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矫龙游四海 于 2014-4-28 06:03 编辑
菜豆 发表于 2014-4-27 20:25 
品种不是植物学上的分类,是一种认为的分类,一般来说生物学上或者生产上把有相似遗传性的一类个体的集合 ...
今天在网上搜来一篇关于植物分类的文章
植物分类学思想和分类学方法
(一) 植物分类学思想
植物分类学思想的三次飞跃:人为分类,自然分类,系统分类
三种不同的分类系统:人为分类系统,自然系统,系统发育系统
分类学史三个时期:
人为分类系统时期(——1830) (李时珍、林奈)
进化论发表前的自然系统时期(1763——1920)(亚当森、裕苏、拉马克、德堪多、本瑟姆、虎克)
系统发育系统时期(1883——) (艾希勒、恩格勒、哈钦松、塔赫他间、克朗奎斯特、佐恩、诺•达格瑞、斯特宾斯、田村道夫)
四个最引人注目的系统:
1. Cronquist系统(1968,1979,1981)
2. Takhtajan系统(1953,1966,1969,1980)
3. Hutchison系统(1926,1934,1948,1959,1973)
4. 田村道夫系统(1974)
哈钦松被子植物分类系统:将双子叶植物分为草本支和木本支,分别以木兰目和毛茛目为原始起点,平行进化。认为柔荑花序类植物比较进化,,认为单子叶植物较双子叶植物进化,起源于毛茛目。代表着被子植物起源学说中的真花学派。
(二) 植物分类学方法
(1) 经典的方法 :标本室核对,文献资料,形态解剖学——形态学分类
(2) 现代实验分类学方法
1. 栽培观察试验
2. 细胞分类学(染色体分类学)Cytoaxonomy
3. 化学分类学Chemotaxonomy
(1) 直接可见物质
(2) 植物本身的产物
① 初生代谢物
② 次生代谢物
③ 带信息分子(DNA、RNA、Protein)
1)protein taxonomy
① Serology (血清学)(1897)
② Electrophoresis (电泳)
③ Amino-acid sequecing(氨基酸顺序)
2)细胞色素C
3)DNA、RNA分子杂交
4. 数量分类学Numerical taxonomy:应用数学理论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处理生物分类学问题的边沿学科。
1957年诞生(?),索卡尔和斯尼斯《数量分类学原理》(1963)为标志。
5. 分支分类学:以谱系学(geneology),即系统发育的分支式样为基础,旨在建立生物种系发生的谱系关系。
① 内类群比较法
② 外类群比较法
③ 分支图法
④ 数量分支分类法
三、植物分类的等级
1. 基本等级
界、门(-phyta)、纲(-opsida, -phyceae)、目(-ales)、科(-aceae)、属、种
亚界(-bionta)、亚门(-phytina)、亚纲(-idea, -phycidae)、亚目(-ineae)、亚科(-oideae)、亚属、亚种
2. 完全等级
界、亚界、门、亚门、纲、亚纲、(超目)、目、亚目、科、亚科、族(-eae)、亚族(-inae)、属、亚属、组、亚组、系、亚系、种、亚种、变种、亚变种、变型、亚变型
植物界、有胚植物亚界、维管植物门、种子植物亚门、被子植物纲、双子叶植物亚纲、蔷薇超目、蔷薇目、蔷薇亚目、蔷薇科、蔷薇亚科、蔷薇族、蔷薇亚族、蔷薇属、犬蔷薇系、犬蔷薇亚系、犬蔷薇、黄花变种、黄毛柱变型
Plantae, Embryobionta, Tracheophyta, Spermatophytina, Angiospermopsida, Dicotyledonidae, Rosanea, Rosales, Rosineae, Rosaceae, Rosoideae, Roseae, Rosinae, Rosa, Caninae, Caninae, Canina, Lutetiana, Lasiostylis
3. 种及种下分类群
(1) Species(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它是具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和一定的生理、形态特征的生物类群。同一种中的各个个体具有相同的遗传性状,而且彼此杂交可以产生能育后代,但与另一个种的个体杂交,在一般情况下,则不能产生后代(或不育)。种是生物进化与自然选择的产物。
(2) Population(种群):是物种的结构单元,一个物种是由若干个种群所组成,一个种群有由同种许多个体所组成,而各个种群总是不连续地分布于一定的区域内(即种的分布区域)。每一种群内即是一个集体,自成一个繁殖体系,个体之间进行有性繁殖,交流基因,维持种的繁衍。
(3) Subspecies(亚种):一个种内的类群。形态上有差别,分布上或生态上或季节上有隔离,这样的类群称~
(4) Variety(变种)。Varietas.是一个种内有形态变异,变异比较稳定,它分布的范围比亚种小得多。是一个种的地方宗(local race)
(5) Form(变型):forma.有形态变异,但看不出有一定的分布区,而是零星分布的个体,这样的个体视为~
(6) Cultivar(栽培品种):指为了农业和园艺上的目的,凡具有任何一种特征(形态学的、生理学的、细胞化学的或其他)的栽培个体的集合,且被繁殖后(无性的或有性的),仍能保持这种可资区别的特征。
(是可以认识的、具有不同性质的种下实体。如无性系,有花能孕的纯系,或以1-多个属性为其特征的异花受精的集合物(assemblages)。
4.确定种的四个主要准绳:
(1) 各个体彼此间应有密切的相似性,易于将它们识别为该类群的的成员
(2) 近缘种所表现出的变异谱之间有间隙(gaps)
(3) 每个种占据一定的地理区域(或宽或窄),并证明对于它们所遇到的环境是适应的
(4) 有性分类群各个体之间应该能互交繁育,很少甚至于不失去其能育性,与其它种杂交的水平或成功率应有所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