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邦农人之家

 找回密码
 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2|回复: 3

冬枣管理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039

帖子

329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大学三年级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UID
308949
鲜花
4246 朵
农币
18898 枚
发表于 2019-1-31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洛阳

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分享#】干货!冬枣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了





干货!冬枣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了解一下!









危害冬枣的病害种类较多, 发生较普遍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缩果病、锈病、疮痂病、枝腐病等。冬枣的病害防治, 应根据枣园的实际情况, 在全面贯彻“预防为主, 防重于治, 综合防治”的方针前提下, 综合运用农业、人工、物理、化学等各种防治措施和生态调控手段, 改善枣树的生态环境, 创造不利于病害滋生的环境条件, 从而使病害得到有效控制, 最终达到生产无公害优质冬枣的目的。

1 枣炭疽病

主要危害果实, 也可危害枣吊、枣叶、枣头及枣股。在果肩或果腰的受害处, 最初出现淡黄色水渍状点, 逐渐扩大呈不规则形的黄褐色斑块, 中间产生圆形凹陷病斑, 病斑扩大后连片, 呈红褐色, 引起落果 (图1) 。



枣炭疽病

防治措施:

(1) 清扫果园、清扫落地的枣吊、枣叶、僵果、摘除树上老枣吊, 并结合修剪剪除病枝、枯枝, 集中烧毁。

(2) 加强肥水管理, 增强树势, 秋季追施有机肥, 花期和幼果期及时追施磷钾肥以增强抗病能力。

(3) 药剂防治:6月下旬喷70% (质量分数, 后同) 多菌灵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 000~1 200倍液, 福星乳油8 000~10 000倍液, 各种杀菌剂交替使用, 每半月一次, 连续喷2~3次, 即可控制该病的发生。

缩果病

缩果病危害枣果, 引起果实腐烂和提前脱落。初期果面出现淡黄色斑点, 进而果皮水渍状, 果肉土黄色、松软, 外皮暗红色、无光泽;果实大量脱水后, 一侧出现纵向收缩纹, 进而果柄形成离层, 果实提前脱落 (图2) 。病果小、皱缩、干瘪、味苦, 糖分明显下降, 果实成熟初期为发病高峰期。缩果病是一种细菌病害, 靠昆虫和雨水传播, 该病发生与刺吸式口器昆虫密度成正相关, 空气湿度大, 尤其是间断性降雨或连阴天, 高温高湿, 病害往往大流行, 蔓延成灾。



枣缩果病

防治措施:

(1) 枣园集中清理病果, 集中烧毁或深埋。

(2) 加强枣园肥水管理, 增强树势, 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

(3) 加强对刺吸式口器害虫的防治, 降低虫口密度, 减少传播媒介。

(4) 在枣果变色转红期的发病前后, 用农用链霉素100~140单位/毫升, 或农用土霉素200单位/亳升, 或卡那霉素140单位/毫升进行树冠喷雾, 每隔8~10天喷1次。喷时加入一定量杀虫剂, 效果更好, 在发病高峰期, 喷春雷霉素500倍液或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能有效控制此病。

3 枣锈病

枣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 严重时果面也出现病斑和孢子堆。叶片发病初期, 在叶背散生淡绿色小点, 后渐变成淡灰褐色, 最后为黄褐色 (图3) 。受害严重的树, 全树叶片8—9月落尽, 果实不能正常成熟, 品质低劣, 产量锐减, 树势衰退。



枣锈病

防治措施:

(1) 加强栽培管理:栽植时不宜过密。对稠密的枝条要适当修剪, 以利于通风透光, 增强树势。雨季应及时排除积水, 降低枣园湿度。晚秋清扫树下落叶, 集中烧毁或深翻掩埋于土中, 以减少越冬菌源。枣树行间不宜种植高秆作物。

(2) 药剂防治:5月中旬喷50%翠贝7 500倍液一次, 7月初每隔10天喷一次1∶2∶200倍量式波尔多液或绿乳铜800倍液, 连喷2~3次, 发现病果后, 用20%三唑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2.5%烯唑醇悬浮剂1 000倍液喷防。

细菌性疮痂病

细菌性疮痂病是一种近几年发生的细菌性病害。它侵染枣叶、枣吊、枣头等部位, 致使枣吊断裂, 落叶, 落果。发生严重时, 常使花蕾不能形成, 叶片大批脱落, 直接影响冬枣的坐果率, 成为冬枣生产的大敌 (图4) 。

枣吊发病:发病时间在5—6月份, 主要症状为枣吊出现纵向裂痕, 大批落叶。发病初期, 在枣吊上纵向出现浅色至白色稍隆起的类似线状突起, 之后开裂, 出现菌脓, 呈一条状裂痕, 减弱树势, 严重影响冬枣的坐果与发育。发生严重时花蕾较少甚至形不成花蕾, 坐果率明显下降, 甚至坐不住果。

枣头发病:常使枣头曲折, 生长点失去顶端优势, 不能形成茁壮枣头, 对树体发育影响较大。发病后期, 随着树体的生长发育, 形成干裂的疤痕。

叶片的发病症状:枣叶发病通常从6月份开始, 病菌初期侵染的部位是叶子的叶脉。初侵染时叶脉出现浅褐色病变, 并顺叶脉逐步延长, 变为褐色或黑色, 伴有菌脓的溢出。菌脓风干后, 形成黑色的菌脓斑, 酷似真菌的病原物。随着疮痂病的不断侵染蔓延, 叶脉的坏死, 叶脉所作用的叶面开端出现水渍状, 渐渐干涸, 形成“缘枯”, 并大批脱落, 所以人们也叫它“缘枯病”。



枣细菌性疮痂病

防治措施:

(1) 培肥地力, 改良土壤,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增加有机肥料和钾肥的使用量, 特别是杜绝和减少速效化肥的施用。

(2) 注意适时浇水, 降低发病高峰期的土壤湿度, 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3) 芽前对树体喷布3~5波美度石硫合剂一次;4月下旬防治好早春盲蝽象、蓟马等害虫, 防治越冬病害可用72%农用链霉素、花霉素、春雷霉素等防治1~2次。

枝腐病

在树干或枝条的基部形成暗褐色至黑褐色病斑, 病斑不断扩大后, 失水凹陷, 病皮翘起, 枝干树皮粗糙, 深达木质部, 小树常造成干枯死亡, 大树树势衰弱, 甚至死亡 (图5) 。



枣枝腐病

防治措施:

(1) 加强栽培管理, 增强树势, 提高抗病能力。

(2) 及时剪除病枯枝, 减少园内病菌密度。

(3) 发芽前, 喷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进行预防。发病期, 可用刀尖在病部划道 (间隔5毫米左右) 然后用辛菌胺醋酸盐50倍液加氨基酸50倍液涂干。

6 斑点病

枣叶斑点病也是一种危害枣叶片的严重病害。发病初期, 叶片背面有零星黑点, 以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 严重时连接成片。被害叶片卷曲、落叶 (图6) 。枣树斑点病的严重流行, 能使冬枣减产20%~40%, 形成的残次果有的占到60%以上, 直接减少了枣果的经济效益。树势弱、枣叶发黄的枣树容易发生斑点病。发病与树势的强弱有关, 树势弱发病早而重, 树势壮发病晚而轻。发病与树体环剥、环割有关, 田间调查发现:环剥、环割树, 新梢少, 叶片薄, 叶色淡, 树势弱, 发病早而重。



枣叶斑点病

防治措施:

(1) 降低菌源基数, 减少病源。做好害虫防治, 杜绝传播途径。

(2) 对蝽象类、叶蝉类等刺吸式口器害虫要重点防治。

(3) 化学防治:参照真菌性病害防治。

7 枣疯病

枣疯病, 又叫丛枝病, 属病毒病, 是枣树上一种毁灭性病害 (图7) , 各地均有不同程度发生。看到明显的病症后必须刨除病株, 目前无理想治疗药剂。

感病三因素: (1) 带病菌的土或种苗; (2) 蚜虫等传播; (3) 农事操作传播。



枣疯病

防治技术:

(1) 石灰处理土壤或高锰酸钾浸种苗。

(2) 防除蚜虫等害虫。

(3) 修剪后伤口涂抹药剂。来源 果农之友杂志 杨天顺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2万

帖子

2835 小时

在线时间

18

好友

★万户侯★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UID
215374
鲜花
70338 朵
农币
335402 枚
专职
园艺爱好者
发表于 2019-1-31 21: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2663

帖子

277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大学四年级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UID
302164
鲜花
5383 朵
农币
22929 枚
居住地
天津 和平 体育馆街道
专职
园艺爱好者
发表于 2019-2-1 00: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745

帖子

117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高中一年级

Rank: 10Rank: 10Rank: 10

UID
308258
鲜花
3734 朵
农币
609 枚
居住地
广西 河池 宜州市 矮山乡
专职
园艺爱好者
发表于 2019-2-1 17: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顶顶顶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客户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规则制度|隐私政策|小黑屋|活动|水果邦 ( 京ICP备06047721号-4 )

GMT+8, 2025-5-15 15:23 , Processed in 0.061812 second(s), 3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