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白沙枇杷棚室栽培环境的调控 黄福山 俞文生 袁卫明 (江苏省太湖常绿果树技术推广中心) 江苏省太湖地区处于枇杷栽培的北缘,为了避免冬季低温对花果的冻害及提早成熟,我们自1998年以来开展了枇杷棚室栽培技术的环境调控研究,经过二年的试验、示范,初步摸索出了通过温、湿、气、光的调控达到避冻促成栽培目的的技术措施,取得了成熟期比露地提早25天,品质优良,年度产量较稳定的效果。 一、温度 枇杷冬花夏果,开花至果实成熟,经过一个寒冷的冬天。利用塑膜温室效应,使枇杷在较适宜的温度条件下生育,果实发育期由150天缩短为125天左右。 1、各生育期温度 1.1花期:此期在盖膜至终花,白天温度15-25℃,夜间10-15℃。 1.2幼果期:1-2月冬季,白天温度7-18℃,夜间5-10℃,避免-3℃以下低温,或温差过大。 1.3果实膨大期:3-4月中旬,白天温度18-25℃,夜间10-15℃,避免30℃以上高温。 1.4果实成熟期:4月下旬-5月初,白天温度20-25℃,夜间15℃左右,避免30℃以上高温。 2、防寒保温 利用防护林和大棚北面设立遮阳网风障防寒,并加盖遮阳网保温。 3、极限温度 各生育期最低、最高极限温度是不同的,花期低于10℃,花粉发芽不良,温度在15℃左右为宜。幼果正处在寒冷冬季,幼果对低温十分敏感,-3℃以下低温或昼夜温差过大,均会发生冻害,损伤破坏胚组织;0℃以下的低温,由于湿度过大、上部水气重,可能发生凝霜现象,使幼果发生冷害,表皮组织受到冻伤而形成栓皮果。冬季晴天,有时中午前后最高气温仍可达30℃左右,果实膨大期至成熟,由于气温已高,棚内时常出现25℃、高达30℃以上的高温,对果实生长发育极为不利。据资料介绍,温度达30,光合效能下降;光合效能最高的适宜温度为25℃左右。因此,大棚栽培要避免30℃以上高温或温差过大,以免影响果实生长发育,形成小果着色不良,果肉变硬,风味、品质变差。 4、升温与降温 大棚栽培温差变化剧烈,对开花结果不利。昼夜温差不超过10℃为宜。在寒潮过境时,凌晨温度很低,一般在0℃左右,强冷空气最低温度可达-2℃以下,而9时以后,温度骤升,高达25℃以上,因此早上要提前打开通风窗口或掀膜通风换气,使温度缓慢上升,以免升温过急过快影响幼果。果实膨大至成熟,气温逐日升高,大棚内温度时常超过25℃,树冠上部温度明显高于中下部,离地面1米处与顶部3米处温差可达10℃左右,2米处温差5℃左右,应尽可能揭膜通风并用遮阳网遮阴,喷水增湿降温。晴天,遮阴网可降低温度1-2℃,喷水可降温0.7-1.8℃。 二、湿度 大棚栽培条件下,枇杷常处在高湿状态,据观测夜间或雨雾天,相对湿度可达95-100%甚至超饱和姿态,对开花结果有不良影响。叶片病害严重,特别是花期高湿,影响授粉授精,极易发生灰霉病,败花不育。湿度在,叶片蒸腾作用降低,影响养分输导,果实着色差,糖度低。而成熟期又会遇到温度偏高、湿度偏低的情况或遇西南干热风的影响。据观测,中午前后温度可达30℃以上,相对湿度仅30%左右,应及时喷水增湿,揭膜降温。 湿度调控主要采取以睛办法: 1、地膜覆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降湿降温。 2、及时通风换降湿。 3、温度高、湿度过低时树冠喷水增湿,降温。 三、气 气主要指大棚内C02浓度及空气流通与否。大棚栽培C02浓度均偏低。据资料介绍:白天C02浓度只有大气中C02浓度1/2-1/4,光照不足,光合效能低,枝梢较细长,叶薄色淡,空气流通有利降湿、降温,减轻病害发生。解决大棚栽培低C02的方法是: 1、增施有机肥料,利用有机养分分解过程中放的C02,提高大棚内C02浓度。 2、利用通风窗口或掀膜通风换气,交换大气中的C02。 四、光 枇杷大棚栽培,处在冬春季节,温度低,日照短,光照强度弱,又受塑料薄膜和遮阳网的阻隔,光强不足自然光的60%,光合能力差,叶绿素处于低水平状态,影响果实生长和风味品质,因此必须补光。补充光照的方法主要是: 1、人工补光:用200W白灼灯4只(每30-40米一只灯),每天早晚开灯补光3-4小时,阴雨天气补光8-10小时。 2、树冠下覆盖银灰色反光地膜,利用太阳散射光和漫射光。 3、修剪改善树体透光条件。 4、在温度允许范围内,尽量掀膜透光,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光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