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77675
好友12
记录0
日志0
相册0
帖子469
主题8
精华0
积分7833
注册时间2011-9-12
最后登录2025-6-11
在线时间777 小时
居住地江苏 常州 新北区 新桥镇
专职园艺爱好者
大学四年级 农币8217 枚
鲜花10053 朵
- 积分
- 7833
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大学四年级
   
- 昵称
- 智超园艺
- UID
- 77675
- 鲜花
- 10053 朵
- 农币
- 8217 枚
- 居住地
- 江苏 常州 新北区 新桥镇
- 专职
- 园艺爱好者
|
发表于 2011-9-22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无锡
葡萄扇叶病
简 介
英文名 Grape fanleaf
异名 葡萄退化病。
病原 葡萄扇叶病毒。属线虫传多面体病毒组(Nepoviruses )、南芥菜花叶病毒(ArMV)亚组。
寄主 自然寄主只限于葡萄属,试验寄主包括7个科的30种植物。
危害 表现为病株衰弱、寿命短,平均减产在30%~50%。
分布 世界各葡萄产区。1980年首先在新疆发现,目前国内葡萄带毒范围较广。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病毒的不同株系引起寄主产生不同的反应,有3种症候群。
(1)传染性变形,或称扇叶:由变形病毒株系引起。植株矮化或生长衰弱,叶片变形,严重扭曲,叶形不对,呈杯状,皱缩,叶缘锯齿尖锐。叶片变形,有时伴随着斑驳。新梢也变形,表现为不正常分枝、双芽、节间长短不等或极短、带化或弯曲等。果秘少,穗型小,成熟期不整齐,果粒小,座果不良。叶片在早春即表现症状,并持续到生长季节结束。夏天症状稍退。
(2)黄化:由产生色素的病毒株系引起。病株在早春呈现铬黄色褪色,病毒侵染植株全部生长部分,包括叶片、新梢、卷须、花序等。叶片色泽改变,出现一些散生的斑点、环斑、条斑到各种斑驳。斑驳跨过叶脉或限于叶脉,严重时全叶黄化。初夏远看葡萄园,可见到点点黄化的病株。叶片和枝梢变形不明显,果穗和果粒多较正常小。
(3)镶脉:或称脉带,传统说法认为是产生色素的病毒株系引起。可能有不同的病因学。
病原物
(1)形态:病毒颗粒同轴,直径30纳米,具角状外貌。
(2)特性:致死温度为60~65℃,10分钟,体外存活期为15~30天(20℃)。
(3)检测:①草本指示植物检测萄萄扇叶病毒。由于葡萄汁浓的pH值(约3.5)较低,且含有较高浓度的单宁等抑制病毒活性的物质,因此用普通方法研磨组织获得活性病毒极难成功,须在含2.5%尼古丁或2%聚己烯毗咯烷酮的0.lmol/L磷酸缓冲液(pH7.0)中进行,之后才能摩擦指示植物接种成功。昆诺黎,接种后8~10天,新叶产生明脉,上位叶产生系统症状,秋季顶叶变白。千日红,接种后叶片上出现褪绿斑,后变为紫色不规则斑。黄瓜,接种后15~20天,产生淡绿色的花叶,有时也有斑驳、斑块及环纹等症。菜豆,接种后叶片产生局部褪绿斑,系统症状为明脉、线纹和叶扭曲。②木本指示植物检测萄萄扇叶病毒嫁接木本指示植物是检测葡萄扇叶病毒最可靠的方法,常用的指示植物是沙地葡萄圣乔治。通过芽接,圣乔治展叶后产生油斑、花叶、叶形不对称等症;系统性症状为植株叶缘的缺刻急剧加深,枝蔓节间缩短,有时有扁蔓现象。③血清学测定,血清学方法逐步应用于葡萄扇叶病毒的检测和鉴定。酶联免疫吸附(ELISA )测定和免疫电镜(ISEM)技术也用于葡萄扇叶病毒的检测,具体方法有:双抗体夹心法;异种动物抗体夹心法;间接异种动物抗体双夹心法;蛋白A抗体夹心法。近几年又有葡萄扇叶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出现,用以区分多抗血清不能区分的分离物。
侵染循环
病原在同一葡萄园内或邻近葡萄园之间的病毒传播,主要以线虫为媒介。有2种剑线虫可传毒,即标准剑线虫和意大利剑线虫,尤以标准剑线虫为主。这种线虫的自然寄主较少,只有无花果、桑树和月季花,而这些寄主对扇叶病毒都是免疫的,不表现症状。扇叶病毒存留于自生自长的植物体和活的残根上,这些病毒,构成重要的侵染源。长距离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感染擂条、砧木的转运所造成的。机械传染。扇叶病毒极易进行汁液接种,病毒为害胚乳,但不能侵染胚,故葡萄种子不能传播,但试验草本寄主可由种子传播。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建立无病母园,繁殖无病母本树,生产无病无性繁殖材料。
(2)脱毒处理:葡萄病毒病的药物防治较困难,其防治措施主要是葡萄脱毒与培育无病毒苗木。①热处理脱毒法是根据病毒和寄主细胞对高温的忍耐程度的差异,采用适当的温度和处理时间,使寄主体内的病毒浓度降低或失活,而寄主细胞则快速生长,最终导致寄主生长点附近的细胞不含有病毒,从而达到脱毒的自的。②茎尖培养脱毒的依据是病毒在感染植株上的分布是不一样的,幼嫩组织含量较低,生长点含病毒很少或无病毒侵染,因此,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切取微茎尖进行培养,即可达到脱除病毒的目的。茎尖越小,去除病毒的机会越多,但外植体成活率越低。③单纯的热处理与单纯的茎尖培养均不能完全脱除病毒,且条件要求高,操作困难。④茎尖微芽嫁接技术,葡萄先在温室内培养以促其生长,然后取其茎尖消毒,在灭菌的超净台显微镜切取茎尖,嫁接在预先消毒后培养在暗室内的试管中的砧木上。⑤病毒抑制剂能抑制病毒的发生,与茎尖培养结合能脱除植株体内的病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