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4-11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怀化
本帖最后由 春风无意 于 2010-4-12 00:08 编辑
根据果友们的跟帖,我也来凑凑热闹。
一.市场决定生产,市场对路的品种是个宝,市场不对路的品种是棵草,市场决定一切。比如果桑在重庆在四川已经有了成熟的消费市场,当地人都有消费果桑的习惯,而在湖南怀化,即使果桑成熟了也无人问津。小时候家里的大桑树每年桑椹成熟的时候大人总告诉我们不能多吃,说吃多了要流鼻血。即使在现在,吃果桑也基本上都是新生代,老一辈人还是都会跟我一样不喜欢果桑。怀化有一个下岗职工,大面积地引种了无花果,因此他被政府树立为下岗再就业的典型,可是无花果成熟的时候,拿到市场上去送人都没人要。所以在引种以前,一定要对市场进行分析,要知道培养消费习惯是需要时间的,没有成熟的市场,做什么都不可能成功。
二.要慎重,也不可以太慎重。所谓剑走偏锋才有奇效,置之死地而往往后生。投资果业说白了就是在跟普通果农抢饭碗,如果我们总去做普通果农已经做得很好的品种,我们就没有半点优势而言。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一般普通果农不敢做或者做不好的,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立于不败。任何水果都有优点和缺点,关键是你怎么去操作。比如杨梅这种水果,自然栽植时间不上8年就不可能进入丰产(除非药剂控制),即使丰产了也因为果实储藏时间只有短短的24小时而让人望梅兴叹。可是就是这种需要投入时间很长的杨梅,却是我的主打产品,在怀化做了60亩,在重庆做了300亩。为什么?就是因为人家不敢做或者做不了,没有多少人有我这样的耐心,也没有多少人敢跟我这样冒险。也因为杨梅储存时间短,所以我根本就不用担心外地杨梅冲击我的市场。去年我怀化杨梅销售价格每斤8元,而重庆杨梅销售价格在20--30元一斤。所以只要市场对路,储存期短的水果品种不一定就不好。
三.关于种植户和果商。人都是以赚钱为目的的,争取利益最大化是人的共同追求,因此无可厚非。没有卖瓜的说自己的瓜苦,同样也没有苗商愿意说自己卖的苗不好,即使说自己的苗子哪里哪里不好,也基本上都是避重就轻,轻描淡写,这已经是市场潜规则l了,只要具有正常思维的人都应该知道这个规则,甚至连中央七台农业节目也都在无意中放大这种规则下的宣传效果。李文栋的红乳、北京的芦荟、甚至很多年以前的蚯蚓,都可以看到媒体推波助澜的影子。关键是作为种植者自己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素质、独立的判断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引种前是否真正考察了品种适应性和市场前景,真正了解了所引进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如果在引种前后三年时间连最起码的授粉树都不知道的话,恕我直言,我觉得错误不在苗商,引种者自己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是否真正准备好了--心理承受、技术素质和市场判断力等等。
话说得比较直,但是我绝对没有恶意,说错了别见怪。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