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邦农人之家

 找回密码
 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YOYO2024

[原创] 今天种了一些蔬菜到盆里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2179

帖子

188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大学四年级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UID
379403
鲜花
4787 朵
农币
21637 枚
 楼主| 发表于 2025-4-19 11: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生长受限 发表于 2025-04-19 07:33
有机土豆不是品种名,而是一种栽培方式,或更准确一些说,它是商家的一种营销手段。从你把它种下的那一刻起,它就是一颗普通的土豆,与其它廉价的土豆无异,并不自带“有机”的属性。

我种的是有机土豆,种植方式也是有机种植!

点评

抬个杠哈,请勿介意。你籽播了那么多种蔬菜,都是有机种植,那前面都加个有机——有机四季豆、有机水果黄瓜、有机大白菜、有机大叶香菜、有机无斑油麦菜、有机四季二青皮——那该有多累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4-19 11: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614

帖子

727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大学四年级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UID
369852
鲜花
3484 朵
农币
12720 枚
发表于 2025-4-19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西临汾
YOYO2024 发表于 2025-4-19 11:36
我种的是有机土豆,种植方式也是有机种植!

抬个杠哈,请勿介意。你籽播了那么多种蔬菜,都是有机种植,前面全加个“有机”——有机四季豆、有机水果黄瓜、有机大白菜、有机大叶香菜、有机无斑油麦菜、有机四季二青皮——该有多累呀!

点评

有机的前提不是转基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4-19 18: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2179

帖子

188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大学四年级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UID
379403
鲜花
4787 朵
农币
21637 枚
 楼主| 发表于 2025-4-19 18: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生长受限 发表于 2025-04-19 11:41
抬个杠哈,请勿介意。你籽播了那么多种蔬菜,都是有机种植,前面全加个“有机”——有机四季豆、有机水果黄瓜、有机大白菜、有机大叶香菜、有机无斑油麦菜、有机四季二青皮——该有多累呀!

有机的前提不是转基因!

点评

自然进化出来的许多植物也有毒:如未成熟的番茄、未煮熟的四季豆、发了芽的土豆等,但由于有无数前人“以身试毒”,为我们筛选出来了相对安全的食物。尽管主流的科学界都认同,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转基因食物有不安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4-19 19: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2179

帖子

188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大学四年级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UID
379403
鲜花
4787 朵
农币
21637 枚
 楼主| 发表于 2025-4-19 18: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肉眼可见地长大,一天一个样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614

帖子

727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大学四年级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UID
369852
鲜花
3484 朵
农币
12720 枚
发表于 2025-4-19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西临汾
YOYO2024 发表于 2025-4-19 18:48
有机的前提不是转基因!

自然进化出来的许多植物也有毒:如未成熟的番茄、未煮熟的四季豆、发了芽的土豆等,但由于有无数前人“以身试毒”,为我们筛选出来了相对安全的食物尽管主流的科学界都认同,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转基因食物有不安全之处,但还是有部分人群担心改变了动植物的某些基因片段,会使其体内合成出某些有毒的未知化合物,对人体产生损害。这是一种过于谨慎的生活态度

点评

我把我的这段话输入了腾讯元宝后,它的回复: 您提出的观点涉及多个维度的讨论,值得从科学逻辑、风险评估和公众认知三个层面展开分析。以下是我的思考:​​一、自然毒素与人工改造的风险不可直接类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4-20 09:50
呵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4-20 09: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2179

帖子

188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大学四年级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UID
379403
鲜花
4787 朵
农币
21637 枚
 楼主| 发表于 2025-4-20 09: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
生长受限 发表于 2025-04-19 19:35
自然进化出来的许多植物也有毒:如未成熟的番茄、未煮熟的四季豆、发了芽的土豆等,但由于有无数前人“以身试毒”,为我们筛选出来了相对安全的食物。尽管主流的科学界都认同,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转基因食物有不安全之处,但还是有部分人群担心改变了动植物的某些基因片段,会使其体内合成出某些有毒的未知化合物,对人体产生损害。这是一种过于谨慎的生活态度!

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614

帖子

727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大学四年级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UID
369852
鲜花
3484 朵
农币
12720 枚
发表于 2025-4-20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西临汾
生长受限 发表于 2025-4-19 19:35
自然进化出来的许多植物也有毒:如未成熟的番茄、未煮熟的四季豆、发了芽的土豆等,但由于有无数前人“以 ...

我把我的这段话输入了腾讯元宝后,它的回复:
您提出的观点涉及多个维度的讨论,值得从科学逻辑风险评估公众认知三个层面展开分析。以下是我的思考:
一、自然毒素与人工改造的风险不可直接类比
1.自然选择形成的毒素本质上是植物进化出的防御机制,人类通过数千年试错积累的食用经验,本质是自然筛选过程的延续。例如未成熟番茄中的龙葵碱含量约为20-50mg/kg,而致死剂量约3mg/kg体重,这种剂量关系通过反复实践得以明确。
2.转基因作物引入的Bt蛋白等外源物质,其风险评估遵循"实质等同性"原则。以抗虫玉米MON810为例,其表达Cry1Ab蛋白的浓度仅为0.3-4.7μg/g,且该蛋白在模拟胃液环境中15秒内即分解。这与自然毒素的暴露风险存在本质差异。
二、转基因安全评估体系的科学性
1.欧盟2008-2013年开展的GRACE项目显示,超过90天的动物喂养实验与短期实验结论一致。美国FDA的转基因作物审批平均耗时5-7年,需提交包括插入位点分析、致敏性预测(如FAO/WHO决策树评估)、慢性毒性等36项核心数据。
2.2016年国家科学院报告指出,商业化转基因作物与传统作物在风险程度上无统计学差异。但报告同时强调,新型基因编辑技术需要更新评估框架,这反映了科学界审慎的态度。
三、公众风险认知的心理学机制
1.伦敦政经学院2017年研究显示,"人为干预"带来的风险感知强度是自然风险的2.3倍。这种心理偏差源于技术陌生感,如同19世纪公众对铁路的"隧道晕厥症"恐慌。
2.风险沟通中的"不对称原理":科学家强调"无证据显示危害",公众却解读为"无证据证明安全"。这需要建立包含生物安全证书查询系统、研发过程可视化等信任机制。
四、监管体系的进化方向
1.我国现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采用分类管理,将受体生物分为四个风险等级。但2021年《生物安全法》实施后,已开始建立涵盖基因组编辑、合成生物学的动态分类体系。
2.欧盟2015年启用的转基因追溯系统,可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标识,其检测灵敏度达到0.1%。这种技术保障使得混入风险可控。
建议建立转基因作物风险交流的三维模型:X轴为技术成熟度(如RNA干扰与转Bt基因的区别),Y轴为暴露场景(饲料/加工/鲜食),Z轴为人群敏感性(婴幼儿/过敏群体)。这种立体化沟通更能消解公众疑虑。科学传播需要超越简单的"安全/危险"二元叙事,转而构建包含风险管理预案、替代方案比较的对话框架。

点评

我很好奇,这些资料,你自己能看懂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4-21 08: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2179

帖子

188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大学四年级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UID
379403
鲜花
4787 朵
农币
21637 枚
 楼主| 发表于 2025-4-21 08: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生长受限 发表于 2025-04-20 09:50
我把我的这段话输入了腾讯元宝后,它的回复:
您提出的观点涉及多个维度的讨论,值得从科学逻辑、风险评估和公众认知三个层面展开分析。以下是我的思考:一、自然毒素与人工改造的风险不可直接类比1.自然选择形成的毒素本质上是植物进化出的防御机制,人类通过数千年试错积累的食用经验,本质是自然筛选过程的延续。例如未成熟番茄中的龙葵碱含量约为20-50mg/kg,而致死剂量约3mg/kg体重,这种剂量关系通过反复实践得以明确。2.转基因作物引入的Bt蛋白等外源物质,其风险评估遵循"实质等同性"原则。以抗虫玉米MON810为例,其表达Cry1Ab蛋白的浓度仅为0.3-4.7μg/g,且该蛋白在模拟胃液环境中15秒内即分解。这与自然毒素的暴露风险存在本质差异。二、转基因安全评估体系的科学性1.欧盟2008-2013年开展的GRACE项目显示,超过90天的动物喂养实验与短期实验结论一致。美国FDA的转基因作物审批平均耗时5-7年,需提交包括插入位点分析、致敏性预测(如FAO/WHO决策树评估)、慢性毒性等36项核心数据。2.2016年国家科学院报告指出,商业化转基因作物与传统作物在风险程度上无统计学差异。但报告同时强调,新型基因编辑技术需要更新评估框架,这反映了科学界审慎的态度。三、公众风险认知的心理学机制1.伦敦政经学院2017年研究显示,"人为干预"带来的风险感知强度是自然风险的2.3倍。这种心理偏差源于技术陌生感,如同19世纪公众对铁路的"隧道晕厥症"恐慌。2.风险沟通中的"不对称原理":科学家强调"无证据显示危害",公众却解读为"无证据证明安全"。这需要建立包含生物安全证书查询系统、研发过程可视化等信任机制。四、监管体系的进化方向1.我国现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采用分类管理,将受体生物分为四个风险等级。但2021年《生物安全法》实施后,已开始建立涵盖基因组编辑、合成生物学的动态分类体系。2.欧盟2015年启用的转基因追溯系统,可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标识,其检测灵敏度达到0.1%。这种技术保障使得混入风险可控。建议建立转基因作物风险交流的三维模型:X轴为技术成熟度(如RNA干扰与转Bt基因的区别),Y轴为暴露场景(饲料/加工/鲜食),Z轴为人群敏感性(婴幼儿/过敏群体)。这种立体化沟通更能消解公众疑虑。科学传播需要超越简单的"安全/危险"二元叙事,转而构建包含风险管理预案、替代方案比较的对话框架。

我很好奇,这些资料,你自己能看懂吗?

点评

粗体部分的字体格式是我加的,这些段落看懂无压力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4-21 09: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2179

帖子

188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大学四年级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UID
379403
鲜花
4787 朵
农币
21637 枚
 楼主| 发表于 2025-4-21 08: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给四季豆搭了个架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614

帖子

727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大学四年级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UID
369852
鲜花
3484 朵
农币
12720 枚
发表于 2025-4-21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西临汾
YOYO2024 发表于 2025-4-21 08:43
我很好奇,这些资料,你自己能看懂吗?

粗体部分的字体格式是我加的,这些段落看懂无压力呀!

点评

那是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4-22 09: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2179

帖子

188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大学四年级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UID
379403
鲜花
4787 朵
农币
21637 枚
 楼主| 发表于 2025-4-22 09: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生长受限 发表于 2025-04-21 09:07
粗体部分的字体格式是我加的,这些段落看懂无压力呀!

那是你!

点评

加个注释吧,毕竟交流的目的是:准确地理解对方的话,获取正确的信息;同时也希望自己表达或转发的观点能被对方准确地理解,否则,鸡同鸭讲就没意思了。 2016年国家科学院报告指出,商业化转基因作物与传统作物在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4-22 10: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2179

帖子

188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大学四年级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UID
379403
鲜花
4787 朵
农币
21637 枚
 楼主| 发表于 2025-4-22 09: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水果黄瓜的叶子开始变形了。

点评

长真叶的一种另类表达!妙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4-22 20: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614

帖子

727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大学四年级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UID
369852
鲜花
3484 朵
农币
12720 枚
发表于 2025-4-22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西临汾

加个注释吧,毕竟交流的目的是准确地理解对方的话,获取正确的信息;同时也希望自己表达或转发的观点能被对方准确地理解,否则,鸡同鸭讲就没意思了。
2016年国家科学院报告指出,商业化转基因作物与传统作物在风险程度上无统计学差异。但报告同时强调,新型基因编辑技术需要更新评估框架,这反映了科学界审慎的态度。
      2016年国家科学院报告: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医学科学院历时2年研究,在2016年联合发布了长达606页的“遗传工程作物”研究报告,指出:没有确凿证据表明目前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与传统方法培育的作物在健康风险方面存在差异。转基因食品不会为人体健康带来更高的风险
     无统计学差异: 无统计学差异表明所观察到的数据差异可能由随机误差偶然因素导致,而研究变量本身的实际影响。这一结论提示当前数据足以支持变量之间存在实质性关联效应,但需结合研究背景和设计进一步分析潜在原因。
    更新评估框架:  更新一整套的评估方法
    科学界审慎的态度:科学界在对待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的问题上,比普通大众要更谨慎。(可以这么理解,公众无需操心太多。)
(注释未完待续······)

点评

人为编辑,非天然,大多数不能自有下一代。以人类现有认知水平,可能觉得是安全的,不过,以后会不会发现问题,谁知道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4-22 12: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2179

帖子

188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大学四年级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UID
379403
鲜花
4787 朵
农币
21637 枚
 楼主| 发表于 2025-4-22 12: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生长受限 发表于 2025-04-22 10:51
加个注释吧,毕竟交流的目的是:准确地理解对方的话,获取正确的信息;同时也希望自己表达或转发的观点能被对方准确地理解,否则,鸡同鸭讲就没意思了。
2016年国家科学院报告指出,商业化转基因作物与传统作物在风险程度上无统计学差异。但报告同时强调,新型基因编辑技术需要更新评估框架,这反映了科学界审慎的态度。
      2016年国家科学院报告: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科学院历时2年研究,在2016年联合发布了长达606页的“遗传工程作物”研究报告,指出:没有确凿证据表明目前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与传统方法培育的作物在健康风险方面存在差异。转基因食品不会为人体健康带来更高的风险。
     无统计学差异: 无统计学差异表明所观察到的数据差异可能由随机误差或偶然因素导致,而非研究变量本身的实际影响。这一结论提示当前数据不足以支持变量之间存在实质性关联或效应,但需结合研究背景和设计进一步分析潜在原因。
    更新评估框架:  更新一整套的评估方法。
    科学界审慎的态度:科学界在对待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的问题上,比普通大众要更谨慎。(可以这么理解,公众无需操心太多。)
(注释未完待续······)

人为编辑,非天然,大多数不能自有下一代。以人类现有认知水平,可能觉得是安全的,不过,以后会不会发现问题,谁知道呢?

点评

问题:“转基因大豆油占食用油的比例多大?” AI回答: “ 截至2024年,中国食用油市场中转基因大豆油占比约70%-90%,具体比例因统计口径和用途差异有所不同。以下是详细分析: 1.直接生产与进口数据 (1)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4-22 17:09
你说的这些我不了解,于是,我又去问AI了: 关于人为编辑的生物体是否大多数无法自然繁殖下一代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以下是分点说明: 1. 大多数基因编辑生物可以繁殖 (1)转基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4-22 13: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614

帖子

727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大学四年级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UID
369852
鲜花
3484 朵
农币
12720 枚
发表于 2025-4-22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西临汾
YOYO2024 发表于 2025-4-22 12:56
人为编辑,非天然,大多数不能自有下一代。以人类现有认知水平,可能觉得是安全的,不过,以后会不会发现 ...

你说的这些我不了解,于是,我又去问AI了
关于人为编辑的生物体是否大多数无法自然繁殖下一代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以下是分点说明:


1. 大多数基因编辑生物可以繁殖
  (1)转基因作物:如转基因大豆、玉米、棉花等,通常保留了正常繁殖能力农民选择每年购买新种子更多是出于专利保护和杂交优势(F1代杂交种无法稳定遗传性状),而非作物本身不育


   (2)基因编辑动物:例如利用CRISPR技术编辑的小鼠、鱼类等,只要基因编辑未涉及生殖系统或发育关键基因,通常可以正常繁殖




2. 特定技术可能导致不育
   • 终结者技术(GURT):这是一种人为设计的技术,通过基因编辑使植物种子不育,目的是保护知识产权和防止基因污染。但该技术因伦理争议并未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 杂交种问题:某些杂交作物(如杂交水稻)的F1代种子无法稳定遗传性状,导致后代产量下降,但这属于传统育种技术,与基因编辑无关




3. 克隆动物的繁殖问题
   • 克隆动物的健康缺陷:如多利羊存在早衰和健康问题,但部分克隆动物(如克隆牛、猪)仍可正常繁殖。


   • 技术限制:克隆动物的繁殖困难更多与克隆过程中的表观遗传异常有关,而非基因编辑本身导致不育。




4. 实验室中的特殊设计
   • 基因驱动技术:某些基因编辑设计(如用于控制蚊虫种群)会通过“超级孟德尔遗传”强制传播特定基因,可能导致目标种群数量下降甚至灭绝,但这属于特定应用场景。




5. 非技术性限制
   • 专利与商业策略:某些公司通过法律手段限制农民留种,而非技术手段导致生物体不育。
结论
大多数人为编辑的生物体仍具备繁殖能力,不能自然繁殖的情况通常是出于特定技术目的(如终结者技术)或实验室设计(如基因驱动),而非基因编辑的普遍结果是否影响繁殖能力取决于编辑的目标基因和技术路径,而非“人为编辑”本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614

帖子

727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大学四年级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UID
369852
鲜花
3484 朵
农币
12720 枚
发表于 2025-4-22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西临汾
YOYO2024 发表于 2025-4-22 12:56
人为编辑,非天然,大多数不能自有下一代。以人类现有认知水平,可能觉得是安全的,不过,以后会不会发现 ...

问题:“转基因大豆油占食用油的比例多大?”
AI回答:

截至2024年,中国食用油市场转基因大豆油占比约70%-90%,具体比例因统计口径和用途差异有所不同。以下是详细分析:
1.直接生产与进口数据
(1)原料来源:中国每年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大豆总进口量的98%以上。2023年进口转基因大豆约9690万吨,按出油率20%计算,可生产转基因豆油1940万吨。  
(2)其他转基因油料:进口的转基因油菜籽(如加拿大产)可提供约440万吨菜籽油。综合测算,转基因食用油总供应量达2400万吨占当年植物油供应总量的70%以上
2. 调和油与消费渗透
(1)调和油影响:因成本控制,企业常将转基因豆油与其他油脂勾兑成调和油若计入调和油,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用油占比可能突破90%。  
(2)餐饮业主导:大豆油因价格低廉,成为餐饮行业(如快餐店、小吃摊)的首选用油,90%以上的餐饮用油为转基因大豆油
3. 零售市场分化
(1)包装油市场:零售端转基因大豆油份额约为45%,非转基因大豆油占比升至35%,高端有机油占10%。  
(2)标签管理:按《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转基因食用油需显著标识,但餐饮环节无强制要求
4. 消费者认知与政策限制
(1)政策导向:转基因大豆油明确用于加工环节(如饲料、工业),不直接进入鲜食或主食市场。  
(2)消费习惯:尽管部分消费者选择非转基因油,但价格敏感群体(尤其低收入家庭)仍以转基因油为主。
总结
1.整体占比:转基因大豆油在食用油市场中占70%-90%,具体取决于是否包含调和油及统计范围。  

2. 区域与用途差异:  
餐饮和食品加工领域:90%以上使用转基因大豆油。  
零售市场:转基因油占45%,非转基因油占比逐年上升。  
数据来源综合显示,中国食用油市场对转基因大豆油的依赖度高,但政策与消费结构正推动市场进一步分化。

关键摘录:“餐饮和食品加工领域:90%以上使用转基因大豆油”,楼主对转基因食物这么介意,那以后大概只能吃自己做的饭,市售的面包、饼干、点心等都不能吃了。

点评

你怎么知道我都是自己做面包,饼干,点心之类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4-23 08: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614

帖子

727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大学四年级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UID
369852
鲜花
3484 朵
农币
12720 枚
发表于 2025-4-22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西临汾
YOYO2024 发表于 2025-4-22 09:32
水果黄瓜的叶子开始变形了。

长真叶的一种另类表达!妙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2179

帖子

188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大学四年级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UID
379403
鲜花
4787 朵
农币
21637 枚
 楼主| 发表于 2025-4-23 08: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生长受限 发表于 2025-04-22 17:09
问题:“转基因大豆油占食用油的比例多大?”
AI回答:

截至2024年,中国食用油市场中转基因大豆油占比约70%-90%,具体比例因统计口径和用途差异有所不同。以下是详细分析:
1.直接生产与进口数据
(1)原料来源:中国每年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占大豆总进口量的98%以上。2023年进口转基因大豆约9690万吨,按出油率20%计算,可生产转基因豆油1940万吨。  
(2)其他转基因油料:进口的转基因油菜籽(如加拿大产)可提供约440万吨菜籽油。综合测算,转基因食用油总供应量达2400万吨,占当年植物油供应总量的70%以上。
2. 调和油与消费渗透
(1)调和油影响:因成本控制,企业常将转基因豆油与其他油脂勾兑成调和油。若计入调和油,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用油占比可能突破90%。  
(2)餐饮业主导:大豆油因价格低廉,成为餐饮行业(如快餐店、小吃摊)的首选用油,90%以上的餐饮用油为转基因大豆油。
3. 零售市场分化
(1)包装油市场:零售端转基因大豆油份额约为45%,非转基因大豆油占比升至35%,高端有机油占10%。  
(2)标签管理:按《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转基因食用油需显著标识,但餐饮环节无强制要求。
4. 消费者认知与政策限制
(1)政策导向:转基因大豆油明确用于加工环节(如饲料、工业),不直接进入鲜食或主食市场。  
(2)消费习惯:尽管部分消费者选择非转基因油,但价格敏感群体(尤其低收入家庭)仍以转基因油为主。
总结
1.整体占比:转基因大豆油在食用油市场中占70%-90%,具体取决于是否包含调和油及统计范围。  

2. 区域与用途差异:  
餐饮和食品加工领域:90%以上使用转基因大豆油。  
零售市场:转基因油占45%,非转基因油占比逐年上升。  
数据来源综合显示,中国食用油市场对转基因大豆油的依赖度高,但政策与消费结构正推动市场进一步分化。

关键摘录:“餐饮和食品加工领域:90%以上使用转基因大豆油”,楼主对转基因食物这么介意,那以后大概只能吃自己做的饭,市售的面包、饼干、点心等都不能吃了。

你怎么知道我都是自己做面包,饼干,点心之类的?

点评

我要结束对转基因话题的讨论了,我们都不是学生物学的,讨论的内容不涉及技术细节,只是在外围讨论,看看权威的科学机构是怎么说的。不涉及技术细节的讨论,从本质上讲,是没有意义的,也不会讨论出任何结果。只不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4-23 09:34
我不知道呀。“餐饮和食品加工领域:90%以上使用转基因大豆油”这意味着,转基因大豆油几乎到了无处不在的程度,只要你下馆子、订外卖或吃其他任何含有大豆油的加工食品,都有很大概率会吃到转基因大豆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4-23 08: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614

帖子

727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大学四年级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UID
369852
鲜花
3484 朵
农币
12720 枚
发表于 2025-4-23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西临汾
YOYO2024 发表于 2025-4-23 08:16
你怎么知道我都是自己做面包,饼干,点心之类的?

我不知道呀。“餐饮和食品加工领域:90%以上使用转基因大豆油这意味着,转基因大豆油几乎到了无处不在的程度,只要你下馆子订外卖吃其他任何含有大豆油的加工食品,都有很大概率会吃到转基因大豆油

点评

所以为了健康,少下馆子,少订外卖,少吃加工类食品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4-23 12: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614

帖子

727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大学四年级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UID
369852
鲜花
3484 朵
农币
12720 枚
发表于 2025-4-23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西临汾
YOYO2024 发表于 2025-4-23 08:16
你怎么知道我都是自己做面包,饼干,点心之类的?

我要结束对转基因话题的讨论了,我们都不是学生物学的,讨论的内容不涉及技术细节只是在外围讨论,看看权威的科学机构是怎么说的。不涉及技术细节的讨论,从本质上讲,是没有意义的,也不会讨论出任何结果。只不过是不断强化自己的已有认知——你认同那种观点,我认同这种观点。
存在即合理”,转基因大豆之所以能占领市场,不是因为它有什么潜在风险,而是因为它有抗虫或高产等优良特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客户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规则制度|隐私政策|小黑屋|活动|水果邦 ( 京ICP备06047721号-4 )

GMT+8, 2025-5-14 16:21 , Processed in 0.144745 second(s), 8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