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邦农人之家

 找回密码
 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643|回复: 45

芒果栽培管理技术专题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0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普通会员

UID
6843
鲜花
-1458 朵
农币
-3808 枚
发表于 2007-5-26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

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芒果简介:
学名:Mangifera indica,英文:mango

芒果为著名热带水果之一,又名檬果、漭果、闷果、蜜望、望果、庵波罗果等,因其果肉细腻,风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所以素有“热带果王”之誉称。

【芒果的历史】

        芒果为漆树科芒果属热带常绿大乔木,高9到27米,叶为披针形,油绿而发亮,花小而多,红色或,呈顶生圆锥花序,树的寿命长的可达几百年。原产印度及马来西亚,印度栽培历史最久,产量最多,占世界产量的80%。芒果的名字来源于印度南部的泰米乐语。野芒果树的果实不能食用,印度人最先发现这种树,并栽培成可吃的芒果,还用它来遮蔽热带的骄阳,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据传说,当时有个虔诚的信徒曾将自己的芒果园献给释迦牟尼,好让他在树荫下休息。至今,在印度的佛教和印度教的寺院里都能见到芒果树的叶、花和果的图案。印度教徒认为芒果花的五瓣代表爱神卡马德瓦的五支箭,用芒果来供奉女神萨拉斯瓦蒂。1556年至1605年期间,莫卧儿帝王阿克巴在德里附近有一个十万株芒果树的果园。这样大规模的芒果树园在当时是世界罕见的。目前,人们一致认为,第一个把芒果介绍到印度国以外的人是中国唐朝的高僧玄奘法师,在《大唐西域记》中有“庵波罗果,见珍于世”这样的记载。而后传入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再传到了地中海沿岸国家,直到18世纪后才陆续传到巴西、西印度群岛和美国佛罗里达洲等地,现在,这些地方都有大片的芒果林。

        果实的大小、形状、色泽、纤维多少、核大小等,是区别芒果品种的主要依据,但芒果的品种、品系很多,过去多用实生苗繁殖,产生了许多自然杂交种,新的品种又不断地被人工培育出来,如目前菲律宾大学研究人员用人工遗传方法培育“无核”芒果,已取得初步成绩,所以现在全世界约有1000多个芒果品种,且一直都没有一个完整的品种分类系统。由于品种不同,芒果最大的重达几公斤,最小的只有李子那么大;形状各有不同,圆的、椭圆的、心形的、肾形的、细长的、丰厚的等都有;果皮颜色有青、绿、黄、红等色;果肉有黄、绿、橙色等色;味道有酸、甜、淡甜、酸甜等。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各自喜爱的芒果品种。泰国人常常爱说自己的芒果是世界上最好的,泰国人喜爱一种叫“婆罗门米亚”的芒果,意思是“卖老婆的婆罗门”,传说有个酷爱芒果的婆罗门竟把老婆卖了买芒果吃,因此得名。印度人把阿方索芒果、佩珊芒果和孟加拉芒果当作珍品。斯里兰卡人喜爱的是鹦鱼芒果和卢比芒果。菲律宾人欣赏的是加拉巴奥芒果,近年来为了做生意,将它改名为马尼拉超级芒果。   我国芒果的经济栽培地区有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台湾等省区。栽培最多的是广东的海南岛,分布在陵水、保亭、乐东。东方、昌江、崖县等,目前,年产约500吨。广西的南宁、钦州、百色、王林;云南的西双版纳、德宏、思茅;福建的安溪、漳州、云霄、厦门等地均有相当产量的芒果。

【芒果特色】

      芒果色、香、味俱佳,营养丰富,每百克果肉含维生素C 56.4—137.5毫克,有的可高达189毫克;含糖量14~16%;种子中含蛋白质5.6%;脂肪16.1%;碳水化合物69.3%。食用芒果具有腋、解渴、利尿的功用,成熟的芒果在医药上可作缓污剂和利尿剂,种子则可作杀虫剂和收敛剂。   芒果果肉多汁,鲜美可口,兼有桃、杏、李和苹果等的滋味,如盛夏吃上几个,能生津止渴,消暑舒神。由于芒果不便保鲜储藏和长途运输,所以人们往往把它加工成糖水罐头、蜜饯、果酒、果干、果酱、果冻等。芒果蜜饯中的话芒果、蜜芒果和甘草芒果,早已名声在外,脍炙人口。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则喜欢把芒果制成芒果胶食用,其做法是把芒果煮熟去核过滤,便成为半透明琥珀色的果胶,食之清脆适口,风味别致。

【分布区域】

        芒果分布很广,世界有70多个国家生产芒果,90%集中在亚洲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缅甸、马亚西亚等国非洲的东部和西部,坦桑尼亚、扎伊尔,美洲的巴西、墨西哥,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和夏威夷州等均有栽培。

        我国的台湾、广东、广西、海南和福建南部,云南南部、东南部和西南部有芒果种植。除台湾省外约有100个县(市)有芒果分布和生产。广东以湛江、吴川、高州、信宜为主产;广西以南宁、龙州至百色一带以及邕宁、博白和平南等主产;海南以儋州、昌江、白沙、东方、乐东、三亚、陵水等县(市)为主产;云南主要分布在文山、红河、玉溪、丽江、昭通、思茅和西双版纳等地(市、州),以景谷、景东、新平、永德、双江、河口和景洪等县(市)为主产。

【栽培意义】

         芒果色、香、味俱佳,有果王之称。果实营养丰富,糖含量高达12%~20%,含蛋白质5.56%,脂肪16.1%,碳水化合物67.29%,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且以维生素A含量最高。此外还含有少量的钙、磷、铁及其他矿物质。果实既宜鲜食,又适加工,可满足消费者对果品多样化的需要。芒果生长快、结果早,丰产稳产,是果农致富的好树种。

【栽培特点】

        芒果主根粗大,入土较深,侧根数量少,且生长缓慢。实生树干性明显,嫁接树因不同品种,有直立型、也有开展型和中间类型。花芽有纯花芽和混合芽两种,花小,同一花序上有雄花和两性花两种。

        根无自然休眠,幼树根生长有12月~翌年2月、春梢老熟~夏梢萌发前、夏梢老熟后~秋梢萌发前3次高峰;成年树只有2个明显高峰,且与枝梢交替出现,春、夏季根系生长处于低潮。枝梢生长2~3月开始,11~12月停止,有春、夏、秋、冬梢4种梢。花芽分化11月至翌年1月为多,早熟品种11~12月,晚熟品种1~2月。开花,热带和早熟品种花期11月~次年2月,南亚热带和中熟品种2~3月,晚熟品种3月中旬以后。有2次落果高峰,采前20~30天有采前落果现象。芒果自子房膨大至成熟需110~150天,果实自5月中、下旬~8、9月成熟。

        芒果生长要求年均温20℃以上,最低月均温15℃以上,枝梢生长适温24~29℃,坐果和幼果生长需20℃的日均温,<>37℃时小花和果实产生日灼,<10℃新梢和花穗停止生长,<5℃幼苗、嫩梢和花穗受冻,0℃左右幼苗地上部、成年树的花穗和嫩梢受害,严重时枯死,-3℃以下幼树冻死,大树严重受冻。芒果为喜光果树,充足的阳光可促进花芽分化、坐果、果实品质提高和外观改善。芒果在年雨量700~2000毫米的地域生长良好,但花期和结果初期如空气过于干燥,易引起落花落果,雨水过多又引起烂花和授粉受精不良,夏季雨水过多,常诱发病害,秋旱影响秋梢母枝的萌发生长。芒果对土壤的要求宜选择土层深厚,地下水位低,有机质丰富,排水良好,pH值5.5~7.5的壤土或砂质壤土为宜。

        芒果有实生繁殖和无性繁殖,以无性繁殖为好。嫁接的方法有劈接、盾状补片芽接和枝腹接等,管理与其他果树繁殖大同小异。

        芒果主要病害有:芒果炭疽病、白粉病、细菌黑斑病、芒果流胶病、芒果蒂腐病。虫害有:芒果扁喙叶蝉、芒果横线尾夜蛾、芒果叶瘿蚊、芒果螟蛾类、芒果象甲类、脊胸天牛和相思拟木囊蛾等。

【种和品种 】

     芒果的栽培种按胚性可分为单胚和多胚2大类型。印度芒及其实生后代如秋芒、椰香芒、海顿芒等属单胚类型。吕宋芒、泰国芒、象牙芒等属多胚类型。

【采收、加工、市场 】

        芒果成熟度常根据果皮色泽由青绿变淡黄或紫红色,果点或花纹明显,果肩浑圆饱满,果肉由白色变为或橙,种壳硬化等判断;同时,还可依果实比重作判断:果实沉入水中表明已成熟。为了提高果实的商品性,采后常进行分级、保鲜处理和包装。

        芒果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果酱、果汁、果粉、蜜饯及各种腌制品。

        我国芒果面积100万亩左右,产量60万~70万吨。台湾芒果面积30万亩左右,产量21万吨左右。芒果产量远不如柑橘、香蕉等,且其既可鲜食又可加工成各种制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只要选择市场需求的优良品种种植,加强采后的保鲜和商品化处理,同时发展加工业,芒果市场前景看好。
【芒果树的染料用途】
     芒果树皮和树叶可以提炼天然的植物染料,用于纺织品的染色。
【吃芒果时要注意的不宜】  

        饱饭后不可食用芒果,不可以与大蒜等辛辣物质共同食用,否财,可以使人发黄病,目前,其机理还不清楚,但这是世俗经验之谈。又据现代报道,有因为吃了过量的芒果而引起肾炎的病例,故当注意。

      芒果叶或汁对过敏体质的人可引起皮炎,故当注意。

        芒果,是少数富蛋白质的水果,多吃易饱。传统上说它能益眼、润泽皮肤,估计是含有胡萝卜素的原因。其核亦可作药用,能解毒消滞、降压。

      据中医食疗性味分析,芒果属于性平味甘、解渴生津的果品。生食能止呕,治晕船浪,效用与酸话梅一样。不惯坐船者,饱受颠簸后胸口翳闷,不妨将芒果当「药」。孕妇作闷作呕时,可吃芒果肉或以芒果煎水进食。唯一要注意的是,芒果性质带湿毒,若本身患有皮肤病或肿瘤,应紧记避免进食。

     「湿」是中医学上六个致病原因之一。皮肤病如湿疹、疮疡流脓,妇科病如白带,内科病如水肿、脚气等,都可谓之「湿」,体质带湿者再进食湿毒食物如芒果,可能会令情况恶化。反而有些人会担心,吃芒果令青春豆增加,这想法则属过虑。

      芒果未熟时,果蒂部位会有白色汁液渗出,估计这可能是致敏原因。无论如何,虚寒咳嗽(喉痒痰白)者应避免进食,以免令喉头痕痒。而哮喘患者,亦应遵照医生咐嘱戒吃。其实,不止中医有此嘱咐,西医也有将芒果列入哮喘忌口清单。根据个人经验,即使本身没有敏感者,一口气吃数个芒果也会实时有失声之感。幸好,那喉涸声嘶,嘴唇浮肿的后遗症,可实时用淡盐水漱口化解。既敏感又嗜芒果者,或可吃芒果干解馋,既开胃又消滞。


专题说明:
本专题围绕芒果的栽培管理技术展开,收集了与其相关的问题及解答,供广大种植芒果的朋友参考,有错误之处请指正,有何新问题请跟帖提问,相关专家会给您详细解答!

[ 本帖最后由 呆鹰 于 2007-5-26 21:46 编辑 ]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0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普通会员

UID
6843
鲜花
-1458 朵
农币
-3808 枚
 楼主| 发表于 2007-5-26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海南芒果栽培技术

 芒果是著名的优质高档热带水果,素有“热带果王”之美誉。海南岛地处热带,气温高,光照足,冬季干旱,是发展芒果商品生产
的理想地域。目前,海南栽培芒果面积达54万亩,年产量10万t,已成为本省高效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南建省以来,在农业科研、
推广、教学部门和涉及农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初步总结出具有海南特色,切合海南实际的一整套芒果栽培技术,对促进海南芒果产业的
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1、果园的选择
  宜选择冬春干旱,少阴雨天气,冬春空气湿度低,年日照时数2000小时以上,日照率大于50%以上,具备灌溉条件的地区建立果园
,同时应建立防风带,冬春季常有连续3天以上低温阴雨的地区不宜作芒果栽培。
  2、品种的选择
  目前畅销的商业品种为台农1号、爱文芒、金煌芒、吕宋芒、白象牙芒等。
  3、挖穴和基肥
  按面宽80厘米,深70厘米,底宽60厘米挖穴,植前1个月施好基肥,每穴施腐熟农家肥20千克,钙镁磷肥1千克,结合压青更好。
  4、种植密度
  株行距一般为5厘米×4厘米,或选定5厘米×3厘米,收果若干年后疏伐成5厘米×6厘米。
  5、适时定植
  选阴天或雨前定植。定植时要压紧土壤,并盖上5厘米的干草,淋透定植水。
  6、幼树的肥水管理
  定植后遇旱每5-7天需灌1次水,以保持树盘土壤湿润为度。当小苗抽出第二蓬梢及时追肥,第一年每次每株施复合肥10-20克,
第二年每次施30-50克,第三年每次施70-100克,每次新梢抽出时,及时喷杀虫、杀菌剂。
  7、幼树的整形修剪
  及时清除徒长枝、交叉枝、重叠枝、弱枝和病虫枝。通过牵引、拉枝、短截等方法调校位置、角度不适宜和生长势较悬殊的骨干枝

  8、结果树的管理
  8.1、施肥
  每年10月下旬(或花前1个月)施促花肥,每株施氯化钾500克加尿素500克加钙镁磷肥200克,冠幅大的成龄结果树用量加大;末花
期至谢花时施谢花肥,每株施尿素100-200克,同时用0.3%硼砂加0.3%磷酸二氢钾作根外施肥,促进坐果;当果实横径达2-3厘米时施
壮果肥,每株施氯化钾200克加尿素200克,促进果实发育;采果后施采后肥,每株施尿素150-200克,恢复树势。
  8.2、修剪
  抽花序前30天,剪除枯枝、病虫枝、无结果能力的弱枝;坐果后至果实发育期,抹除春梢,剪除未结果的花枝,疏除畸形果,一穗
果最多保留3-4个。
  8.3、套袋护果
  一般在花后45-50天用特制的商品纸袋进行套袋,套袋前果实先喷杀菌剂。
  9、病虫害防治
  芒果炭疽病、白粉病、流胶病、叶焦病等属真菌性病毒,常用杀菌剂为30%氧氯化铜、12%绿乳铜、65%代森锌、施保克、20%粉锈灵
乳剂、70%甲基托布津等;细菌性角斑病,常用杀菌剂为30%氧氯化铜、75%百菌清和农用链霉素等。芒果横纹尾夜蛾、叶瘿蚊、蓟马、
桔小实蝇和天牛等,常用杀虫剂为40%乐斯本乳油、20%叶蝉散、25%喹硫磷、灭扫利等。
  10、施药调节芒果产期
  一般用15%多效唑调节芒果产期,每树施15-20克,施用期通常掌握在收果期前7-7.5个月,施后30天内保持药沟土壤湿润,干旱
即淋水保湿。
  11、采收
  商品果一般以青熟期(约7-8成熟)为宜,晴天上午露水干后采收,雨天不宜采收。采果时用枝剪单果采收,“一果两剪”。采果
后轻拿轻放,避免擦伤果皮。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0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普通会员

UID
6843
鲜花
-1458 朵
农币
-3808 枚
 楼主| 发表于 2007-5-26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芒果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琼南气候条件及芒果生产概况
  琼南地处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光照强、台风少,热量丰富,冬季无霜,发展芒果生产得天独厚。近几年,琼南芒果生产发展较快,种植面积在各种水果中名列前茅。

二、芒果主要栽培品种
  吕宋芒:又名湛江吕宋、密芒、金钱芒等,原产于菲律宾;
  椰香芒:又称鸡旦芒,原产于印度;
  泰国芒:又称青皮芒,原产于泰国;
  象牙芒:有白象牙、黄象牙和红象牙,原产于泰国、缅甸;
  秋芒:又称印度1号,原产于印度半岛;
  紫花芒:从泰国芒的实生后代中选育的新品种;
  台农一号:台湾培育的品种;
  台农二号:台湾培育的新品种;
  金煌一号:台湾培育的新品种;
  美国爱文:原产于美国佛罗里达州;
  美国红芒:又称红芒6号,原产于美国佛罗里达州。

三、芒果生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芒果是典型的热带水果,对温度、湿度、降雨和光照等相当敏感。
  1、温度:年平均温度在21℃以上,最冷月温度不低于15℃最适宜。
  2、湿度与降雨:湿度和降雨对芒果产量和果品质量起着决定性的影响。特别是开花盛期,低温、阴雨、高湿等气候因素,常常导致一些年份芒果颗粒不收或出现较多“淘汰果”。
  3、光照:在光照充足的前提下,芒果花芽分化期早,分化数量多,有利于传粉受精。果实发育期,天气干旱,阳光充足,有利于改善果实的外观,提高果实的品质。

四、果园栽培管理技术
  (一)栽培管理:
  1、芒果种苗:以嫁接苗为主。
  2、种植规格:3~3.5×3~4米,亩植48~80株不等。
  3、种植时间:多选择在春季种植。
  4、基肥与填土:每株穴洞施腐熟农家肥15~20公斤,再回填表土20公分厚后种植。
  (二)幼年树的管理:
  1、肥水管理
  ①、灌溉:幼苗定植后2~3天淋水一次,15天后1~2周淋水一次至枝条发芽。
  ②施肥:幼苗成活后,用1~2勺腐熟粪水肥或水肥淋施,且要勤施薄施、少量多次。
  2、整形、修剪;
  园头形整形方法——留主枝3条及侧枝;
  中心主干形整形方法——分层主枝。
  抹芽—把抽生早的芽或过多的芽抹掉,保留健芽壮芽;
  摘心—摘除顶部幼嫩部分,促侧芽萌发,树势生长平衡;
  轻短剪—把老熟枝顶端的密节芽剪掉,促梢分枝。
  3、土壤管理:
  ①间作、覆盖、除草:改善果园的生态环境;
  ②扩穴改土:随着树龄增长,3~4年果树要扩穴压绿。
  (三)结果树的管理:
  1、 合理施肥:
  ① 壮花肥:提高花的质量和座果率:
  复合肥200~300克+花生麸200克+氯化钾200克每株根际追肥。
  ②壮果肥:对树势弱、挂果多的果树要多施速效肥;
  根际追肥:每株复合肥200~300克+硫酸钾200克;
  果实喷叶面肥:0.5%几丁聚糖3000倍+3.6%保美灵8000倍。
  ③采果前后肥:占全年施肥量的60~80%;
  根际追肥:每株复合肥200~300克+硫酸钾200克;
  果实喷叶面肥:(采果前30~40天连施2次)
  A、0.5%几丁聚糖2000倍+3.6%保美灵6000倍喷雾;
  B、高钾(硝酸钾)叶面肥+3.6%保全美灵6000倍喷雾。
  2、灌溉:芒果需水最关键二个时期:“果实膨大期和秋梢萌发期。”
  3、土壤管理:深层、肥沃、疏松、透气的良好土壤是高产优质的基础。
  4、控梢、促花、促果技术:
  ①、疏梢、控梢:采果后经修剪抽出大量秋梢,保留结果母枝的方法“去强去弱留中”;
  ②、促花(催花)技术:芒果不开花与偏施氮肥、营养生长过旺及潮湿天气有关。
  A、生长调节剂调控:用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养分调节促使枝梢及时停止生长,积累足够的养分,及时转入花芽分化和开花。
  多效唑:可用于正、反造催花。
  应用方法:沿海地区6月上旬至6月底,山区6月中旬至7月上旬用15%多效唑每株15~30克土施。
  乙烯利:促进植株花芽分化,并增加两性花比例(浓度高抑制芽萌发和生长)。
  应用方法:10月中旬用40%乙烯利1000~1500倍+硝酸钾60~80倍(或比久2000—3000倍)喷雾,一至二次,间隔10~15天。
  B、养分调节:一是喷硝酸钾,二是合理施肥调控。
  C、物理措施:环割、结扎、摘花。
  ③保果技术:落果原因十分复杂,如传粉受精不良、养分不足和外界环境条件(高温、强光、低温、高湿)影响等。
  A、喷施化学药剂和微量元素:
  常规药剂:硼酸、920、丰收素、萘乙酸(花前)、矮壮素等。
  推荐药剂:几丁聚糖、保美灵、天丰素、丰生素、博力398、福佑灵(高温、干旱或低温效果好)、爱施牌高钾、绿芬威等。
  B、摘除夏梢:果[实膨大期需要大量养分,夏梢抽芽消耗养分。
  C、疏果:将过密的果实摘除,促进留果肥大。
  D、芒果裂果:主要是光照度强、降水不均引起裂果,膨大期裂果与果实品质有关(肉厚、皮薄、纤维含量少的品种易裂果)。
  E、及时防治病虫害:炭疽病、白粉病、霜疫霉病、横纹尾夜蛾、时瘿蚊、蓟马、红蜘蛛、扁喙叶蝉等。
  5、修剪:采果后剪除老、残、病枝,清洁果园。
  6、树冠更新及品种改良:树龄老化,结果能力下降,产量低的果园,应采取修剪,更新树冠,品质差的品种进行整株改良。

五、芒果病虫害防治
  1、芒果炭疽病:真菌病害。雨季、湿度大、温度高流行发生。
  主要症状:叶斑、茎斑、花疫、果实污斑、腐烂等。
  预防药剂:80%大生、43%大生富、70%代森猛锌等;
   治疗药剂
  叶片:70%甲基托布津、22.7%=噻农、12.5%禾果利、25%使百克、50%施保功、10%世高等。
  果实:(幼果用药防治要注意品种药害问题)
  幼果期:①50%多菌灵600倍+2%加收米600倍喷雾; ②30%爱苗9000倍+0.5%几丁聚糖3000倍喷雾。
  成果期:①50%多菌灵500倍+2%加收米500倍+高钾叶面肥喷雾; ②30%爱苗6000倍+0.5%几丁聚糖2000倍+3.6保美 灵6000倍。
  2、 白粉病:真菌病害。温度是影响白粉流行的主要原因。
  主要为害花穗、嫩叶、幼果,造成大量落花、落果,影响产量。
  预防药剂:80%大生、40%灭病威、70%代森猛锌、石
  硫合剂等;
  治疗药剂:62%仙生、30%华生、12.5%禾果利12.5%
  特灭唑、5%霉能灵、30%爱苗等。
  花期用药:
  ①12.5%禾果利2000~3000倍+1.8%爱多收5000~6000倍喷雾; ②12.5%特灭唑2000~3000倍+0.5%几丁聚糖2000~3000倍喷雾。
  3、霜疫霉病:真菌病害。花期主要病害之一,特别是遇低温、阴雨天气发病严重,称黑穗病。
  防治药剂:53%金雷多米尔、50%安克、50%霉克特、
  72%克露、64%杀毒克、64%杀毒矾等。
  花期综合防治霜疫霉、白粉病、炭疽病农药配方
  ①12.5%禾果利2000倍+50%霉克特800倍+2%加收米500倍喷雾;② 12.5%特灭唑2000倍+53%金雷多米尔600倍+3%克菌康 1000倍喷雾;③ 70%甲基托布津800倍+50%安克3000倍+88%水合霉素500 倍喷雾;
  注明:可按具体情况加杀虫剂和调节剂 1.8%克螨克、1.8%阿维虫清、3%菜农乐、3%赛特生等。 0.5%几丁聚糖、1.8%爱多收、博力398、丰生素等。
  4、细菌性角斑病(疮痂病):又称细菌性斑点病或疡病。
  主要为害果实、枝梢和叶片,发生严重时引起落叶、落果。
  防治药剂:①2%加收米500倍+80%大生600倍喷雾; ②3%克菌康1000倍+20%甲基托布津600倍喷雾; ③88%水合霉素500倍+43%大生富500倍喷雾。
  5、煤病和烟霉病:真菌病害。
  主要症状:叶片、果实、花序感病后,形成一层黑色霉状物。
  发病轻重和叶蝉、蜡蝉及红蜘蛛的虫口密度相关。因为三种害虫分泌的蜜露(糖素、氨基酸、蛋白质)是煤菌类天然的培养基。
  防治措施:注意控制虫口密度,定期防治叶蝉和红蜘蛛。
  6、流胶病:真菌病害。传播途径为“风雨”及昆唱害。
  主要为害果枝及果实。修剪及大风暴雨后及时喷药防治。
  ① 52.8%可杀得“2000”1000倍+48%乐斯本1000倍喷雾;② 50%多菌灵500倍+40%毒丝本1000倍+72%农用链霉素1000倍喷雾; ③ 30%王铜800倍+72%农用链霉素1000倍+10%蚜虱净2000 倍喷雾。
  7、蒂腐病:真菌病害。三种症状:蒂腐型、皮斑型、端腐型。
  防治措施:①果实采收“一果一剪”留果柄,放置时果柄朝下。
  ②果实采后药剂处理,防治蒂腐病、炭疽病。
  8、叶焦病:生理性病害。
  主要发病原因:一是营养失调,病叶绿色部分全钾含量高,引起叶缘灼烧;二是根系活力受到不良气候条件影响;三是湿度低,温度高及干热风加速叶片蒸腾导致水分失调而叶焦。
  防治措施:加强肥水管理,勤施薄施腐熟农家肥,尽量少用化肥,干旱季节常淋水,保持树盘潮湿。
  9、叶瘿蚊:年发生15~20代,主要是幼唱害嫩叶、嫩梢。
  10、扁喙叶蝉:年发生8~10代,世代重叠,主要为害嫩梢、嫩叶、花穗和幼果等。
  11、蓟马:主要为害叶片和嫩梢。
  防治叶瘿坟、扁喙叶蝉、蓟马常用农药品种
  48%乐斯本、52.25%农地乐、20%好年冬、40%毒丝本、40% 灭多威、2.5%雷司令、12.5%保富、18.6%富锐、10%蚜虱净、 10%江灵、25%阿克 泰、3%菜农乐、3%赛特生
  12、红蜘蛛:芒果主要害虫,主要为害叶片、嫩梢和幼果。
  防治红蜘蛛常用农药品种
  9.5%螨即死、20%扫螨净、25%阿维虫螨、1.8%虫螨克、1.8% 阿巴丁、20%灭扫利、12.5%保富、10%天王星、20%螨克星、 34%大杀螨
  13、横纹尾夜蛾(钻心虫):幼虫蛀食嫩梢、花穗、果梢,引起枯萎。
  14、剪叶象甲:啃食嫩叶并将叶片整齐横行切割。
  15、绿鳞象甲:成唱害花穗及叶片。
  防治横纹尾夜蛾、剪叶象甲、绿鳞象甲常用农药品种
  48%乐斯本、40%毒丝本、40%灭多威、25%爱卡士、40%阿 麦尔、52.25%农地乐、2.5%敌杀死、12.5%保富
  16、桔小实蝇:幼虫蛀入果肉取食(土方法处理)。
  17、果肉象甲:幼虫蛀入果肉取食
  防治桔小实蝇、果肉象甲农药配方
  ① 5%菜喜1000倍+12.5%保富4000倍喷雾;② 10.3%见大利(Bt)1000倍+18.6%,富锐5000倍喷雾;③ 25%灭幼脲2000倍+2.5%雷司令1500倍喷雾。
  18、脊胸天牛:幼虫钻蛀为害主枝或树干。
  防治方法:用棉花球沾湿48%乐斯本乳油或毒丝本乳油,堵塞虫孔密封毒杀。
  19、红腊蚧:主要为害叶片和枝条。
  防治红蜡蚧常用农药配方
  ① 52.5%农地乐800倍+12%杀虫双200倍喷雾;② 50%库龙1000倍+加倍杀喷雾;③ 25%速介杀1000倍+12%杀虫双200倍喷雾。

六、芒果保鲜处理
  芒果采后浸果防腐处理及炭疽病、蒂腐防治方法。
  ① 25%使百克(施保克)250~500倍液+福佑灵液腊200倍浸 果1~2分钟;② 50%施保功500~1000倍液+福佑灵液腊200倍浸果1~2分钟。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0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普通会员

UID
6843
鲜花
-1458 朵
农币
-3808 枚
 楼主| 发表于 2007-5-26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芒果生果技术规程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芒果土壤管理、水分管理、施肥管理、芒果催花、花果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乐东县芒果生产的全过程。

二、主要技术措施
  1、土壤管理
  ①结合基肥施用,在树冠两侧滴水线下各挖一条沟,常规沟大小为100cm×50 cm×40cm,压入绿肥、腐熟有机肥和磷肥。
  ②建议芒果园间种矮生豆科牧草、绿肥等,但间作物应离芒果树基部1m以上,草种选择要求短杆或匍匐生,与芒果无共同病虫害,生育期短,如花生等。
  ③建议芒果树头(根圈)采用周年覆盖。
  ④树头(根圈)杂草应用人工或除草剂防治,行间杂草建
  议使用机械、除草剂防除。
  2、水分管理
  ①在芒果新梢抽发期(特别是秋梢抽发期)、果实发育前期(幼果期)、果实发育中期(膨大期),如遇到干旱应及时灌水,推荐15天灌水一次。
  ②花芽分化期应控制水的供应,否则就会抑制花芽分化,果实发育后期应均衡供应水分,否则将会造成大量裂果,雨季积水应及时排干。
  3、施肥管理
  ①施肥原则。化肥应与有机肥配合使用,建议化肥、有机肥和微生物肥配合使用;建议使用平衡施肥和营养诊断施肥。
  ②施肥方法和时间
  推荐施肥量为每生产1000公斤果实,施用纯氮25.84千克,磷肥(以P2O5)9.3千克,钾肥(K2O计)29.84千克,钙肥(以CaO计)125千克,镁肥(MgO计)5.0千克。
  采果前后肥。占总施肥量的50%,其中有机肥占80%,推荐施肥量为每株施基肥20—30千克,三元复合肥0.5千克,钙镁磷肥1千克,尿素0.1千克,石灰1千克。
  壮花肥。花蕾期至谢花期施用,约占总施肥量的20%,推荐施肥量为每株三元复合肥0.2千克,尿素0.15千克。壮果肥,谢花后30天左右施用,约占总施肥量的30%,氯化钾为0.2千克,花生饼肥0.5千克。
  叶面肥。秋梢转绿期、花蕾期、幼果期追肥2—3次。
  4、芒果催花
  ①催花树的选择。催花树一定要求树冠直径1.5m以上。叶色发黄、枝条细弱的弱树不宜,宜选叶色浓绿,枝条粗壮的壮旺树。
  ②催花时间。6月底7月初,第二蓬梢嫩绿未老化时最适宜。
  ③催花药物。多效唑、乙烯利、硝酸钾等。
  ④施用量。依商品量(纯量为商品量的15%)计,每米树冠直径施15%的多效唑商品粉剂12克。如超过正常量,花穗变得极短,易受炭疽病为害而减产,果也容易变成畸形。
  ⑤施用方法。在树冠滴水线以内开沟,深度见根为止,将每株的药粉兑水1—2公斤均匀施入沟中,然后覆土。
  ⑥叶面喷施。待第二蓬梢充分老化以后,前后分三次叶面喷施。时间间隔为12天。主要对准顶芽喷。
  第一次,多效唑50克+乙烯利15毫升兑水30斤喷施。
  第二次,多效唑50克+乙烯利10毫升兑水30斤喷施。
  第三次,多效唑70克+乙烯利10毫升兑水30斤喷施。
  ⑦促花。10月中旬开始用2%硝酸钾喷叶,每10天一次,连续3—4次,则可使抽穗开花整齐一致。
  ⑧药物过量的处理。如不慎过量施用多效唑,可通过叶喷赤霉素50—100PPM,2—3次或土施氮肥的办法改正。
  5、花果管理
  ①收获前1个月应停止使用植物生产调节剂。
  ②短截花序。短截长度为整个花序的1/4—1/3。
  ③谢花后至果实发育期,剪除不挂果的花枝以及防碍果实生长的枝叶。
  ④谢花后15天—30天内,每条花序保留3—4个果,把畸形果、病虫果,过密果疏除。
  ⑤在第一次生理落果前,每一桶水(30斤)配4两钾宝喷施,第二次生理落果前,用半斤钾宝配一桶水(30斤)喷施。防落素和果菜宝的混合液用6桶水配防落素3包,果菜宝2包喷施。
  6、病虫害综合防治
  ①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改善果园生态环境,加强栽培管理为基础,采用农业措施,配合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量化学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并改进使用药技术,降低农药用量,将病虫害控制在经济阀值下,保证芒果质量符合无公害标准的规定。
  ②农业防治
  a、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果树抗逆性。
  b、果园采果后,结合修剪,堵塞孔洞;清除病虫枝叶、僵果,并集中烧毁,减少次年病虫源。
  c、中耕,翻地晒土,杀死地下害虫。
  d、采用套袋护果技术,减少污染和病唱害果实。
  ③药物防治
  a、芒果炭疽病:50%多菌灵500—600倍
  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
  2%农抗120—500倍
  1.5%多氧霉素300倍
  1∶1∶100波欠多液
  b、白粉病 15%粉锈宁1000倍
  45%硫磺悬浮剂200—300倍
  40%灭病威400—600倍
  62%仙生600—800倍
  30%爱苗5000倍
  c、霜疫霉病 53%金雷多米尔600倍
  50%安克2000—3000倍
  50%霉克特800倍
  72%克露600倍
  d、细菌性角斑病和流胶病及煤烟病
  30%王铜800倍+72%农用链霉素1000倍
  52.8%可杀得1000倍+72%农用链霉素1000倍
  e、蓟马 阿维吡虫啉3000—5000倍
  蓟马王 1000倍
  f、红蜘蛛 三氯杀螨醇1000倍+硫磺悬浮剂200倍
  5%噻螨酮1500—2000倍
  1.8%阿维菌素6000倍
  速螨酮 1500倍
  g、剪叶象甲、横线尾夜蛾、白蛾蜡蝉
  90%敌百虫800倍+2.5%敌杀死3000倍
  50%敌敌畏800倍+0.1洗衣粉
  h、芒果叶瘿蚊 20%杀灭菊酯2000倍
  扑马平 2000倍
  40%乐果+90%敌百虫各600倍稀释液
  i、红腊蚧 52.5%农地乐800倍+12%杀虫双200倍
  50%库龙1000倍+12%杀虫双200倍
  25%速杀蚧1000倍+12%杀虫双200倍
  j、脊胸天牛 作棉团沾上汽油、80%敌敌畏、40%乐果
  5—10倍液堵塞虫孔密封毒杀
  7、采收
  ①根据果实成熟度、用途和市场需要决定采收适期。
  ②采用一果两剪采收,采收搬运过程中避免机械伤、曝晒。
  ③采收后,应24小时内进行商品处理。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0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普通会员

UID
6843
鲜花
-1458 朵
农币
-3808 枚
 楼主| 发表于 2007-5-26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芒果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海南三亚等地区芒果正常收获上市时间为5月至6月份,十几年来,在各级农业部门的领导下,热作技术推广部门大力推广反季节芒果生产技术,促进了三亚市芒果生产大发展,产品2~4月份早上市,品质优,价格高,促使三亚市成为“中国芒果之乡”。特别是1993年以来,三亚芒果生产发展很快,据统计,至2005年底止,三亚市民营芒果到达面积145642亩,比1992年的12188亩增加133454亩,总产达42562吨,部分反季节芒果园增产增收,平均亩产有750公斤左右,经济效益显著。高产者平均亩产1250公斤左右。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部分芒果在反季节高产栽培中还存在一些应注意解决的生产技术问题,以致产量较低。据初步调查,部分低产芒果园平均每年亩产只有300公斤左右,特别是不少山区黎族农民的果园产量较低。部分反季节芒果园为什么高产,部分果园为什么低产,原因是什么,今后高产栽培应注意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什么,今后应采取什么对策,笔者长期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多次组织广大基层干部、农民和科技人员举办“芒果生产技术培训班”,抓了不少示范场、示范户,广泛开展芒果生产技术经验交流活动,现对其论述如下。

一、反季节芒果高产栽培应注意解决的技术问题
  1、部分芒果整形修剪较差。部分果园特别是部分黎族农民种植的果园,由于整形修剪较差或不及时整形修剪,使植株通风透光较差,导致病唱害较重,影响产量。
  2、不良气候影响。芒果的开花结果期处于低温干旱的冬春季,其产量受冬春不良气候影响较大。据三亚市气象资料和芒果生产实际可知,影响芒果产量较大的气候因素为如下二条。
  ①低温阴雨。及时的低温虽然能促进芒果花芽分化,但在开花后出现的低温阴雨天气会造成落花、授粉不良、花穗变黑、座果率低。例如,三亚1999年12月中旬至2000年1月中旬,芒果遇到了连续长时间的低温天气,40天平均气温18.2℃,最低气温8.3℃,芒果树虽然开花很多,但是许多早花严重脱落,座果率很低,减产很多。又如,三亚2005年12月下旬开花的部分芒果遇到了低温天气,使这批花座果率较低。
  芒果在幼果期如遇低温阴雨,土壤水份过多,有利于炭疽病、白粉病发生发展,造成落果。例如,阴天:三亚1997年2月阴天20天,比1996年2月阴天17天多3天,比1995年2月阴天15天多5天;降雨量:1997年2月45mm,比1996年2月的9.5mm多35.5mm,比1995年2月的7mm多38mm,因此,1997年落果严重,这是比前两年减产的主要原因。
  ②长期连续高温。芒果树需要一定的低温作用才有利于花芽分化,若花芽分化期长期连续高温会造成难于抽穗。例如,三亚2000年11月至2001年3月长期连续高温,使全市40%左右的成龄芒果树不能开花,造成减产。
  3、果树生理代谢失调。部分施用多效唑催花的果园,由于催花配套栽培技术应用少,长期用药过量等原因,造成植株生理代谢失调,出现花穗较长,两性花形成比例不合理等不良现象,造成座果率很低,生理落果较多。
  4、病虫害。炭疽病、白粉病、尾夜蛾、角斑病等病虫害。这里特别指出的是三亚1997年2月连续阴雨后,部分果园炭疽病严重发展,使花穗幼果变黑,最后脱落。部分果园由于错过最佳防治期打药,造成病虫防治效果较差,部分果园由于开花期打农药较多或使用农药的种类不当等原因,赶走传粉的蜂蝇,影响授粉,从而影响产量。
  5、缺肥。部分果园少施肥,土壤养份较少,使果树营养不良,影响产量。特别是催花芒果,由于其营养生长期缩短,营养积累较少,缺肥影响产量更大。山区许多黎族农民种植的芒果缺肥严重,造成许多果园少开花结果。
  6、缺水。反季节芒果的开花结果期处于干旱的冬春季,缺水严重影响了芒果产量的提高。

二、今后应注意采取的对策
  根据上述存在的反季节芒果高产栽培应注意解决的技术问题和生产实际,现提出如下相应对策,促进今后芒果增产增收。
  1、整形修剪。对于结果树,收果以后要进行整形修剪,具体要求:⑴剪除影响主枝生长的辅养枝着生位置不当的重叠权、交叉枝、病虫枝、徒长枝、竞争枝、荫蔽枝;⑵短剪过长枝、过旺枝;⑶夏梢抽发前期,摘芽控制夏梢,减少生理落果;⑷花后修剪。剪除残花梗,剪除影响发育的枝叶,剪除春梢,适当疏果。总之,整枝时要留中等生势的枝条,不留最好和最差的权条,枝粗为0.8厘米(一条香烟粗)结果最好,努力使树冠上稀下密,外稀内密,大枝稀小枝密,使地上有光斑。
  2、预测有利气候时间,调节花期。根据气象资料分析,三亚市日均温度小于20℃的日期在12月19日至26日以后出现,也就是说,12月27日至次年2月18日这段时间内,有可能出现不利于芒果开花的低温天气,影响开花授粉。10月至11月上旬气温高、降雨多,对开花授粉有一定影响,但在此时开花芒果上市早,单价高。在正常年份,三亚11月日均温度为24℃,空气相对湿度74%,月降水量29.3毫米,较利于开花授粉。根据芒果开花授粉对气候的要求以及市场对芒果的需求等综合情况分析,最好把我市芒果的开花期安排在11月中旬至下旬。如果芒果在12月中旬至次年2月中旬开花,要注意当地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如预测到不良气候和芒果开花相遇,或预测芒果上市时间市场价格不好,可用500PPM(即15公斤水加19毫升药)40%乙烯利喷施叶面,可延迟花期20~30天,对于过早抽出的花穗可从从基部抹除或从基部顶芽以下几个芽位处短剪,促进侧芽再分化花序,抹一次花穗可推迟花期15~45天,根据气温而定,气温高时,花穗抽得快要多抹几次,避开不良气候。要想芒果在11月中旬至下旬开花,小青皮、台农、吕宋可在7月中旬第二蓬叶老化时混水土施多效唑。白象牙可在7月下旬混水施药。如果干施药,可适当提早,因为干施多效唑后,要等待下雨溶解药后才使其发挥作用,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抽穗不结果可立即剪除花穗,并立即叶面喷施1~2%的硝酸钾或0.3%的磷酸二氢钾当催花肥,促使其再次开花结果。
  如预测到长期高温干旱天气正遇上花芽分化和抽穗,要适当增加催花药的叶面喷施用量,抽穗后有条件的要马上灌水。在盛花期如遇持续高温干旱,应每隔2~3天喷一次清水,降低空气温度,有利于授粉,提高座果率。
  3、分期适量施多效唑控梢,促使芒果分期开花,如遇不利气候,也不会全面减产。分期施用多效唑是指同一品种同一林段分二期或二期以上施用多效唑,每期相隔10天左右。台农、小青皮、白象牙、吕宋、留香每米树冠投影直径施15%多效唑商品药粉剂15克,容易开花品种如秋芒、紫花每米树冠直径施药粉12克,难开花品种如椰香每米树冠直径施药粉20克。将每株药粉混水2公斤左右,均施于树冠滴水线以内开的环沟中,然后复土,并保持土壤湿润15天以内。如果土施加上叶面喷施控梢效果更好,台农、小青皮、留香等品种叶面喷施多效唑浓度1000PPM,即每15公斤水加药100克均喷洒于叶片正反面,以药液要滴未滴为度,一般喷2~3次,每隔7~10天喷1次,控梢效果更好。

  三亚市等地方推广多效唑控梢催花反季节栽培技术已有十几年,使我市芒果产品提早进入国内外市场,提高了经济效益,成绩是显著的,但目前部分芒果园应注意解决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为:⑴施肥较少,特别是开花前后施肥较少,致使供应花穗形成和果实发育的营养很少,施用多效唑后,即使开花很多,但座果率较低,造成减产,应增施肥料才能增产。⑵连年土施多效唑或用药过多,会造成抽梢过短,叶子卷缩严重,抽出的花穗变短,雄花居多,座果率较低,产量降低,应采取土施氮肥和叶面喷施50~100PPM(即15公斤水加药1.5毫升左右)的85%赤霉素(920)2~3次调节。
  4、催花。第二蓬梢稳定后,如雨水过多或天气较热,有可能再抽新梢,可在每15公斤水中加乙烯利8~10毫升,再加50克多效唑(500PPM),喷洒叶片正反面,以药液要滴未滴为度,一般喷2~3次,10~15天喷1次,控梢催花效果都有。为了提高催花效果,可在15公斤水加8~10毫升乙稀利的药液中加入硝酸钾0.5~0.6公斤或钾宝0.3~0.4公斤,硼砂0.15公斤,萘乙酸3支(15ml),爱多收1/3包(3克),一般喷2~3次后20~30天就可抽穗。
  5、及时防治病虫害。加强病虫害的调查预测工作,达到防治指标,要及时进行防治,如不达到防治指标,不要盲目打药或过多打药,特别是在开花期,更不要过多打药,避免赶走传粉的蜂蝇。推荐采用无公害农药代森锰锌,双抗可、使百功、甲基、托布津、易保、阿米西达等,可用农药波尔多液、百菌清、多菌灵、灭病威、代森锌、轮炭必克等于嫩叶期,花穗抽生至开花期每左右天喷药一次,于果实生长期,每月喷药一次,防治炭疽病。推荐采用无公害农药白粉净、晴菌唑、百理通、富特灵、万兴等农药,可用农药胶体硫、硫磺粉(花期不能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三唑铜等于初花期和末花期各喷药一次防治白粉病。推荐采用无公害农药克菌康、龙克菌、可杀得,可用农药农用硫酸链霉素、家佳福、红点炭病净、芒病清等防治细菌性角斑病。推荐采用无公害农药抑太保,除尽,锐劲特,可用农药敌百虫、氯氰菊脂、万灵粉、功卡、敌杀死、速灭杀丁等于叶梢或果穗开始生长时喷药,每7天左右一次,直至叶梢变经常或花穗长20厘米,预防尾夜蛾等害虫。用农药吡虫啉加天力,用农药朴虱灵、粉虱特、蚜蓟清等防治蓟马效果较好。用蚧杀特蚧绝、蚧立洁(花期不能用)、氧氯化铜等农药防治粉蚧。施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轮炭必克、炭粉清、利果秀、芒果病克等农药,既能防止炭疽病,也能防治白粉病。防病和防虫的农药能混用的要混用,以便省工。防病农药要打二次以上效果才好。
  6、投物诱蝇,有利传粉。开花期如发现蜂蝇较少,一方面要根据实际,尽量少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另一方面向果园中分点投放废鱼、鸡粪等物,吸引蜂蝇传粉,正确处理使用农药和蜂蝇传粉的矛盾,提高座果率。
  7、增施肥料。这是反季节催花芒果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增施肥料产生的增产值将大大超过其成本。有条件的可推广应用营养诊断施肥技术,缺什么养分施什么肥料。具体施肥方法如下。
  ⑴采果后施肥。这次肥关系到培养结果秋梢和次年产量的基础,应重施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化肥,可结合深翻扩穴,在每株的树冠下挖沟长1.2米,宽和深分别为0.4和0.5米的肥沟,施下有机肥20至30公斤,此时每株应施尿素0.5至1公斤。如土壤酸性较大,要适量施石灰,以提高品质。
  ⑵催花肥。秋梢老化后进入花芽分化期,每株于9月至10月中旬雨季结束前土施草木灰或硫酸钾或硝酸钾或复合肥0.5至1公斤,以促进花芽分化。因为花芽分化需要三个条件:低温、干旱、细胞液浓度高即碳氮比例值高。较多的碳水化合物是依靠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这需要一定量的钾和少量的氮,如水份和氮肥过多,则细胞液浓度低,也不易于开花,因此,此期不提倡多施氮肥。
  ⑶壮花肥。于抽花穗后施下,每株土施尿素0.5至1公斤,如干旱严重化肥要配低浓度水浓液施肥,效果更好,以提高座果率。如有水灌的园地可在抽穗后每株施下有机肥10~15公斤,配合施尿素0.5~1公斤,然后灌适量水2次以上,效果很好。
  ⑷壮果肥。谢花后30天左右如养分不足会造成大量落果,应于幼果迅速生长期,每株土施尿素0.5至1公斤和硫酸钾或硝酸钾0.5至1公斤,或施硫酸钾复合肥0.5至1公斤,结果不多的可只施钾肥,如干旱严重,要混水施肥。
  施肥次数过多,会增加成本,如果资金困难,每年最少土施两次肥,即施采果后肥和催花壮花肥。多施催花壮花肥,也可满足壮果期的需要,催花壮花肥以复合肥为主,每株于秋梢老化后进入花芽分化期9月至10月中旬以前雨水未收干时土施1~1.5公斤复合肥。上述施肥是采用土施法,只有土壤湿润,才能使土施肥料及早发挥较好的作用,否则较果较差,有条件的干旱时要适当灌水。如果干旱严重又没有适量水灌用,催花肥、壮花肥和壮果肥都可以采用根外追肥的方法,因为芒果的叶背,可以吸收适当浓度的肥料,补充植株营养,可在秋梢老化后,叶面喷施3~4%硝酸钾(即每15公斤水加0.5至0.6公斤硝酸钾)当催花肥;有抽发花穗或开花后叶面喷施0.5%尿素当壮花肥。在果实生长期叶面喷施0.5%尿素或3~4%硝酸钾或0.3%的磷酸二氢钾当壮果肥,叶面肥以下午4时后施较好。可以将化肥溶于农药液中在叶面喷施,既能防治病虫害,又能根外施肥,省工省力,但要注意所需农药和化肥能否混施,化肥含量不要太高,以避免“烧伤”叶子。
  8、使用生长调节剂保果。当幼果如绿豆大以后,每7~10天喷施10~20PPM赤霉素(九二0)2~3次,可促进幼果生长,防止裂果。喷施硼砂(用量为每15公斤水加0.3斤硼砂)也有防裂果作用。因为芒果膨大时需要内源和外源激素,而嫁接芒果由于种子败育造成内源激素没有,我们只好施外源激素促进。
  9、适时适量灌水可显著增产。结果树灌水应掌握在如下二个时期:第一时期是剪枝施肥后土壤干旱时灌水,每二时期是果实发育期灌水。芒果在花芽分化和抽穗前喜欢干旱,但在抽穗后和结果期正遇上干旱的冬春季节,需要适量灌水,因此有灌水条件的在此期每10至15天灌水一次,能显著增产30%左右。但是在小果期(豌豆大小)过分大量灌水或浸水,会引起落果,特别指出的是果实发育期久旱过饱灌水或积水会造成大量落果。要适量适时灌水才能获得增产。

  总之,反季节芒果早收获上市,价格高,经济效益好,但营养生长期缩短,需要采取控梢催花,增施肥水等措施。只要我们根据反季节芒果在高产栽培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采取相应的栽培管理对策,我们需要的增产增收目的一定能达到。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0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普通会员

UID
6843
鲜花
-1458 朵
农币
-3808 枚
 楼主| 发表于 2007-5-26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芒果病害:芒果炭疽病

简介:
1.jpg   
芒果炭疽病是芒果生产中发生最普遍、危害性最大的一种病害。

分布:
  国内,各芒果种植区均有发生。 国外,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法国、南非、巴西及美国等国家亦有报道。

症状:
  芒果炭疽病可为害叶、枝梢、花穗和果实。
  叶片嫩叶最易受害,初出现黑褐色、圆形、多角形或不定形水渍状的小斑点,逐渐扩大或由几个小斑互相连结成大的枯死斑,病部易破裂或脱落穿孔。成长叶片,病斑多为圆形或多角形,潮湿时长出黑褐色小粒点。
2.jpg  

 枝梢 嫩梢受侵染后出现淡黑色下陷病斑,以后发展成灰褐色斑块,病斑若环绕嫩茎一周,可使病部以上的枝条枯死。潮湿时,病部长出许多初为桔红色后转为黑褐色的小粒点,此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
  花穗 花梗和小花可受侵染。小花受浸染后花瓣变黑褐色腐烂,常引起大量小花凋萎变黑脱落。
  果实幼果受侵染后不立即表现症状,病菌潜伏在果皮内暂不活动,待果实渐趋成熟,于果实采收前或采收后才陆续出现症状:开始时果实外部出现近圆形黑色小斑点,后扩大,多个病斑合并成不规则形黑色凹陷的大斑,在潮湿的情况下,病斑上亦长出桔红色粘稠状物及黑色小点。

3.jpg

病原:
  芒果炭疽病的病原为胶孢刺盘孢[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Sace](图3),属半知菌亚门。分生孢子椭圆形或圆柱形,单细胞,无色,内有一油滴。它的有性世代是一种子囊菌,不常见。
  该病菌有明显的潜伏侵染现象。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受侵染的枝条,或以菌丝体、分生孢子盘在受侵染的枯枝、落叶、烂果等病残组织上越冬。次年春天3~4月雨季,越冬的病菌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或昆虫传播进行初侵染。生长季节可以不断产生新的分生孢子进行多次的再侵染。
4.jpg

  高温、多雨、雾重、闷热潮湿的天气最适宜于炭疽病的发生。果园管理不善,植株长势衰弱,植株组织幼嫩,虫伤,机械伤多,发病都较重。采收、包装、运输操作粗糙,贮藏条件恶劣都会加重病害发生。不同品种对炭疽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紫花芒、桂香芒、串芒、粤西一号、红象牙芒等品种都感病;湛江吕宋芒、云南象牙芒则较抗病。

防治方法:
  芒果炭疽病无论在采前或采后都是一种重要的芒果病害,因此防治此病必须要采取果园防病与采后处理相结合的措施,方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1. 采前栽培防病综合措施 包括(1)种植较抗病品种;(2)适当密植 根据我省气候条件以每亩40株较合理;(3)整形修剪 要疏除内膛枝、重叠枝、交叉枝、老弱枝,改善芒果生长的环境条件;(4)清园卫生 及时清除枯枝、病叶及清理地面上枯枝、落果;(5)药剂防治 在新梢期、花穗期及幼果期要喷药防治。有效药剂有1:1:160波尔多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药剂要交替使用。
  2. 采后处理措施 包括(1)剪果 在靠近蒂基0.3厘米把果剪下;(2)洗果 用2%漂白粉溶液或流水洗去果面杂质;(3)选果 剔除病、虫、伤、劣果;(4)防腐 采用29℃的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果2分钟,或52℃的45%特克多胶悬剂1000倍液浸果6分钟。(5)分级包装 按级分别用白纸单果包装。


[ 本帖最后由 呆鹰 于 2007-5-26 21:52 编辑 ]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0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普通会员

UID
6843
鲜花
-1458 朵
农币
-3808 枚
 楼主| 发表于 2007-5-26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芒果病害:芒果疮痂病(Sphaceloma mangiferae)


简介:
1.jpg  

 芒果疮痂病曾被列为我国对外检疫对象,现虽已被撤消,但1985年在广州市郊及我省西部地区有所发现,需要密切注意,防止其传播扩散。

分布:
  国外的美国、古巴、巴西及南非等国均有报道。

症状:
  芒果疮痂病主要为害芒果幼嫩的枝梢、叶片、花及果实等器官。受侵染的嫩叶多从下表皮开始出现暗褐色至黑色、近圆形的病斑,叶片扭曲畸形。较老叶片受害,背面产生许多凸起的小黑斑,中央裂开;中脉上形成椭圆形凸起、中央裂开的小斑,严重时叶片扭曲畸形易脱落。天气潮湿时病斑上长出细小黑点和灰色霉层,此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及分生孢子。枝条受害出现不规则的灰色斑块。未成熟的果实受害,在果实的基部产生许多凸起

2.jpg
的、灰褐色的斑点,直径大小约5毫米,病部果皮变粗糙木质化,中央呈星状裂开,潮湿时长出小黑点及灰色霉层,病果易脱落。

病原:
  芒果疮痂病病原的有性阶段为芒果痂囊腔菌(Elisinoe mangiferae Bitancourt et Jenkins),属子囊菌亚门,其无性阶段为芒果痂圆孢菌(Sphaceloma mangiferae)属半知菌亚门,其分生孢子盘褐色,有时可为分生孢子座。分生孢子圆柱形,极少数为卵形,有时略弯,无色,后期可呈淡褐色。

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罹病组织内越冬。翌年春天在适宜的温、湿度下,在旧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通过气流及雨水传播,侵染当年萌发的新梢嫩叶,经过一定潜育期后,新病部又可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果实在生长后期普遍受侵染。每年5~7月,苗圃地里的实生苗普遍受侵染发病。该病的发生程度与品种有较大关系,紫花芒、桂香芒和串芒发病较重。 3.jpg

防治方法:
  1. 严格检疫 新种果园不要从病区引进苗木。
  2. 搞好清园 冬季结合栽培要求进行修剪,彻底清除病叶、病枝梢,清扫残枝、落叶、落果集中烧毁,并加强肥水管理。
  3. 药剂防治 在嫩梢及花穗期开始喷药,约7~10天喷1次,共喷2~3次;座果后每隔3~4周喷一次。药剂可选用1:1:160波尔多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0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普通会员

UID
6843
鲜花
-1458 朵
农币
-3808 枚
 楼主| 发表于 2007-5-26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芒果病害:芒果白粉病(Oidium mangiferae)

简介:
1.jpg  

 白粉病是芒果花期的一种重要病害,为害花序、幼果及嫩叶。

分布:
  国内 广东、海南、云南、广西等产区均有发生。 国外 印度、巴基斯坦、巴西、南非、澳大利亚、斯里兰卡等国亦有报道。

症状:
  芒果白粉病主要为害花序及嫩叶,也会为害果实,其症状基本相同:在被害的器官上初出现一些分散的白粉状小斑块,后逐渐扩大并相互联合形成一片白色粉状霉层,霉层下的组织逐渐变褐坏死。
  花序 花柄及萼片最易感病,当这些器官感病时,花蕾停止发育,病部覆盖白粉霉层;花序基部先变褐,逐渐整枝花枝变褐,引起落花(图1)。
  叶片 多从叶背面先出现症状,白粉霉层多发生于中脉区,被害叶组织出现浅灰色斑块,严重时受害叶片变形、早落。
  果实 主要为害幼果,严重时白粉层常布满整个果面,病部表皮变褐色龟裂,被害果实很容易脱落。轻病果虽可继续长大,但在白粉霉层脱落后,病部呈紫色斑块,龟裂,木质化。

2.jpg

病原:
  芒果白粉病的病原为芒果粉孢霉(Oidium mangiferae Berther)(图2),属半知菌亚门。受害器官长出的白粉霉层是病菌在表皮寄生的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椭圆形,单胞,无色,串生。未见其有性世代。

发病规律:
  芒果白粉病以菌丝体在受侵染的较老叶片及枝条组织内越冬。第二年春天环境条件适宜时,越冬菌丝体产生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进行侵染。
  温度是影响芒果白粉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当月平均温度在21~22℃时,最适于白粉病的发生。湿度影响较小,当相对湿度70%左右时有利于病害发生,但在干旱条件下同样发病严重。 施氮肥过多,枝叶组织柔软,易感染白粉病。 紫花芒、桂香芒、秋芒、粤西1号等品种较感病。

防治方法
  1. 种植抗病品种。
  2. 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控制过量施用化学氮肥。
  3. 药剂防治要从开花初期开始喷药,每隔15-20天喷1次。有效药剂有:20%粉锈灵乳油3000倍液;15%粉锈灵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40%多硫胶悬剂350-500倍液;250-300筛目硫磺粉等。要注意硫剂在温度过高时不宜使用,以免发生药害。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0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普通会员

UID
6843
鲜花
-1458 朵
农币
-3808 枚
 楼主| 发表于 2007-5-26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芒果病害:杧果小穴壳蒂腐病Dothiorella dominicana Pet.et Cif

简介:
  杧果小穴壳蒂腐病又称为白腐病,是杧果贮运期的重要病害之一,国内外均有发生报道,广东报道贮藏期该病的病果率达10%—40%。

症状:
  该病常见的症状有3种:(1)蒂腐型。发病初期果蒂处呈暗、水渍状。病菌在常温下扩展快,全果腐烂一半时病果已出现大量的小黑粒。病部后转成浅褐色至黄褐色,果皮下凹,果内不液化,全果腐烂后在小黑粒上常出现大量深灰绿色的菌丝体。(2)皮斑型。病菌从皮孔或伤口侵入,初时病斑浅褐色、下凹、圆形,后逐渐扩展,中央出现小黑粒。其上长出灰绿色的菌丝体。(3)端腐型。果端部出现水渍状、暗黑色的病斑,扩展快,常发生于贮藏后期。

病原:
  病原菌为Dothiorella dominicana Pet.et Cif.。该病原菌属半知菌亚门,小穴壳属。分生孢子器球形,有孔口,大多4—6个,集生在子座内,极少单生,直径100—125微米。分生孢子单胞,无色,纺锤形至椭圆形,大小14—23微米×4—6微米。

发病规律:
  最适本病发生的温度为25—32℃。结果期台风暴雨较多的年份,病害发生较重。采收时留短果柄并及时进行采后处理的果实发病较轻,不留果柄、采后不及时处理的果实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1)采后尽快用52℃、1000毫克/升苯来特药液泡果5分钟。
  (2)其余防治措施可参照果焦腐病的相关部分。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0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普通会员

UID
6843
鲜花
-1458 朵
农币
-3808 枚
 楼主| 发表于 2007-5-27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芒果细菌性黑斑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mangiferae-indicae)

2.gif 简介:
1.jpg

  此病在我国广东、云南、广西、福建等省均有发生,国外南非、印度、巴基斯坦和巴西等国亦有报道。严重发病时引起落叶、落果。

分布:
  国内 广东、云南、广西、福建等省均有发生,国外 南非、印度、巴基斯坦和巴西等国亦

有报道。

症状:
  芒果细菌性黑斑病主要为害叶片、枝条和幼果。受害叶片最初在叶面出现油渍状小黑点,其扩展受叶脉限制而呈黑褐色多角形小斑,发病严重时,几个小斑汇合成不规则大斑,周围有晕圈,叶中脉变黑,局部裂开,老病斑最后转为灰白色(图1)。嫩枝受侵染,病部明显褪色并纵向开裂,渗出胶液变成黑斑。果柄受害,组织坏死引致落果。幼果受害出现暗绿色斑块,周围有油渍状晕圈,后期果肉变黑褐色,潮湿时病部溢出菌脓,严重的引致大量落叶和落果。

3.jpg

病原:
  芒果细菌性黑斑病的病原是一种细菌,称为黑腐黄单胞杆菌芒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mangiferae-indicae (

发病规律:
  病原细菌在受侵染的枝梢或病残组织上越冬。次年春季在温湿度适宜的条件下,病部溢出细菌脓,通过雨水或昆虫传播,从寄主的自然孔口或伤口侵入。初侵染发病后病部又溢出菌脓,经传播,不断进行再侵染。此病全年均可发生,高温、多雨、潮湿常发病严重,引致大量落叶。在广东4~6月份的株发病率达100%,叶发病率达30~80%,本地芒实生苗叶片发病率尤为严重。
  发病较重的品种有:紫花芒、串芒、十号芒、四号芒和本地芒。

防治方法:
  1. 搞好清园,减少初侵染菌源 收果后结合修剪,剪除病枝叶并把地面上的病枝、病叶、落果收集烧毁。在发病季节,随时注意剪除病枝、病叶。
  2. 喷药防治 在嫩梢和幼果期要喷药保护嫩梢、幼果。药剂有1%波尔多液;40%氧氯化铜悬浮剂500倍液;农用链霉素2000~3000倍液。要特别密切注意天气预报,台风暴雨前后要喷药保护和防治。


[ 本帖最后由 呆鹰 于 2007-5-27 13:50 编辑 ]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0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普通会员

UID
6843
鲜花
-1458 朵
农币
-3808 枚
 楼主| 发表于 2007-5-27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芒果病害:芒果叶枯病

简介:
  芒果叶枯病是芒果初植期常见的一种生理病害。造成叶片干枯,病株大量落叶,严重影响幼龄树树冠生长速度。
1.jpg
[症 状:
  叶枯病多发生于新种植幼树。病叶初时多从叶尖、叶缘开始出现水渍状波纹病斑,随后病部从边缘向中脉方向扩展,病斑初时褐色或浅褐色,后期呈灰褐色至灰白色(图)。病树上叶片多数同时发病脱落,只剩下秃或半秃枝。枝条虽仍可长出新梢,但生势很弱。检查根部,发现病株不长新根或新根很少,甚至有部分须根、侧根变黑死亡。

病 因:
  芒果叶枯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主要成因是由于新植时没有给根系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如土质坚硬、瘦瘠、干旱,植穴太细等),使新植的幼树长期不长新根或只长很少新根,有的须根甚至坏死,就使新植苗根系吸收水分的速度慢于树冠蒸腾作用所需水分的速度,植株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水分供需不平衡而导致植株出现部分或大部分叶缘干枯。
  芒果叶枯病的发生与品种、树龄、季节及地形都有关系。紫花芒品种较为常见,1~3龄树的叶枯病发生较多,4龄树以上发生就较少;该病在每年10~12月发生较多;种植在北坡或风大的地带病害都发生较多。

防治方法:
  1. 新植芒果园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的地方,植穴规格80厘米×80厘米×80厘米,种植前把有机肥、土杂肥等放入坑内堆沤腐熟。
  2. 新苗定植时应适当剪除部分枝叶,种植后要淋足定根水,并用干草覆盖树盘。
  3. 新苗成活后要加强水肥管理,勤施薄施水肥,促进根系生长。秋冬旱季要加强淋水,满足幼树对水分的需求。

[ 本帖最后由 呆鹰 于 2007-5-27 13:53 编辑 ]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0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普通会员

UID
6843
鲜花
-1458 朵
农币
-3808 枚
 楼主| 发表于 2007-5-27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芒果蒂腐病(黑色蒂腐病和褐色蒂腐病)

简 介:
  芒果蒂腐病是仅次于炭疽病的重要病害,它使芒果果实贮运期间严重腐烂。该病在广东省芒果主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贮运期病果率达10~40%。据调查,广东芒果产区主要存在三种蒂腐病;黑色蒂腐病(又称焦腐病)(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褐色蒂腐病(Phomopsis mangiferae Ahmad)和小穴壳蒂腐病(Dothiorella dominicana Pet et Cif)。本文仅讨论前面两种,至于小穴壳蒂腐病则另文讨论。
1.jpg
分 布:广东
2.jpg
症 状:
  黑色蒂腐病 主要为害果实,贮运期发病。发病初期蒂部暗褐色,无光泽,病健部交界明显;后病部变为深褐色或黑褐色,病害扩展极快,常温条件下,3~5天全果变黑,病部表皮逐渐见集生黑色小粒,孢子角褐色,有光泽。剖开病果,果肉液化,有甜味。
  褐色蒂腐病 主要为害果实,贮运期发病。发病初期果蒂出现暗黄褐色,扩展速度较慢,至果实一半腐烂时,病部转为深褐色,果实腐烂液化、流汁、有酸味。直到全果腐烂后,果皮长出大量初为白色、后转淡、最后转为黑色的小粒,此为病菌的分孢器,潮湿时黑色小粒上可见白色的菌丝体。
3.jpg

病 原:
  芒果黑色蒂腐病的病原菌为球二孢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异名为Diplodia natalensis Evans),属于半知菌亚门。未成熟分生孢子无色、单胞、壁厚、椭圆形;成熟的分生孢子为榄褐色,双胞,表面具纵纹。
4.jpg

  芒果褐色蒂腐病的病原为芒果拟茎点霉(Phomopsis mangiferae Ahmad),属半知菌亚门,A型分生孢子多数椭圆形,透明,单胞;在培养基上有时出现钩丝状的B型分生孢子。

发病规律:
  蒂腐病菌的侵入途径是从花期侵入,在幼果内潜伏,在果实后熟阶段表现症状。此外,病菌可以从采果时的伤口及剪口侵入,而且这是病原菌更重要的侵入途径。
  果园发生蒂腐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分生孢子通过雨水和气流传播。而在果实采后的运输期,则主要是靠病果与健果相互接触、由菌丝体传播。
  紫花芒、桂香芒、串芒、粤西一号、秋芒等品种较感病。

防治方法:
  由于芒果黑色蒂腐病、褐色蒂腐病是以田间侵染、采后发病的主要病害,因此在防治上必需采取果园防病与采后处理相结合的措施,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1. 采前栽培防病综合措施 包括(1)种植丰产优质又较抗病品种。(2)适当密植 根据我省气候条件以每亩40株较为合理。(3)整形修剪 要疏除内膛枝、重叠枝、弱枝、病虫枝,改善芒果生长需要的环境条件。(4)清园卫生 及时清除枯枝病叶及地面上的枯枝、落果。(5)在采前采后及贮运过程中尽量减少果实的损伤。(6)药剂防治 在芒果新梢期、花穗期及幼果期要喷药防治。有效药剂有1:1:160波尔多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药剂要交替使用。
  2. 采后处理措施 包括(1)剪果 在靠近蒂基部0.3厘米处把果剪下。(2)洗果 用2~3%漂白粉水溶液或流水洗去果面杂质。(3)选果 剔除病、虫、伤、劣果。(4)防腐处理 采用29℃的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处理2分钟,或用52℃ 45%特克多胶悬剂1000倍液处理6分钟。(5)分级包装,按级分别用白纸单果包装。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0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普通会员

UID
6843
鲜花
-1458 朵
农币
-3808 枚
 楼主| 发表于 2007-5-27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芒果病害:芒果藻斑病

1.jpg
分布与危害:
  该病在广东、广西、海南、云南产区均有分布,属常发性次要病害。主要为害杧果叶片、枝条,引起藻斑。

病原:
  病原菌为藻类(Cephaleuros virseus Kunze)。该病初侵染源来自带病的老叶、枝条,也可来自油棕、橡胶、胡椒、茶、荔枝、龙眼等热带、亚热带作用的病叶,病菌通过风雨近距离传播。一般树冠发病由下层叶片向上发展。

症状:
  病斑常见于树冠中下部枝梢,病斑初期灰绿色、近圆形,其上有橙的绒状物,多个病斑可汇合成片,病菌与叶面结合紧密,不易脱落,影响叶片光合作用,妨碍树冠正常生长。

发病规律:
  初夏雨季是该病的主要发生季节,发病程度和栽培管理关系密切,荫蔽的果园发生较严重。一般树冠发病由下层叶片向上发展。
  果园土壤瘠薄、杂草丛生、地势低洼、荫湿和通风透光不良,以及生长衰弱的老树、树冠下部的老叶。

防治方法
  1、加强果园管理 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适度修剪;注意开沟排水等可减轻发病。清除并烧毁落叶,减少病原。
  2、喷药保护 发病严重的果园,在早春病斑还是灰绿色尚未形成游动孢子之前,喷洒0.5∶0.5∶100波尔多液1~2次,效果良好。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0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普通会员

UID
6843
鲜花
-1458 朵
农币
-3808 枚
 楼主| 发表于 2007-5-27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芒果病害:芒果海绵状组织

1.jpg
一、症状
  采摘或成熟时看不到外部症状,但将果肉对半切开时,果肉颜色淡黄,果内软化或呈海绵状,并有异味。海绵状组织发病率随果重的增加而增高。

二、发生原因
  该病确切的发病原因目前尚未清楚,据北京农业大学食品系(1991)报道,该病与果实采收时的成熟度、生态因素、营养失调和果实成熟过程中酶的活性有关。Lim T.K.等(1985)认为,该病和吸果夜蛾口器带有的某些微生物或果园喷施某些杀菌剂引起果实生理失调有关。

三、 防治方法
  用乙稀利进行采后处理,可减轻果实海绵状组织的发生,并促进其成熟。采前用氯钙处理果实,可减少海绵状组织的发生,但采后浸钙处理果实,无明显的效果。

四、发病条件
  1、冷藏贮运过程中,受冷害的果实极易受感染,冷害愈重易发病。
  2、运销过程中,果上的机械伤口常引发此病。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0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普通会员

UID
6843
鲜花
-1458 朵
农币
-3808 枚
 楼主| 发表于 2007-5-27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芒果病害:芒果煤污病

1.jpg

一、症状
  较常见的症状为蒂腐,初时蒂部暗褐色、无光泽,病健部交界明显,在湿热条件下,病部向果身扩展,病果皮由暗褐色变为深褐色或紫黑色,同时,同肉组织软化、流汁,有蜜甜味,3-5天全果腐烂变黑,病果皮出现密集的黑色小粒,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孢子角黑色、有光泽。从果皮伤口或皮孔侵入,引起皮斑。该病也可以为害枝条,引起裂皮、流胶。从枝条剪口侵入,引起剪口"回枯"。

二、病原
  (Botryodiplodia theobromea Pat.)属于半知茵亚门球二胞属。该菌的异名有多个,常见的有(Dilplodia natalentis Pole-Evans、Lasiodiplodiatriflorae Higgins)和(L.theobromae (Pat.) Griffet et Mauld)。

三、侵染循环
  初侵染源来自枯枝、树皮和落叶;传播途径主要是雨水,成熟分生孢子在无菌水中4-5小时后萌发,分生孢子随雨水从受伤的果柄、果实剪口或机械伤口侵入,果产成熟前病菌处于潜伏侵染状态,果实后熟以后迅速腐烂。

四、发病条件
  紫花芒常温(25-35℃)贮藏,该病引起的烂果速度其他2种蒂腐病快。Johnson(1990)报道,在25-30÷度下,球二胞霉蒂腐病在肯辛顿果实上病斑扩展速度比小穴壳属蒂腐病快。

五、防治方法
  1、彻底清园、减少初侵染源 果园修剪后应及时把枯枝烂叶清除;修剪时贴近枝条分枝处剪下,避免枝条回枯。
  2、果实采收时采用"一果二剪"法 可降低病菌从果柄侵入的速度和机率。所谓"一果二剪",即在果完采收时的第1次剪,留果柄5厘米,到加工场采后处理前进行第2次剪,留果柄长约o.5厘米。放置时果实蒂部朝下,防止胶乳污染果面。每剪1次都须用消毒剂(如75%酒精)蘸过果剪。
  3、果实采后用40%特克多胶悬剂450一900倍液进行52℃热药处理5分钟或45%眯鲜安乳油500一1000倍液常温(3l℃)浸果2分钟。
  4、采用一定浓度的植物激素(如920、比久)涂抹果蒂,虽不能明显推迟果实的的后熟进程,但能保持果蒂表绿,可降低蒂腐病的病果率。
  5、低温贮藏也可延缓本病的发生和发展。湿度大,果实从发病到全果腐烂仅需3-5天。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0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普通会员

UID
6843
鲜花
-1458 朵
农币
-3808 枚
 楼主| 发表于 2007-5-27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芒果病害:芒果曲霉病

1.jpg
一、症状
  初期果皮出现大片浅褐色至褐色的不规则斑,病部后期密布黑色或的霉状物,病果软腐、流汁。该病从果蒂侵入也可引起蒂腐病。

二、病原
  包括2种曲霉菌:1: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V.Tieghem)2:黄曲霉(A.flus Link.)黑曲霉和黄曲霉引起的症状基本相似,区别在于前者霉状物为黑色,后者的为。常见的是黑曲霉。

三、侵染循环
  初侵染源来自受污染的包装材料或工具,在高温的条件下或果实抗性下降的情况下,从伤口侵入果实。

四、发病条件
  1、冷藏贮运过程中,受冷害的果实极易受感染,冷害愈重易发病。
  2、运销过程中,果上的机械伤口常引发此病。

五、防治方法
  1、彻底清园、减少初侵染源 果园修剪后应及时把枯枝烂叶清除;修剪时应贴近枝条分枝处剪下,避免枝条回枯。
  2、果实采收时采用"一果二剪"法 可降低病菌从果柄侵入的速度和机率。所谓"一果二剪",即在果完采收时的第1次剪,留果柄5厘米,到加工场采后处理前进行第2次剪,留果柄长约o.5厘米。放置时果实蒂部朝下,防止胶乳污染果面。每剪1次都须用消毒剂(如75%酒精)蘸过果剪。
  3、果实采后用40%特克多胶悬剂450一900倍液进行52℃热药处理5分钟或45%眯鲜安乳油500一1000倍液常温(3l℃)浸果2分钟。
  4、采用一定浓度的植物激素(如920、比久)涂抹果蒂,虽不能明显推迟果实的的后熟进程,但能保持果蒂表绿,可降低蒂腐病的病果率。
  5、低温贮藏也可延缓本病的发生和发展。湿度大,果实从发病到全果腐烂仅需3-5天。

[ 本帖最后由 呆鹰 于 2007-5-27 14:03 编辑 ]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0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普通会员

UID
6843
鲜花
-1458 朵
农币
-3808 枚
 楼主| 发表于 2007-5-27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芒果拟盘多毛孢叶斑病、芒果大茎点霉叶斑病

1.jpg

芒果拟盘多毛孢叶斑病


分布:
  芒果拟盘多毛孢叶枯病又叫灰疫病、灰斑病,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病原:
  学名为pestalotia mangi ferae P.Herm.,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

症状:
  常自叶尖或叶缘先出现半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呈褐色,边缘深褐色,逐渐扩大或连合成斑块,变灰褐色至灰白色,斑面有小黑点(分生孢子盘)。致使叶片早衰,干枯脱落,削弱树势。

防治方法:
  喷70%代森锰锌600-800倍液、1%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500-800倍液。


芒果大茎点霉叶斑病
2.jpg
分布危害:
  此病在广东、海南产区有分布,属偶发性次要病害。为害叶片,引起叶斑。

病原:
  病原菌为杧果大茎点霉(Macrophoma mangiferae Hingorani)。

症状:
  感病叶片出现浅褐我水渍状圆斑、边缘深褐色,病斑直径可为5-10毫米,每片叶上可见多个病斑。后期病斑中央长出许多小黑点。

发病规律:
  该病在苗圃地或幼龄树较常见,发病时间一般在夏、秋梢生长期,新梢未转绿叶片易感病,初步发现红象牙品种较感病。

防治方法:
  喷药保护:新梢抽生期,每隔10-15天喷1次灭菌药,常用药剂有1:1:160波尔多液、30%氧氯化铜600-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上述药剂应交替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0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普通会员

UID
6843
鲜花
-1458 朵
农币
-3808 枚
 楼主| 发表于 2007-5-27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芒果生理性叶缘枯

1.jpg
分布危害:
  此病是新植区的常见性病害,在广东、广西、福建产区均有发生。病株常大量落叶,严重影响低龄树树冠生长速度。

病原:
  该病与营养失调、根系活力及园地环境等因素有关。秋冬季干旱、强光的情况下,新植苗根系吸收水分的速度慢于树冠蒸腾作用所需水分的速度,由于植株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水分供需不平衡,导致植株地上部分出现叶缘枯。

症状:
  病叶初时从叶尖、叶缘开始出现水渍状波纹带病斑,病部从边缘向中脉方向扩展,由褐色,逐渐形成叶缘枯,病梢上多片叶常同时发病、脱落,然后只剩下枝条,孤枝上可长出新梢,但长势很弱,检查病株根部,发现局部须根、侧根变黑死亡或新根量少。

发病规律:
  在秋冬季干旱、强光的情况下,新植苗根系吸收水分的速度慢于树冠蒸腾作用所需水分的速度,由于植株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水分供需不平衡,导致植株地上部分出现叶缘枯。该病发生程度与品种、树龄、季节、地形等有关。紫花杧品种发病较常见,1-3龄树均可发病,4龄树以上较少发病。该病主要发生期是在每年10-12月份,北坡或坡顶迎风带发生较多,春夏季病株可以重新长出新梢

防治方法:
  新植区应选择土层深厚、疏松的地方建园,种植坑规格为1米×1米×1米,新植苗应适当剪除一部分枝叶。幼树种植时应淋足定根水,并用干草覆盖树头;新植苗成活后庆加强肥水管理,水肥应勤施薄施,旱季时施肥应采用水肥的方式,促进根系生长,使根群发达;秋冬干旱季节幼树应经常淋水,满足树体对水分的需要。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0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普通会员

UID
6843
鲜花
-1458 朵
农币
-3808 枚
 楼主| 发表于 2007-5-27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克服芒果大小年的主要措施

来源:中国林业

  克服芒果大小年结果,首先是要有适当的花量;其次是花期避过低温阴雨天气;第三是设法提高坐果率。其措施是:

一、选择品种
  根据广西早春多为低温阴雨天气的特点,芒果开花在4月上旬以后比较理想。因此,应选花期迟、花序冻死后再生能刀强、两性花比例较高的品种,如紫花芒、桂香芒、秋芒和象牙芒等。

二、加强管理
  采果后应增施有机肥,尤其是磷、钾肥,在长秋梢、抽花穗、开花期和挂果期合理道施速效肥。采果后浅耕,立冬前后深耕,创造一个比较肥沃、疏松、湿润和肥、 水、气、热协调的果园土壤环境。对瘦瘠山地、丘陵地的芒果园,应特别注意深耕压绿改土;搞好果园排灌系统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为芒果丰产稳产打下良好基础。

三、合理修剪
  芒果结果树一般进行夏季修剪和采后修剪。夏剪通常是抹除全部夏梢,以调节夏梢与果实争夺养分的矛盾;同时还应疏去内膛枝和过弱、过密的花序;剪去遮挡果实中上部无花无果枝梢,便果实暴露出来,减少病唱害,促迸果实增大。采后修剪,一般是采果后、秋梢萌发前进行。疏去影响光照的过密枝、弱枝、下垂枝、无结果能力的衰老枝、柘枝和病虫枝,以改善光照条件和节约养分,促进留下枝条的生长。此外,还应回缩剪去树冠之间和树冠内的交叉枝,使树冠保持一定的距离;剪去先端的衰退枝、过长的营养枝和结果母枝,以促秋梢萌发生长。

四、防治病虫
  芒果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煤烟病、白粉病、流胶病、果班病和疮痂病;虫害主要有:尾夜娥 (又称钻心虫、蛀梢蛾)、叶蝉、毒娥、金龟子等。防病用多菌灵或托布津700-800倍液,在每次新梢抽出时、挂果期各喷1-2次;新梢长3厘米左右时,喷敌百虫加杀虫双各800倍液或甲胺磷、氧化乐果800-1000倍液,每隔7-10天一次,每个梢期2-3次。

五、促花摘花
  小年花量不够是减产的重要原因。晚花品种,可在12月中旬至l日上旬用乙烯利800-1000倍液或乙烯利1000-1200倍液加B9 300-400倍液混台喷洒树冠,可提高抽穗率15%-35%。如果花序抽发过早,可在花序长到3-5厘米时摘除,以促侧花芽的重新萌发。

六、保花保果
  花期放蜂传粉,每公顷果园放蜂15箱;在蜂少的情况下,采用人工辅助授粉。开花后用0.3%磷酸二氢钾加0.2%尿素进行根外追肥1-2次;盛花期喷0.1%硼酸;挂果期喷5-8PPM泉2.4-D2-3次或20-3OPPM“九二0”等,对保花保果均有明显作用。(作者通讯地址:广西北流市新圩镇政府 邮编:537406)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0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普通会员

UID
6843
鲜花
-1458 朵
农币
-3808 枚
 楼主| 发表于 2007-5-27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芒果的贮藏保鲜温度措施

来源: 广东省农科院情报所

  芒果是有呼吸高峰的水果,要延长贮藏需采取措施,抑制或延续其呼吸高峰的出现。综合国内外资料,抑制或降低芒果呼吸高峰有如下措施:

  1.低温贮藏可降低其呼吸作用。但应掌握适当的温度,通常青熟果贮藏在低于8℃的温度下果皮会皱缩,再放在常温下难催熟。刘秀娟(1991)认为:大多数栽培品种果实最低的安全温度是10~12.8℃,ISO(1980)导则规定:贮藏青熟芒果以9~13℃,85%~90%相对湿度为宜。

  2.气调贮藏 在低氧和高二氧化碳下贮藏(5%O2和10%CO2)也能降低呼吸作用,延长芒果的贮藏寿命。

  3.利用乙烯吸附剂 一般用饱和的高锰酸钾溶液处理填料如珍珠岩和蛭石等,吸收果实释出的乙烯,延缓呼吸高峰的出现,也能延长贮藏期。

  4.用聚乙烯塑料薄膜包装也有延缓呼吸高峰的出现。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客户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规则制度|隐私政策|小黑屋|活动|水果邦 ( 京ICP备06047721号-4 )

GMT+8, 2025-5-4 17:08 , Processed in 0.168257 second(s), 9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