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菜豆 于 2014-5-26 09:37 编辑
zwkjyldh 发表于 2014-5-21 10:00
我自己的观点:罗卜和青菜嫁接是不能愈合的,如果能愈合,你可以把这盆嫁接作品,带到菜博会上去,肯定招来 ...
李所长质疑是有道理的。
是啊,一个是芥菜类的,一个是萝卜类的。
不过他们是同科同族的哈,并且植株里都含芥子油,亲缘关系很近的,像这种亲缘关系在果树上的嫁接是很多的,苹果类;梨类,桃、李、杏嫁接,生产上已经用于大规模嫁接的砧木和接穗之间的亲缘关系,有些比他这个嫁接还远些。
他这个不算远缘,同科,同族,不同属。当然了不同科植物他们属间的差异很大,有些差异不大,有些植物就是同种有些差异都很大,大过不同属。比如苹果,有些品种嫁接都不亲和,李所长是知道的。
木兰科生产上广泛用辛夷嫁接白兰花、玉兰、广玉兰、含笑等,同科,同属和不同属,不属于远缘。
木犀科的桂花广泛采用女贞做砧木,是同科不同属嫁接,同科,不同属也不属于远缘。
还有他这种只是短期嫁接,和果树不一样,存在长期不亲和问题。
伪科学到处都有哦,米丘林屁臭的东西,借尸还魂,幽灵还是在不开话的地方游荡,所以提高国民的科学素养,任重道远。
所以我一看到所谓远缘杂交这种东西,和你一样脑袋都大了,生物科学科学都进了解.码遗传信息的时代了,这种被科学界已经无数次被证明是伪科学的东西还在神州游荡,并且好事者众,是科学的悲哀,更说明了进行科学知识普及的重要性。
这个帖子是楼主邀请我进来的哦,本来我不想说这么对,但是考虑到楼主还是个孩子,所以给他说了很多,其实他如果认真了解育种的历史,了解遗传学的发展,就会知道,这个是当初米丘林、李森科之流已经试验和做过的,并且是被科学界用试验否定了的。这孩子他没有系统地学习生物科学,所以走弯路很正常,想当初,我读书的时候,在窗台用脸盆种了一棵西红柿,用腐植酸钾进行叶面喷施,也是很幼稚,但是却开启了我对容器栽培的研究。所以对这些孩子,多费一点时间给他们讲解一下,也算为国民提高科学素养尽点力吧。
欺骗了几代孩子的米丘林苹果梨_陶雨晴博物志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3659e80100fvdk.html
远缘嫁接_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3451840.htm
向自然规律低头,让梨树回归
http://bbs.shuiguobang.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32226&fromuid=71081
向自然规律低头,让梨树回归 2010-03-14 11:54:53| 分类: 我的屋顶果园|举报|字号 [url=]订阅[/url]
去年二月,在一棵“二宫白”梨树上換头嫁接了苹果。 为什么?这是因为童年的梦一直在纠缠,要还一个愿。那时从画册上看到米丘林老爷爷当年把中国梨的枝条插接在东欧的苹果树上结出了“梨苹果”,心里那个憧憬啊,觉得这太了不起了!暗自在心中发誓:等我长大了,一定要亲手去重复他老人家的故事,在苹果树上嫁接梨、在梨树上嫁接苹果!几十年过去了,梨树上嫁接苹果或苹果上嫁接梨的事例已有不少人重复,而且绝大多数的结论是效果不好,后期亲和力不行,尤其是苹果嫁接在梨树上。但是又听到一些爱好者的口中流传说“不同属间的果树嫁接成活了,接穗的品种特性要受到砧木物种品种特性的影响,时间越长表现就越明显。比如梨树上嫁接苹果结出的就是苹果梨,吃起来又象苹果又象梨;苹果树上嫁接梨结出的就是梨苹果,吃起来既不象梨又不象苹果。” 为此心中更是好奇和沒底。于是为了“昨日的梦”,干脆就“潇洒走一回”,先来个梨树上嫁接苹果,证实一下,如果成功了,在苹果树上嫁接梨就更容易了。 去年二月嫁接以后遇上了长达半个多月的倒春寒,苹果接穂不但熬过去了,而且发芽长叶成枝一片茂盛,还结了一个果。父親节那天摘下来大家品尝,都说味道不错。 3月22日:熬过倒春寒的15个接穗活了14个。 2014-5-23 17:46 上传
下载附件 (35.39 KB)
5日22曰:前期生长正常。 2014-5-23 17:46 上传
下载附件 (33.13 KB)
但一百多天以后,“后期不亲和”的現象越来越明显,六月二十八日一场大风,刮掉了好几枝,全是从接口处脫落。 2014-5-23 17:46 上传
下载附件 (29.88 KB)
从前枣树高接换头,一样的接法,却从未出现过如此情况。检查发现,接口上砧穗之间的愈伤组织相当疏松,没有全面结合成一个整体,有些原来结合了的层面上又分离干枯。 (典型的嫁接不亲和现象的照片-----菜豆注)
2014-5-23 17:46 上传
下载附件 (21.17 KB)
于是重新用布条对接口再次绑缚,以防再被风刮掉。但枝条生长越來越缓慢,最后停止了生长。越冬以后,剩余的几枝逐渐干枯,接口处的砧头也枯死了一段。 2014-5-23 17:46 上传
下载附件 (25.69 KB)
通过一年來的亲自实践,看來绝大多数实践过的人们的结论是客观的、正确的,而我听到的那些爱好者口头流传的说法是不准确的,缺乏实践结果的事实支持。 有关果树嫁接,民间流传或古人的文字记载中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但也留下了一些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东西,如“柿树接桃则为金桃”、“桑上接梅则梅不酸,桑上接梨则脆而甘美”等稀奇古怪的说法,以现代植物分类学的标准来看,都是不同科的植物之间的远缘嫁接。 潛心实践、硏究果树嫁接技术数十年,率先推广蜡封接穂实用技术的高新一硏究员曾对古籍中记载的这些远缘嫁接都做过试验,都不成功。他在著述中分析嫁接的亲和力时指出:一般来说,植物分类上亲缘关系近的亲和力强,同属同种內不同品种之间嫁接基本上是亲和的。同属不同种之间的嫁接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有些嫁接的砧穗组合虽然能愈合生长,但经过一段时间或几年后就会逐渐死去,这就是后期不亲和,这种现象表现在同科不同属、或同属不同种之间。 通过“还愿”这一年的实践认识与进一步学习,我认为高新一硏究员的上述说法有道理,是有充分实践背景的客观描述。时代在前进,人的认识也要前进。对果树嫁接原理的认识,现在应该抱尊重科学的冷静态度。向自然规律低头,向真理投降,就是进步和提高。为此,取消了今年在苹果树上嫁接梨的“还愿2”,并在去年嫁接苹果的砧木“二宫白”上重新換头改嫁两个品种的梨接穗,将其还原为一棵梨树。 昨天換头改嫁的两个品种是日本砂梨品种“喜水”与中囯品种“苹果梨”。接穗枝条是网友汪圣果老师贈送,去年十二月由浙江寄來。換接完毕,这二合一的梨树就是“汪氏梨”了。 2014-5-23 17:46 上传
下载附件 (42.23 KB)
这个“苹果梨”可与苹果沒有关系,只是对其形状的大致描述而已。据有关资料,此苹果梨是北方寒温带地区名贵果品之一。因其外形丑陋,又名“中华丑梨”。原产吉林省延边朝鮮族自治州,是我国优良梨品种之一,已有八十多年的栽培历史。1921年由龙井市老头沟镇小箕村崔昌浩的弟弟崔范头从朝鲜咸镜南道带回來六条接穗,嫁接在当地耐寒山梨砧木上,当时仅成活了三棵。后经几代人精心培植,不断选育,目前产量已达每年九万吨。 那么这个北方寒温带地区的“明星”到了中亚热带的成都又会表现如何呢?还是那句话:试了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