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邦农人之家

 找回密码
 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78|回复: 1

甘肃省计划发展100万亩扁桃生产基地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2万

帖子

5675 小时

在线时间

246

好友

★版主★

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

UID
12392
鲜花
40527 朵
农币
298781 枚
居住地
新疆 和田
专职
农技推广
发表于 2007-11-27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新疆和田地区

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
甘肃省计划发展100万亩扁桃生产基地
.
甘肃省还积极推广以扁桃、花椒、核桃为代表的干果树种的规模化种植,并计划发展100万亩扁桃生产基地.
陕甘宁青四省(区)园艺生产情况考察报告
来源:昌吉州园艺工作
.
为更好地了解西北地区园艺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学习外省市在农业发展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加快我州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步伐,2003年1月8日—24日,我们在州政府、州农业局的大力支持下,会同昌吉市园艺站的有关同志对陕甘宁青四省(区)的园艺生产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考察基本情况
        考察团一行八人先后对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酒泉、张掖、武威)和兰州市的日光温室蔬菜、花卉生产,甘谷县的露地月季种植,陕西省周至县的猕猴桃产业化发展情况做了重点的考察,并同青海省农科院、中科院兰州沙漠研究所皋兰农业与生态试验站、西北农林大学园艺学院、宁夏农林科学院园艺所的部分领导、专家进行了座谈,共同探讨了未来园艺产业的发展思路和方向,并参观了他们的试验、示范点。在杨凌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我们还同杨凌亨泰绿色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接洽,商谈合作发展我州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事宜,并初步达成共识和合作意向。
通过实地考察和座谈,考察团对陕甘宁青四省(区)在种植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发展、新品种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涉农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等方面的情况有了较全面的了解,达到了学习先进、启迪思维、宣传自己、广交朋友的目的,考察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二、陕甘宁青四省(区)农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区域特色突出
        为顺应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的复杂化和加入WTO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地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结构调优、质量调精、产品调特、效益调高作为主攻方向,结合本地资源和地缘优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目前均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农作物种植结构布局进一步趋向优化。
        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是我们此次考察的重点地区之一,该地区作为我国一个老粮食产区,随着近年来粮食价格的逐年走低,他们及时调整种植业结构,稳步扩大经济作物比例,区域布局趋向合理,区域比较优势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如2002年农作物粮经比例(经济作物含制种、大麦、马铃薯、啤酒花等),酒泉市为25:75,张掖市为30:70。两地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了3700元和2930元,其中酒泉市通过发展蔬菜增加的收入占到了增收部分的30%。目前甘肃已有马铃薯、中草药、制种、花卉、黄花菜、食用百合等21个重点特色产业位居全国前列,其中马铃薯、中草药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已居全国首位。2002年甘肃马铃薯种植面积达728万亩,产量740万吨;中草药面积199万亩,产量31万吨;日光温室瓜菜生产面积,仅酒泉、张掖、武威三地合计已超过13万亩,且有继续增长的趋势;花卉生产以临洮大礼花、甘谷月季在“99昆明园艺世博会”获金奖为突破口,面积已发展至10万亩,范围涉及盆花、切花、制种等多个方面。此外,甘肃省还积极推广以扁桃、花椒、核桃为代表的干果树种的规模化种植,并计划发展100万亩扁桃生产基地,同时建成一批现代化的加工生产线。目前招商和基地建设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陕西省周至县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找准优势,坚决地退出了苹果生产,转而发展猕猴桃种植,并将其作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积极培育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带。截止目前,周至县猕猴桃栽植面积已达13万亩,占全国总面积的20%,其面积、产量均居全国之首。预计2002年全县猕猴桃总产值可达2.6亿元左右,占全县国民收入的1/6,仅猕猴桃一项,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就可增加300多元。
        2.农作物品种和品质结构进一步改善
        甘肃省兰州市在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日光温室瓜菜生产的同时,还因地制宜地制订出一套种类齐全、项目完备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指导各地蔬菜生产。各蔬菜主产区也在加强自身技术培训、引进农药化肥残留检测设备的同时,积极有效地开展了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研究、示范和推广工作。仅张掖市就建立无公害蔬菜示范点24个,示范面积3680亩,落实生产面积7.83万亩(占瓜菜总播面积的31%)。
周至县针对本县猕猴桃生产品种单一,晚熟面积过大的,早中熟品种匮乏的突出问题,及时调整猕猴桃品种结构,把早中晚的比例调整到3:10:87,丰富晚熟品种种类,压缩“秦美”面积,发展了一定面积的晚熟优良品种“海沃德”,进一步优化了区域布局,做到适地适树。此外,该县还从苗木引进、繁殖、栽培管理、收获、分级、包装、贮运、加工等多方面出发,制定出以标准化管理为目标的《猕猴桃标准综合体》,实施有机猕猴桃种植。周至县的猕猴桃已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确定为绿色食品,成为全国各省、市水果市场的驰名产品,并远销加拿大、英国、德国、泰国、阿联酋等国家。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日趋完善
        1.农作物种子产业发展迅速
        甘肃省对外制种工作势头猛进,全省对外制种单位已达30多家,品种涵盖了粮食、瓜菜、花卉、牧草等四个大类,范围涉及了包括台湾省在内的20多个省市,并与美国、荷兰等国的制种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以河西地区为主建成了26套种子加工生产线,年加工生产种子4亿多公斤。青海省在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球根花卉和莴笋制种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于2002年“五一”在西宁成功举办了全国第一届郁金香节。
         2.林果配套产业趋于完善,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周至县委、县政府针对产业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出台了十项关于兴办猕猴桃贮藏加工企业的优惠政策,动员金融、执法、通讯、交通、建设、水利等部门配合做好猕猴桃二、三产业发展的服务工作。同时通过强化农技科研、推广部门的职能作用和基础地位,建立有机猕猴桃种植示范园,全面提升果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建立健全组织保障体系、科技服务体系、质量监督认证体系、果品价格指导体系、市场营销等五大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了社会化服务质量,增强了产业整体竞争力;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纳多种资金参与龙头企业建设,全面提升了产业的发展水平。通过周至人不懈的努力,贮藏、加工、包装、运输、服务等相关行业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已具规模。其中,以陕西省科技厅大型冷库为龙头的贮果技术已处国内领先地位;以秦美公司为龙头的一批大规模、高水平的深加工企业正在迅速崛起。截止目前,周至已建成总贮藏能力达6万余吨的冷库548座。加工企业6家,年生产能力1.5万吨,研制生产出猕猴桃果汁、果酒、干粉等深受消费者欢迎的系列产品20多种。并形成了一支以果农为主体,总人数达3000多人的专业营销队伍,直销窗口遍布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猕猴桃已日益成为周至富县富民的“摇钱树”,致富奔小康的“小康果”,发展县域经济的立县产业。
        (三)新品种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情况
        甘肃、陕西两省在大力发展日光温室瓜菜、花卉种植和猕猴桃生产的同时,十分注重新品种和新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推广和示范力度。其主要技术措施有:
        1.日光温室设施建造示范:主要以大空间、高屋脊、宽屋顶、大仰角、无主柱、砖砌墙、强保温、拱圆形8545型节能日光温室为主,通过结构改良,改善了栽培小气候条件,提高了蓄热缓冲能力和周年生产性能。
        2.温室配套设施的应用:通过自动卷帘、手动放风及温控监测设备解决了温室人工卷帘、防风费时费工的问题,有效地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通过臭氧发生器的应用控制了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了瓜菜品质。
        3.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示范:⑴穴盘有机无土育苗技术;⑵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技术。该技术选用玉米秆、菇渣、锯末与无机物混合后配制基料来锚定根系,并采用有机肥做追肥,最大限度地减少化肥、农药用量,实现蔬菜无公害生产;⑶温室微喷灌及膜下暗灌技术应用;⑷温室CO2气肥、黄板诱蚜和反光膜技术应用;⑸沼果工程。通过使用沼肥提高猕猴桃果品品质和果园的整体效益;⑹有机猕猴桃种植技术。通过应用综合人工授粉、疏花疏果、夏季修剪、平衡配方施肥、生物防治病虫害、不使用膨大剂、果实套袋等技术措施,实现猕猴桃的有机种植;⑺工业化放养瓢虫技术。
        4.品种选育:⑴蔬菜品种选育及筛选试验。黄瓜、番茄、西葫芦、韭菜是甘肃省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的主要品种,各地在品种引进选育上舍得投入,仅酒泉市肃州区泉湖乡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就进行了三项品种筛选试验(参试品种番茄6个,黄瓜3个,西葫芦2个);⑵花卉品种杂交选育试验。甘肃省皋兰农业与生态试验站为适应本省花卉业发展需求,共引进国内外60多个仙客来品种,并运用组织培养、重离子辐射、杂交组合等多种手段开展仙客来的新品种选育,迄今已选育出白、红、紫、粉白相间、水红及飞边等多种花色和朵形的仙客来。值得一提的是,甘肃省在园艺世博会上获奖的月季品种,不少就是由花农姚天基自己选育出的;⑶猕猴桃新品种选育。继“秦美”、“哑特”品种之后,周至更加大了品种选育力度。目前已筛选出56个优良单株,近几年有望能培育出一批早、优、新、特品种。
        5.集雨系统研究:甘肃省皋兰农业与生态试验站针对本省干旱缺水的实际,开展了集雨设施的研究工作。研究表明:利用温室棚膜做集流面,配合水窖,可解决山区温室生产用水的80%。
        (四)涉农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情况
         十六大报告深刻指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但其作为计划经济时代下的职能部门,职能作用的发挥已渐渐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农业产业化的要求,改革势在必行。张掖市园艺站和宁夏农林科学院在此方面做出了大胆有益的探索。
张掖市园艺站(与市农产品质量监测检测中心合署办公),通过内部集资入股形式成立了“绿禾无公害农产品营销公司”,园艺站把技术资格当作无形资产作价57万元成为控股方,本站职工出资50万元作为流通资金进行日常运作。目前该公司已拥有员工41人,建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3800亩,冷藏库2200米2,净菜加工车间一座,销售点10个,流动销售车25辆。这一大胆的尝试既充分发挥了自身的职能作用,又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促进了本地区无公害蔬菜生产。
        宁夏农林科学院作为一家省级科研院所,自2000年就在全国率先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企业化经营的尝试。从全院1900多人中抽调出300多人的骨干力量,采用课题招标和主持人负责制,集中从事科研工作,其余人以现有单位为实体成立农业科技开发公司(还未定性),力图通过改造达到改编增效,轻装上阵的目的。其中园艺所还利用自身的试验地,运用本所研究成果,建成了一座以科技为依托,绿色枸杞和“沙洲”手工酿造葡萄酒为主打品牌的生态旅游观光园,改革已初见成效。
        三、考察感受与启示
       (一)“规模+特色”是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特征,是量和质的辨证统一,两者缺一不可
        我们目前的认识误区是:价格一旦下跌,则简单认为该农产品的种植规模太大了,不宜再发展,而忽视了其在发展中所处的阶段和水平,忽视了品质特色的提高。周至猕猴桃产业化发展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量变促成质变,只有形成一定量的积累,才能牢牢把握市场的主动权,形成区域优势。相比较而言:我州的葡萄种植,尤其是鲜食葡萄种植,还未达到规模化种植、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流通仍处在一种无序的状态,因此价格的骤跌也就在所难免。由此我们认为:凡具有发挥我州区域、自然资源优势的产业,认准了就应坚定的发展,逐步完善配套,这样才能真正将原料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产业的优势。
         (二)加强农技试验、示范的基础地位,是稳步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重要措施
        甘肃、陕西各地在充分利用本地自然资源,推进特色农产品规模化生产的同时,还通过争取项目资金、政府财政补贴、市区个人三方集资等多种形式,在重点生产基地建立示范园(区)。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试验、示范工作,不但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而且有力地促进了产业范围的扩大、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农机、农资市场的繁荣。兰州市红古区农业示范园就吸引了不少的农民朋友来园参观学习。有的农民甚至自带行李来园打工,学习先进的管理技术,学成后回乡成为当地的科技示范带头人。科技示范园(区)已日益成为科技人员的用武之地,农民朋友的学习课堂和对外宣传的窗口。
        (三)发展有机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回归自然,品味自然已日益成为现代人追求的生活时尚。发展有机农业在我国农产品完成数量扩张、农产品卖难的背景下,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已被大众所认同。同时发展有机农业也是实现农产品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的唯一出路。陕、甘两省在此方面动手早,措施得力,目前均已取得了较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农民也通过发展有机农业得到了实惠尝到了甜头。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基础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思路之一。各地通过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围绕小麦、饲草、葡萄、油菜、蔬菜、花卉、中草药、麦芽、啤酒花、棉花、猕猴桃、扁桃形成了一大批生产、加工、制种、贮藏、经营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链条的不断延伸,促进了农产品的增值和在更大范围内的流通。
        (五)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农业产业化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
        硬件作用的发挥离不开软件的组织协调工作。当农产品完成其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生产后,更需要建立一套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将科技服务体系、农户、企业、市场四方的利益统一起来,形成一股合力,防止产品品质退化和市场风险相互转嫁不利局面的出现,促进该项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高整个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四、几点建议
        1.稳定现有我州瓜菜生产面积调整瓜菜生产上市季节,做好品种更新;不断完善温室配套设施,提高设施利用率,扩大秋延晚蔬菜的生产面积,占领乌市和昌吉地区瓜菜鲜品销售市场;加工蔬菜面积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相应增加。
        2.做大做强菌草业,加快品种引进和品质更新步伐,加大成熟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尤其是阿魏菇的反季节栽培技术,逐步使菌草业成为我州农民致富和改善生态的支柱型产业。
        3.葡萄(酿酒、鲜食)是一项可充分发挥我州地缘和自然资源优势的产业,应大力发展。积极采取措施整合现有资源,扩大种植面积,尽快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基地与加工、贮藏、营销相配套的一条龙产业化链。
        4.强化农业科研、推广部门的基础地位,从政策上、资金上、土地上加强对农业科研、推广部门的投入,建设特色农产品标准生产(示范)基地;各农业科研、推广部门要切实加强同农业高校、科研院所和农资生产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我州农产品的质量升级。
        5.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将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增强农户在合同中的地位和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保证产品质量和流通渠道的畅通。
        6.加大招商引资和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培育、引进一批农产品加工、贮藏、流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屯河、新天、西域、红杏等企业在特色农产品加工方面的龙头地位,努力促进其产业发展,全面推进我州农业产业化经营向更高层次迈进。
.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427

帖子

260 小时

在线时间

8

好友

初中三年级

Rank: 9Rank: 9Rank: 9

昵称
一根筋
UID
89444
鲜花
16 朵
农币
3544 枚
居住地
甘肃 兰州 皋兰县 什川镇
专职
种植户
发表于 2012-1-18 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甘肃白银
计划与实际脱节严重,你现在跟踪调查;感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客户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规则制度|隐私政策|小黑屋|活动|水果邦 ( 京ICP备06047721号-4 )

GMT+8, 2025-7-16 06:32 , Processed in 0.022856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