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来源:落叶果树,作者:王世平
王世平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日本鸟取大学教授(2008.6-2009.4)、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贴专家、国家葡萄现代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副会长、中国园艺学会葡萄分会执行理事、中国园艺学会理事、中国南方葡萄产业发展联盟名誉理事长、上海市农业领军人才、上海园艺学会副理事长;《果树学报》、《落叶果树》《中国南方果树》和《中外葡萄与葡萄酒》编委;美国园艺学会会员、日本园艺学会会员、美国葡萄酿酒与栽培学会会员。 葡China 萄 设施栽培发展 概况  栽培现状  自2000年至2016年,世界葡萄栽培总面积下降4%,但中国葡萄栽培面积和产量稳步上升。2016年,中国葡萄栽培面积居世界第2位,鲜食葡萄和设施葡萄栽培面积全球最大。  各主要生产国的葡萄栽培面积(2016年) 截至2016年底,中国设施葡萄种植面积23.07万hm2(345万亩),占总栽培面积的26.6%,包括避雨栽培、促早栽培(含先促早后避雨)和延迟栽培(含错季栽培)等多种模式,其中避雨栽培面积最大,为20.7万hm2(310万亩,含两熟栽培);促早栽培其次,约2万hm2(30万亩);延迟栽培面积0.33万hm2(5万亩)左右。 设施生产类型  山东泰安葡萄避雨栽培棚 1、避雨栽培 20世纪80年代中期,原上海农学院(现并入上海交通大学)、原浙江农业大学(现并入浙江大学)等单位引进日本避雨栽培技术在上海和杭州开展了小面积葡萄避雨栽培试验。1985年开发了用毛竹片搭建的避雨棚模式。  中国第1个毛竹片做拱干的避雨棚 1996年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在上海召开了葡萄避雨栽培现场观摩会,促进了葡萄避雨栽培在长江以南地区的大面积推广和普及。在此基础上,葡萄种植户又创造性地补加了塑料膜封住避雨拱棚的间隙和四周,将简易避雨棚转变为保温促成栽培棚,可提早葡萄上市10~15天。  简易避雨棚改造为保温促成栽培棚 近年来又开发出了用3~4mm镀锌钢丝做拱干的避雨棚,与边丝连接更为省工省力。因避雨栽培减轻病害、提高品质等方面的效果显著,近年来,逐渐扩展到长江以北地区,山东、河南、陕西、河北等北方传统产区也开始试验示范,甚至在哈尔滨也开展了避雨栽培试验。  3.8mm镀锌钢丝做拱干的避雨棚(云南宾川) 2、日光温室促成栽培 在长江以北地区,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有日光温室栽培葡萄,如河北饶阳、怀来等地,成熟期可以提早到3月。  日光温室促成栽培(河北怀来) 3、促成避雨栽培 借助地方政府的项目支持,各地建设了不少单栋钢管避雨棚,如上海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180m2钢管棚、本世纪初320m2钢管棚及8432型连栋塑料大棚。近年来一些工商资本大幅投资葡萄种植业,建成一些大型温室,如北京三润泰克公司通过技术创新给云南宾川的华侨庄园农业科技公司建设了占地面积 6.5hm2 (98亩)的连栋温室,土地利用率提高到98.6%。这些高档温室都是采用先促成栽培,气温升高后加大通风,转化为避雨栽培,成熟期可提早2周以上。  8432型连栋温室  超大型连栋温室(江苏东海) 4、延后栽培 甘肃农业大学等在张掖积温不足的区域,建立日光温室,早期通过覆盖草帘、保温被等形式,延迟发芽,发芽后撤除塑料膜,转化为露地栽培,延缓生长速度,到晚霜来临前,覆盖塑料膜,白天升温、晚上保温,将红地球等品种延迟到12月至1月上市,售价大幅提高。目前延后栽培模式已在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山西、河北等地示范推广。  延后栽培(甘肃张掖,12月3日摄) 品种  葡萄避雨栽培使一些抗病较弱、品质优良的品种能在更加广泛的区域栽培,使可设施栽培的品种比露地的更多。避雨和促成栽培的主要品种有夏黑、黑巴拉多、无核脆宝、瑞都红玉、蜜光、春光、巨峰、醉金香、巨玫瑰、美人指、金手指、摩尔多瓦、圣诞玫瑰、克瑞森、温克等。延后栽培的品种主要有红地球、意大利、克瑞森无核等。近年大面积发展的品种是夏黑、87-1、瑞都香玉、瑞都翠霞、巨玫瑰、魏可(温克)、火焰无核(弗雷无核)、阳光玫瑰、金手指、克瑞森无核等。目前葡萄栽培品种70%以上为国外引进,国内选育及传统栽培的地方品种不足30%。 栽培效益  1、经济效益 设施栽培与露地栽培成本收益对比情况 由上表可以看出,葡萄设施栽培与露地栽培的成本收益情况有较大差异。从产出指标看,设施栽培每年每666.7m2平均产值20123.3元,为露地栽培产值9779.1元的2倍多;净利润11772.2元,比露地栽培收益高6615.1元。从成本投入看,设施栽培每年每666.7m2平均总成本投入8351.1元,为露地葡萄投入的1.6倍;从单位产品的成本看,每生产1kg的设施葡萄所需成本4.8元,为露地成本2.8元的1.69倍。综上,设施栽培与露地栽培相比,表现出明显的高投入高产出的特点。 不同类型设施栽培葡萄成本收益基本情况 目前中国主要的设施葡萄栽培类型有促早栽培、延迟栽培和避雨栽培。3种设施栽培类型的成本和收益相差比较大。在产值、总成本和净利润3个主要指标中,促早栽培均最高且大幅高于延迟栽培和避雨栽培,避雨栽培和延迟栽培的投入产出情况较类似。产量方面,延迟栽培最高。  2、社会效益 设施葡萄产业是一项节水、节地、节劳力的高科技、高效益的资源节约型产业。不仅盘活了农村传统生产格局,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而且推广了农业新技术,普及了科技知识,提高了农民收入,带动了一方经济发展,通过政府的正确引导、扶持,保持住好的发展势头,势必成为地域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乃至日不落产业。 我国设施葡萄产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中国设施葡萄产业发展迅速,但与一些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品种单一,缺乏自主选育品种和设施栽培专用品种。 近10年来,虽然国内育成葡萄新品种100余个,但大面积栽植不多。设施葡萄生产主要以促早栽培和避雨栽培为主,产期主要集中在5~11月,缺乏元旦和春节期间上市的葡萄品种。 2、优质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建设滞后,苗木质量参差不齐。 无病毒优质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建设滞后和苗木生产管理不规范是当前中国葡萄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葡萄检疫性害虫根瘤蚜和葡萄病毒病有逐步蔓延之势。这些问题已给生产带来巨大损失,比如阳光玫瑰对病毒抗性弱,染毒后植株生长滞化、品质严重下降。  葡萄检疫性害虫根瘤蚜 3、设施微气候环境的研究不够,设施结构不合理。 设施葡萄生产的设施除避雨棚外仍旧沿用蔬菜大棚的结构模式,以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为主,这些设施虽然结构简单,成本低,投资少,保温性能好,但存在明显的缺陷。冬季保温能力和夏季散热能力不足。对设施微气候环境的研究力度不够。 4、机械化水平低,工作效率差。 设施葡萄生产中自动控制设备不配套,机械化作业水平低,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劳动效率低,仅为日本的1/5。设施生产装备是设施生产技术中的薄弱环节,对设施葡萄的进一步发展已经形成制约。 5、栽培管理技术标准化程度低,果品质量均一性差。 葡萄生产标准化程度总体仍较低,许多产区仍未建立统一规范的生产操作技术规程或产品标准,优质标准化栽培理念尚未在广大葡萄种植者中普及,盲目追求产量,导致葡萄成熟期延后、着色不均或不着色,含糖量不高,口味变淡,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竞争力差、售价低等问题突出。 发展对策  1、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促进葡萄设施栽培面积的进一步快速扩大。 设施栽培一次性投入大,种植户和企业负担重。建议放宽小额贷款条件,通过贴息、补贴等给以扶持。同时,加大机械开发投入、品种选育投入,促进设施葡萄的快速发展。 2、加强设施葡萄专用品种的引进筛选、自主选育和种苗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 坚持品种“自育为主、引种为辅”的指导思想,充分利用丰富的葡萄资源,选育适于我国设施葡萄生产的优良专用品种和抗性砧木,为设施葡萄产业发展提供品种资源支持。 3、合理配置资源、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葡萄生产模式。 发展设施葡萄切勿一哄而上、盲目跟风,必须科学和客观地分析本地的经济、气候等自然资源禀赋和生产者素质禀赋,因地制宜和因人制宜地选择最适合的生产模式。  4、改革农艺技术,提高生产机械化水平、发展轻简化栽培技术。 改革农艺技术,同时加大专用机械的开发,提高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节约劳动力用量和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产业的生产力水平。注重轻简化栽培管理技术的研发和示范推广,降低作业难度和强度,减少成本投入。 5、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农业合作组织,实施产业化发展战略。 积极创造有利环境,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企业与生产者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企业与科研单位、生产基地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积极发展经济合作组织和农民协会,不断提高产业素质和果农的组织化程度。 6、发展观光农业,延伸产业链。 观光农业旅游的生命力强,发展潜力大,且城市人口集中,经济水平较高,有较稳定的客源消费市场。  本文作者:上海交通大学 王世平,山东省果树研究所 李勃,已在《落叶果树》2019年第1期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