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说起自然农法,首先想到的就是福冈正信和他的《一根稻草的革命》。其实在日本,自然农法分为两大主要流派。福冈式自然农法和冈田式自然农法。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两种农法的指导思想。 冈田茂吉先生提倡的自然农法 1、不施肥
植物的营养源来自青草、落叶、米糠等未分解有机物,这些未分解有机物作为微生物的食饵,可以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的含量,它的分解物又可以成为肥料。不施用化学肥料、畜屎、堆肥等可以直接被植物吸收的肥料。 2、耕地、除草 用通常方式耕地、除草,把青草直接耕入田里。
3、不施农药 通过土壤中微生物的增殖,植物很健康,不容易生病生虫,不施农药也可以栽培。 4、转换到自然农法所需要的时间 转换需要几年的时间,并且期间产量会大幅下降。如果在此期间使用化肥,就宣告自然农法转换的失败。 插图 借用果友的日紫图 福冈正信先生提倡的自然农法 1、不施肥
由于不耕地,作物和杂草的根在地下形成网络,有利于土壤改良和微生物增殖。由于作物和杂草的多层覆盖,地下的作物和杂草的根,以及它们的茎叶,也是微生物的食饵。 2、除草 和杂草共存,可以播种三叶草等,覆盖土壤表面。由于多层草的覆盖,草势得以控制,作物和杂草得以共存。只是要把影响光合作用的草连根拔起,人为的改变杂草的生态。由于地面覆盖杂草,保护了微生物的生存环境。 3、不施农药 与冈田式同样,通过土壤中的微生物增殖,植物很健康,不容易生病生虫,不施农药也可以栽培。 4、转换到自然农法所需要的时间 方法的转移与冈田式同样,转换需要几年的时间,并且期间产量会大幅下降。如果在此期间使用化肥,就宣告自然农法转换的失败。 5、不耕地的问题点
土壤中留有根的情况下播种,比如留有玉米根的时候播种萝卜和胡萝卜,它们遇到硬的根的话,就会分成两岔三股,外形就不好看。 福冈式和冈田式的共同之处是不施肥、不施农药。主要区别就是是否耕地和如何除草。他们的指导思想都是回归自然,顺应自然。 大家都知道残留农药对身体有害,殊不知肥料过多也对身体有害。比如食物中过量的氮就和糖尿病的发病有关。日本就有很多通过食用自然食品而控制糖尿病的例子。买菜时注意不要买浓绿叶子的蔬菜,有可能肥料过剩。 插图 借用果友的日紫图 自然农法的优点 1、与惯行农耕方法及有机农耕方法不同,是一种无肥料的栽培方法→土壤挨近自然的森林状态,能使自家反复收采的种子进化,提高了在贫瘠土地栽培的产量。
2、由于尽量不灌水,根系很发达,能在低养分的条件下成长。这样栽培的蔬菜,有蔬菜本来清爽的味道。(因为不吸收肥料,那种自然清爽的味道) 3、土壤中微生物含量高,植物不容易生病。→植物长得精神,味道也甜,好吃。 4、化学物质含量0%,吃了以后不会得癌等疾病。(使用动物屎粪堆肥的有机农耕方法,化学物质不是0%)理论上过敏体质也可以放心地吃。 总之我的理解就是要把死土变成活土,才能自然栽培。活土就是微生物含量丰富,富含有机质,蚯蚓等小动物的接近森林土的土。只要坚持自然农法,土地一定是越种越肥的。所谓不施肥,并不是对土地不投入,是指秸秆落叶杂草等还田覆盖土地,由它们在田里变成绿肥。覆盖土地可以防止紫外线的照射,保护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在田里发酵的过程又丰富了土壤中的微生物。坚决不施化肥,不施或少施动物性有机肥。据说使用动物肥料会产生大量甲烷与亚硝酸盐。自然农法的不施肥,是指土地走上良性循环后不需要施肥。还有选用适合当地气候土壤的品种来种植,也是自然农法的前提。其实,光合作用才是植物能量的基本来源,而不是土壤。 森林里各种各样的虫都有,形成了一种自然的食物链。每种虫都有它们的天敌,所以不会发生大的虫害。田里留草,就是要给各种虫营造一个自然的环境,让它们相生相克。植株健壮也不会生病,自然是不需要农药的。另外,改变或调整一下种植结构,很多问题也可以得到解决。不同的害虫喜欢不同的作物,某些作物对某些害虫又具有趋避的作用。 自然农法给出的只是一个指导思想。具体操作方法很多。比如丰富土壤的微生物,可以用EM菌,也可以在冬天把米糠撒在土里,作为微生物的食饵。(天气热的时候容易变成虫的食饵,不要用)。自然农法一经推出就受到了众多实践者的响应。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不断丰富发展着操作方法,演绎出各自流派的自然农法。 提起自然农法,首先让人想到的就是低产量。查了很多资料也没有找到关于产量的统计。日本自然农法国际研究开发中心:各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不同,对土地的投入也不同,很难有确切的统计数据。就拿水稻来说,头三年一定是减产的,三年之后,高手可以恢复到原来的产量,差的甚至只有原来的一半。不过大多数人都是比自己原先减产百分之十左右。再说蔬菜,根菜变化不大,叶菜如果遇到虫多而没有控制好,就减产很多了,因为在日本有虫眼的菜是上不了货架的。不了解自然农法的精髓,简单模仿是不会成功的。看来真是应了那句话,越简单的农法科技含量越高。自然农法也有待人们去不断地发展提高。 通过以上了解自然农法,如果全部照搬种植无花果,无花果产量肯定比使用化肥、有机肥、动物性粪肥获得的产量低,难以体验到我们种植的乐趣和成就感,如果在有限容器中种植无花果,采用自然农法的话,就会得到:等待更长时间结果、单果重降低、挂果量低,这显然不适合有限容器、盆栽的种植。为了获得好的收获量,建议大家在无公害种植(目前几乎所有种植达不到有机种植标准,大多符合无公害种植)中融入自然农法的思想。作为一名园艺爱好者,主要讨论庭院栽培、盆栽,在庭院栽培中主要操作: 1、 施肥。秋季落叶归土;春季施基肥,果实膨大期P/K肥、有机肥、粪肥等,果实采收后追肥,这基本符合所有果树的管理。可施用化学肥料、畜屎、堆肥等可以直接被植物吸收的肥料。总之化学肥料+有机肥料+动植物性肥料混合使用。保证营养素的全面。 2、 除草。自然生草,如果长的过高草,只需收割,然后收割的草覆盖在原地。 3、 病虫害防治。危害无花果虫害主要是桑天牛幼虫,可采用人工除虫,具体方法可百度,这里不多做介绍。无花果病害较少,个别感染锈病的可喷洒三唑类(戊唑醇、丙环唑等)药剂防治。 4、 修剪。采取控树势、调树形的原则,控树势:树体不可随意生长,如果生长过大树体,不便于采摘和管理,也容易招来天牛。如果庭院栽培采用日本下图中方法修剪又过于占空间,不如根据自己情况随心所欲。调树形:家庭栽培除品尝鲜果外,兼具树形欣赏,通过修剪除了有利于光合空间外,不防根据自己情况拉枝、培育优美树形。
日本一种植模式
5、 摘心。这和葡萄管理有点类似。可以反复摘心,以便营养更多输送到果实,获得更大单果重和产量。同时控制树体长势。 日紫,最早来自法国,从日本传到我国后,称为日本紫果。以秋果为主。此品种最高糖度23度,几乎和蜂蜜相同。果重35-50g到110g,耐寒性中等,丰产,收获期长,可以从8月下旬一直吃到11月中旬。最大的优点是不容易裂果,并且硒的含量最高。比其他品种略完熟5-10天,成熟比较集中。缺点是:幼树产量偏低。很多邦友认为日紫产量低,这个低的概念应该是对比其他品种而言,下面借用邦友的一图看看日紫产量。 此图借用邦友图 下面是一位果友的种植经历: 都说无花果是当年结果,可第一年我的无花果是枝繁叶茂,就是不见果。第二年依旧如此。售苗的公司帮我分析,可能是土壤呈酸性,不利于无花果生育。无花果旁边种着一棵紫阳花,开紫颜色的花,就说明土壤呈酸性。要是紫阳花开红花就说明土壤呈中性或碱性。 冬天落叶后买来苦土石灰,撒在地里。苦土石灰来自天然白云石(Dolomite),是一种含有镁等微量元素的石灰,能促进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中和土壤酸性,补充土壤的钙,镁成分。是一种土壤改良剂。在有机农业中被广泛应用。 第三年春天,紫阳花开花了,果然由紫花变成了红花。尽管红花没有紫花好看,因为对无花果充满期待,还是满心欢喜。这一年结了24个果,第一次尝到了文字里描述的美味。 学习使人进步,通过摘心和控制肥料,今年获得了丰收。从8月底到11月,每隔两三天,或者四五天,就能收获一批果子。 以上只是通过阅读获取的一些拙见,邦内前辈众多,欢迎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