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栽培火龍果前期投入較大,為提高大棚利用率,提高土地單位面積產出效益,在火龍果行間套種番茄,可以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
一、火龍果栽培
建園:主栽品種為紅皮紅肉品種「珠龍」,採用725鋼架連棟大棚。定植前耙平土壤,南北向起壟,每棚3壟,每壟寬240厘米,挖穴規格80厘米×80厘米×20厘米,每穴施優質腐熟有機肥10公斤+氮磷鉀複合肥0.15公斤,肥與土壤充分混勻整平後定植。
4月栽苗前每壟中間埋入直徑10厘米、高180厘米的水泥柱,柱間距150厘米,埋土深50厘米,地上部分130厘米。在立柱四周挖4個定植穴,深10厘米,長、寬各20厘米,每穴定植1株幼苗,種植宜淺不宜深,定植初期應保持土壤濕潤。同時配置一定數量(配置比例為9∶1)的白肉品種授粉樹

2.肥水管理:每年1月輕翻表土,每畝施鈣鎂磷肥50公斤、商品有機肥50公斤、複合肥15公斤、硼肥0.5公斤;4月前,在每個水泥柱下追施羊糞5公斤;6月至11月追施促花壯果肥,每批幼果長到核桃大小時,於9時以前或16時以後根外噴施0.2%鎂硼鋅鐵+0.2%磷酸二氫鉀

火龍果連續開花結果的批次因生長環境而異,以浙江省溫州地區為例,一年可採收10批次果,從5月下旬始花到10月下旬,其中8月至10月產果較集中,每半個月左右一批果。因此,在花蕾生長期和幼果膨大期要注意分次施肥,每批幼果膨大前期,每畝施45%複合肥5公斤左右。每批果採收後,每畝追施5公斤氮磷鉀複合肥促進恢復生長。
水分管理上,火龍果花芽分化期應注意使土壤保持適度乾燥。6月果實核桃大小時水肥同施,遇乾旱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促進果實膨大。進入雨季應及時開深溝排水,否則會造成裂果。冬季為增強植株抗寒力,要控制澆水

3.枝條管理:當枝條長至25~40厘米時開始綁束,距地面20厘米處將枝條較平整的一面貼在水泥柱上綁定,綁得要鬆緊合適,不要太緊,之後根據枝條生長情況,每隔35厘米綁一次,使枝條沿水泥柱向上單枝生長。當枝條與水泥柱高度一致時,及時剪去枝條頂梢以促其分枝,並使分枝自然下垂。剪枝時,保留距頂部10厘米的芽培養結果枝,10厘米以下的萌芽全部摘除。
當二級分枝長至65~85厘米時摘心,同時抹去結果枝上多餘幼芽,促花芽形成。第一年留7~8個結果枝為宜,以後每年視生長情況增加健壯枝條,在二級結果枝靠近基部再留1個結果枝,其他萌芽全部抹除。正常生產樹每株留結果枝9~12個,枝條應分布均勻。果實發育期間,新萌發枝條應全部疏除。採收後疏除下垂老枝和過密枝,結果枝可產果3年以上。
4.花果管理:火龍果開花時間在20時至第二天6時,開花當天晚上可收集花粉進行人工授粉。10月上中旬夜溫低於20℃時開始覆蓋棚膜,11月中旬覆蓋內膜以防凍害。火龍果花期長,開花能力強,在肥水充足的條件下一個枝條往往同時萌發多個花蕾,易爭奪樹體養分,應及時疏蕾,每個枝條保留3~4個花蕾,當花苞長至5厘米左右時疏花。謝花著果後疏果,每枝留1個幼果,其餘摘除。經30天左右生長期,果實果皮由綠色轉紅後6~8天為適宜採收期。對於長途運輸或需長時間儲藏的果實,宜在果皮顏色轉紅後第三天,成熟度達85%左右時採收。採收方法是在果實基部帶葉剪下,不能傷及枝條主脈。採收後及時分級包裝銷售或儲藏
二、大棚套種番茄
1.定植:9月中旬翻地做壟,每畝施腐熟油枯肥50公斤、複合肥25公斤、磷肥25公斤、鉀肥15公斤。9月下旬覆蓋黑色地膜。10月上旬定植25天苗齡的「聖地斯602」番茄苗,栽於壟兩邊,株距35厘米,每畝栽苗1500株。
2.定植後管理:定植後及時整枝、打杈、綁蔓,採用單幹整枝法,當番茄長至80~100厘米時封頂,否則會影響火龍果正常生長。棚膜覆蓋後,只要室外溫度許可,要早揭晚蓋,儘量使番茄苗多見光。溫度白天控制在22~30℃,夜間12~15℃。溫室內澆水要見干見濕,儘量避免低溫高濕
套種期間,尚未發現兩者共同的病蟲害,且火龍果抗病蟲能力較強,一般不需使用農藥防治,主要採用物理防治法,如利用昆蟲性誘器、黃板誘殺害蟲。冬季白天大棚溫度高於37℃、濕度高於85%時,應及時通風降低棚內溫、濕度,可有效預防番茄病害發生。最後一批番茄果實採收後,棚內連噴兩次等量式波爾多液,預防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