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邦农人之家

 找回密码
 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布衣勇士

是不是传说中的浙江野柿子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4543

帖子

1802 小时

在线时间

16

好友

★溉帮★七袋长老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UID
253808
鲜花
10647 朵
农币
94706 枚
居住地
浙江 台州 天台县 福溪街道
专职
园艺爱好者
发表于 2025-8-7 04: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台州
于斯 发表于 2025-08-06 23:43
是这位教授吗?

龚榜初,男,森林培育专业,研究员。中国园艺学会柿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林学会经济林分会理事,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林业分中心和浙江省农村经济信息网咨询专家,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亚林所木本粮食树种研究组负责人,长期以来从事柿、板栗、锥栗、油桐、山桐子等经济林木的良种选育和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国家攻关、科技部公益研究专项、国家林业局、浙江省科技厅等30多项重大课题。选育出甜柿优良砧木“亚林6号”,率先解决了国内甜柿引种60多年来的繁殖技术难关,主持选育出柿、栗等优良新品种12个并通过省级林木品种审定。取得研究成果15项,其中获部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发表研究论文40多篇,主编《图说柿子高效栽培技术》、《浙江效益农业百科全书—柿》、《红柿》等学术著作3部,参编学术著作4部。已培养研究生多名。E-mail :gongbc@126.com
教育经历:1985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林专业本科毕业1999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攻读在职研究生硕士学位课程2005年在同校攻读森林培育专业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经济林育种与栽培
在研课题及成果:(一)在研课题:1.  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锥栗优良新品种中试与产业化示范2.国家林业局重点项目,锥栗优良新品种中试示范与推广3.浙江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农业项目,甜柿产业化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4.国家林业局重点项目,柿新品种DUS测试指南及已知品种数据库5.浙江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农业项目,优质高产能源林新品种选育与示范基地建设(山桐子)(二)成果:1. 锥栗优良新品种选育研究,2005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2.锥栗优良新品种选育研究,2005年浙江省科技兴林一等奖,排名第13.甜柿引种及早实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1996年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34.甜柿良种引选及繁育技术研究,1996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55.浙皱7号等3个千年桐无性系选育及高产无性系示范推广,1989年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8。









                攻坚柿栗四十载 科技酿就万家甜——记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研究员 龚榜初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宏大蓝图里,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特色农林产业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是实现农民增收的关键力量。国家持续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的支持力度,鼓励科研人员深入基层,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助力广大农村地区脱贫致富,稳定地方经济,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生力量。在这股时代浪潮中,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研究员、首席专家龚榜初四十年如一日,深耕柿、栗等经济林的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被柿农们亲切地称为 “甜柿爸爸” 。科研突破——甜柿砧木与品种的选育1985 年,龚榜初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林专业毕业后,在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开启科研生涯,专注于柿、栗等经济林的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当时,我国甜柿产业面临严峻挑战,缺乏合适砧木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传统砧木与甜柿嫁接亲和性差,导致优质品种难以大规模推广。1989 年,龚榜初踏上寻找合适砧木的寻宝之旅,足迹踏遍浙江、福建等南方 6 省深山老林,为采集样本,不得不在崎岖山路和茂密山林中穿梭,经常攀爬陡峭山坡、穿越荆棘丛林,小磕小碰时有发生,为找到理想砧木需连续搜寻数天,饿了吃干粮,累了大地为床。经过 20 多年不懈努力,龚榜初从几百个砧木类型中成功选育出 “亚林柿砧 6 号” 等 4 个甜柿广亲和性砧木,并通过林木良种审定,2023年获浙江省人民政府首届知识产权二等奖,突破了长期阻碍我国甜柿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首次在我国实现柿砧木品种化,为甜柿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解决砧木问题后,龚榜初投身甜柿品种选育,先后筛选出 “太秋” 等 7 个柿良种。“太秋” 甜柿口感独特,兼具苹果的脆、梨的多汁和哈密瓜的香甜,一经推出便受市场热捧。2018 年,“太秋” 甜柿入选 “中国最受关注的水果品种 10 强”,成为国家重点推广的优质山地果树,在全国18个省(市)广泛种植。技术落地——甜柿与锥栗的助农实践上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锥栗发展初期良种匮乏。为选育优良品种,他早出晚归,在浙南闽北交通不便的山区奔波,为了采集优质枝条,爬树是常有的事;到了果实成熟的时候,干脆就住在山里农户家,一待就是好些天。经过 10 多年努力,成功选育出 7 个适合浙南闽北等地发展的锥栗良种,如 “YLZ 7 号” 等。这些良种的推广,让庆元锥栗种植面积从 600 亩发展到 6 万多亩,新品种产量和效益是一般林分的 2 倍,锥栗发展成为浙南山区新型特色富民产业。为让甜柿和锥栗种植技术惠及更多种植户,龚榜初经常奔波于全国各地山区,深入田间地头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40℃高温下,他在果园里查看果树生长情况,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寒冬里,他在果园讲解甜柿修剪技巧和施肥方法。他常说,科研成果只有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才能发挥科技价值。为了使栽培技术更加规范、更易推广,他还牵头制定了甜柿优质丰产栽培技术体系省级地方标准。


中国苗交会现场龚榜初接受合肥电视台采访(2019.10.23合肥)在浙江,龚榜初成功打造出甜柿 “一亩山万元钱” 的高效栽培模式。在他的指导下,“太秋” 甜柿盛果期亩产可达 2000 - 2500 公斤,亩收入 2 - 5 万元,部分种植大户年收入高达 70 - 100 万元,甚至超 200 万元。杭州市富阳区常安镇小剡村15 亩 “太秋” 甜柿,2017 - 2023 年平均亩产 2000 - 2500 公斤,2017 - 2023 年亩收入 5 - 6 万元,年销售收入 120 多万元。


龚榜初在云南保山隆阳区板桥甜柿疏果技术培训(2013.9)目前,甜柿已在全国 18 个省市推广种植。在云南保山建立甜柿优质丰产示范林5000亩,辐射推广10万亩,亩增效益20%-30%,亩均收入1.2万元;保山也因此获评 “中国甜柿之乡”,甜柿销量和价格稳步上升。在江西,甜柿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龚榜初为江西省 25 个贫困县的技术骨干和柿农讲解种植及管护技术,在兴国县建立 2600 多亩示范林,辐射推广 5000 多亩。通过 “公司 + 基地 + 扶贫” 模式,贫困户年增收 2200 元以上。江西余江区将甜柿作为扶贫产业,2020 年疫情稍有好转,龚榜初就赶到实地示范、指导,完成 200 多亩示范林栽种任务,造林成活率达 90% 以上。


龚榜初在江西兴国县睦埠村指导栽甜柿(2019.12.20)2019 年春,安吉、合肥两地的 300 多亩甜柿发芽率仅约 60%,为了及时解决问题,龚榜初顾不上假期休息,清明节假期第一天一早,就赶到基地,现场指导并提出解决方案,一个月后成活率恢复至 90%,挽回经济损失 20 多万元。2013 - 2021 年,富阳及江山、江西等地柿园炭疽病害严重,龚榜初多次实地查看、取样,协调专家“会诊”,并自掏腰包购买农药送给种植户,控制住了病害。在浙南闽北推广高效栽培技术,龚榜初与庆元林业管理部门合作,举办大量技术培训,发放技术资料。在他的努力下,庆元锥栗产业迅速发展,带动成立 5 个专业合作社、1 个规模加工企业。良种示范林亩产量 200 - 250 公斤,比一般林分增产 100 公斤以上,亩增利润 600 - 900 元,锥栗成为浙南山区农民的富民产业。产业拓展——多领域深化与未来愿景在浙江永康、兰溪、天台等山区,由他指导建立涩柿示范林 2000 多亩,辐射推广 2 万余亩。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实地指导、举办柿子节等活动,提升了柿的知名度,促进柿亩产量从 900 多公斤提高到 1300 - 1600 公斤,实现了浙江省名优柿产量和效益的倍增。广西恭城、平乐县有 40 多万亩柿子,是当地支柱产业和农民重要经济来源。但前几年因柿果顶腐病,每年产量损失高达 30% 以上。龚榜初深入调查,找出发病原因,提出防治方案。在当地与农技部门合作,进行防控技术培训和推广,覆盖区域约 90%,辐射面积 25 万亩以上,发病率从 30% 降低到 3% 以下,提高柿产量和效益约 30%,亩增产量约 400 公斤,亩增效益约 500 - 800 元,增加了山区农民的收入。借助平台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推进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通过参加研讨会、举办鉴评会和甜柿节等活动,推广甜柿等新品种、新技术。“太秋” 甜柿的知名度不断提高,近 5 年每公斤售价 40 - 70 元,亩收入约1-5万元,盛果期亩收入最高的曾达 8 - 10 万元,引起广泛关注。


龚榜初在江西省25个贫困县技术骨干现场培训会(2019.09.17兴国县分水村)四十年来,龚榜初选育出柿栗良种和新品种 19 个,获部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5 项,获国家林草局 “最美林草科技推广员”、“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浙江好人” 等诸多荣誉称号。直接培训林农 1.6 万人次以上,足迹遍布 18 个省 100 多个市县。建成南方首个遗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级柿栗种质圃500亩,收集保存柿栗种质1300余份,选出一批有重要育种价值的优良种质,为柿栗新品种培育奠定了坚实基础。带领团队获得柿(6n)、油柿(2n)高质量基因组,填补同源6倍体基因组空白;解析了油柿与柿分化途径及柿适应演化策略;成功构建了柿、锥栗首张高密度遗传图谱;挖掘出一批与柿栗重要经济性状相关分子标记,综合形成了柿、栗分子育种和快速遗传改良体系,极大加快柿、栗育种进程,缩短育种周期5-7年。龚榜初研究员说,对于林业科技工作者来说,山区林区就是主战场,团队要通过不断开展科研创新,培育更多适应不同环境、品质更优的甜柿和锥栗品种。加大对偏远山区和贫困地区的技术支持,让柿、栗产业成为山区林农致富的“绿色银行”,在“两山”转化的时代征程中,为乡村振兴和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更多力量。(宫欣宇)




华东69家甜柿来浙江打擂,谁家的最好吃?
都市快报橙柿互动2024-10-30 11:57





近年来,一种不涩口,果大且脆爽的削皮甜柿逐渐成为市民们的“新宠”,它就是太秋甜柿。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种甜柿其实是从富阳走向全国的。
10月28日,在2024年全国林草科技活动周浙江分会场暨浙江省第二十一届林业科技周活动的前夕,来自华东地区的69家太秋甜柿齐聚富阳打擂台,浙江省内来自富阳、嵊州、安吉、嘉善等产地的8家“选手”样品喜获金奖。


华东区69家太秋甜柿打擂
比比谁的综合品质俱佳
由国家林业草原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林业局共同举办了2024年度华东区太秋甜柿优质产品鉴评会上,来自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山东的69家太秋甜柿规模种植企业各提供22个样品参评。


鉴评专家组随机抽取样品,根据太秋甜柿的果实外观、大小和均匀性、内在风味品质并结合园地情况评选出金奖、银奖与铜奖。


都市快报农口资深记者作为唯一的媒体评委参加,其实69家样品都是百里挑一的好柿子,个头大,单果重量在6-9两;糖度普遍高,测得糖度在14-20。


怎么评选金奖呢?就从果实硬度(仪器测)、果皮有无裂纹、果蒂隙有无黑斑、表面污损、口感等方面综合评判。
比如:口感爽脆,果肉甜又细腻的,为优秀,最高可加10分;口感脆,果肉甜较细腻的,为良,不加分;口感差,稍软,果肉或淡或硬,最高可扣10分,单果重超过8两的,可加5分;单果重6-8两的,可加0-4分等。


最终,经过专家们外观和口感综合测评打分,江苏东台市通源种苗站、杭州富阳区胥口镇金氏家庭农场、杭州富阳李荣富家庭农场有限公司、安吉枫柿家庭农场等15个选送样品获评为金奖。
历经多年科研攻关引种训化
太秋甜柿才有如此爽脆好吃
太秋甜柿改变了人们对柿子的认知,原来柿子也可以像苹果、梨子一样硬着吃。它是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以下简称“亚林所”)龚榜初研究员团队经过多年的科研攻关引种驯化而成。


说起柿子,有着30多年育种和栽培技术经验的龚榜初有了劲头。他说,柿子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涩柿,一类是甜柿,前者要去涩后才能食用,后者则可直接食用。国内的柿子99%属于涩柿。甜柿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国内种植,但是由于缺乏合适的嫁接砧木,一直没有实现大规模种植推广。
因为甜柿对砧木要求甚高,与我国常用的“君迁子”等许多砧木嫁接不亲和,致使甜柿品种嫁接出苗不成功或挂果后死掉,给果农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


2002年开始,龚榜初研究员团队引进了“太秋”甜柿,“太秋”对砧木要求高,优中选优,持续不断寻找生长势强、一致性好、产量高、品质好、抗性强的广亲和性优良砧木成为科研攻关的首要目标。


龚榜初研究员团队足迹踏遍全国18省100多个县市,2007年,通过多年的科研攻关,研究团队研发出了适合“太秋”的优良砧木,并获得了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2021年通过了浙江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的良种审定,成为我国第一个柿砧木良种。
太秋甜柿为什么生吃格外脆甜?
传统柿子摘下来是涩的,太秋柿子却像水果一样,不仅可以生吃,口感还格外脆甜呢?龚榜初说, 因为我国传统柿子都属于涩柿,里面含有单宁,单宁又称单宁酸,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收敛物质,它与口腔中的唾液蛋白结合,刺激口腔的黏膜蛋白,产生收敛性的麻涩感。所以涩柿需要后期的处理方可食用。


而太秋甜柿就不同了,从七月中旬开始太秋甜柿的单宁细胞就停止生长,还会自然挥发掉,所以到9月中下旬吃的时候就没有任何涩味。


龚榜初团队测试过,与国内目前普通甜柿比,“太秋”甜柿糖度达到14%—21%,果实重达300克—400克,富含多种氨基酸、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这也是甜柿为什么具有“苹果的脆、梨的水分、哈密瓜的香甜”的重要原因。
消费新知识:柿子不能与螃蟹同食说法不科学
民间素有,柿子吃多或空腹吃容易长结石,柿子不能与螃蟹一起吃的说法?
对此,亚林所专家表示,这些民间说法其实并不科学。


太秋甜柿,成熟时它的单宁含量接近于零(约0.1%以下),鲜食,根本不会起反应长结石。即便是普通涩柿,只要它是脱涩完全的商品柿,单宁含量也大幅降低,对于肠胃健康的人士来说,也是不会产生不良反应的。
实验证明,太秋甜柿与螃蟹同食,对于肠胃健康的人士来说,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太秋甜柿成为共富“柿业”
2007年,杭州市富阳区在全国最早开展太秋甜柿试种。在杭州富阳永安山,亚林所发展了国内最早有一定规模种植太秋甜柿基地。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太秋甜柿在浙江逐步推广,全省目前有40多个县(市、区)已种植15000余亩,其中投产面积有5000余亩。


根据太秋甜柿的品相等不同,市场价格在10-30元/斤不等,太秋甜柿盛产期每亩可达到2000余斤,成功打造出浙江林业“一亩山万元钱”高效栽培模式。
由于品质优异,浙江太秋甜柿成果已在我国南方20个省(市)推广示范,形成了浙江特色“甜蜜”的富民“柿业”。

是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客户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规则制度|隐私政策|小黑屋|活动|水果邦 ( 京ICP备06047721号-4 )

GMT+8, 2025-8-8 16:02 , Processed in 0.022933 second(s), 2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