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6978
好友0
记录0
日志0
相册0
帖子0
主题0
精华0
积分-7
注册时间2007-4-5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0 小时
普通会员 农币-2 枚
鲜花-24 朵
- 积分
- -7
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普通会员
- UID
- 6978
- 鲜花
- -24 朵
- 农币
- -2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07-5-7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李果的贮藏与保鲜
李果的贮藏与保鲜
李属蔷薇科、桃李属、李亚属植物。果实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医学界认为李果具有清热利尿、活血祛痰、润肠等作用。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蜜饯、罐头、李干等。它树势优美,春时繁花似锦,夏时硕果累累,具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优良性能。目前,世界各国李树栽培发展较快,欧美、南非和中亚的许多国家已经把李树作为主栽果树,如美国的产量居国内各种水果产量的第4位,罗马尼亚的李果产量居国内各种水果产量的第3位,前南斯拉夫的李果产量居国内各种水果产量的第1位。在我国,李树栽培长期未受重视,始终停留在自食性为主的生产水平上,仅限于房前屋后栽培。主要表现:一是管理水平差,一般农户很少进行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管理工作;二是优良品种少,一般栽培的多为果小质劣、产量较低的本地品种,经济效益甚微。据统计,全国人均占有李鲜果0.41公斤,满足不了人民生活的需要,更无力参与国际竞争。近年来,李树的发展受到国家重视,通过多种渠道引进国外优良品种,为我国李树栽培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可以预言,我国李树栽培业正处于大发展的前夜。目前,福建省正投入巨资建立年产值上亿元、获纯利7526万元的大型李果基地,江西省还利用联合国或外国政府贷款大规模发展李果生产。各地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抢先发展,肯定会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李树适应性广,它对气候、土壤等条件要求不严,除海南省外,我国各地均可栽培。它抗寒力极强,大部分品种在冬季最低温度-20℃的地区均能正常结果,抗寒力极强的品种能耐-42℃的低温,同时在40℃以上的高温条件下亦能获得满意的收成。它抗旱力和耐涝力也较强,在新疆、内蒙等干旱地区也能正常生长,在湿度较大的四川、广西、广东、贵州、湖南等南方省份也硕果累累。它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不管是北方黑钙土、盐碱地,西北的黄粘土,还是南方的红、黄壤,李树照样丰产稳产。同时,它还较耐瘠薄。据观察,它的根系主要分布在地下15-30厘米的土层中,土层只要超过30厘米,即可放心栽植。李属喜光果树,同时也较耐阴。我们经常看到阳山李子果大质优,栽在阴山光照较差的地方的李子表现也不错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李是耐寒、耐旱、耐盐碱、耐瘠薄、管理粗放的树种,适合我国南北方果农技术水平不高的地区大量发展。
李生长迅速,进入结果期早,嫁接苗栽后一般第二年结果,管理较好第三年亩产即可达到1600公斤以上。四年后进入盛果期,盛果期可维持20年以上,一般亩产4000-5000公斤左右。如果管理较好,30多年生的李果园,每年亩产仍然超过2000公斤。
李果是重要的夏令水果,因其色泽鲜艳、营养丰富而深受消费者喜爱,但李果的耐贮性差,只有采取适宜的贮藏保鲜技术,才能有效地延长其供应期。
一、李果的品种有:
1.布朗李
目前引入我国的主要品种有:黑宝石,紫琥珀、李王、密思、沙特罗丝、沙特哈特、拉罗达、红美丽、大紫红、威克森、凯瑟曼、安皇后、玫瑰皇后、皇家宝石、加州黑等20多个品种,现仅介绍几个最优良的品种。
⑴黑宝石李: 美国加州的主栽品种,世界许多国家广为栽培,为李中的高档品种,销售量世界第一。该品种果实8月底9月初成熟,单果重150克,果品外观美,黑色,汁液较多,味甜爽口,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2%,品质上等,耐贮运,常温放20天,冷藏贮存可保鲜3个月以上。植株长势壮旺,果实结果成堆,栽后第二年挂果,第三年666.7平方米产1108.54公斤,第五年666.7平方米产4000公斤以上。该品种丰产稳产、抗病、营养丰富,在市场上十分畅销。栽培时应注意疏果和防桃蛀螟。
⑵黑琥珀(中熟品种) 该品种植株长势强旺,枝条直立,结果性能特好,几乎每根结果枝上都是挂果累累。栽后第二年挂果,第三年666.7平方米产1118公斤,第四年666.7平方米产2068.6公斤,生产期高达4000公斤以上。果实成熟期恰好在水果青黄不接的7月初,价格易销。果色紫黑,外观十分漂亮,果形大而整齐,平均单果重86克,最大重151.3克,果肉细嫩、酸甜可口、品质上等,果实可溶性固性物13.8%。耐贮运,果实可保鲜贮藏数月,故有“天然罐头”的美称。该品种适应性广、抗寒、耐热、抗病、管理简单,适合初次种植水果,没有种植管理经验的农户发展种植,经济效益高。
⑶日本早红李(大石早生):日本品种,6月中旬成熟,果实生育期65天,系及早熟优良品种,平均单果重55克,最大106克,果实圆形,果顶较圆,果皮较厚,底色黄绿,着鲜红色,果肉黄绿色,质细,松脆,味甜酸,多汁。大棚栽植后效益更佳。
⑷澳大利亚14号 :引自澳大利亚,原产美国。果实圆形平均单果重100克左右,最大183克,果面黑紫色,果肉,近皮红色,肉质硬脆,完全成熟时变软,风味甜酸适度、多汁、微香。可溶性固性物含量12.5% ,含糖量9.26%,酸1.21%,维生素C含量5.62毫克/100克。8月下旬9月初成熟,是极晚熟的鲜食优良品种。
⑸秋姬(布朗李之王) 该品种系从日本引入的最新品种。平均单果重200-300克,为目前国内果型最大的品种。果面全面鲜红色,外观特美。果肉,致密多汁,糖度高,浓甜,风味香甜浓郁,品质极上等,与欧美布朗李相比,更适合国人口味。离核,核极小。该品种一般栽后第二年结果。极晚熟,在重庆、成都地区一般8月中旬成熟,在山东9月上旬成熟。极耐贮运,常温下可存放20余天,冷藏条件下可贮至元旦、春节,是供应中秋、国庆、元旦、春节的李中极品。该品种是布朗李中的最新品种,以离核、品质绝佳,果实巨大的独特品性居众品种之首,是当今国内外最优秀的布朗李品种,将引领未来若干年布朗李的发展方向。
⑹蒙娜丽莎(梅李之王): 梅李又称西梅,属欧洲李系统。该品种我国自罗马尼亚引入,亲本不详,是该国综合性最优良、栽培面积最大的李果品种,在国际市场享有盛誉。 该品种树势强健,枝条粗壮,节间长,叶片大而肥厚,叶面及叶背均具绒毛。成花极易,一般栽后第2年开花株率可达100%,挂果株率可达90%以上。以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结果为主,第4年进入盛果期后亩产高达3500-4000公斤。该品种果型与其它李子品种明显不同,长椭圆形,果实中部外鼓,两头钝尖,且上下左右对称性极好,果形非常独特、端正,果面100%蓝黑色,上覆灰白色果粉,其诱人的外观对消费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对进入超级水果市场极为有利。果实极大,平均单果重130-140克,最大果重206克。果肉,汁多,味浓甜,具宜人香味,核小,离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18%,品质极上等。果皮厚,果肉硬韧,抗挤压,极耐贮运,自然条件下可存放30余天,低温条件下可贮藏至春节。极晚熟,在四川、重庆地区8月中旬成熟,在华北地区9月中下旬成熟。西梅是我国最新引进的李子品种,目前国内栽培面积很小,市场售价极高,北京、上海等地批发价高达30-40元/公斤,其市场潜力远远超过以黑宝石为代表的美国布朗李,是当前国内第一代布朗李(主要指黑宝石、黑琥珀等品种)最理想的换代品种,建议各地重点发展。
⑺尤萨李(梅李皇后) 该品种我国从美国引入,亲本不详,属欧洲李系统。目前天津津农果树所推广的西梅新品种"女神",即为"尤萨李"。 该品种幼树树势极强,树姿直立,枝条粗壮,节间长,成枝力强,萌芽率高。成龄树势中庸。易形成短果枝及花束状果枝,座果率极高,特丰产,第4年进入盛果期后一般亩产高达3000-4000公斤。果型独特,长椭圆形,半离核,果个均匀,缝合线浅,果形极端正。果面100%蓝黑色,果粉厚,具有诱人的外观。果实极大,平均果重145克,比蒙娜丽莎大10克左右。果肉橙,肉质硬韧,汁多,风味浓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16%,品质极上等。极晚熟,在重庆、四川地区一般8月上中旬成熟,在华北地区9月中旬成熟。极耐贮运,常温下可存放一个月,冷库贮藏可贮到春节上市。
2、脆红李(中国李之王)
脆红李是在四川南部地区发现的地方品种,属中国李系统,于1994年通过四川农业大学等部门的审定。该品种果实扁圆形,平均果重20-25克,最大50克,果粉白色,果皮、果肉均呈艳丽的紫红色。离核、核小,可食率97%。此外该品种还具有如下特点:脆、甜、香。该品种成熟后肉质硬脆,不发软、发绵,具浓郁的玫瑰香味。极甜,含糖量高达17-18%,无任何杂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达21%,最高达24%,是目前世界李类品种中品质最优者。极丰产、稳产。该品种不需配置授粉树,自花结实,连续结果能力强,无大小年。
3、 秋李
秋李原产于辽宁省葫芦岛市,是晚熟优质李品种。秋李采收时正值仲夏,气候炎热,采后2~3天即开始腐烂。
品种和贮藏特性:
不同品种的李果,耐贮性差异很大。一般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较耐贮,硬肉型、果皮厚韧、可溶性固性物含量高,果色深的品种也较耐贮。目前,我国用于贮运的优良品种主要有西安的大黄李、河南的济源甘李、广东从化的三华李、辽宁葫芦岛的秋李等。李果由于皮薄汁多,果实极易失水或因病原菌侵染而腐烂,在常温下只能贮藏7~14天。李果是热带水果中对低温不敏感的类型,但在-1℃时会出现冷害,其适宜的贮藏温度在0~3℃左右。李果对采后贮藏环境的湿度要求较高,一般保持在85~95%左右。贮藏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易引起褐心病;贮藏环境中湿度过低,会引起李果失水皱缩,通过打蜡、涂膜、薄膜包装等方法结合低温可防止失水。李果采后主要病害有褐腐、根霉病、灰霉病等。
二、李果的采收、采后处理:
1、采收李果的耐贮性和品质与采收成熟度关系密切,采收过早贮藏时易失水皱皮、果肉褐变率高;采收过晚肉质柔软,不利于贮藏。采收成熟度可根据果皮及果肉颜色、果实硬度和固酸比等综合考虑。用于贮运的李果,宜在果实充分长大、果粉形成并开始呈现固有色泽、芳香但肉质仍紧密的硬熟期采收。
2、采后预冷李果在远销或贮藏前,应尽快地进行预冷处理。预冷方式,可用0.5~1℃的冷水浸果冷却或在冷库中预冷到4~5℃。
3、药物处理李果采后及时用多菌灵、噻菌灵、施保功等杀菌剂浸果处理能有效地防治病害和腐烂。采后浸药杀菌处理,可结合水预冷处理同时进行。
4、薄膜包装李果经预冷及采后浸药处理,待果温降低,果面药液晾干后应及时用薄膜包装。李果容易受机械伤和挤压伤,宜用小包装。采用0.01毫米聚氯乙烯或聚乙烯薄膜小袋单果包装或0.03~0.04毫米聚氯乙烯或聚乙烯薄膜袋(每包约0.5~1公斤)包装,内置乙烯脱除剂,然后抽气封口。包装后置于具有透气孔的果箱中贮藏,每箱装果10~15公斤。
三、贮藏方法
1.冷藏:在库温0~1℃、相对湿度90%的条件下,李果只能短期贮藏,约1个月左右。在冷库中贮藏过久,果实会出现果肉变褐和产生异味。
2.气调贮藏:将经预冷、剔选的果实,装入0.025毫米厚的聚乙烯薄膜袋中,每袋中装果5公斤,用自然降氧法或人工降氧法控制袋中的氧气含量在1~3%、二氧化碳含量在5%左右,在0~1℃的条件下,李果可贮藏10周,腐烂率较低。
(1)控气贮藏 用0.025毫米厚的聚乙烯薄膜袋封闭贮藏李果,在0~1℃,一般气体成分二氧化碳为7%~8%,氧气为1%~3%的条件下,李可贮70天。能明显抑制果实腐烂、变软及可溶性固形物的降低。(不同品种可依据此条件试验后再调整)。据介绍,在0℃,相对湿度90%~95%,二氧化碳为3%,氮气为94%的条件下贮李,效果也较好。
(2)小包装气调冷藏 将适时采收的李去梗,剔除病虫伤烂果后,装人聚乙烯薄膜小袋,每袋1.0~1.5公斤,密封后置于-1℃条件下,可保存2~3个月。若袋中二氧化碳达3%~4%,氧气达3%,则可完好贮藏3~4个月。
3. 冰窖贮藏、冷藏 该法是我国传统的自然低温贮藏法。北方于大寒前后人工采集天然冰块或洒水造冰。冰块大小为0.3米~0.4米厚,长宽各1米,贮于地下窖中,待夏季李果成熟时用于贮藏降温。选耐藏性较好的李果,适时无伤采收,预冷后装箱运往冰窖。窖底及四壁留0.5米厚的冰块,将果箱堆码其上,一层果箱一层冰块,并于间隙处填满碎冰。堆好后顶部覆盖厚约1米的稻草等隔热材料,以保持温度相对稳定。
该法可将8月下旬入贮的鲜李贮至立冬,如移入普通窖内继续贮存,则可贮至元旦。冰窖贮藏时应注意封闭窖门,尽量将窖温控制在-0.5~1℃
四、秋李的气调(MA)贮藏实验:
在0℃条件下贮藏至第55天,包装量2.5、5.0 kg的秋李采用PVC袋(厚0.03、0.05 mm)、PE袋(厚0.03 mm)、特制PE袋(厚0.03 mm)包装,其腐烂果率为0;PVC(厚0.03 mm)、PE、特制PE袋包装10 kg,均未产生CO2伤害;PVC(厚0.03 mm)20 kg装有轻微CO2伤害。经测定包装量越多,袋内CO2浓度越高,O2浓度越低;PVC(厚0.05 mm)10、12.5、25.0 kg装果实均产生不同程度CO2伤害或果肉褐变。在15℃和常温条件下,4种包装袋包装2.5、5.0 kg,贮藏至第6、12天均产生CO2伤害,果肉褐变、表皮颜色变暗、产生醇味;PVC厚0.03 mm袋、PE、特制PE袋2.5 kg装贮藏的秋李明显好于其5.0 kg装及PVC厚0.05 mm 2.5 kg、5 g装。PE袋贮藏最差。
防腐剂对秋李的防腐效果,秋李分别用:
施宝功(500mg/L)洗果、
18#(100倍液)洗果,
仲丁胺(0.2 、0.4 ml/kg)
熏蒸处理后,在常温下贮藏至第6天,其果实腐烂率分别为0.3%、4.5%、2.6%、4.8%%,对照为20.0%,施宝功500 mg/L洗果防腐效果最好。
综合2年试验结果,在0℃条件下,秋李贮藏至第55、60天,气体成份:
10% O2+3% CO2效果最好,
10%O2+5% CO2、
11% O2+8% CO2、
12% O2+10% CO2 效果较好,
3% O2+3% CO2、
7% O2+15% CO2、
3% O2+0% CO2、
2% O2+3% CO2、
5% O2+3% CO2、
8% O2+3% CO2 风味正常,
其他处理效果较差。
PVC(0.03 mm)和特制PE袋包装2.5~10kg的小包装,可保持果实的色泽、硬度,防止腐烂。贮藏前,用施宝功500mg/L洗果,秋李贮藏保鲜效果理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