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延安市苹果种植面积200 万亩,腐烂病发生面积为128.4万亩。其中宝塔区已发生面积8.8 万亩(预测发生面积为25 万亩)。3 月在被调查的果园中,病园率占43%,果园病株率为13%,百株病斑35 个。6 月上旬在被调查果园中,病园率占8.3%,果园病株率为0.75%,百株病斑11 个。 铜川:铜川市腐烂病中至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2 万余亩,病株率3.2-45.3%,平均病株率20.4%。 渭南:腐烂病严重发生,发生面积68 万亩。大荔县腐烂病发生面积9.6 万亩,病园率73.8%,病株率6.2%。 白水发生面积34.4 万亩,2 月下调查,病园率86%,病株率38%,百株病斑61 个。蒲城县 调查病株率48.8%。咸阳:彬县春季调查病株率25%,已发生面积16 万亩。 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岗位专家及其团队成员分别于4 月和7 月对陕西省眉县、洛川、蒲城、乾县、旬邑县、杨陵区管理水平中等偏上的200 多个果园进行了调查。平均病株率高达50%左右,管理粗放的果园病株率100%,显示陕西省2009 年果树腐烂病偏重发生,老果园、管理粗放的果园,腐烂病严重的,已造成了死树毁园的现象。 2009 年4 月,在杨陵区、乾县、永寿县,对15-20 年生乔砧苹果树进行了腐烂病的发病部位调查。结果表明,主侧枝及结果枝发病最为严重,分别占总发病率的56.8%和32.1%,这两个部位的病斑全在剪锯口处,皆为伤口病斑;主干发病次之,占总发病率的4.9%,主要限于主枝的锯口处、主枝分杈处和环割(剥)处,其发病率分别占总发病率的2.5%、1.2%和1.2%。;此外,果台和枝杈处也有腐烂病的发生,果台的发病率为3.7%,枝杈的为2.5%。总体来看,大约95%的腐烂病发生与人为各种伤口有关。 1、缺乏对病害发生危害程度及造成生产损失的科学调查方法和评估体系,对腐烂病这样的枝干病害调查方法、评价体系还很粗浅,仅用病株率、病枝率不能反映病害造成的危害、损失。各地调查标准不一致,因而造成调查数据出入很大。 2、病害成灾规律不明:对成灾规律了解甚少,如病菌毒性、抗药性;病害发生与气候条件、栽培措施等的关系不明;在陕西不同地域、果园病菌越冬、传播等病害发生流行基本规律亦不明;流行因素和规律不明等,导致了防治工作的盲目性、被动性和低效性。 3、主栽品种及其育种材料在当地的抗病性不清:目前,仅有田间发病情况进行的初步调查,但同一品种在地域、管理水平、气候条件等不同的果园表现出很大差异。因此,对主要品种和育种材料、砧木等的抗病性进行科学系统的鉴定和评价,并且明确其抗性机制,将为抗病育种、品种合理布局及其更新提供依据。 4、防治药剂和方法技术单一,防治效果差:目前主要采取病疤刮治、病疤涂药等处理病斑的措施,存在病疤易复发而导致同一棵树出现多数病斑,存在刮治后伤口愈合差导致树势衰弱,存在治疗效果差而使用高毒农药引起土壤和树体、果实农药残留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重治轻防。 1、建议农业部设立专门苹果树腐烂病研究项目,尽快开展该病害基础规律和防治方面的研究工作,探索适宜、高效的防治药剂、方法和时期。 2、育种专家和植物病理学专家联合作战,开展抗病品种资源的筛选和利用 3、集成研发和集成国内外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的经验,开展大规模的示范和培训,全面提高果农对苹果树腐烂病综合防治的意识、掌握综合防治的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