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邦农人之家

 找回密码
 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99|回复: 0

静宁县果品产业化经营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2442

帖子

849 小时

在线时间

53

好友

★溉帮★六袋长老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昵称
中国有机苹果
UID
14701
鲜花
794 朵
农币
98992 枚
居住地
甘肃 平凉 静宁县
专职
合作组织
发表于 2009-5-12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中共静宁县委党校?? 樊翠柏
静宁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研究,在曲折发展中逐步淘汰了弱质、短期、低效产业,选定、培植、壮大了果品这一主导性产业。经过近20年的艰辛努力,果品产业已成为静宁县域经济的支柱。现就进一步做大做强静宁果品产业进行分析探讨。
一、静宁县果品产业化发展现状
(一)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产量收入显著提高。静宁果品产业在曲折的发展中经历了起步—发展—调整—优化—提高的过程,目前的现状已处于布局比较合理、结构趋于稳定、效益相对走高的水平。其发展过程显示,静宁果品发展比较成功的做法是,在规划布局上,始终坚持了因地制宜、适地适种原则。目前,静宁县果园统计上报面积40.4万亩,其中苹果3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人均近0.8亩。以县城为界,在中南部气温相对温暖的15乡镇建成了21万亩红富士苹果生产基地,县城以北国道312沿线、气候相对凉爽的9乡镇建成了5万亩梨生产基地,在西北部土壤瘠薄,气候寒冷的山区建成了4万亩杏生产基地,“南部苹果、北部梨、西北部杏” 的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2006年全县果品产量达16万吨,实现产值2亿元,人均果品收入45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6.6% 。果品产业已真正成为全县发展区域经济的特色产业,特别是在起步早、发展快的南部乡镇,果品产业成为当地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二)龙头企业发展较快,服务体系不断壮大。随着全县果品产业的快速发展,相继建成了鸿菲醋业千吨苹果白酒生产线、成纪酒业、鑫龙冷库、果品公司、恒达纸箱等具有加工、贮藏、运输、包装功能的龙头企业。年加工能力1万吨,年贮藏总量达5.8万吨,年生产中、高档纸箱7000万只,发泡网4000万包(件),辐射带动了交通、餐饮、服务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在服务体系建设上,县上成立了果业局、县绿色果业协会和果业服务中心,乡镇确立了一名主抓果业的领导和果业员,村级成立了31个绿色果业分协会,为果产业发展搭建了平台,基本形成了集生产管理、技术服务、农资供应、贮藏加工和营销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体系。
(三)技术推广步伐加快,绿色生产全面开展。近年来,静宁县在中南部苹果主产区建立了绿色苹果出口创汇示范基地1万亩,有针对性地指导果农严格按照绿色果品生产技术规程开展绿色生产。重点加大了高光效改形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生草、覆草、覆砂土壤管理技术;物理机械、生物化学综合防治病虫害技术;疏花疏果、喷果型剂、果实套袋、铺反光膜提质增效 “五项”关键技术的推广力度,“五项”技术通过了平凉市科技局的成果鉴定,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适合静宁果业发展的绿色果业生产技术初见成效。通过 “五项”现代新技术的组装配套及集成示范,使全县苹果优果率由2003年的30%提高到60%以上,苹果价格提高20%,带动了全县全面开展绿色标准化生产。
(四)“静宁苹果”品质独特,品牌优势逐步凸现。静宁县自然资源条件独特,所产的红富士、秦冠苹果具有个大,色泽、质脆、味美、风味独特,果面光洁、无污染,果形端正,硬度大,极耐贮藏运输等诸多特点,经农业部果品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各项指标达到和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多次在省地参评参展中荣获金奖和银奖。产品远销重庆、成都、广州、深圳等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和东南亚、泰国、俄罗斯等周边国家,深受广大客商和消费者青睐,在国内外市场具有了较高的知名度,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和“中国苹果之乡”荣誉称号。
(五)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出口认证进展顺利。为保护静宁苹果独特品质,加快与国际及国内大市场接轨,2004年,依据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县上制定了“静宁苹果”地方标准;依照《商标法》等有关法律,向国家工商总局申报了“静宁苹果”证明商标。在出口上,县上先后对静宁县陇原红果品经销有限责任公司等四家企业,申请办理了出口加工认证,使企业获取了自营出口权,并完成南部主产区8214亩挂果园的出口基地认证。开辟了“绿色通道”,强化了内联外引,签订了外贸出口合同,实现了产销两旺。

(一)规划布局不尽合理,发展差距逐步加大。近年来,静宁县在新建果园上,过分的强调了集中连片、突出规模,致使部分果园栽到山脊梁峁、高海拔区域,没有真正做到适地、适树、适品种。规划的不合理,也造成了乡与乡、村与村,户与户之间发展不平衡,形成新的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南部乡镇果品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和效益,西北部乡镇目前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川区栽培面积大,效益高,山区发展缓慢,效益差,成为制约静宁果业规模化发展速度缓慢的主要因素。
(二)苗木调运把关不严,栽植品种搭配单一。静宁县由于没有规模较大的苗木繁育基地,建园所需苗木主要依靠外调。在调运过程中也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多家经营、多渠道调入,一些未经试验、示范的新品种盲目引入,品种杂乱,抗逆性较差,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栽植过程中,果农一味地追求市场销路好的富士品种,缺乏必要的授粉树种,果园品种过分单一。在栽植密度上,有些地域由原来亩栽55—88株降到现今30株左右。以上问题造成了静宁县新植果园成活保存率低,挂果期座果率低,前期产量效益低的“三低”现象,极不利于优质、早果、丰产。
(三)防护林带建设滞后,抵抗灾害能力减弱。由于分散经营、地块过些?地界分争、影响农作物生长等各种原因,全县果园周围都没有营造防护林带,造成果园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减弱,每年晚霜危害造成巨额损失。2004年全县10万亩挂果园全部遭遇晚霜冻害,基本绝产绝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5亿元;2005年5月全县范围又一次遭受低温霜冻自然灾害,刚谢花的幼果不同程度地受到危害。通过对灾情的调查评估,果树经济林成灾6.68万亩,其中绝收3.12万亩,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560万元。
(四)专业技术人员偏少,果农组织化程度低。县上虽然成立了果业局,但现有的15名专业技术人员已不能满足果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在果园新建、农民技术培训等工作上,人员安排困难,县上对乡村和果农的服务指导工作断档。同时,果农单家独户的生产模式,已不适应标准化生产的要求,使新技术推广应用不够精细,普及率不高,病虫害群防群治率低,直接限制了产量和效益的提高。
(五)龙头企业带动不强,产业市场开拓不够。与果品相关的贮藏、包装、加工和经销企业规模小,产、加、销相互脱节,“公司+农户+基地”的产业化体系没有完全形成。在开拓市场上,没有一处服务功能完善的果品综合性批发市场,信息网络不完善,服务设施不配套,管理体制不规范,中介组织、果品营销组织与农户和市场的联系不紧密,市场发育滞后,无序竞争比较普遍,果品产业抵御国际国内两大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
(六)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农资经营监管体系不健全。在果品生产过程中,对环境、水质、土壤、农药残留、生产资料的全程监督检测基本是个空白,造成 “三高”农药限制困难;果袋市场胡乱搭配,多种混用;苗木调运求新图多,只办证不检疫,危险性病虫害四处传播,质量差、苗木推广盲目,品系混乱,保存率不高;致使每年由于农资不合理使用、药害浪费、假冒误事等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千万元,已成为制约果业发展的突出因素。
三、静宁县果品产业发展对策与措施
要做大做强静宁果品产业,就要立足国际国内市场,依靠科技进步,调整优化结构,加强基地建设,实施优果工程,壮大龙头企业,强化销售体系,延升产业链条,提高果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一)优化区域布局,调整品种结构
1、坚持适地适树,调整品种结构。在确保果品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为前提,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发挥比较优势,优化区域布局。一是以雷大梁山系以南、海拔1340—1600米以内的仁大等9乡镇为苹果优生区,重点发展红富士、秦冠等晚熟苹果品种;二是以葫芦河流域为主,海拔1600—1650米以内的城关等4乡镇为苹果适生区,重点发展富士、秦冠品种,适当发展华冠、华帅中早熟苹果品种及少量时令水果;三是在海拔1600—1700米的西北部界石铺等11乡镇为梨(杏)的优生区,重点发展以早酥梨、黄金梨、大结杏为主的梨(杏)栽培。今后3年新增果园20万亩,累计果园面积达到50万亩,逐步使苹果、梨和时令性水果比由70:17:13调整为68:20:12。
2、推广高新技术,建立出口基地。要坚持抓基地促龙头,抓龙头带基地的生产经营模式,把建设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标准化果品出口基地作为产业发展的关键来抓。在中南部仁大等10乡镇建立10万亩绿色苹果出口创汇基地,积极推广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果园生(覆)草、果实套袋、铺反光膜等高新技术,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把农残留量控制在国际允许的标准下,以基地建设实施技术的组装配套,以质量提升扩大果品的出口创汇。
3、建立苗木良繁基地,加强品种更新换代。强化县果林科技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能力,建立规模更大的果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根据市场前景,紧扣消费趋向,选择4—5个优良品种,前期进行小面积的试验、示范后,对适合全县大面积栽培的果树品种进行推广,并加强果树种苗管理,实行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规范果苗市场秩序,实现优良品种的区域化栽培,使静宁苹果品种始终处于不败之地。
(二)依靠科技进步,实施优果工程
1、加强果品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科研攻关。要依靠科技进步,推进果品产业化经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果品产业化各个环节上的科技含量。依托城川大地滩林果高科技中心示范区,重点对苹果新品种选育以及加工、保鲜、贮藏、运输、包装等新技术进行综合研究与开发,争取在新品种引进、选育、繁殖和果形、防冻、防雹、套袋、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2、完善技术推广体系,落实果农培训计划。要健立县、乡、村果业技术推广体系,精选一批学有专长的专业人员充实到县一级;乡镇有一名主抓果业的领导,固定一名果业员;村、社在协会中培训3—4名持证的技术员,达到机构健全、人员到位、职责明确。要加大果业科技培训投入力度,在提高县级技术干部理论实践技能的同时,利用3—5年时间对10万名果农进行全面系统地培训,推进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3、加快推行果品生产标准,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要对制定并已实施的“静宁苹果”地方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建立集
[url=http://www.jnapple.com.cn]http://www.jnapple.com.cn[/url]  静宁格瑞苹果合作社欢迎你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客户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规则制度|隐私政策|小黑屋|活动|水果邦 ( 京ICP备06047721号-4 )

GMT+8, 2025-5-2 11:54 , Processed in 0.058823 second(s), 2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