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邦农人之家

 找回密码
 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54|回复: 1

[前沿追踪] 我国野生刺梨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2万

帖子

5675 小时

在线时间

246

好友

★版主★

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

UID
12392
鲜花
40483 朵
农币
298639 枚
居住地
新疆 和田
专职
农技推广
发表于 2008-2-3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新疆和田地区

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
2006年 3期
                                           《 北方果树 》
Northern Fruits
起止页码:1-3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5698
国内统一刊号:CN 21-1218
.

我国野生刺梨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
.
胡红菊
湖北省农科院果茶蚕桑所,武汉430209
.

摘 要: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Ros.Monogr.英名:Roxburgh)系蔷薇科落叶灌木植物.别名丝花、刺蘑、山刺梨、赛哇(西藏)、刺石榴(陕西)、刺梨子、木梨子、刺梨蔷薇、茨梨、送春归、文光果.刺梨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极高,其果肉中维生素C含量居各类水果之冠,每100克果肉中含维生素C 2054~2 725 mg,比苹果、梨高500倍,比柑橘高100倍,比猕猴桃高9倍;维生素P含量极高,每100g果肉中含维生素P5 980~12 895mg,比柑橘高120倍,比蔬菜类高150倍.[第一段]

.
关键词:野生刺梨 开发利用现状 维生素C含量 资源 灌木植物 药用价值 营养价值 维生素P 蔷薇科 果肉
.
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Ros.Monogr.英名:Roxburgh)系
蔷薇科落叶灌木植物。别名丝花、刺蘑、山刺梨、赛哇(西藏)、刺
石榴(陕西)、刺梨子、木梨子、刺梨蔷薇、茨梨、送春归、文光果『l1。
刺梨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极高,其果肉中维生索C含量居各类
水果之冠,每100克果肉中含维生索C 2 054-2 725 mg,比苹果、
梨高50o倍, 比柑橘高10o倍, 比猕猴桃高9倍; 维生索P含
量极高, 每100 g果肉中含维生索P5 980-12 895 mg, 比柑橘
高120倍,比蔬菜类高150倍。它还富含维生索B1、B2、E、K1等
16种微量元素,其功能比酸枣高46倍。总黄酮含量比银杏叶高
2.4倍。刺梨还被誉为“长寿防癌”的绿色珍果,含有抗癌物质及
SOD抗衰老物质,同时还具有排铅的作用。因此,刺梨的研究与
开发利用在国内曾一度掀起高潮,近年来已受到国外的重视,13
本、美国尤其重视这一颇有开发价值的野生果树。刺梨的开发前
景广阔,应该受到保护和重视。
1 我国野生刺梨分布概况
刺梨广泛分布于我国亚热带地区的陕西南部、甘肃南部、
江西、安徽、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
等地。尤其以贵州、四川、云南、陕西南部、湖北、湖南分布面积
大,产量多。仅贵州省鲜果年收购量可达6 00o t,实际产量约
为1 O0o一1 50otol。贵州以毕节地区的大方、毕节、纳雍、黔西、织
金、金沙、兴义、开阳、息峰、修文、安顺、盘县等地最多, 是刺梨
分布最密集、产量最高的地区,多分布于海拔1 00o一1 600m 的
山区和丘陵地带。四川省刺梨主要分布于大巴山南坡的广元、
南江、万源以及川东南的内江;重庆市主要分布在江津等地;陕
西省刺梨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南的汉中、安康地区,仅汉中地区年
产约165万tI-~;湖南主要分布在削地区;湖北主要分布在鄂
西地区;广西的乐业、南丹及云南部分地区也有大量野生状态
分布。刺梨多分布在道路、溪水塘两旁或田坎、土坎、坡脚、山谷
等荒野处。
.
2 我国野生刺梨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研究概况
1984年罗登义等对野生刺梨果实进行了营养生化成分分
析,结果表明:果实中含有果糖、葡萄糖、蔗糖、木糖、有机酸、Vc、
V VK、V V 叶酸、多种氨基酸、胡罗卜素及多种矿质元素。其
中Vc含量极高, 平均2 087 ms/100 g;1985年孙学会发现刺梨
果实能健脾助消化,并具有阿托品的解毒作用;1985年贵州
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临床试验表明,每13服用24omL浓刺梨
汁,有排铅作用,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1985年吴立夫等
与宋国菊同时发现刺梨汁和人工合成的Vc均可阻断动物体内
致癌物质N一亚硝基脯氨酸的形成;1989年吴立夫等又发现刺
梨可以防止N一亚硝基脯氨酸引起肺、肾肿瘤r'nl。80年代以来。在
罗登义、朱维藩教授主持下。贵州省有关院校和研究机构对刺梨
进行多学科的系统研究。随后。江苏省植物园、北京医科大学、西
北植物研究所、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对刺梨的引种驯化、加工利
用、防癌试验、组织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2.2 开发利用现状
随着人们对刺梨的深入研究和对刺梨营养价值及医药价
值的进一步了解,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个新的刺梨开
发利用高潮曾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贵州、四JII、陕西、湖南、湖
北、江苏、浙江、广西、云南和沿海各省争相建厂、办公司,大量开
发出刺梨系列产品。刺梨食品类有刺梨糖果脯、刺梨软糖、刺梨
糕、刺梨夹心饼干、刺梨云片糕、蜜饯、果酱、罐头等品种;刺梨饮
料类有刺梨糯米酒、刺梨小香摈、刺梨浓缩汁、刺梨黄氏汁、刺梨
柠檬汁、儿童果奶、果茶等;刺梨保健药品有口服液、抗感冒液
等。贵州刺梨汁曾在亚太地区国际博览会上一举成名,产品远销
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蜚声海内外。贵州每年生产大量刺
梨原汁、浓缩汁销往东南亚、13本及美国十多个国家。国内各省
的饮料厂家都在贵州购进原果汁生产各种刺梨饮料。陕西省自
.
1985年以来,利用陕南野生刺梨资源已开发出刺梨香槟、刺梨
酒等系列产品,畅销西部各省121。贵州、广西、陕西等省除了开发
刺梨系列产品外,还开展了刺梨由野生变栽培的大面积推广试
验。
2_3 生产利用现状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国许多省、市相继引种驯化
栽培刺梨。1989年全国人工栽培刺梨面积达l l44.7 lun , 以江
苏省栽培面积最大,约占6o% 。全国除新疆、西藏外,其他省、市
均有不同规模栽培。随后几年刺梨栽培面积又逐步缩小,l994
年全国刺梨栽培面积减少到762.3 hm。,以江苏、广西两省减幅
最大,分别减少77.8%和80.0% ; 而其它一些省和地区的栽培
面积反而有所扩大,扩展最快的是浙江省, 由86.7 hm 扩大到
400 lun0。此后刺梨产业在市场经济发展大潮中此起彼伏。据河
南省南召县老区建设促进委员会介绍,南召县从1988年开始
引种野生刺梨以来, 到200l3年已发展到666.7 hm ,其中400
多lun 已进入盛果期,年产鲜果5oo多万t。但由于缺乏加工技
术,导致市场销路极小,大量鲜果烂在地里,一家一户的榨汁粗
加工,不符合卫生标准,几乎没有任何市场影响力,一些农户只
得含泪把正处盛果期的刺梨树挖掉。
2.4 存在问题
2.4.1 缺乏统一规划,盲目引种、办公司(厂) 一方面许多地
方不经科学论证,盲目兴办各种刺梨公司(厂),造成布局不合
理,原料缺乏,效益低下。另一方面有些地方在缺乏加工技术的
情况下,盲目大面积引种栽培,市场销路极小,大量鲜果烂在地
里,严重挫伤了果农的积极性。
.
2.4.2 综合利用程度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受认识和技术水
平及交通状况等限制, 开发工作大多局限于少数地区或植株的
个别器官上。在大量资源年复一年闲置浪费的同时,存在另一种
抢收、抢青的现象,造成产量、质量和效益的巨大损失,也造成近
山光、远山荒、刺梨资源惨遭破坏的局面。在加工利用方面,大多
数厂家均以生产刺梨果汁为主,其花、叶、果肉、籽的营养价值和
药用价值均未得到充分利用,综合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
2.4.3 重开发轻保护,资源破坏严重一些企业和个人为了取
得利益。常采取砍枝、砍树等竭泽而渔的掠夺式采收、开发方式。
有些地区则大量砍伐用作篱笆或烧柴,还有些地区由于人口的
增长,农业生产的扩大和加强,开荒及铲草积肥等破坏了大量的
刺梨资源,致使产量大幅度下降。这一现象在人多地少、工业生
产和交通较发达的地区尤为严重,几乎减少50o/d4。
2.4.4 生境条件恶劣,生产效率低下 由于长时间的实生繁殖
和自然变异,野生刺梨个体问良莠不齐现象非常突出,加之生境
条件恶劣,无人管护,杂草杂木丛生,导致野生刺梨的产量低而
不稳。同时还由于野生刺梨零星分布。主产地大多在交通不便的
偏僻山区,收购及运输困难大,且鲜果Vc容易破坏,商品率和经
.
济效益普遍较低。
2_4_5 科研落后于生产我国野生刺梨的研究工作尽管在生产
栽培和加工技术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
还不能适应当前商品化和产业化开发的需要, 开发的产品中高
新技术含量普遍较低,I:21感不太理想。加上野生刺梨的品质较
低,加工适宜性较差,难以保证产品质量,高档产品和高附加值
产品比例不高,在国内外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3 我国野生刺梨资源开发利用前景
3.1 市场需求
自2O世纪9o年代以来,国内外饮料食品的需求正向绿色
无污染的“天然型”、“保健型”迅速发展。我国轻工业部对我国今
后食品饮料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重点开发具有特殊营养功效的
食品饮料和有特定疗效功能的保健食品饮料”。刺梨含有极高的
Vc、8种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和24种矿物质元素,刺梨果和刺
梨汁对人体还具有防癌、抗癌及抗衰老的功能,是一种营养价值
和医药价值很高的野生水果。野生刺梨大部分生长在偏远的山
区,几乎不受污染,是难得的绿色天然原料,大力开发野生刺梨
产品,符合当前国内外人们的消费趋势,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3.2 资源优势
我国野生刺梨资源十分丰富,每年鲜果蕴藏量达2 00O一
3 O0ot,且刺梨再生性强,易种易管易繁殖,种子、扦插、根蘖繁
殖均可,为刺梨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充足的原料来源。
3.3 大量的科技贮备
我国刺梨资源的开发利用已作了大量的科技贮备,在资
源、技术和产品开发上都有一定基础。在刺梨开发高潮期间,全
.
国有大小各类刺梨加工企业50多家。开发的产品
有食品类、饮料类、医药保健类、化妆品类等,为进
一步深入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4 开发环境的改善
近年我国出现了一批非公有制企业和三资企
业,吸引了大量外商来我国投资办厂,企业活力较
强,给刺梨开发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改变了过去单纯依靠政府投
资开发的格局,加大了投资力度。
4 开发我国野生刺梨资源的几点建议
4.1 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规模开发
在资源、技术、产品开发等方面作了大量贮备工作的地区,
重点扶持几个龙头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具体条件确定适度规
模,开发刺梨系列产品。改进加工工艺设备,提高刺梨系列产品
的加工质量,实施名牌战略,增强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不搞小而全地重复建设,扭转一哄而上的局面。在条件具备的地
区可考虑建立科研、生产、加工利用、销售一体化的联合体。以形
成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
4.2 加强对野生刺梨资源的保护
切实加强对野生刺梨资源的保护工作151,通过宣传教育,普
及科学采摘、贮运、保鲜知识,提高人们的认识,增强保护意识,
制定保护政策,分片管护,统一科学采摘,严禁乱砍乱伐乱采现
象,防止资源继续遭受破坏或流失。
4_3 提高刺梨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开展刺梨加工要注意综合利用,要在现有研究基础上考虑
.
对除Vc之外的其他有较高营养、疗效价值成分的利用,如提取
香精、防癌及抗衰老物质等,根据消费者的不同要求,生产不同
的加工产品。加工后的废渣可加工成饲料等。剌梨的防癌、增强
免疫力、提高耐缺氧和耐寒力等作用对畜牧业具有同样重要的
作用,目前尚未有效开发I61。
4.4 加大野生刺梨驯化栽培的力度
选育良种在加工厂附近根据加工需求适度规模栽培。人工
栽培的刺梨具有整齐、优质、丰产、便于采摘等特点,加工性能优
于野生刺梨,有利于产品质量的保证和提高,也可大大降低原料
成本。同时使产品开发有充足的原料保证。
4.5 加强科学研究
目前开发的刺梨产品口感普遍不太理想,风味不突出,在
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尚未取得职显优势。应加强加工工艺技术的
研究,特别是在口感上要狠下工夫。同时在贮藏保鲜技术、栽培
.
技术、综合开发技术等方面都应加强研究,充分依靠科技开发出
既有营养、医疗保健作用,又有美味可口风味的系列保健产品。
参考文献:
[1】r刘盂军.中国野生果树[M】.217-222.
[2】王光陆.刺梨的开发价值利用现状及展望[J].陕西林业科技,
1994(4):56—58.
[3】史继孑L,向显衡,高相橘,等.我国刺梨研究进展[J].贵州农学
院报,1991,lO(2):88—94.
【4]彭华昌.贵州剌梨的开发利用【J】.林业科技开发,1991(1):8-
9.
[5】饶昆仑.酉阳县刺梨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J].四川果树,1993
(2):22—23.
【6】罗成泉.野生刺梨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途径探讨【J】.贵州林业
科技,1999,27(4):59—62.
.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8293

帖子

761 小时

在线时间

135

好友

★溉帮★五袋长老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UID
58017
鲜花
8997 朵
农币
34182 枚
发表于 2012-1-1 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舟山
好资料,学习了!
亲近大自然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客户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规则制度|隐私政策|小黑屋|活动|水果邦 ( 京ICP备06047721号-4 )

GMT+8, 2025-4-27 16:41 , Processed in 0.058540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