育的土壤,在西北占有很大的面积,同灰漠土比较,腐殖质的累积作用更弱,几无腐殖质层,表层有机质含量很少超过0.5%,且随深度增加含量亦无多大变化,C/N比值很窄,多在4~7,但石灰的含量以表层或亚表层最高,且石膏的聚积较普遍,在10~40厘米处常形成小粒状或纤维状结晶的石膏层,石膏的最大含量可达30%以上。

棕漠土
暖温带半灌木-灌木荒漠下发育的土壤,广布于新疆的南部和东部。这类土壤基本上是与石质漠境或戈壁相适应,与北非的石漠(或称石膏荒漠和石膏壳)近似,但其干旱程度更强,以致在土壤中出现氯化物的盐层,成为世界荒漠土壤中罕见的现象。

龟裂土
发育较年轻的荒漠土壤,分布在温带和暖温带荒漠区的细土平原上,常受暂短地表水流的影响。但不具水成土的性质,地表平坦、坚硬,呈灰白色,被网状裂纹切成不规则的多角形裂片,形似镶嵌在地上的龟裂图案,是其最具代表性的特征。
漠土系列在利用上主要受制于细土物质含量的多少和灌溉水源的有无。目前,大部分用作牧地,仅有小部分垦为农田。

潮土、灌淤土系列
中国重要的农耕土壤资源,包括潮土、灌淤土、绿洲土。这类土壤是在长期耕作、施肥和灌溉的影响下所形成。在成土过程中,获得了一系列新的属性,使土壤有机质累积、土壤质地及层次排列、盐分剖面分布,都起了很大变化。

潮土(包括砂姜黑土)
曾称浅色草甸土,主要分布于黄淮海平原,辽河下游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及汾、渭谷地,以种植小麦、玉米、高粱和棉花为主。土壤剖面中沉积层次明显,粘砂相间,地下水位较浅,土壤中、低层氧化还原交互进行,有明显的锈纹斑及碳酸盐分异与聚积。有些地区出现沼泽化和盐渍化。
黄河淤积平原潮土的机械组成,老河床和天然堤上多为砂土,老河床两侧缓斜平地多为轻壤土,浅平洼地则为粘土。土壤有机质含量仅0.6~1%。碳酸钙含量在6~8%,含钾量可达 2%左右,含磷量多在0.1~0.2%。其含盐量一般不超过 0.1%;在洼地边缘可达0.5~1%。土壤呈碱性反应,pH值7.5~8.5。
潮土土层深厚,矿质养分丰富,有利于深根作物生长,但有机质、氮素和磷含量偏低,且易旱涝,局部地区有盐渍化问题,亟待改良。

灌淤土
主要分布于银川、内蒙古后套及辽西平原。灌淤层可厚达 1米以上,一般也可达30~70厘米。土壤剖面上下较均质,底部常见文化遗物。灌淤层下可见被埋藏的古老耕作表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因地区不同而异。西辽河平原的灌淤土,质地较粘重,有机质含量约2~4%,盐分含量,一般小于0.3%,不含石膏;河套地区的灌淤土,质地较砂松,有机质含量约1%,含盐量较高。
灌淤土是中国半干旱地区平原中的主要土壤,一年一熟,以春播作物为主,生长小麦、玉米、糜谷等。地下水位较浅,水源充沛;因排水条件较差,有次生盐化现象,应注意灌排结合。

绿洲土
又称灌漠土,主要分布于新疆及河西走廊的漠境地区的绿洲中,是干旱地区的主要耕作土壤。灌溉淤积层甚至可厚达1.0~1.5米;在引用坎儿井灌溉地区,灌淤层不超过1米。这些厚层灌溉淤积层土壤层次分化不明显,上部土层有机质含量一般在1~2%,下部可达0.5~0.7%。磷钾含量均较丰。碳酸钙含量一般在10-20%,且分布均匀。但易发生板结,有次生盐化问题。采取灌溉与排水相结合,营造防风林带与林网,合理轮作倒茬,多种绿肥、牧草,是提高肥力的主要途径。
草甸、沼泽土系列 即湿土。为水成、半水成土壤类型。

草甸土
直接受地下水浸润,在草甸植被覆盖下发育而成。广布于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在内蒙古、新疆等地河流两岸的泛滥平原、湖滨阶地上,也有分布。
草甸土腐殖质含量一般较丰富,分布在东北地区的草甸土,暗色有机质层厚达1米以上,土壤底部常见二氧化硅粉末,土体中见锈色斑纹及铁锰结核;在新疆地区的草甸土有机质层仅25厘米,常见大量石灰结核,并有盐分累积。表层有机质含量约3~6%,甚或可高达10%。在1米深的土层中,其含量尚可达1%。在西北干旱区有机质含量表层低于4%。在新疆、内蒙古的草甸土中,碳酸钙含量可达10%。
草甸土开垦后,表层土壤垒结性减低,较前疏松,有机质含量亦随之下降。这类土壤肥力较高,养分也较丰,水分供应良好,是主要垦殖对象;亦为重要牧场基地,合理安排农、牧关系十分重要。

沼泽土
在长期积水或过湿情况下形成。广布于中国东北三江平原及川西松潘草地。均有深厚的腐殖质层或泥炭层。
因土壤长期处于还原状态,产生了明显的潜育过程,形成充分分解的蓝灰色潜育层。土壤结持力甚低。在表层有机质层或泥炭层与底层蓝灰色潜育层间,尚可见大量锈斑或灰斑的土层,亦可见铁锰结核。沼泽土中有机质含量常在5~25%,泥炭层可高达40%以上,有机质分解不充分,C/N比值宽。大都尚未充分利用。 水

稻土系列
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其中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和台湾西部平原最为集中。
水稻土是耕种活动的产物。是由各种地带性土壤、半水成土和水成土经水耕熟化培育而成,其形成过程是在季节性淹水灌溉、耕作、施肥等措施影响下,进行氧化还原交替过程、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复盐基作用与盐基的淋溶,及粘粒的分解、聚积与迁移、淋失,使原来的土壤特征受到不同程度的改变,使剖面发生分异,而形成特有的土壤形态、理化和生物特性。
水稻土的剖面结构包括下列层次:耕作层(A)、犁底层(P)、渗育层(W)、 淀积层(B)、淀积潜育层(Bg)及潜育层(G)。耕作层淹水时水分饱和,呈半流泥糊状或泥浆状。排水落干后,呈包含有屑粒、碎块的大块状结构,结构面见锈斑杂有植物残体;犁底层较紧实,暗棕色的垂直结构发达,有锈纹和小铁锰结核;渗育层由于水分渗透,铁质淋洗强烈,颜色较淡;淀积层多呈棱块状结构,多锈纹、锈斑和铁锰结核;淀积潜育层处在地下水变动范围内,呈灰蓝色,有较多的锈斑和锈纹结构不明显;潜育层处于还原状态,呈蓝灰色结构。 水稻土大致可分为淹育、潴育及潜育等三种类型。淹育型发育层段浅薄,属初期发育的水稻土,底土仍见母土特性,如红壤仍有红色底层;潴育型发育完整,具有完整的剖面结构;潜育型属由潜育土或沼泽土发育而成。
水稻土是中国很重要的农业土壤资源,应根据土壤特性因地制宜加以改良,充分利用。 盐碱土系列 又可分为盐土和碱土。

盐土
中国土壤中含可溶盐较高的盐土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尤以内蒙古、宁夏、甘肃、清海和新疆为多。华北平原和汾、渭谷地也有零星分布。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地势低洼、含盐地下水接近地表是盐土形成的主要条件。盐分累积的形态通常是地表出现白色盐霜,作斑块状分布。含盐量高的盐土可出现盐结皮厚度(小于3厘米)或盐结壳(大于3厘米),在结皮或结壳以下为疏松的盐与土的混合层,可由几厘米到30~50厘米;甚或可见盐结盘层。盐分累积的特点是表聚性很强,逐渐向下盐分递减。沿海地带盐分累积特点是整层土体均含较高盐分。
中国盐土的盐分组成甚为复杂。滨海地区的盐土主要为氯化物盐土;硫酸盐盐土则分布于新疆北部、甘肃河西走廊、宁夏银川平原和内蒙古后套地区,但面积不大。而氯化物与硫酸盐混合类型的盐土,在中国盐土中到处可见,以河北、内蒙古、宁夏、甘肃和新疆等省区最为集中。此外,东北松嫩平原、山西大同盆地等,在其盐分组成中含有碳酸根,称苏打盐土,碱性特强,腐蚀植物根系,大部植物难以生长。
盐土的改良应采取灌排、生物及耕作等综合措施;种稻洗盐也是改良盐土的有效措施。 碱土 在中国分布面积较小,大都零星分布于盐土地区,特点是表层含盐量一般不超过0.5%,但土壤溶液中普遍含有苏打。在吸收复合体中(尤其是碱化层)代换性钠占代换总量20%以上;pH值可达 9.0或更高。土壤有机与无机部分高度分散,胶粒和腐殖质淋溶下移,使表土质地变轻,而胶粒聚积的碱化层则相对粘重,有时形成柱状结构,湿时膨胀泥泞,干时收缩板结,通透性与耕性均极差。过高的碱度可以毒害植物根系,过多的交换性钠可引起一系列不良的理化性质,对植物生长危害极大。
碱土的形成与发育因地区而异,如松辽平原的碱土是由于苏打盐土在脱盐过程中,钠离子进入土壤吸收复合体而形成的。华北平原的碱土(当地称瓦碱)是由盐化潮土或盐土在脱盐过程中,突出了土壤的碱化特性,表层出现碱壳。前者代换性钠含量较高(7~10毫克当量/100克土),碱化度大都在20~40%;后者在质地较轻的土壤中仅1~2毫克当量/100克土,在粘重土壤中也仅5~7毫克当量/100克土,可能属于初期形成的碱土。碱土的改良除上述水利及农业措施外,尚需采取施用石膏和磷石膏等化学改良措施。

岩性土系列
包括紫色土、石灰土、磷质石灰土、黄绵土(黄土性土)和风沙土。这类土壤性状仍保持母岩或成土母质特征。

紫色土
紫红色岩层上发育的土壤。以四川盆地分布最广,在南方诸省盆地中零星分布。紫色土有机质含量 1.0%左右,其发育程度较同地区的红、黄壤为迟缓,尚不具脱硅富铝化特征,属化学风化微弱的土壤,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pH值为7.5~8.5,石灰含量随母质而异,盐基饱和度达80~90%。紫色土矿质养分丰富,在四川盆地的丘陵地区中为较肥沃土壤,其农业利用价值很高。利用中需防止水土流失和注意蓄水灌溉、增施有机肥料、合理轮作等。 石灰(岩)土 发育在石灰岩上的岩成土。在中国热带和亚热带湿润地区,凡有石灰岩出露之地均有分布,但主要分布于广西、贵州和云南境内。在石灰岩体出露的喀斯特地区多形成较为年幼的石灰(岩)土。石灰(岩)土的植被多为喜钙植物如蕨类、五节芒、白茅等。这类植物的有机质成为石灰土腐殖化作用的物质基础。石灰(岩)土可分为黑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和红色石灰土。①黑色石灰土,有机质含量丰富,呈良好团粒结构,土色暗黑,中性至碱性反应(pH6.5~8.0),土层厚薄不一。②棕色石灰土,常见于山麓坡地,色棕粘重,不均质石灰反应。③ 红色石灰土,土色鲜红,剖面上部多无石灰反应,表土pH6.5,心土7.0~7.5。 磷质石灰土 分布于中国南海的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由于岛屿地处热带,大都由珊瑚礁构成。磷质石灰土即于珊瑚礁磐基础上发育而成,成土母质为珊瑚灰岩或珊瑚、贝壳机械粉碎的细砂。在海岛上的细砂表面聚积了大量富含磷质和有机质的海鸟粪,形成富含磷质的石灰性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可高达12%以上,全磷量26~32%。成为富含有机质的天然磷肥资源。

黄绵土
又称黄土性土壤,广布于黄河中游丘陵地区。土壤色泽与母质层极相近,质地均匀,疏松多孔,耕性良好,有机质含量低,仅0.5%,矿质养分丰富。

风沙土
主要分布在中国北部的半干旱、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风沙土的特征是成土作用经常受到风蚀和沙压,很不稳定,致使成土过程十分微弱,土壤性状与风沙堆积物无多大改变。随沙地的自然固定和土壤形成阶段的发展,由流动风沙土到半固定、固定风沙土,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增加,说明只要增加肥分与水分,使植被逐步稳定生长,也能成为农林牧用地。 高山土系列 高山土壤是指青藏高原和与之类似海拔,高山垂直带最上部,在森林郁闭线以上或无林高山带的土壤。由于高山带上冻结与溶化交替进行,土壤有机质腐殖化程度低,矿物质分解也很微弱,土层浅薄,粗骨性强,层次分异不明显。因而将高山土壤作为独特的系列划分开来;有黑毡土(亚高山草甸土)、草毡土(高山草甸土)、巴嘎土(亚高山草原土)、莎嘎土(高山草原土)、高山漠土和高山寒漠土之分。

黑毡土
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东部和东南部。腐殖质累积明显,腐殖化程度相对较高,盐基不饱和或饱和度低,pH5~8,为高原优良牧场,也是小麦等作物的高产土壤。

草毡土
分布于原面平缓山坡,土体一般较湿润,密生高山矮草草甸。表层有厚3~5厘米至10厘米不等的草皮,根系交织似毛毡状,轻韧而有弹性,地表常因冻融交互作用呈鳞片状滑脱。腐殖质层厚9~20厘米,含量6~14%,作浅灰棕或暗灰色,剖面厚度30~40厘米。大都用作夏季牧场。

巴嘎土
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北侧的高原宽谷湖盆,植被属于干草原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时可达3~10%,剖面下部砾石背面常有薄膜状碳酸钙累积。大部为牧地,植被稀疏,载畜量低。

莎嘎土
分布于羌塘高原东南部,西喜马拉雅山的山前地带。土体较干燥,腐殖质累积过程减弱,且出现积钙过程,土体富含砾石,表层草根较少,不形成连续草皮层,有机质含量约1.5~3%,碳酸钙聚积明显,最大可达10%以上。土壤均较沙质,有风沙危害,均为牧地。

高山漠土
又称冷漠土。主要分布于西藏羌塘高原,山原平坦,植被低矮而稀疏,盖度5~10%。土壤中有机质累积微弱,0.4~0.6%,盐分0.5~1.6%,碳酸钙累积明显。地表见白色盐霜及结皮,多孔,含砾石较多,亦见石膏新生体,其下为砾质母质层,此类土壤甚少利用,仅在低洼处积水后,可饲养羊群。

高山寒漠土
脱离冰川影响最晚,成土年龄最短的土壤。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冰雪活动带以下冰缘附近。土层浅薄,剖面分化不明显,土表有微向上突起的融冻结壳,通体大部为粗骨性,土壤矿物分解度甚低,植被为壳状地垫及耐寒的垫状点地梅等。

评分

参与人数 1农币 +5 收起 理由
宁录 + 5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果玩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8203

帖子

5512 小时

在线时间

297

好友

★农艺师★

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

昵称
aiai
UID
11454
鲜花
3788 朵
农币
10259 枚
发表于 2010-9-21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鹰潭
自然土壤形成的本质
  自然土壤的形成是风化作用与成土作用同时进行的结果,也可以说是微生物和绿色植物在土壤母质上活动的结果。   地质大循环:植物营养物质由大陆到海洋,又由海洋到大陆,然后又随新的大陆流向海洋,营养物质的这种循环被称为营养物质的地质大循环。   生物小循环:通过植物(包括生物)反复吸收利用累积植物营养物质,使得其在土壤-生物体反复循环的过程,称为营养物质的生物小循环。   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共同作用是土壤发生的基础,无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无法进行,无生物小循环,仅靠地质大循环,土壤难以形成。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两种循环过程互相渗透,不可分割。
编辑本段我国南方自然土壤类型
  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着各种红色或黄色的酸性土壤,总面积大约有11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这一地区由于气温高,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是我国热带、亚热带林木、果树和粮食作物的生产基地。   一.红壤   1、分布 红壤是我国分布面积最大的土壤,它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广阔低山丘陵地区,包括江西,湖南的大部分地区,除此之外,在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的北部以及浙江,四川,安徽,贵州的南部都有红壤的分布。   2、成土条件 红壤形成于中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年均温16—21度,年降水量800—1500mm,无霜期240—280天,自然植被为常绿阔叶林。现多为人工林,树种主要为马尾松、杉木、罗汉松、樟木、楠木以及竹类等,除石灰岩外,其他岩石上几乎都可以发育。   3、形成过程   (1)脱硅富Fe、Al化作用   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矿物发生强烈的风化产生大量可溶性的盐基、硅酸Fe(OH)3、Al(OH)3。在淋溶条件下,盐基和硅酸被不断淋洗进入地下水后流走。由于Fe(OH)3、Al(OH)3的活动性小,发生相对积累,这些积聚的Fe(OH)3、Al(OH)3在干燥条件下发生脱水形成无水的Fe2O3和Al2O3,红色的赤铁矿是土壤呈现红色,形成富含Fe、 Al的层次。   (2)旺盛的生物小循环   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水热条件优越,植被生长旺盛,生物的小循环作用也十分旺盛。   红壤的形成以富铁、铝化过程为基础,生物小循环是肥力发展的前提,这两个过程构成了红壤特殊的形状和剖面特征。   4、剖面特征   O层:在森林植被下,当年凋落物,   A层:暗棕红色,团粒结构,无人为破坏下可达30cm左右,疏松。   B层:棕红色、红色,核状或核块状结构,可达0.5—1m,比较紧实,质地较粘,常有Fe结核存在。   在B层以下常有一个由红、黄、白三色交错而成的网状纹,网状纹较坚硬,对植物生长不利。其形成机制尚无定论。   C层:母质层   淋溶:以溶液的形式从一处迁移到另一处的活动。   淋洗:物质被下行水迁移带出整个土体。   5、理化性状   (1)全剖面呈酸性,pH为5.0—5.5   (2)粘土矿物主要为高岭石、赤铁矿,粘粒硅铝率为2.0—2.2   (3)交换量低,常为5—10cmol/kg土,细土的CEC/粘粒<0.24   (4)土壤中有较多的游离态Fe、Al,而P易被固定,细土游离Fe2O3不小于2%   6、土壤改良利用   红壤地区是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适于多种林木生长,大力发展多年生林木和经济林,比如马尾松、油茶、杉木、乌桕等。注意水土保持,把治山、治水、治田和造林结合起来。   二、砖红壤   1、分布 热带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和台湾南部。年平均气温为24度左右,积温在9000度左右,年降雨量在2000mm左右。原生植被为热带雨林或季雨林,可发育在任何母质上。   2、形成过程   专红壤的富铁铝化作用比红壤更加强烈;生物小循环特别迅速,营养物质周转利用特别快。   3、剖面特征   剖面厚度大,一般都在3米以上。在自然植被下,O层为当年半分解的凋落物;A层为暗红色的富含腐殖质层次,一般厚25厘米左右,团粒结构或团快状结构,较疏松、多根;B层为砖红色,紧实,核状结构或核块状结构,质地粘重;B层下为深厚的网纹层;其下为风化的岩层或母质层。土体中有各种铁质新生体。   4、理化性状   (1)全剖面呈酸性,pH为4.5—5.5之间   (2)粘土矿物主要为高岭石和三水铝石,粘粒硅铝率<1.75   (3)土壤盐基强烈淋失,交换量低,常为5cmol/kg左右,   (4)土壤中有大量的游离态Fe、Al,而P易被固定。   三、赤红壤   分布南亚热带即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和云南的南部,是红壤和砖红壤的过渡地区。   四、 黄壤   1、分布 在中亚热带山地,在南亚热带和热带的山地也有分布,主要以四川、贵州两省为主。   2、成土条件 黄壤地区的热量条件较同纬度红壤地带略低,但湿度大,降雨量可达2000毫米。自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林混交林。在垂直分布中,黄壤分布在红壤之上。   3、形成过程 其富铁铝化作用较红壤微弱。因排水不良,空气湿度大,土壤经常处于湿润状态,土壤中氧化铁受到强烈的水化作用,形成多水氧化铁,使土壤呈黄色。   4、剖面特征 在森林植被下,O层为当年半分解的凋落物;A1层为暗黄灰色,腐殖质层厚25—30厘米左右,团粒结构或团块状结构;下部为络合淋溶层,淡黄灰色,核状结构或核块状结构;B层为黄色或红黄色,紧实,核状结构或核块状结构,质地粘重,有时含有铁结核;B层下土壤粘重,常具潜育化特征。   5、理化性状   (1)全剖面呈酸性到强酸性,pH为4—5之间   (2)粘土矿物主要为高岭石、拜来石和埃洛石,粘粒硅铝率为2.5左右   (3)土壤盐基较红壤高,交换量为10—20cmol/kg   五、 黄棕壤   分布在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或落叶林下,主要分布在江苏、安徽、湖北北部、陕西南部。
编辑本段我国北方自然土壤类型
  一、棕壤   1、分布   地处暖温带湿润地区,纵跨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也出现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的山地中,在秦岭、燕山、伏牛山、吕梁山、太行山等一些山脉的垂直中有棕壤的分布。   2、形成条件   气候:大小暖温带气候下形成,这一地区的特点是:夏季湿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均温在5—16℃,年积温为3200—4500℃,年降雨量为500—1200mm,无霜期160—230天。   植被:以夏绿阔叶林为主,但大多是次生的,也有少量针阔混交林,树种主要是辽东栎蒙古栎,针叶林有油松、赤松等。   母岩:除石灰岩以外任何母质。   3、形成过程   淋溶作用:在下渗水的不断作用下,石灰已经完全淋洗,剖面盐基呈不饱和状态;   粘化过程:包括粘粒的形成和粘粒的淋洗积聚,粘土矿物已处脱钾阶段,铁、铝在B层中有累积的趋势;   棕化过程:原生矿物的风化释放出铁,生成针铁矿使剖面成棕色,部分腐殖质酸下移也使剖面呈棕色。   4、剖面特征   在森林植被下,   O层多由当年的凋落物组成,在阔叶林下仅见于雨季前存在;   A1层为棕黑色腐殖质层,团粒结构或团块状结构,动物活动明显,腐殖质含量高;   B层呈棕色至鲜棕色,团快状结构,动物活动强烈;   C层为风化的母质层。   5、理化性状   剖面呈微酸性至中性反应,pH为6—7,无碳酸钙反应   粘土矿物主要是伊利石、蛭石、蒙脱石等为主的2:1型粘土矿物   硅铝率在2.7—3之间,交换量可达30cmol/kg土   6、改良利用   棕壤是我国重要的森林森林土壤之一,也是重要的农业土壤,在我国北方的山地棕壤适合发展林业,现多为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但有许多荒地未被充分利用。绿化太行山作为三北防护林的一个重要部分,适宜树种有落叶松、云杉、椴树、栎类等。   另外,棕壤适合种植各种果树,如苹果、梨、桃、李等。   二、褐土   1、分布 在暖温带半湿润和半干旱的山地和丘陵,垂直分布于棕壤带之下。   2、成土条件   年均温在11—14℃,年积温为3200—4500℃,年降雨量为500—700mm。   植被:以夏绿阔叶林为主,但大多是次生的,也有少量针阔混交林。   母岩:主要成土母质为含碳酸钙的母质。   3、形成过程   (1)碳酸钙移动,可分为钙积型、淋溶钙积型和淋溶型。   (2)粘化作用   (3)棕化作用   4、剖面特征   O层很薄,凋落物分解块;A1层暗褐色,团粒结构或团块状结构,动物活动明显;B层呈褐色,粘化作用明显,质地较粘,结构体面具胶膜,为粘粒淀积形成,核状结构,动物活动频繁;Bca灰黄色至灰褐色,为钙积层,具白色的碳酸盐粉末或假菌丝,且呈层状分布。C层为风化的母质层。   5、理化性状   剖面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pH为7—8;剖面具碳酸钙反应;粘土矿物主要是伊利石而蛭石、蒙脱石较少;硅铝率>3,盐基呈饱和状态;粘粒在B层含量最高。   三、暗棕壤   1分布 是温带湿润地区针阔混交林下发育的土壤。分布在大兴安岭东坡、小型安岭、长白山和完达山,其次分布在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山地垂直带中。   2、成土条件 年均温-1到5度,积温为2000—3000度,年降雨量600—1100毫米,冬季冻结深度为1—2.5米,植被是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可发育在任何母质上。   3、形成过程: 腐殖质积累作用、较强的淋溶作用、粘化作用和棕化作用。   4、剖面特征   在森林植被下,O层较厚,由新鲜或半分解的凋落物组成,可见白色菌丝体;A1层为暗棕黑色,厚10—20厘米,腐殖质含量高,可达20%,团粒结构或团块状结构,动物活动明显;B层呈棕色,核状或核块状结构; C层为风化的母质层。   5、理化性状   剖面呈微酸性反应,pH为6.5左右,粘土矿物主要是伊利石、蒙脱石为主;硅铝率在3以上,交换量可达30cmol/kg土,盐基饱和度50%—70%。   四、棕色针叶林土   1、分布 是寒温带针叶林发育的土壤,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的西坡。   2、成土条件 年均温0到-5度,积温2000度以下,年降水量400—500毫米,冻结深度为2.5—3米,植被以落叶松和樟子松为主。   3、成土过程   络合淋溶作用:在盐基离子淋溶时,土壤逐渐由中性变成酸性,富里酸与铁产生络合淋溶,使腐殖质聚积层下产生灰白色的A2;淋溶到下部的铁或腐殖质物质在B层淀积,同时也有粘粒在层淀积。   4、剖面特征   在森林植被下,O层由新鲜或半分解的凋落物以及泥炭质残留物组成;A1层为棕黑色,团粒结构,疏松;动物活动明显; A2层呈灰白色,单粒结构,疏松;B层呈棕色,紧实;富含铁或腐殖质; C层为风化的岩石碎屑。   5、理化性状   剖面呈酸性反应,pH在5左右,淀积层中的胶体物质主要是氢氧化铁、三水铝石或腐殖质;在A2层中有大量二氧化硅。   五、潮土   属非地带性土类。土壤的形成与地下水紧密相关,地下水位浅使土壤长期处于毛管水饱和状态。   1、分布:分布在我国的温带和暖温带地区的冲积平原、沟谷阶地上。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分布面积最大。   2、形成特点   一是受沉积物的影响。形成潮土的物质是大小河流多次搬运沉积的结果。因此土壤剖面的质地差异比较明显。   二是受地下水的影响。潮土地区的地下水位较浅,且升降比较频繁,在土壤剖面中易产生氧化还原交替过程。   三是耕熟化过程。潮土是在河流沉积物上直接耕种熟化而成的。   3、剖面形态   一般分为耕作层、心土层、和底土层。

评分

参与人数 1农币 +5 收起 理由
宁录 + 5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果玩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8203

帖子

5512 小时

在线时间

297

好友

★农艺师★

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

昵称
aiai
UID
11454
鲜花
3788 朵
农币
10259 枚
发表于 2010-9-21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鹰潭
本帖最后由 aizaohua 于 2010-9-21 12:30 编辑

果树作为经济作物历来受到农民重视,是农民奔小康、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首选作物。党的十一界三中全会以来,落叶果树在广大农村得到迅猛发展,果品产量迅速增加,果品销售形式严峻,竞争日趋激烈,果品增产不增收的情况普遍存在,在果树上投入大、产出小,致使相当一部分农民种果树赔钱,不少农民种果树的积极性大大下降,有的果农见种果树赚不到钱,就把果树刨掉改种其他作物,而这种劳民伤财的现实,果农苦不堪言。

  追其原因,主要是果农仍停留在传统的种地模式和传统的施肥习惯上,没有弄清楚什么是科技兴农战略,什么是平衡施肥技术,一味盲目追求随大溜,见人家施生鸡粪,自己九就施生鸡粪,见人家施化肥自己也施化肥,见人家不施钾肥自己也不施钾肥,天塌下来有邻居的等靠观念严重,结果人家赚了钱自己占个光,人家赔了钱自己也亏了本。为普及果树科技施肥、平衡施肥新技术,以期实现果树高产、优质、高效、让果农增产增收。基于这一目的,我们愿意把果树施肥技术奉献给果农,由于水平有限,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果农批评指正。

               果树施肥技术

&#8226;果树的根系及其与施肥的关系。
果树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矿物质、营养与水分主要通过根系来吸收的,其营养价值主要来自土壤,而土壤中的养分只能供1/5的作物使用,其余4/5的营养要靠人工施肥来补给,除此之外,果树的根系还是重要的储藏器官,果树落叶之前,叶内的养分回流到枝干,很大一部分再从枝干回流到根系中,这一特性对于多年的落叶果树具有重要意义,果树第二年生长发育的养分多来源于此,因此果树根系在果树正常生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加强根系管理对于优质丰产,提高养分利用率,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果树生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8226;果树根系的分布和密度
&#8226;从果树的种类来看,葡萄、枣和樱桃的根系分布较浅,而苹果、梨、柿和核桃的根系分布较深,果树根系垂直分布范围主要在0-100厘米土层内,土壤结构较好的土壤有的根系深达1米以上,但80%左右的根系集中分布在40厘米以内的土层中,特别是20厘米以内的表层土中分布更加集中,因此,加强表层土壤的管理至关重要,在果园施肥时,我们要密切注意这一点。
在果园中,果树根系分布上约有60%分布在滴水线以内,尤其骨干根更是如此,在土壤管理和施肥上,要重视施肥方法,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1.果树根系间的相互影响,不同种类或不同植株间的根系相互影响较为复杂,既存在着相互竞争也存在着相互协同,同种果树的根系更多的表现为相互竞争和抵制,当根系相邻时,它们力避相接或改变方向,或向下延伸,根系的走向与栽培密度有关,密植果园根系水平分布范围较小,而重要分布相对较深。
果树是低密度根系植物,一年生作物根系密度是其50-60倍,在我国大部分果园不是根系密度太大,而是根系密度太小,因此增加根系密度、合理施肥、养根壮树,对果树优质高产极其重要。

1.水、肥、气、热对根系生长的影响,土壤水分是制约根系生长的环境因素之一,土壤水分过少,短期内根毛增多,然后停止生长,开始自疏死亡,土壤十分过多,影响土壤透气性,根系处于厌氧环境,引起生理干旱,严重时也会造成根系死亡,果树根系正常生长最大持水量是60%-80%之间,在此之间有利于吸收根和生长根的生长,因此,要克服大水灌溉,采用对土壤透气性影响较小的灌溉方式,保证根系的适合水分。
有机肥料是影响根系的重要因素之一,优质丰产果园要求有机质含量在3%以上,西方发达国家有有机质含量一般在6%左右。而我国果园有机质含量平均不到1%,因此多施有机肥才能提高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在施用有机肥时,切忌勿使用生鸡粪,一定要经过腐熟发酵后方能使用,防止生粪烧根,目前广为采用的是生物有机复合型肥料,对果树根系生长有明显的肥效。果树根系生长主要依靠有机质含量高的肥沃土壤,土壤中的氮和磷可刺激根系的生长,缺氮和缺磷均可限制根系生长。

  果树根系的发生、生长需要大量的氧气,果树根系要正常生长,需要土壤种的氧气含量要在10%-15%以上,土壤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于3%时,根系停止生长,并且开始自疏死亡,土壤透气不良是限制根系生长的主要因素,深翻土地结合施有机肥可改善这一不良状况。促进根系向下生长。

每种果树的根系生长都有适宜的生长温度,不同的树种或同一树种不同品种的果树其根系生长要求和温度也不尽相同,对多数落叶果树来说,根系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一般为14-25℃,根系开始生长的温度在7℃以上,正常生长的最高温度为30℃以下,超过最高温度,果树根系会停止生长,如果温度适宜,无论在什么季节,果树根系都不会停止生长。

综合来看,从地表越向下,温度和水分越适合根系生长,而通气和养分状况越不适合根系生长,反之越靠近地表、通气和养分状况越好,适合根系生长,而温度和水分状况恶化,不适合根系生长。因此,果树根系既不可能集中分布在地表,也不可能集中分布在较深的土壤层种中,这一层土壤层被称为根系集中分布层,所以说10-50厘米的土壤层是水肥管理的核心层。

&#8226;果树施肥的原则
  施肥的目的在于满足果树对各种养分的需要,增加产量,提高质量,培肥土壤理化性质,因此果树施肥要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的进行。

&#8226;养地与用地相结合,有机与无机相结合的原则,我国的果园从1973年以前“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的时期过度到“以无机肥为主”的时期,这一时期由于化肥增长效果明显,给人以深的印象,以致出现重化肥轻有机肥的现象,在一定土壤肥力的条件下,施用化肥的作用确实很大,化肥对我国农作物的增产功不可没,但是由于长期超量使用化肥,不但增产效果越来越小,并且带来了越来越大的负面效应,一方面果实品质越来越差,土壤办结加重,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水、肥、气、热协调能力下降,土壤中的有机质呗化肥耗尽,作物缺素症频频发生,面对化肥的种种弊端,人们又重新回顾有机肥的优越性,有机肥?(农家肥)所含的养分全面,腐熟后的有机肥可以提供果树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是果树的“全素肥料”。由于有机质含量高,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缺素症很少发生,另外,有机质是调节土壤水、肥、气、热稳定的核心,是最好的土壤改良剂,增施有机肥是提高果园土壤有机质的施肥重点,这一点绝不可以忽视
&#8226;平衡施肥(养分平衡配方施肥)是综合运用现代施肥的科学成果,根据果树施肥规律,土壤供肥特性与肥料供应,在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根据果树产品和品质的要求,采用合理的施肥技术,安比例适当使用氮、磷、钾、微量元素和微生物肥,由此可见,平衡施肥是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根据果树“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这三方面条件开出配方,保定市天元肥料研究所做药作物推荐施肥用量表就是根据果树(包括其他作物)产量、果树需肥量、土壤供肥量、肥力哦啊利用了此和肥料中的有效养分等五和参数构成,科学合理的把有机肥料、生物肥料、化学发酵诶了及微肥融为一体,简要的给果树及凄然作物出具了三十七个肥料用量配方表。由于施肥量确实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牵涉到果树种类、计划产量、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诸多因素,因此平衡施肥还尧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施肥量。
&#9702;果树施肥时期
废料的施肥时期与废料的种类和性质、肥料的施用方法、土壤条件、气候条件、果树种类和生理状况有关,一般的原则是及时满足果树需要,提高肥料利用率,尽量减少施肥次数而节省劳力。

有机肥或生物有机复合肥最适宜的施肥时期是秋季(落叶前1个月),其次是落叶至封冻前,以及冬季解冻至发芽前。秋季施肥有充足的时间腐熟,并使断根愈合发出新根,因此时正是根系生长的高峰期,根的吸收养分能力强,吸收后养分储藏在树林中,次数树果已摘,但无落叶,树果已不再吸收养分,而树叶通过光和作用,不断吸收养分储藏果树枝体,树体较高的营养储备和早春土壤中要那个粉的及时供应,可以满足春季发芽、展叶、开花、坐果和新梢的生长的需要,而落叶后和春季施肥施基肥,肥效发挥作用的时间较晚,影响早春生长发育,等肥效被大量吸收利用时,往往就到了新梢的旺长期,养分被新梢占用,自然就影响到花开和做过的减少。所以说果树施肥最佳的施肥时期是秋季,其道理就在于此,基肥施用后,应及时浇水,干旱的或无浇水条件的果园也可以雨天趁墒施肥。有机肥一定尧充分腐熟,施肥速度要快,并注意不伤粗根。

&#8226;果树施肥特点
果树从栽培到死亡,在同一块地上要生长十几年到几十年,其生命周期要经过幼龄期、初果期、盛果期、更新期和衰老死亡期等几个时期,开花结果前称为幼龄期,此时需肥量较少,要求施足有机肥和磷肥,促进根系生长,适当配合钾肥,在有机肥充足的情况下可少施或不施氮肥,开花结果后称为初果期,应以磷肥为主,配合钾肥,少施氮肥,大量结果称为盛果期,应在氮、磷、钾配合施用,根据树势和结果多少有所侧重,在更新衰老期,施肥上应偏施氮肥,以促进复壮,维持树势,延长盛果期。

&#8226;果树施肥方法
&#8226;环状施肥:特别适用于幼苗基肥,方法是在树冠外沿20-30厘米处挖宽50-60厘米的环状沟,把有机、生物肥及一定数量的化肥拌土后施入沟内,随树冠扩大,环状沟逐年向外扩展,此法操作简便,但断根较多。
&#8226;条沟状施肥:在树的行间和株间开沟施肥,沟宽、沟深同环状沟施一样,此法适用于密植园施基肥。
&#8226;辐射状施肥:从树冠边缘处向里开50厘米深30-40厘米宽的条沟(行间或株间),或从距树干50厘米处开始挖成放射沟,内堂沟窄些、浅些(宽20厘米深20厘米),冠边缘处宽些、深些(约40厘米宽40厘米深),每株3-6条沟,依树体大小而定,然后将有机肥、生物复合肥同土拌匀施入沟内,在向沟中施入适量尿素、磷肥,根据土壤状况可适量向沟种施入硫酸亚铁、硫酸锌、硼沙等元素,用土将沟填平,浇水即可。
&#8226;果树全园施肥,此法适用于根系布满全园的成龄树或密植园,将肥料均匀的撒入果园,在翻入土中,此法因施的浅(20厘米左右),易导致根系上浮,降低根系对不良环境的抗性,最好与放射沟状施肥交替使用,防止膛内空虚。
        总之,不论那种施肥方法,基施肥料对有机肥和生物复合肥都不可缺少,基施肥用量一次性施足,用肥量占全年总用量的70%以上,只需部分氮磷钾肥用作追肥施用,对土壤种有机质含量高的果园一般都不会出现果树缺素症。

1.果树施用化学肥料
果树除秋季用有机肥料配合化学肥料使用做基肥后,春季施肥不可忽视,已有大量数据表明,果树花芽分化期追肥对提高产量效果明显,此时追肥应以磷肥和钾肥为主,追肥量占全年施肥量的五分之一。

在果树春季开花前后必须追一次含氮量较高的复合肥,此时是果树生长发育的营养期,对氮需求量大,施肥量约占全年施肥量的五分之二。

树果膨大期,应以氮、钾肥为主,少氮多钾,根据树势和结果多少,有所侧重,施肥量约占全年施肥量的五分之一左右。

总之,化学肥料的使用方法灵活多样,也有的将全年所用化学肥料同有机肥料、生物肥料一次性作为底肥使用,中间不再追肥,当果树需要养分时用水控肥,由于果树在花芽分化期、开花前后、树果膨大期需要不痛的养分,此时可用灌溉给水的方法控制养分供应,当果树养分需要时,可多浇水。反之果树需要养分少时,可少浇水,以此代替追肥

评分

参与人数 1农币 +5 收起 理由
宁录 + 5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果玩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8375

帖子

3191 小时

在线时间

90

好友

★溉帮★八袋长老

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

昵称
嚓咔咔嚓
UID
22276
鲜花
23060 朵
农币
89552 枚
专职
园艺爱好者
发表于 2010-9-21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绍兴
前一阵看到帮中有果友在果树上涂氨基酸,结果树给害得半死,要不是涂的东西本身质有问题,就是涂的量有问题,或者根本就不能用,真的不好说啊。有资料表明有机质也可以直接被植物吸收,现在看来对事物的认识还得有个过程,或者永远也搞不明白也未可知。另外据说工业盐类重金属严重超标,一般农业上不能用,所以价格也比较低,但也有昧着良心用的人的。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客户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规则制度|隐私政策|小黑屋|活动|水果邦 ( 京ICP备06047721号-4 )

GMT+8, 2025-8-2 15:47 , Processed in 0.046839 second(s), 8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