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邦农人之家

 找回密码
 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牧马人

[讨论] 走向直流供電,耗電量更低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6403

帖子

2272 小时

在线时间

164

好友

农艺达人

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

昵称
鬼才
UID
51933
鲜花
2094 朵
农币
27519 枚
 楼主| 发表于 2011-6-7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
但是对碳循环和固定来说,决定性的影响是海洋,森林、植被对碳固定几乎没有贡献。对碳固定最大贡献的是沉积岩,特别是海相沉积的灰岩。同理对氧的释 ...
菜豆 发表于 2011-5-26 12:03
根據美國太空總署最新研究顯示,由於熱帶森林近10年遭到濫墾與焚燒,造成大約有10億噸碳被釋放到大氣中,約佔全球碳排放量的15%~20%,科學家希望透過這項研究,能作為監控相關碳排放的依據。 由於熱帶森林的碳,大量儲存在樹木和樹根中,當樹木被砍伐或燒毀所分解的碳就會被釋放到大氣中。美國太空總署噴氣推進實驗室透過衛星數據,首度描繪出地球熱帶森林碳儲存的現況和精準數據,以作為資源管理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工具。 這幅全球熱帶森林碳地圖,共橫跨三大洲、75個熱帶國家,在2000年初,全球熱帶森林共儲存2470億噸的碳,迄今已有10億噸碳被釋放到大氣中。 研究人員發現,在拉丁美洲的森林儲存了全球49%的碳,巴西的碳儲量只有 61億噸,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也只有62億噸。
我们就是支持和平发展和唾弃贪腐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7256

帖子

3367 小时

在线时间

521

好友

★版主★

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

UID
71081
鲜花
97919 朵
农币
166534 枚
发表于 2011-6-7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宜宾
本帖最后由 菜豆 于 2011-6-7 16:09 编辑

82#牧马人
你这个资料正是在用数据说明,对于碳的固定来说,森林不是主要因素。森林、植被对碳固定几乎没有贡献,只是对小环境和短时段有影响。
把简单的事情做好
把容易的事情做好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6403

帖子

2272 小时

在线时间

164

好友

农艺达人

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

昵称
鬼才
UID
51933
鲜花
2094 朵
农币
27519 枚
 楼主| 发表于 2011-6-7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除了大面积种树固碳外。我们还能怎么做?
我们就是支持和平发展和唾弃贪腐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7256

帖子

3367 小时

在线时间

521

好友

★版主★

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

UID
71081
鲜花
97919 朵
农币
166534 枚
发表于 2011-6-7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德阳
本帖最后由 菜豆 于 2011-6-7 23:23 编辑

种树只能短期固碳,树木死亡后会释放出来。它的枯枝落叶也随时在把固定的碳释放出来。
我们大力提倡的使用有机肥就是在人为干扰下,加快被临时固定的碳的释放。

我们还能怎么做?
-------在这件事上,人类的力量其实是很弱小的。
曾经有科学家在海洋中加铁,希望加速海藻的生长,固定碳,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试验没有继续继续下去。
我们能够做的就是改善小环境,对地球的碳固定,它有大周期,我们无能为力。

对于我们人类来说,不要破坏就行了:
目前来说我们要保护灰岩,不然让岩溶加速;减少矿物质燃料的使用;不要去开采已经固定的碳(煤炭、可燃冰);不要去释放地下属于地幔的碳(石油、天然气);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去加速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不要污染海洋,不要到海洋去大量捕捞;不要打超深井,释放地壳里的碳;不要砍伐森林;不要破坏草原;不要破坏湿地;不要多养牛羊...............
呵呵,这些我们都暂时无法办到,种几颗树难以解决问题。

评分

参与人数 1农币 +10 收起 理由
牧马人 + 10 说明了人的渺小和破坏力

查看全部评分

把简单的事情做好
把容易的事情做好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421

帖子

1120 小时

在线时间

3

好友

大学四年级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UID
59884
鲜花
25 朵
农币
7283 枚
发表于 2011-6-8 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新疆乌鲁木齐
假设牧马人种植了1亩牧草,一个生长季节假设固定了1000Kg CO2。

这些牧草,无论怎么利用(焚烧制造草木灰、任其自然腐烂、制造沼气、制造堆肥、喂马——部分变成马便便——然后把马肉吃掉变成人便便或者舍不得吃等马自己老死……),这1000Kg曾经被短暂固定的CO2,或早或晚,都会原样归还给大气层……

人工栽培森林的原理是一样的,好处是可以保持水土,拦截地表径流,但是从足够长期的角度看,没有任何减碳的意义……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7256

帖子

3367 小时

在线时间

521

好友

★版主★

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

UID
71081
鲜花
97919 朵
农币
166534 枚
发表于 2011-6-8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
假设牧马人种植了1亩牧草,一个生长季节假设固定了1000Kg CO2。

这些牧草,无论怎么利用(焚烧制造草木灰、任其自然腐烂、制造沼气、制造堆肥、喂马——部分变成马便便——然后把马肉吃掉变成人便便或者舍不得吃等 ...
hambaby 发表于 2011-6-8 04:20

解释得相当专业,就是这么回事情。

从地质年代来说,就更是如此。

真正被固定的是岩石,特别是下冲岩石中的碳。当然他们最终来说还是要释放,不过相对人类来说是固定了,虽然我们的第四纪沉积物还没有固定,但是白垩纪以前的沉积物已经变岩石了。
把简单的事情做好
把容易的事情做好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2581

帖子

3815 小时

在线时间

53

好友

★溉帮★六袋长老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UID
11867
鲜花
1200 朵
农币
23506 枚
居住地
辽宁 沈阳 铁西区 保工街道
发表于 2011-6-8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沈阳
原来如此。我们的地球资源就那么多。用没有了,就玩完。
看来 真的要节能增效!
我们国家的技术很先进,效果 还是可以的吧?世界能排前3名吧?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6403

帖子

2272 小时

在线时间

164

好友

农艺达人

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

昵称
鬼才
UID
51933
鲜花
2094 朵
农币
27519 枚
 楼主| 发表于 2011-6-8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85#hambaby 你说的是循还的部分,要固定就不可循环,像人挖了多少煤就补回多少碳。现在是如何补回法。那么大的量。消极的做法,对积极的做法除了大量种植外是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呢?我的观点是做比不做好,可能效果小。但是不能因小而等死吧。
我们就是支持和平发展和唾弃贪腐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2581

帖子

3815 小时

在线时间

53

好友

★溉帮★六袋长老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UID
11867
鲜花
1200 朵
农币
23506 枚
居住地
辽宁 沈阳 铁西区 保工街道
发表于 2011-6-8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沈阳
我以前不明白---什么 叫低碳生活。现在明白了。就是要尽量防止碳跑出地球。。
但是,看了大家的帖。  不好办。。。呀。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2581

帖子

3815 小时

在线时间

53

好友

★溉帮★六袋长老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UID
11867
鲜花
1200 朵
农币
23506 枚
居住地
辽宁 沈阳 铁西区 保工街道
发表于 2011-6-8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沈阳
哪   为什么我们怕碳跑掉呢?碳的作用 那么大吗?能很快的跑到没办法生活的程度吗?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6403

帖子

2272 小时

在线时间

164

好友

农艺达人

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

昵称
鬼才
UID
51933
鲜花
2094 朵
农币
27519 枚
 楼主| 发表于 2011-6-8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不是怕碳跑掉,是因能源的使用,造成二氧化碳。会让地球的散热出问题。而形成温室效应,气候会变热。超过生物生存的温度就煮青蛙了
我们就是支持和平发展和唾弃贪腐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7256

帖子

3367 小时

在线时间

521

好友

★版主★

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

UID
71081
鲜花
97919 朵
农币
166534 枚
发表于 2011-6-8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
本帖最后由 菜豆 于 2011-6-8 15:56 编辑
85# hambaby  你说的是循还的部分,要固定就不可循环,像人挖了多少煤就补回多少碳。现在是如何补回法。那么大的量。消极的做法,对积极的做法除了大量种植外是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呢?我的观点是做比不做好,可能效果 ...
牧马人 发表于 2011-6-8 13:39

美国有试验,用二氧化碳封存法,据说可以管1000年左右。
不过杯水车薪,成本也很高。

对二氧化碳不必太惊慌,追寻一下地球的历史我们就知道,现在低得多,还是低潮期。


我没有种族主义思想,站在生物学的角度看问题,抗温室二氧化碳和高紫外线的能力的顺序是:黑种人---黄种人----白种人
把简单的事情做好
把容易的事情做好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7256

帖子

3367 小时

在线时间

521

好友

★版主★

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

UID
71081
鲜花
97919 朵
农币
166534 枚
发表于 2011-6-8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
不是怕碳跑掉,是因能源的使用,造成二氧化碳。会让地球的散热出问题。而形成温室效应,气候会变热。超过生物生存的温度就煮青蛙了
牧马人 发表于 2011-6-8 15:14

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还难以确定利弊。
当然保护环境是不容置疑的。
把简单的事情做好
把容易的事情做好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421

帖子

1120 小时

在线时间

3

好友

大学四年级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UID
59884
鲜花
25 朵
农币
7283 枚
发表于 2011-6-8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新疆乌鲁木齐
我没有种族主义思想,站在生物学的角度看问题,抗温室二氧化碳和高紫外线的能力的顺序是:黑种人---黄种人----白种人
菜豆 发表于 2011-6-8 15:55


同意这个排序。
朋友的工厂的印度籍焊工,基本是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干一天活下来,一点事都没有,换成天朝本土工人,皮肤早就被电弧的紫外线晒脱皮了……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2581

帖子

3815 小时

在线时间

53

好友

★溉帮★六袋长老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UID
11867
鲜花
1200 朵
农币
23506 枚
居住地
辽宁 沈阳 铁西区 保工街道
发表于 2011-6-8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沈阳
哦  原来是怕二氧化碳多呀。。。
这个问题  我想人类能解决。。。打炮。轰大气层。。

飞机撒 能和二氧化钛反应的 东西。。。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6403

帖子

2272 小时

在线时间

164

好友

农艺达人

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

昵称
鬼才
UID
51933
鲜花
2094 朵
农币
27519 枚
 楼主| 发表于 2011-6-8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
雨水約有四成被蒸發、地表吸收,六成為地表逕流水、地底下水平流動的伏流水及向下滲透的地下水三種,其中伏流水占了六成,以往都白白浪費了,
这个问题再让菜豆说说咋办?
我们就是支持和平发展和唾弃贪腐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7256

帖子

3367 小时

在线时间

521

好友

★版主★

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

UID
71081
鲜花
97919 朵
农币
166534 枚
发表于 2011-6-8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德阳
朋友的工厂的印度籍焊工,hambaby 发表于 2011-6-8 19:57

印度人主要是棕色人种,属于白种人,小部分是的蒙古人种,属于黄种人。

当然他们的生态类型属于深肤色的。
把简单的事情做好
把容易的事情做好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6403

帖子

2272 小时

在线时间

164

好友

农艺达人

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

昵称
鬼才
UID
51933
鲜花
2094 朵
农币
27519 枚
 楼主| 发表于 2011-6-8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还有吉普赛人是印度的种
我们就是支持和平发展和唾弃贪腐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7256

帖子

3367 小时

在线时间

521

好友

★版主★

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

UID
71081
鲜花
97919 朵
农币
166534 枚
发表于 2011-6-9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德阳
本帖最后由 菜豆 于 2011-6-9 00:47 编辑
雨水約有四成被蒸發、地表吸收,六成為地表逕流水、地底下水平流動的伏流水及向下滲透的地下水三種,其中伏流水占了六成,以往都白白浪費了,
这个问题再让菜豆说说咋办?
牧马人 发表于 2011-6-8 23:05

这个数据我还不大清楚,讨论这个问题超出了我专业范围,要进我不熟悉的领域,对此我不敢妄论。

我只比较了解小流域治理。大流域超出了范围。

就农田水利来说,渠我们只管农毛渠,可以延伸到斗,但是不能设计斗,至于干支斗,是水利部门的事情。
对于储存水的设施,我们只做小型塘堰,大型塘堰水库,大的水利工程,是水利的事情。
治理水土流失,我们也只管土壤部分以及和土有关的工程措施,至于山水林土(田)路的综合治理,我们主要是管土和田,大的工程是林业和其他专业的范畴。


就我了解的领域,小流域来说,由于人口压力,很多低产田土被改良,冬水田,单季田,荒地,荒坡,沙滩等被改良,很多下湿田,烂泥田,沼泽地被改良,很多自然植被被人工植被替换,很多小堰塘消失,损毁,使得下雨时片流很快变径流,并很快被排进干流,下泄到江河,使得江河的径流陡增,从而使江河的径流模数变大,灾害的发生频率就增加了。

就大流域的长江流域来说,自然湖泊的生命走向衰老,在径流猛增的情况下,湖泊的调蓄能力下降了,加之人为的筑堤,破坏了河漫滩,破坏了河流掏蚀,弯曲的自我更新,降低了河流的自我修复能力,将河流的生命推向老龄,地上河的情况早迟要出现(荆江已经成为了悬河),管涌,崩堤的威胁大大增加,如果上游来水冲刷力再降低,人工疏浚又跟不上的话,黄河的事情很难说不降临到长江头上。幸好建筑业的发展,使大量的沙被采走,延缓了泥沙的累积。
在这点上,下游经济发达地区,要尽快给上游不发达地区以生态补偿,不然等事情严重了再治理,到时候代价会很大的。
把简单的事情做好
把容易的事情做好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6403

帖子

2272 小时

在线时间

164

好友

农艺达人

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

昵称
鬼才
UID
51933
鲜花
2094 朵
农币
27519 枚
 楼主| 发表于 2011-6-9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谢谢解说。希望三门峡的教训,不遮要在三峡再现。而三峡的问题不同于三门峡,更严峻
我们就是支持和平发展和唾弃贪腐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客户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规则制度|隐私政策|小黑屋|活动|水果邦 ( 京ICP备06047721号-4 )

GMT+8, 2025-5-17 12:32 , Processed in 0.144943 second(s), 8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