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邦农人之家

 找回密码
 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7|回复: 0

[原创] 杨武杰:山东水果产业规模扩张放缓,模式、方式变革将加速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200

帖子

124 小时

在线时间

5

好友

大学毕业生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UID
315699
鲜花
6160 朵
农币
36373 枚
发表于 2023-4-26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山东济南

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山东省是水果生产和消费大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果产业的生产形势、要素配置及其所处的国际、国内市场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科学研判山东省水果生产形势、准确产业定位、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满足城乡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01.jpg

杨武杰 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党委书记、主任


水果产业现状和发展优势
1 面积、产量与区域分布

2021年,山东省水果产量1 913.92万t,面积915.83万亩,分别较上年增长84万t、11万亩,增长率分别为4.6%和1.23%,延续上年产量、面积双增长的趋势。主栽树种中,除苹果面积较上年减少4.95万亩、柿子减产0.35万t以外,其他主要树种的面积、产量都较上年增加。

胶东半岛及沂蒙山区为水果相对集中产区。2021年水果产量在100万t以上的市有烟台、临沂、威海、淄博和潍坊,5市的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72%。其中烟台市是传统水果生产大市,2021年水果面积、产量分别占全省的29.4%和38.9%,平均亩产量2 758.1kg,位居各市之首。(后期将推出苹果、桃、梨等树种发展状况)

102.jpg
2 发展优势
生产能力持续提高

山东省水果产业在波动中发展,面积起伏调整,产量持续增长。产业规模由改革开放初期的408万亩,发展到1996年的1 443万亩,之后进入了10多年的调整时期,从2010年开始,规模逐步稳定。产量于1993年、2003年、2012年连续突破500万t、1 000万t和1 500万t。

单位面积产量全国第一。2021年,山东省水果的栽植面积排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第8位(前7位分别是广西、陕西、广东、新疆、四川、贵州和云南),总产量居于第2位(第1位是广西),但平均单产多年稳居全国第1;树种上除桃位居第2以外,其余主栽水果单产均居全国第1。

103.png
果品的市场竞争力较强

以苹果为例,苹果产量占全国苹果总产量的比例基本稳定在1/4~1/5,常年出口量稳定在50~70万t,占全国出口总量的50%以上,出口量和出口额稳居全国第1。2020年苹果出口61.6万t,出口额7.9亿美元,分别占全国苹果出口总量、出口额的58.2%和54.5%。

水果生产不断向优势区域集中

全省水果形成了以烟台、威海为主的半岛地区和沂蒙山区苹果优势产区,产业规模占全省的近8成;以临沂、莱芜、潍坊、泰安为中心的桃优势产业带,产业规模占全省的75%以上;梨则有7成以上集中分布于胶东半岛、鲁西北平原和鲁中南三大梨主产区;以滨州、东营、德州为主的枣集中产区,占全省枣产量的80%以上;以烟台、潍坊、泰安、枣庄、济宁、日照、淄博7市为主的甜樱桃集中产区,规模占全省的80%以上。其他特色水果,像无花果、石榴、猕猴桃等,区域化分布的趋势明显。

104.jpg
树种品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

山东省苹果“一树独大”的局面逐步改变,其面积和产量占比由最高时的72.65%、71.77%,调减到目前的39.84%和51.06%;品种多元化趋势明显,红富士的占比下降,威海金、王林、鲁丽、瑞雪、秦脆等品种推广速度加快,国内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新品种不断涌现;桃产量在水果总产量中的占比由2015年的16%增加到2021年的23.5%,黄桃、油桃、蟠桃、油蟠桃等品种增加到上百个,且国内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已经占到主流,早中晚熟品种的比例也随市场变化不断调整优化;樱桃则由之前的“小杂果”,发展成为全省种植面积仅低于苹果和桃的第三大栽培树种。

现代栽培模式果园稳步发展
105.jpg

在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高效特色农业发展平台)水果产业项目等的带动下,全省现代栽培模式果园由2015年的25万亩,发展到目前的近70万亩,树种由单一的苹果延伸到桃、梨、甜樱桃等多树种,果园支撑系统、水肥一体化设施、行间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措施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果园集约化、机械化和装备化水平不断提高。以省力、高效、便于机械化作业为核心的果园现代栽培理念在业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

规模化果园初具规模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全省单体规模在50亩以上的规模化苹果园数量达到999个,总种植规模达到33万亩,占全省苹果园总面积的9.0%,单园平均规模达到314亩。其中1000亩以上的苹果园有66个,500-1000亩的苹果园有106个

106.jpg
产业面临的问题
1 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

一家一户分散的、小规模生产经营方式仍占主导地位,生产效率低,标准化程度低,质量参差不齐,新品种、新技术、果园机械等推广应用难度大。

107.jpg
2 人才和劳动力缺乏

生产一线从业人员年龄和知识老化严重,大量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果园将面临无人经营的局面。

3 栽培模式和基础设施落后

80%的果园仍延用传统栽培模式,立地条件差,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4 生产装备水平低

防雹、防鸟、防霜冻等设施缺乏,防灾减灾能力弱;果园机械化程度低。

108.jpg
5 成本上升,效益下降

以苹果为例,生产成本由2010年每亩 5 440元增至2021年9 172元;雇工价格由2010年的每天60元增至目前的130~140元;每亩纯收益逐年下降,最低的2016年和2017年降至5 000元以下。


关于果业发展趋势的几点判断
1 产业规模持续增长的趋势将变缓

以2020年9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和2020年11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两个文件为标志,意味着中国果品产业规模持续扩张的趋势将会得到有效控制,综合各方面因素研判,山东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水果种植规模,将进入下行趋势,也意味着果品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在一定时间内会有所缓和。

2 中国果业继续由东向西北、西南转移

类似水果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由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向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转移,这是经济运行的规律。中国近40年来,广东之前是水果第一生产大省,这些年逐渐让位于广西、陕西等经济欠发达省份。综合研判,山东省的果品产业规模将呈下降的趋势,在全国的比重将继续减小

109.jpg
3 发展模式、组织方式变革持续加速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方式成为不可逆转的方向。②一家一户小规模的生产方式将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持续存在。③规模化的生产方式和小规模的生产方式将以适当的方式逐步融合

4 树种品种多样化的趋势不可逆转

人们追求个性化的消费趋势越来越明显,生产必须适应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才能产生效益;生物多样性发展的要求也需要树种品种的多样化。这种趋势的发展,意味着单个树种、单个品种独占江山的局面将得到改变。具体到山东省的情况,苹果的占比、苹果中红富士的占比将会持续下降。

110.jpg

发展思路与对策

坚定做强水果产业的信心

水果在国民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较效益高,能有效促进就业,保障食品供给安全,美化环境。经过几代人果树人的共同努力,已经打下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应坚定信心、决心,把山东省水果产业做得更强。

推动水果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绿色发展的核心,就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产出与投入的平衡,强调发展的可持续,彻底摒弃以往单纯依靠规模扩张和产量增加来提高效益的做法。进行科学规划,保持种植规模的相对稳定;通过科技创新和要素优化,提高产品的质量效益和绿色发展水平;通过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生产,实现节本增效和现代化集约生产。

111.jpg

继续推进新优品种的创制

响应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培育适应盐碱地栽培的水果品种以及其他功能性品种,扩展盐碱地开发利用渠道。

持续优化树种品种结构

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视地方特色优势品种的发展;立足本地资源禀赋,通过建立特色小镇等,拓展果业功能,促进创意农业、休闲农业、农文旅综合体等新业态发展;根据不同的管理水平、投入水平、生产模式,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进行差异化生产、精准化营销。

现代栽培模式推广和传统果园优化改造

集成推广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技术模式,提高产业竞争力;推广农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配方施肥,果园生草,促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有计划地淘汰一部分老龄低产低效果园;继续做好适龄郁闭果园的现代化改造。

112.jpg

提升水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通过培训、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措施,提升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与现代果业相适应的发展理念,创新经营模式,提高其信息化技术水平及市场拓展能力;加快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大力发展修剪、施肥、植保等环节的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化服务组织,提高整个产业的组织化程度。

进一步提高山东果品的市场形象

加大公用品牌培育力度,着力培育市场影响大信誉好的企业品牌。要引导生产者树立生态、绿色的发展理念,种(地)养(地)结合,着力提高产品的内在品质;经营者守信经营,精准营销,维护好水果区域公用品牌,做强企业品牌

113.jpg


本文作者:杨武杰1,崔秀峰1,周脉昆2,李明丽1,李国栋1,于国合1*(1.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阳谷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摘自《落叶果树》2023年第1期专家论坛。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须在正文前注明来源《落叶果树》。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客户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规则制度|隐私政策|小黑屋|活动|水果邦 ( 京ICP备06047721号-4 )

GMT+8, 2025-4-26 14:13 , Processed in 0.055222 second(s), 2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