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本帖最后由 shanxifruit 于 2009-9-24 19:32 编辑
(2009-07-02 )
一、郁闭桃园
这种桃园随处可见,这种桃园带来的问题、是桃树上所着生的枝、都拥挤在同一距地面1、5米以下的空间。而1、5米以上的空间很少利用。所以就造成下部枝密挤,上部空间无枝占领形成阳光浪费。由于枝条拥挤、也不能留操作道,使人们在桃园操作很困难。这些拥挤的枝很容易造成内部缺光、内部枝条因见不到阳光就会枯死,又造成了结果外移、后部光秃。
因此我才要改变这种整形的管理办法:采用了立体的树体结构与新的管理措施。
1、在一棵树的中心处选一个较直立的枝、作为直立的干来培养。
2、依这个直立的干为目标的向四周扩展、每个平行的主枝、生长在不同的方向,凡距中心直立干够一米者、都可在背上选一个直立枝、培养成直立的干。
3、依据空间大小、来确定立干的数量、凡距离达到一米者、都可树立直立的干、﹙也就是树上长树﹚此桃园中就有一棵桃树上立了十个直立的干。
4、培养起来的直立干上,只能着生细短枝、不能安排粗大枝。其上所着生的横向枝、全世结桃枝。此直立干所占的横向空间、不能超过一米。所以每个直立干都能见到阳光,还不能影响它枝的光照。这个直立干的结桃能力在20市斤左右。
5、直立干都安排在上部的空间,在平面的巷道决不能安排枝,一定要保证作业道畅通无阻。要实现合理利用空间、充分的利用光能。
二、树势平衡问题
很多地方都建立了主干树形的桃园。有的是高密栽植的。按行株距2米×1米的方法,树形为一株一干的树形标准管理。也有按照稀植栽培的。树形采用主干形的一株多干树形。
从很多打来电话,与我从几个省的部分桃园调查了解.所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树体出现上强。其次是各别树与各别品种出现花而不实。只开花不结果。第二个问题暂时不说。现在只谈第一个问题:
上强:实际就是树体失去平衡。也就是在一棵树上的生长势,出现了两级分化,穷富差异加大。每棵树的顶端生长的粗大枝很多。﹙超过食指粗的﹚而中下部却长的是细小枝。个别树下部连个小枝都没有、干脆就是个光棍。
平衡:一棵树从下到上、从内到外、发芽、开花、坐果、新梢长度、新梢生长时间、及叶片大小、基本一致。有差异、也是很小的。由于顶端优势的存在:最顶端的新梢比下部的新梢若停长晚一些。但不会影响下部的生长与结果。
管理者如何能将桃树管理的全树上下平衡、首先地了解树体因何会出现的生长差异。
说起树体平衡引起了我的回忆: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后期与六十年代初期:我的老师赵银平﹙已故﹚教我们几个徒弟学习果树管理,其中有果树生长的规律总结的口诀:背上强、背下弱、侧面一般是中庸多。意思是同在一个枝条上,生长在背上的枝,长的就很快,长的就会粗大,而长在两侧的枝就细小些。背下的多数不会萌发,既是萌发出来也不会长成大条。这说明果树生长的规律就存在着顶端优势与先端优势。那个部位高树体内流动营养就往高出运送的多。相反处在位置低的部位,得到的营养自然就少了,这就使得到养份多生长就快,反之、生长就慢,这就形成了树体的不平衡。
如何能使树体的生长势达到平衡:
1、了解强弱部位:一个直立的枝、由于顶端优势、上部(顶端)就是优势区、中下部就是弱势区,最下部更弱。
一个角度较大的斜生枝,由于前端优势的存在,前端及梢部为优势区,后部为弱势区。一个平
一株树体、外围属于优势区,内膛为弱势区。因外围的阳光充足、内膛容易缺光。同是一个枝、其上分枝多者,为优也称强。
其上无分枝或枝少者为弱。相同的枝、枝轴粗者为优、枝轴细者为弱。
2、平衡办法:压强扶弱:
A、对强势部位要限制营养的生长势:(少长条或不长大条)在冬剪时分配的贮藏营养要少些。
具体方法:冬季修剪时,在强势部位的直立枝下方,斜生枝的后方,也就是强弱的交接处、制造伤口、通过修剪、在强弱交接处去枝,利用剪锯口的伤疤,切断一部营养输送线路。春季一直到幼果澎大,这一时期树上开花,坐果,发芽、长枝,所需的营养,都是上年后期树体内贮藏的养份。它是通过树的皮层内的筛管。由根部向上输送的。筛管将养份运送到这些伤口附近暂时的停留,再绕过伤口往上运送。就是这个暂停留的时间、弱势部位就能得到营养的供给,同时这也就少给强势部位运送营养。也就起到了压强扶弱的目的。
B、减少强势部位的势力:在强势部位要多疏枝、疏较粗的和较长的枝。因为这些较粗和较长的枝、其本身再生能力很强,都能再增加很多营养很旺的新条,很容易造成旺枝更旺。疏去旺枝,留下较细弱的枝、这些细弱枝、看外表,体态很弱,但它们身处在优势区,有足够的营养能使这些弱枝开好花,坐住果。
对待弱势区,尽量不疏枝,不能减少枝量、枝多,就是势力只能在花前疏花、减少消耗。保存势力,与强势区竞争养份。
C、对强势部位的优势芽要疏除。或在花前或在花期抹掉背上芽。因背上芽一旦萌发就会长成粗大条。
对弱势部位专门利用背上芽,萌发长条增加势力。弱势区很难长成大条,就上长个中短枝,都起到增加叶面积的作用。
3、区别承担产量:强势部位,多留花果,以果控冠。长果实要消耗很多营养。弱势部位少结果。个别弱枝连花都不能开,在花前一定要将花疏光。要以节约营养为主。帮助其健壮的生长。
4、不同季节都要运用压强扶弱的手段:如生长季节要用限制营养的措施,在开花前后用5倍的多效唑涂抹优势区的顶端或在花后的4个月中下旬,当新梢达15~20cm时用200-300倍的多效唑叶面喷施,只喷新梢,不喷内膛及弱势区。我国的南方,长江以南,气温高雨量大,营养生长旺盛,宜用75-100倍多效唑。连续数次,才能控住长势。
对弱势群体,自始至终是帮助、扶持。除冬春多分配给贮藏养份外,在生长的季节里还要多给阳光。在一个树体中下部与内膛,永远都属于弱势。从营养分配上、顶端占优势,从阳光照射,上部的枝条阻挡下部枝的阳光,外围的枝叶遮挡内膛的阳光。内膛与下部的枝叶永远都不会威协上部与外围的枝叶生长。内膛与下部始终都是受害者。所以在生长的季节里,尤其是6-8月份,凡内膛与下部的弱势区,见不到阳光者,专在上部与外围寻找,看是那个地方的枝叶阻挡了弱区的阳光,就把那个阻挡阳光的枝剪掉。特别是果实采收后的桃园,更要进行夏季,解决关照的修剪。这个修剪也就是压强扶弱。
生长季节,弱势部位的叶片只要能见到阳光,自身就会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下营养、也就是有了自食其力、自己能养活了自己。凡是树种、内膛与后部的光秃部位都是因枝叶见不到阳光而干枯造成的。弱势区的枝叶如能得到充足的阳光,不但自身能存活,还能积累营养,形成饱满的花芽,为来年的开花结果打好基础。
只要把压强扶弱的办法、运用的灵活及时、树体自然就会达到平衡。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