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邦农人之家

 找回密码
 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48|回复: 3

柿子的贮藏与保鲜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0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普通会员

UID
6978
鲜花
-24 朵
农币
-2 枚
发表于 2007-4-14 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柿子的贮藏与保鲜
1、柿子的贮藏

  我国柿子的品种很多,一般可分为涩柿和甜柿两大类。涩柿在软熟前不能脱涩,采后必须经过人工脱涩或后熟作用,才能食用。甜柿在树上软熟前即能完成脱涩。通常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耐贮藏,同一品种中迟采收的比早采收的耐贮藏。在一般常温条件下涩柿脱涩后只能贮存1—2周,因脱涩促进了果实衰老,易软化。故为有利于贮运,一般于柿子青色消退、开始着色、肉质似硬的黄熟期(或桔黄)采收。果实采收后应适当预冷再选果入贮。柿的适宜冷藏条件为0±1℃,相对湿度90%。气调贮藏条件以低氧、去除乙烯较为有利,具体指标因品种及方法而有差异。

2、自然条件下的柿子冷藏

  在我国北方地区,将采下的柿果放在冷凉处。任其冻结,待冻硬后移至背阴处的果架上,使柿果一直处于冻结状态,直至春暖时节销售。 冷藏的方法是:在宽4米、长度适宜的地面上挖宽、深各为33厘米的四条沟道,沟道底面铺7—10厘米厚的秫秸层,霜冻后,上面放柿果5—6层,使其在露天自然冻结,然后在柿果上面加30—60厘米厚的覆盖物,以保持稳定的低温。次年气温转暖,用土将沟道堵实,防止柿果解冻,以延长贮藏期。这样冷藏的柿果随着贮藏期的延长可以完成柿子的后热脱涩作用。冻藏柿子因缺氧呼吸增强、果实中积累的丙酮乙醛与单宁结合,形成不溶性的单宁使柿子涩味消失,多糖类水解为单糖类而变甜。

3、柿子的保鲜剂贮藏

  用除氧剂(亚硫酸盐、草酸盐、铁粉、抗坏血酸等)和乙烯吸收剂(高锰酸钾)组成保鲜剂,与柿果一起密封在聚乙烯薄膜袋中,经6—10天,可使柿果脱去涩味,且保持鲜脆质地。由于保鲜剂在密封条件下能较长时期保持柿子硬度,故可较长期贮藏或长途运输。

  陕西省化工研究所研制的柿子脱涩保鲜剂DEP,DEP脱涩剂以特殊铁粉为主,配以助剂而成,置于塑料袋中与柿子一起在密封条件下,在中温、高温下自行调节袋内气体组成,造成柿子脱涩环境,达到脱涩目的。DEP保鲜剂以高锰酸钾为主,起吸收乙烯、保持柿果色泽鲜、果肉脆硬品质的作用。使用时,按柿果重量的1%分别称取脱涩剂和保鲜剂,各装在牛皮纸袋里后,置于柿果中,排出袋内多余空气,密封装箱贮运。在20℃条件下,7—15天即可脱涩,前后可保鲜20天左右,开袋后,货架期3—5天。DEP的保存期为3个月,脱涩剂和保鲜剂分别密封包装,用时打开。脱涩剂随开随用,开袋后4小时即开始变质失效。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0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普通会员

UID
6978
鲜花
-24 朵
农币
-2 枚
 楼主| 发表于 2007-8-25 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柿子的贮藏保鲜

柿树原产于我国,在各地分布比较广泛,以河北、河南、北京、山东、山西、陕西等地栽培较多,柿果果实色泽鲜艳、甘甜多汁,含有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营养价值较高。
    柿子由于采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即软化,不耐贮运,所以,柿子贮藏难度较大。
    一、品种与耐藏性
    柿子的品种很多,据不完全统计,约有柿种800多个,一般可分为涩柿和甜柿两大类。涩柿在软熟前不能脱涩,采后必须经过人工脱涩和后熟作用,才能食用。甜柿在树上软熟前即能完全脱涩。
    通常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耐贮藏,同一品种中迟采收的比早采收的耐贮藏,著名的如河北的磨盘柿、莲花柿,山东的牛心柿、镜面柿,陕西的火罐柿、鸡心黄柿、木注柿等都是质优且耐藏的品种。
    二、采收
    用于贮藏的柿子应该在果实成熟而果肉仍然脆硬,表皮由青转入淡黄时采收。一般采收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涩柿因不能在树上脱涩,故宜适当早采。
    三、贮藏方法
    1.自然低温冻藏。在我国北方地区,将采下的柿果放在阴凉通风处,搭架或挖沟,利用自然低温,任其冻结,并完成柿子的脱涩。贮藏中上面要覆盖一层席子,以防日晒及鸟害,一般是在1月份完全冻结,直至春暖时节可陆续上市销售。
    2.室内堆藏。选择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空室或窑洞,清扫干净,铺15--20cm厚的谷草或稻草,将选好的柿果轻轻摆放于草上,约3--4层。初期要注意通风散热。数量不多时,可装在筐内,置冷凉处,做短期贮藏。
    3.气调贮藏。选用0.04mm厚的聚乙烯薄膜袋装入柿果,按每千克柿果喷2.6m 135%酒精,加去氧剂0.8--1.6g。保持袋内氧1%--2%,二氧化碳4%--7%。袋内还需放入饱和高锰酸钾载体17g/kg,以吸收乙烯,适宜温度0--1℃。
    4.速冻贮藏。随着低温冷库的发展,近些年来一些地区在低温冷库冻藏柿果,即将脱涩后的柿果预冷后先放在-20℃以下的冷库里1--2昼夜,使果肉细胞充分冻结,停止生命活动。然后在-10℃左右的条件下贮藏。这样可以较好的保持柿果的色泽和风味,并可以较长时期保持品质不坏,甚至可以作到周年供应。
    四、脱涩方法
    1.温水脱涩法。将柿子放入缸、桶、坛等容器中,加入40℃左右的温水,水量以淹没柿果为度,尽量保持水温,1--2天即可脱涩。此法为农家的传统方法,适于小规模进行。
    2.石灰水脱涩法。将柿果浸泡在10%左右澄清的石灰水溶液中,密封起来,在室温下,2--3天即可脱涩,且果肉质地保持脆硬。
    3.酒精脱涩法。选用可密封的容器,将柿果排列成层,按每千克柿子用8--10ml酒精逐层喷洒,装满后密封。室温下5--10天即可脱涩。
    4.二氧化碳法。柿子用二氧化碳处理,脱涩后能保持硬度和品质,这种方法适宜用于大量处理柿果,其目的是利用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处理后,强制果实进行无氧呼吸而迅速脱涩,方法是将柿子装箱或装筐码垛,用塑料薄膜大帐密封,再向帐内充入60%--70%的二氧化碳,在10℃以上,3--4天即可脱涩。
    5.乙烯脱涩法。在密封容器内,用0.05%--0.1%浓度的乙烯处理,温度为18--25℃,相对湿度为85%,处理2天后取出,再放置2--3天,柿果即可完成脱涩。此法效果好,成本低,但果实容易软化,不耐存放。
    6.乙烯利脱涩法。是目前较为广泛使用的一种脱涩剂,它是一种酸性淡棕色液体,可溶于水,加水稀释后,逐渐分解,同时缓慢的放出乙烯气体,使用浓度一般为0.025%--0.1%,田间喷果或采后蘸果均可,经3--5天即可脱涩。
    7.叶、果混合脱涩法。将苹果、梨、山楂的果实或松针、柏叶与柿果相互层积,混放在一个容器内,几天即可脱涩。
librano1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11-27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LAN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0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普通会员

UID
6978
鲜花
-24 朵
农币
-2 枚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柿的贮藏保鲜

柿有甜柿与涩柿之分。前者成熟时能在树上自然脱涩,采下即可食用;后者必须在采收后经过后熟或人工脱涩处理方可食用。涩柿经脱涩或加工后,又可分烘柿(软柿)、酉林柿(硬柿或脆柿)、白柿、乌柿等。但柿果采收后会很快成熟,果肉变软,不耐贮运。现介绍几种柿的贮藏保鲜与脱涩技术,以供参考。

    1.贮藏保鲜

    (1)适时采果与选果 用于鲜贮的柿果,在霜降至立冬前采摘为宜,此时柿果成熟,果皮变厚,耐贮性强。柿的果梗很硬,采摘后要进行修整,以免刺伤其它果实。剔除病、虫、伤、软果,留好果贮藏。
    (2)贮藏 ①冻藏法。柿子的贮藏方法比较简单,一般采用冻藏的方法就能收到长期贮藏的效果。在北方可采用沟藏冷冻法贮藏;而在南方可采用冷库贮藏,即将柿果放入贮温为-1℃左右、相对湿度90%的冷库中,可贮藏3~4个月。②速冻法。将柿果先放在-20℃以下的冷库里处理1~2昼夜,使果肉细胞充分冻结,停止生命活动,之后在-10℃左右的温度中存放。采用这种方法贮藏,柿果的色泽、风味变化小,可以周年供应。③液体贮藏法。此法既可脱涩,又可保存。所用溶液由明矾、食盐和水配成。明矾起到硬化保脆作用,食盐起到防腐作用。方法是:先将水烧开,每50公斤水加食盐1~1.5公斤、明矾0.25~0.5公斤,溶化后冷却备用。将配好的盐矾水倒入干净的缸内,放入柿果,并用柿叶盖好,用竹条压住,使柿果完全浸入溶液中,水分减少时可适当加水。这样可贮放到翌年四五月份。取食时严禁手取,避免带入杂菌使柿果发酵变质。④气调贮藏。将柿果放入厚度为0.1毫米的聚乙烯薄膜袋中,每袋装果1公斤,并加入以还原铁粉为主要原料的氧吸收剂、高锰酸钾和以珍珠岩为主要原料的乙烯吸收剂各1包。同时,放1块吸附有0.6毫升左右仲丁胺的棉纱以熏蒸防腐,然后用塑料封口机封口。在温度为-1℃~0℃,相对湿度85%~90%的条件下贮藏,贮藏期长达80天以上,甜脆果率90%,色泽和风味如初,商品率达98%以上。采用此法处理既能脱涩,又能保持果实的脆度。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客户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规则制度|隐私政策|小黑屋|活动|水果邦 ( 京ICP备06047721号-4 )

GMT+8, 2025-11-24 10:27 , Processed in 0.031192 second(s), 5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