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邦农人之家

 找回密码
 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45|回复: 12

系列节目:印证·戈壁绿洲篇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0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普通会员

UID
6978
鲜花
-24 朵
农币
-2 枚
发表于 2007-10-27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记者:哎呀,终于到了,好累啊,太不容易了,观众朋友,你看在这两山之间就是举世闻名的葡萄沟了,我现在就到了中国最炎热的地方吐鲁番,听这的老乡说,这里最高的气温可以达到50多度,不过今天我很幸运,才39度吗,正是由于这里独特的气候,这里的葡萄才跟蜜一样的甜。

  说吐鲁番是葡萄的王国,一点儿不为过,不光田地里是连绵不绝的葡萄园,就连房前屋后、沟旁路边到处都栽满了葡萄。

  领导:我们吐鲁番葡萄总面积是24万亩,基本上达到90%的是林网化,每亩平均单产达到2700公斤。

  吐鲁番的葡萄除了产量高,葡萄的品种也是非常多,目前已经达到300多种,有马奶子、玫瑰香,红葡萄、黑葡萄等等,当然最出名的还得是皮薄、肉厚、没有籽儿的“无核白”,它的含糖量高达25%,销路一直看好。

  经营者:销路每公斤3.5元,51箱能卖两千多块钱。

  经营者:河南漯河的 不是在当地买 发往的市场也多吗

  经营者:马上2008年了, 要往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发货。

  吐鲁番种植葡萄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葡萄年产量达50多万吨,这么多的葡萄,除了一部份作为鲜食销往外地,更多的还是加工葡萄干。这位维族的小姑娘,给我们介绍起自家的葡萄干来,那可是头头是道。

  记者:这就是马奶子?

  经营者:就是,也是葡萄干叫梭梭葡萄。

  很多人来到吐鲁番,这葡萄干那可是一定要带的。

  经营者:从乌鲁木齐来的,但质量和品种没这儿的好,这里比较正宗,出产葡萄的地方。

  哎,这儿的民风找不错,买完了葡萄干还给跳段舞,您瞧,我们记者雨浓也忍不住跳上几下。其实这是吐鲁番特有的一种民族家访活动,你看这边,更热闹,外地客人来到这样的农家院子,既可以买到优质的葡萄干,还能体验一下民族风情,也算是当地人促销葡萄干的一种方式吧。

  经营者:游客总共买了8公斤很好吃。

  游客:我买了150块钱。

  游客:我们在贵阳,这是原产地吧我们亲眼看见的,他也介绍了,所以就卖了相信他们。

  说了半天,这葡萄干是怎么加工的呢,你看这些远远望去样子有点奇特的土坯房,就是当地人晾制葡萄干的晾房,走进一看在墙面四周还布满了通风透气的小方孔,新鲜的葡萄摘下以后,在这里晾至20多天,就成葡萄干了,一般5公斤鲜葡萄能晾制1公斤的葡萄干。通过这种天然风干的方法晾出的葡萄干,颜色呈黄绿色半透明状,葡萄的原汁原味也能很好的保留。

  吐鲁番不仅是葡萄的盛产地,据说还是阿凡提的故乡呢。您瞧说着阿凡提牵着毛驴就来了。

  阿凡提是不是因为吃了吐鲁番的葡萄才会那么聪明,我们我从考究,但是葡萄早已成了吐鲁番的一张名片,每年一届的葡萄节也吸引了大批的客商云集于此,仅葡萄一项收入就占到全市农业总收入的60%,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娜尔罕的心儿又醉了。

每日农经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0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普通会员

UID
6978
鲜花
-24 朵
农币
-2 枚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7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系列节目:印证·雪域高原篇 高原上的蔬菜产业(2007.09.11)

  记者:来到西藏之后,我每次吃饭之前都给自己添个小灶,吃的什么?没听说过吗?在西藏,一个萝卜能换一只羊,为什么呀?这儿缺蔬菜呀,所以呀,咱得经常补充点维生素,走,吃饭去。

  记者:啊?这么多蔬菜?黄瓜,西红柿,西葫芦。老板,准备这么多蔬菜不容易吧?

  老板:没有,没有,从外地运到这儿,到现在怎么也得两三天。

  记者:别说,你这保鲜工作做的真不错。
  
  老板:我们这是本地的菜。

  记者:啊?本地的?

  老板:你不相信可以去看。

  记者:我呀,还真得去看看去。不过,先吃几个再说。

  过去,人们从内地来西藏,都是带蔬菜作为礼物。因为西藏海拔高,气温低,整个七月的平均气温也就15度左右,一年下来的平均气温不到10 度,根本不适合蔬菜的生长。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一个萝卜能换一头羊的说法。现在的西藏,难道真的已经能种植蔬菜了?那么蔬菜的品种有那些?他们又是怎么种植的呢?

    记者:师傅,听说你们这儿种蔬菜。

  师傅:是呀。

  记者:都有什么品种呀?

  师傅:多着呢,你过去看一下就知道了,走我带你去。

  记者:哪儿呢?

  师傅:在下面,走。

  记者:您看见了吧?这么多的蔬菜大棚,要不是这身后的山 蓝天白云,还有这藏族文字,我真不敢相信这是西藏,要不咱们去大棚里看看去,走。

  记者:真是没想到在这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还真能种蔬菜,你看有西红柿,黄瓜,西葫芦,看来这现代农业的魅力真是不小,不过,这种是种了,它的产量如何?效益又怎么样呢?您看,这种西红柿的话,这一个棚产5000多斤,一个棚多大?

  师傅:三分地。

  记者:三分地产5000多斤,那这么蒜的话,一亩地就产15000-16000斤了。

  师傅:对。

  记者:不可能吧?我觉得这个……

  师傅:这个100%的,我们种了有三四年了,这个是我们100%的产量,这是我们按无公害的标准来种植的。

  要是在五年前,别说无公害蔬菜,就是普通蔬菜他们想都不敢想。后来,他们从援藏人员那里学习蔬菜种植技术,建起了高标准的蔬菜大棚。现在,当地不仅西红柿的产量令人赞叹,西葫芦等蔬菜的产量也与内地不相上下,一个大棚的黄瓜产量更是达到了4000多公斤。

  记者:干农活也需要体力呀,哎呀,师傅您这产量还真不少,不过这口味怎么样呀?

  师傅:口感很好,有很多内地来的,他们吃了以后,都说这个黄瓜味浓,口感很好,就像我们80年代种的那个黄瓜味道一样,您这不能光说呀,问你口感怎么样?就是想尝一尝。

  师傅:来老师,尝一个。

  记者:还有刺呢,这个雪域黄瓜就是不一样,很浓,黄瓜味很浓。

  西藏的日照时间长,一年可以达到3000多小时,比起山东上海一年要多出近1000小时。而且这里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蔬菜营养和糖份的积累。此外,他们用有机肥,用无污染的高山雪水灌溉,这些都使得蔬菜的品质与众不同。只不过,当地蔬菜的种植面积有多大,这样的蔬菜卖价如何?而种植户的收益又怎样呢?

  消费者:过去西藏只有三大名菜,大家都说,白菜萝卜土豆,是我们的三大名菜,现在品种也多了,你看,那些都是我们当地生产的,什么西红柿,樱桃西红柿,还有茄子青椒,我们本地农户都可以生产。

  记者:师傅,这茄子多少钱1斤?

  种植户:1.5元。

  记者:1.5元1斤,辣椒呢?

  种植户:辣椒3元1斤。

  记者:都是哪儿产的?

  种植户:都是白朗的。

  记者:都是白朗的,是你自己种的吗?

  种植户:自己种的。 黄瓜1.5元1斤。

  记者:西红柿呢?

  种植户:西红柿1.5元1斤。

  消费者:过去的话,反正贵,因为那边拉过来,内地进过来 现在的话,价格可以,我们当地种的。

  消费者:所以我们市民桌上的菜都丰富了,什么都可以随时买到,买到的还都是新鲜的。

  过去,外地运过来的西红柿黄瓜,由于有运费等因素,最低也要两元一斤。如今这些蔬菜丰富了居民餐桌的同时,也给种植户带来了不错的收益。

  种植户:这个棚这一茬,这一茬西红柿,按现在的市场价格 1斤1.5元的话,能收入7000-8000元。

  种植户:这一棚黄瓜,最好的话,能卖7000-8000元,平均的话,一棚黄瓜能卖5000-6000元。

  由于蔬菜种植的效益好,收入高,因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种植蔬菜的队伍中。现在在整个西藏自治区,蔬菜的种植面积已经有近30万亩,年产蔬菜45万吨,整个藏产蔬菜的年产值达到九亿多元。

  记者:这萝卜怎么卖1斤1元?

  经营者:1斤1元。

  记者:像这个萝卜能卖多少钱1斤?

  经营者:能卖1元多钱。

  记者:看见了吧,现在别说一个萝卜换不了一只羊,就是100个萝卜,它也不一定能换一只羊。笑林老师,您下次再来西藏的时候,千万别像我一样,再带什么维生素片了。

  西藏农牧厅:0891-6333306

每日农经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0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普通会员

UID
6978
鲜花
-24 朵
农币
-2 枚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7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系列节目:印证·戈壁绿洲篇(13)核桃和红枣(2007.09.19)

记者 徐雨浓:快看,那么多向日葵,好漂亮,能不能下去照张照片。

  记者 姚 雷:行了,阿克苏快到了,赶紧看看地图上,到阿克苏要找什么宝贝。

  记者 徐雨浓:核桃和红枣,两种宝贝呢,要不我们分头行动吧。

  说起核桃,大家都不陌生,既清香又有营养。不过,这核桃好吃壳却难剥,就因为这层厚厚的壳,好多消费者都对吃核桃望而生畏,不过有一位大侠,自打到了新疆以后就再也不怕了。

  记者 姚 雷:干嘛呢这是?

  记者 徐雨浓:知道武侠小说里有个天山派吗?

  记者 姚 雷:当然知道了,那武功可是了得。

  记者 徐雨浓:这两天我就练了一手硬气功。

  记者 姚 雷:核桃?你能捏碎?

  记者 徐雨浓:等好吧你,呀!怎么样?

  记者 姚 雷:不就捏个核桃吗。

  记者 徐雨浓:你还不服气,给你两个试试。

  记者 姚 雷:试试就试试,肯定一捏就碎。

  记者 徐雨浓:还在那傻练呢,我这是阿克苏的薄皮核桃,他那两个是厚皮的。

  原来呀,雨浓捏的这个就是阿克苏的著名特产——薄皮核桃。薄皮核桃果仁结实饱满,味道浓香爽口,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富含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而且外壳只有一毫米厚,吃起来特别方便。

  核桃林场场长:我切一个给你看一看,用这么点一个小刀就能把核桃切开,我们这个核桃可以取整仁。

  记者:为什么可以取整仁?

  场长:因为横膈膜得薄,所以可以把仁轻易地取出来,你看看。

  由于薄皮核桃有着众多优点,所以在市场上特别畅销,价格也是一直稳中有升。

  核桃林场场长:我们这个核桃主要销往库尔勒、乌鲁木齐,内地主要销往上海、深圳、北京,有一部分也销往国外,在上海和深圳,每公斤干核桃都是50元以上,在我们当地一般也要35元以上。

  消费者:我买了6公斤,每公斤37元。我们家人每天都要吃几棵,核桃有保健功能,对身体好。

  市场好,收益自然就高,很多农民都靠种植核桃致富了,就连很多外地的种植户也幕名跑到阿克苏来种核桃。

  种植户:我是从四川过来包地的,包了20亩核桃林,今年第七年了,每亩地有300多公斤的产量,每亩地能收一万多元,去掉投资和上交,每亩地能收入八九千元。

  雨浓把已经核桃调查得差不多了,姚雷那边的红枣又怎么样了呢?

  这姚雷该不会还在那儿捏核桃呢吧?

  记者 姚 雷:出东门过大桥,拿着竿子去打枣,青的多红的少,一个枣、两个枣、三个枣,四个五个。

  记者 徐雨浓:干嘛呢?手上工夫不行,拿枣撒什么气呀?

  记者 姚 雷:你以为我不知道,你那个是薄皮核桃,我是给你留着面子呢。

  记者 徐雨浓:我那是向你展示核桃的优点,你着枣有啥好的?

  记者 姚 雷:你可别小看这枣,有人拿着钱来都买不到呢?

    这几位就是专门从外地赶来买枣的客商,因为晚来了几天,就只能眼看这满树的枣子被别人定走了。

  红枣林场场长: 你今年来得晚,其它客户把红枣定完了,所以你就没定上。

  外地客商:今年来得比往年还早呢,定不到我们在这里等,一直在这里住两个月。

  红枣是中医认定的药食兼备的食品。而阿克苏的红枣还具有个大核小,肉厚味甜,含糖量高,营养丰富等特点,所以有人抢购也不足为奇。不过,这红枣已经被别的客商定走了,为什么还要等呢?而且一等就是两个月?

  种植户:他们准备每公斤再加5角钱。

  场长:客户比较多,他们互相争。

  原来是想高价收购,另外呀,阿克苏红枣采摘前不爱裂果,适合在树上自然风干,所以真正的交货期是在两个月后。

  种植户:2003年每公斤卖8元,2004年涨到每公斤11.5元,2005年就是每公斤14.5元,去年一下涨到每公斤17.5元,今年下不来每公斤20元。

  记者 徐雨浓:你在这里玩啥呢?

  记者 姚 雷:谁玩呢?我发明了一个新吃法。

  记者 徐雨浓:什么你发明的呀?当地人早就这么吃了,这叫枣核仁。

  枣核仁既有核桃的清香,又有红枣的甘甜,就像干果市场上的核桃和红枣,都是市场上的俏销品种,也都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

  新疆林业厅 副厅长 李玉峰 :新疆的林果业正朝着形成优势产业带趋势发展,比如阿克苏地区,有红枣80多万亩,计划目标是发展150万亩,核桃将近100万亩,目标也是150万亩,林果业已经成为了农民增收的支撑点。

  记者 徐雨浓:一天三棵枣,终生不见老。

  记者 姚 雷:你这话没错,不过这都是老话了,现在当地人已经有新说法了。

  记者 徐雨浓:怎么说呀?

  记者 姚 雷:那就是“左手核桃右手枣,一生郎中不用找”。

每日农经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0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普通会员

UID
6978
鲜花
-24 朵
农币
-2 枚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7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系列节目:印证·戈壁绿洲篇(14)金贵的香梨(2007.09.20)

  记者 徐雨浓:美丽的孔雀河,翻滚着层层浪波,像一只高飞的孔雀,从金色的塔里木流过,没错,我现在就到了新疆的库尔勒美丽的孔雀河边,不过咱们今天不说孔雀河,来说说库尔勒的香梨吧。

  库尔勒香梨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了,它的外型状就像一个纺锤,果皮色泽光亮,翠绿中带着淡淡的红晕,一看就让人喜欢。

  记者 徐雨浓:现在正是香梨成熟的季节,大家伙正在摘香梨呢,赶紧去凑个热闹吧。

  记者:师傅,我能帮你摘吗?

  果农:不行,你摘不好。

  记者:香梨有啥摘不好的?算了,还是拣地上的吧。

  不让咱摘呀,咱就自己拣几个,看到没?哪棵树底下都有几个梨子,全都是成熟后自己落下来的。

  记者:师傅,这里还有两个呢。

  果农:这个不行,这是从树上掉下来的。

  记者:这挺好的,怎么不行呢?

  果农:看到外面好好的里面已经坏掉了,这梨摔成内伤了。

  记者:那就这么扔着呀?

  果农:就金贵在这一点。

  梨还会受内伤?听着就有点悬,这香梨树并不很高,地上的土看起来也软软的,而且果子成熟后落到地上也是天经地义的事,为什么到了库尔勒香梨这儿就不行了呢?

  种植户:香梨皮比较薄,水分比较大,所以在采摘的时候要非常小心,采摘的时候如果指甲长,把梨稍微挂了一下,这里梨子就不能作为商品梨了。

  原来是因为香梨皮薄肉脆的原因,不过口说无凭,这位种植户决定现场给我们演示演示。

  种植户:两个梨子一撞就碎了,你要是拿着往树上砸一下,

  全碎了。

  记者:我知道了。难怪他们这里每个篮子都用布包上呢,原来香梨这么怕碰,真是够金贵的。

  为了避免摔坏更多的香梨,看着熟了的最好马上就摘下来,在包装前呀还要先分分等级。

  记者:这香梨每个都要称吗?

  种植户:肯定要称。特级梨就是120克以上的梨。

  记者:一级和二级分别是多少?

  种植户:一级梨就是100克以上的,二级梨就是80克以上的。

  记者:那这个梨是哪个等级的?

  种植户:这个肯定是特级梨,最少有160克。

  记者:那像这种特级梨能卖多少钱一公斤?

  种植户:5元左右。

  记者:一级和二级的呢?

  种植户:二级是2.7元左右,一级梨是3.5左右。

  除了皮薄肉脆,香梨的口味也特别好,吃起来汁多味甜,酥香爽口,肉质细而无渣,经过科学考证,香梨还具有润肺凉心、止咳化痰、益肾利尿的功效。每年香梨还没成熟的时候,这满树的梨子就已经被经销商买走了。

  种植户:箱子、包装纸、网套,每年都会提前送过来,价格基本说定了以后,还要预付定金,完了以后现金结算,我一共承包了120亩,能赚40~50万元。

  目前,在库尔勒所在的巴州地区,香梨种植面积达到了近50万亩,产量超过15万吨,香梨经销商遍及全国。

  采购商:我专门来订购香梨。

  记者:为什么?

  采购商:赚钱嘛,哈尔滨一箱能卖60元钱。

  记者:准备买多少?

  采购商:买10吨。

  因为香梨,很多库尔勒以外的地方都曾经尝试过引种香梨,结果不是无法成活就是品质发生改变,到目前为止,全世界还只有库尔勒能出产香梨。所以说它金贵还真是毫不为过,不过那边还有更金贵的呢? 瞧,刚刚从果园子里采摘回来的香梨,人家还要重新处理一遍。

  库尔勒某香梨出口企业 质检部 负责人 李俄刚:为了保证出口质量,第一道工序是挑选,我们收回来的梨子,要首先把梨子的纸和网套打开,检查有没有病虫果,有没有畸形,有没有碰伤,有没有不和格的梨。

  检查合格后的香梨首先要用气枪对表面进行除尘,然后对香梨进行清洗,最后是晾干和包装,这么精心处理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每个香梨都能达到出口标准。

  库尔勒某香梨出口企业 质检部 负责人 李俄刚:每加工一条货柜是2303箱,还要向库尔勒检验检疫局,进行申报,要求他们来给我们验这批货,2303箱里要抽120箱,发现一个梨子有一条活虫,整个这一条柜就不能出口。

  随着最优质的香梨被销售到世界各地,库尔勒市也变得越来越有名气,香梨成为了库尔勒一张响亮的名片,库尔勒也因此被人们称为“梨城”。

  记者 徐雨浓:美丽的库尔勒,美丽的孔雀河,库尔勒人民欢迎您到梨城来。

  目前,库尔勒所在的巴州地区香梨年产值达到了4.7亿元, 2006年出口量达到12000吨,有7万多果农从中受益。

每日农经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0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普通会员

UID
6978
鲜花
-24 朵
农币
-2 枚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7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系列节目:印证·黄河之源篇(17)地里生出人参果(2007.09.25)

  记者:你们是在挖什么呢?

  消费者:人参果。

  记者:可是人参果长在树上,莫非是……到地里?

  消费者:给你看看人参果。

  记者:阿弥陀佛。拿走……这分明是婴……

  记者:这分明是个豆麻。

  别看人家个头不大名气却很小,它就是被人们称人参果的植物-蕨麻,它在每年的春季发芽,夏季生出须茎,匍匐地面,伸向四方。到了秋天在根上会张出一串串酷似微型红薯的果实,它可是在高原可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藏胞:高原上过去没有菜,用蕨麻炒菜对身体好得很。

  字幕:蕨麻在高原上的吃法有很多种,通常人们将它蒸煮、烹调、做粥甚至泡茶饮用。

  记者:我在藏族同胞家里一看,我以为都住着帐篷呢。牦牛粪,大嫂煮好了,特别香,酥油调料,味道非常期待。

  藏胞:盛蕨麻,这是酥油,然后,现在能吃。

  记者:煮好蕨麻,现在洒蕨麻,看来小朋友经常吃,过来,来这儿尝一个。

  小朋友:好吃。

  记者:连筷子都舍不得撒开,这个蕨麻吃起来是又香又软,吃了回味无穷,看来是真好吃,我大口来两口,过瘾。

  蕨麻广泛分布于青海省各地,适合在湿润寒冷地区生活 它生长在海拔1700-4300米的草甸、河漫滩附近。

  消费者:我们到这边采,这里多。

  记者:在挖时有什么技巧?

  消费者:叶子剪掉所剩的果实干了就挖时我们看叶子,这就是挖出来的,这个得浅挖不能挖断根,叶子黄了我们看叶子,这就是挖出来的,这个得浅挖,不要挖断根,叶子黄的我们可以挖,这个就是大的。

  蕨麻含有大量的淀粉、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具有较高的医疗和营养价值,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认识。

  消费者:我们家在这里,老家在山东,山东没有,爱吃,老年人爱吃,上年纪的对胃好也给亲朋好友带,这个价格不算贵平时熬粥搁一些。

  翻译:很多人喜欢吃,爱吃。

  消费者:我是青海人,它也叫人参果,一般妇女生了孩子做月子就用它做补品,老年人也喜欢吃,对身体好。

  消费者:它不一样,我们亲戚朋友之见互相送。

  消费者:觉得还可以, 一般来旅游的,外地人买的多,这个一天卖50-100斤,这个地方也小。

  故藏医称蕨麻为卓老沙僧 ,它有着收敛止血,止咳利痰的作用 所以当地的人们经常用它入药。

  藏胞:在医学上养胃健脾,生津解渴,益气补血等作用。它不但有医疗作用,还有延年益寿,所以叫人参果。

  随着青藏铁路开通 青海省旅游业日渐升温 人参果-蕨麻这种高原特产被全国许多各地的人们所了解,如今它除了用于制药外还被加工成馈赠亲友的佳品。

  藏胞:以前自己吃,现在我们卖出去,半亩能挖3-4斤蕨麻,价格15-16元1斤,这样对增加收入很好。

  蕨麻为野生植物资源,近年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人们将它进行保护性开发和利用,通过采挖蕨麻,每年可使这里的藏族牧民增收400元左右。

  
  青海:0971-8586585 13897159999
每日农经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0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普通会员

UID
6978
鲜花
-24 朵
农币
-2 枚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7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高价核桃缘何受宠(1)几十元一斤的核桃(2007.10.09)

CCTV.com  2007年10月20日 00:48  来源:CCTV.com  
  
  

  戴眼镜:服务员你们这有薄皮核桃吗?

  服务员:有,这就是。

  戴眼镜:这还真皮挺薄,多少钱一盒。

  服务员:80。

  戴眼镜:80?

  服务员:对。

  戴眼镜:几斤?

  服务员:2斤。

  戴眼镜:2斤,这样吧,给我来上5盒。

  服务员:对不起,我们这儿就剩4盒了。

  戴眼镜:全我掂上吧。

  卷发:服务员给来一盒薄皮核桃。

  戴眼镜:对不起,我们已经卖完了,就剩这4盒,已经被这位小姐都拿光了。

  卷发:那怎么办啊,我们家老人就爱吃这个

  店主:小芳怎么回事?

  服务员:两个客户都来买咱们这个薄皮核桃,可是已经都被这个小姐买完了。

  店主:您看这样,你先买3盒,然后这1盒先匀给大嫂吧,回头我们还有7、8天我们新产品就下来了,到时候我给你邮几盒,你留下电话和地址,你看好吗?

  记者:卖核桃的呀?

  卷发:这个核桃特好吃。

  记者:这核桃多少钱一斤?

  服务员:这这核桃40块钱一斤。

  记者:40块钱一斤,怎么这么贵呀?

  卷发:这个核桃好吃,特好吃它皮薄,肉厚。

  记者:那普通的核桃才多少钱一斤,不就是8、9块钱一斤吗?

  店主:我们这是晶品1号,是我们和河北农业大学共同培育的新产品。

  记者:新品种啊。

  即使是新品种40块钱一斤也未免有些太贵了,但看到大家这么热情的购买,我们的记者还是忍不住好奇来到了种植基地。

  男5:刘导你看,这就是我们的核桃林。

  记者:满山都是?

  男5:是啊,有3、4户,大户有种30多亩核桃,小户有7、8亩呢。

  记者:你等一会找个东西啊,就这个吧。

  男5:这个干吗?

  记者:打核桃啊。

  男5:刘导老外了吧,打核桃是那过去的事,是我们的传统核桃才用它打,我们现在,我们的晶品1号用不着这个,我们都是矮化的密植的,用手一够就能把它摘下来。

  记者:哦,你好,摘核桃呢,麻烦你问一下,你们家种的是什么核桃啊?

  男6:这是晶品1号。

  记者:这个好吗?

  男6:确实很好,我为了种个核桃在这大山里住了3、4年了。

  记者:赚钱吗?

  男6:可赚钱了,象这颗树今年就能产10斤干果。

  记者:这是几年的树啊?

  男6:这是4年树。

  记者:哦,你种了多少亩呢?

  男6:我种了有30亩。

  记者:那一年得赚多少钱?

  男6:一年10多万吧。

  一年就能赚10多万,这核桃树还真得用心去管理。

  男2:这个核桃树管理起来很方便,平常只浇浇水,施施肥,施的是农家肥,不用怎么打理,管理很粗放。

  正是这种粗放式的管理,让很多人放心地种植起了核桃树,老赵就是其中之一,他原来自己开工厂,而现在也种起了核桃。

  男3:我原来开木器厂,我觉得种核桃比开木器厂赚钱,结果后来我转行了种核桃树,种核桃就是比开木器厂赚钱。

  说起为什么种这种核桃赚钱,老赵告诉我们,俗话说桃三、杏四、厘年,要吃核桃等八年,也就是说,传统的核桃树要八年才能挂果,而这个晶品一号第2年就挂果,第3年见产量,第4年就丰产,见效特别快。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条,那就是不愁销路。

  经营者:不愁销路,我们有个合作社,他们每年过来收核桃,就卖给他们,他们给15块钱一斤。 今年我们是每市斤按15块钱收购。

  记者:传统的核桃呢?

  经营者:1市斤是6块多钱,我们这个晶品1号市场价格比传统核桃要贵一倍。

  那这个核桃除了皮薄以外,还有那些优点,让它能有这么高的身价呢?

  记者:这是我刚刚从树上摘下来的两枚核桃,这一枚呢是传统的核桃,这一枚是晶品1号,单从外表上来看,它俩的区别就非常大,这枚传统的核桃是圆形的,这枚晶品1号是椭圆形的,现在呢把这层表皮褪掉。

  记者:剥开外面的这层表皮啊,大家就很清楚的看到,这个传统的核桃呢个头非常小,这个晶品1号个头是相当的大,那现在我们把它敲开看一下里面的仁。

  记者:这个薄皮的核桃,没有费太大的力气已经打开了,皮非常的薄,我们现在把它剥开,看一个完整的核桃仁。品相非常好,品相好当然就可以卖个好价钱了。

  它这个出仁率非常高,像普通的核桃出仁率就是35%到40%之间,像这个晶品1号,它的出仁率能达到65%,它的口感特别好。

  要想知道这核桃的滋味不能光听别人说,必须要亲自品尝一下。

  记者:苦味相当小的,几乎就没有,口感相当的好,很香。

  采摘起来方便,降低了劳动成本,轻轻一捏就能打开,方便了消费者,吃起来口感又好,难怪这薄皮核桃既受种植户的欢迎又深得消费者的喜爱。

  记者:哎呀,这收获的感觉真好,但是捡这个核桃你一定得细心,一个都不能拉下,为什么呀,你看这么大的核桃,一斤大概有40个,按15块钱一斤的收购价来计算,这一枚核桃将近4毛钱。

  一枚核桃4毛钱是收购价,经销商将核桃收购后经过包装卖到全国各地,那时,这核桃的价格翻一倍还要多。

  经营者:我们这个产品销售特别好,目前在全国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都有我们的销售网点,同时产品也销到了东南亚和港澳台等地区。

  河北:

  13703209526 0310-5632222 5633218

每日农经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0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普通会员

UID
6978
鲜花
-24 朵
农币
-2 枚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7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高价核桃缘何受宠(2)山核桃摇身变成紧俏货(2007.10.09)

CCTV.com  2007年10月20日 00:57  来源:CCTV.com  
  

  记者刘畅:安徽歙县这里是山核桃的产地,那我这次过来就想好好尝一尝,可是我把这个超市整个转了一个地,就是没发现山核桃,这里可是产地,怎么能买不着呢?

  记者刘畅:你好,我想问一下,你们这超市怎么没有山核桃啊呀?

  超市管理人员:山核桃正在山上采摘呢。

  记者刘畅:啊,那你们连点库存都没有啊。

  超市管理人员:去年的货上半年已经卖完了。

  让记者没有想到的是,现在山核桃在产地竟然也是如此的紧俏。

  消费者:现在基本上每个人都喜欢吃山核桃。

  消费者:很多种味道我都喜欢。

  记者:最喜欢哪个味?

  消费者:咸味的。

  记者:那你呢?

  消费者:奶油。

  消费者:咬开的时候吧,那香味跟其他的干果不同的。

    消费者:很脆。

  眼下正是山核桃采摘季节,记者第二天就往山上赶想去体验一番,不料老天爷却不作美。

  记者:这想看看山核桃的庐山真面目还真是费劲,你看这天下这么大的雨,山路又这么崎岖,而且我已经走了两个小时了,不过这漫天遍野的怎么没看见人采摘呢,哎,在那边呢。

    记者:我呀,虽然不会爬树,也不会用杆子打,但是可以捡,看见我手上这个简易手套了吗?其实这因为这个山核桃的皮它是含有色素的,如果直接用手捡的话,那这个手就会被染色,而且很难清洗,所以这个必要的防护还是应该的。我今天虽然干的时间不长,但是我觉得看,这个收成还是不错的。那不知道像他们这一天到底能捡多少,而收入又有多少呢?

  农民:我这山核桃树一共有500多棵,今年已经结果的呢有300多棵,今年基本上总结2000多斤,价格呢基本上都在5.5元以上,6元。像我这样全年的收入是,全年的总价2万块钱左右,那是最多不会少的。

  农民:因为我们今年山核桃长得比较多,树上都结满了果实,然后打起来,很快的这个,一棍子下去满地都是。

  农民:今年的收益总在3万元。

    记者:哎呀,今天我可算体会到了,这个山核桃呢虽然好吃,得来确实很不容易,你看这个山核桃树它都生长在这种深山老林之中,而且采收也是非常的困难。那又听说山核桃树和一般的果果树不一样,要生长10年以上才能够挂果,像我旁边的这一棵呢已经有七八十年了,细一点的呢也有20多年了,那像一般的山核桃树它的产量到底有多少呢?

  农民:80年的树总产200斤左右。

  农户:10年-20年的树总产20斤左右。

    但是谁也想不到,就在七八年前,这里的山核桃并不讨人喜欢,很多堆在家里卖不出去。仍然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近些年,山核桃的待遇竟然又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

  安徽省歙县农业委员会主任毕灶明:现在不一样了,由原来的一个累赘现在变成了一个摇钱树,全县的山核桃面积有10万亩,亩效益呢,在1500元左右

  农户:最高峰的时候6.8元这个

  解说:才几年的工夫,山核桃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安徽省歙县农业委员会主任毕灶明:主要是随着我们这个消费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黄山和徽州古城旅游的兴起,那个山核桃啊,那个就地销售、加工,它这个产品的附加值几乎是翻番的,凡是来我们这里旅游的,都把山核桃作为一种必选的旅游特色产品。

  记者:为了赶时间呢,从山上新鲜采摘下来的山核桃呢,就要在这里进行脱蒲,就像我手上这颗,把外面这颗绿色的皮给脱掉,那脱完蒲的山核桃就要在这个大木桶里洗个澡,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加工人员:一个呢是让它洗干净,二一个呢是它呢有那个什么,空的不饱满把它捞出来,剩下的都是饱满的,然后再拉来加工。

  记者:这前两天一直下雨,可把咱们农民给急坏了,因为这个山核桃从山上采摘下来脱完蒲之后呢,一定要在三天之内进行干燥,如果干燥不及时的话,这山核桃就发芽不能吃了,不过你看这老天爷还算挺给面子的,今天天气已经放晴了,这不,我呀,已经开始在这儿帮忙晒了。不过我还是觉得有一个问题,既然咱们这个山核桃呢已经进行了产业化生产,为什么不用烘干机烘干,反而要用这么原始的放在地上晒的方法呢。

  企业负责人:用烘干机速度来得太快,它烘的速度太快,它容易造成里面那个肉破损,咬开之后就碎了,都是碎肉,二一个呢,太阳,通过太阳在两三天在这个反应,它起到这个涩味它会清除掉了。

  记者:这山核桃呢,经过半个小时的炒制之后就可以放在我身旁这几个料池里入味了,那您可以看到我旁边有茉莉花香的,还有奶油味的,那还有椒盐味的,在这里入味之后呢,要再次放到这个炒锅里边,然后把它炒香。

  解说:经过调味,再炒制烘干,山核桃就可以包装了,每年像这样加工出来的各种口味的山核桃,整个歙县能达到2000吨,产值接近1亿。

  技术人员:我们一般在超市里零售价在60块钱到50块钱左右。

  记者:这些天呀,我可是从采摘制作到加工体验了山核桃的生产过程,而且呢你看,也等到了今第一批最新鲜的山核桃,选到自己喜欢的口味。这山核桃虽然很小,但是随着人们需且的不断增加,这个产业还是会越来越大的。


  安徽山核桃:

  13355599808 13965519808

责编:每日农经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0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普通会员

UID
6978
鲜花
-24 朵
农币
-2 枚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7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一亩葡萄卖二万元(2007.09.18)

CCTV.com  2007年09月23日 12:20  来源:CCTV.com  
  
  记者:现在这网络上新鲜事可真是不少,我刚才看到这么一条信息,说上海有一家葡萄园那里种得葡萄一亩地可以收入2万块钱,大家知道一般情况下,种一亩地的葡萄也就是收入几千块钱,上海的这家葡萄园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收入呢,哎,你说这信息可靠吗,要不咱去调查调查。

  记者:师傅,我买葡萄。

  工人:买葡萄啊,买葡萄我给你一把剪刀,一个筐子,你自己到地里采去吧。

  记者:这不是有现成的吗,你直接卖给我们就完了。

  工人:这我们已经预定好了。

  记者:原来预定的。

  记者:这里头这么多呢,先来一串,这一串就不错,你看看这长的多整齐啊,得先尝尝啊,不知道吃不好吃,酸的,没熟,进里头看看去。

  记者:您可别以为我是在这白吃了,我告诉你吧,我这可不是白吃,凡是在园子里采摘的葡萄啊,都要在这个品种原有价格基础上再多加2块钱,您说为什么多加2块钱,像我这样的,来这儿吃的比摘的还多呢,这样下去人家不就赔本了吗,不过这钱一交啊,咱倒也是吃心安理得啊。

    记者:师傅,您告诉我咱这园子里葡萄到底有多少个品种啊?

  技术员:有80多个品种。

  记者:80多个呢。

  技术员:嗯。

  记者:得,80多个品种,我刚才满打满算也就尝了大概二十多种,这现在都眼花缭乱了,不知道该摘哪个好了。那您告诉我,平时大家都喜欢摘什么品种的葡萄?

  技术员:一般的是白鸡心、京玉、巨峰、藤稔、美人指。

  记者:这些都是大家最爱吃的。

  技术员:嗯,最爱吃的。

  记者:得了,您看咱俗话说啊,鼻子底下长的是嘴,咱刚才尝也尝了,这问也问了,有的放矢,走了,摘葡萄去喽!

  这个葡萄园里的葡萄品种非常多,有早熟品种,中熟品种,晚熟品种,采摘期一般从每年的6月份开始到11月份结束。而且,现成的葡萄还不卖,都得自己摘,莫非他们就是用这个办法,使一亩的葡萄赚取了高效益?

  记者:你知道这个采摘的价格多少钱一斤吗?

  女:18元。

  记者:觉得这个价格怎么样?

  女1:还是稍微贵了一点!

  记者:贵为什么还要来采呢?

  女1:好玩呀。

  男1:还可以,不是很贵。

  难道园子里所有的葡萄靠采摘能卖出两万块钱,这好像也不太可能啊!

  酿酒?原来游客摘完葡萄后,还可以在这里自己动手酿酒。这眼下流行DIY,葡萄酒都喝过,但酿葡萄酒许多人都没有尝试过,这新鲜事儿志鹏可不会错过。

    记者:同志们,久等了。

  酿酒师:1、00:35:50既然咱们人到齐了,那我们现在就可以开始酿酒了。我们第一步是除梗,就是大家把葡萄拿到自己的盆里面,然后把葡萄粒子掳下来,放到盆里面。

  酿酒师:吃光了你就没有酒了。

  酿酒师:把这个葡萄都掳下来了,那我们就进行第二步,破碎,破碎呢就是说大家可以随心所欲的,随便你怎么挤啊,压啊,揉啊,捏啊都行,把这个葡萄皮给弄破。

    记者:酿葡萄酒啊,我还真是头一回,觉得还挺有意思的,而且呢,咱们平时不都老说这个葡萄酒都是洋酒里头的一类,我来前可查资料了,这葡萄酒早在6、7千年以前咱们的老祖先啊,就从山里头摘这个野葡萄来自己酿酒了。

  是的,我国古代医学认为葡萄酒有消除疲劳、促进血液循环、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和美容的作用,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热衷于喝葡萄酒了。

  这是自酿葡萄酒的最后一个环节,将破碎的葡萄倒入玻璃瓶中进行密封等待发酵。

  酿酒师:来,看镜头。

  记者:啊,这怎么还拍照片呢?

  酿酒师:是这样的,我们就是说,要把这个照片啊印在你那个酒的标签上,等两个月之后,酒酿成了之后给你贴到瓶子上,就是说作为一种纪念,你的照片在你的酒的标签上嘛,这就是你做的酒。

  记者:那行,那赶紧拍吧,把我拍得年轻点。

  酿酒师:来,一二,很好。

  由于自酿葡萄酒是个比较新鲜的事物,所以凡是到葡萄园采摘的游客都会来酿酒屋体验一下。

  女6:刚刚是我想吃,现在我好想喝。

  女1:我觉得这种感觉非常的奇妙,很奇怪,从小到大没有试过这种感觉。喝上自己酿的葡萄酒,那是我最期待的,我现在好激动好激动啊。

  技术员:手工酿酒这个项目,它的旺季是7月份、8月份、9月份,酿一瓶750毫升装的酒,就是90块钱一瓶。

  90块钱一瓶酒,这价格可不算低,但消费者图得就是新鲜和参与,所以不会在乎价格高。而且在这个葡萄园中消费者不仅可以将亲自采摘的葡萄自酿成酒,还可以在品酒屋里悠哉地品尝各种葡萄酒,您瞧志鹏已经品上了。

  服务员:凉拌葡萄藤,葡萄醋鱼。

  记者:咱不能光喝酒,还得尝尝这葡萄配的菜,来口这个凉拌葡萄藤,嗯,鲜脆可口,一个字,爽,我估计电视机前的您八成没吃过它,这边上还有鲜食的葡萄,嗯,舒服啊。

  采摘、酿酒、品酒,还可以品尝用葡萄做的小菜,这个葡萄园没少在葡萄上做文章,对了,这个占地150亩的葡萄园,一年有多少收入呢?300多万吧。

    电话:13701690921 021-57493846

责编:每日农经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0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普通会员

UID
6978
鲜花
-24 朵
农币
-2 枚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7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外销的龙眼好赚钱(2007.09.13)

CCTV.com  2007年09月22日 02:10  来源:CCTV.com  
  

  唐博琳:喂 文刚啊,我知道了,你这一件事都跟我说了三四遍了,我记得 我记得 一定给你带。行了,就这么着吧 我挂了 长拜拜。你说这李文刚 过中秋节吃点月饼啊,葡萄啊多好,非得让我大老远的从泉州给他带龙眼回去。哎 我就纳了闷了你说这龙眼到底有什么好吃的?

  哎,这个博林可就有所不知了。要说龙眼那可堪称果中珍品啊。醇香爽口。味美多汁。并且富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具有开胃健脾、补虚益智,养血安神的功效。是治疗病后体虚的上等补品。尤其福建的泉州那可是中国龙眼之乡,有上千的栽种历史,这里的产的龙眼品质上乘,口感独特。每年的中秋节是龙眼上市的季节。如果这时能吃到鲜美的泉州龙眼,那肯定别有一番风味。

  博琳:老板,你这个龙眼多少钱一斤啊?

  经营者:现在我们批发价是6元钱。

  博琳:批发价就6元钱,这价格还真不便宜。

  消费者:这个价格还可以,这是我们泉州最好的东壁龙眼。很甜,风味很好。

  东壁龙眼那可是泉州稀有的品种。有鲜果之王的美誉。因原产福建省泉州开元寺支院中一个小寺“东壁寺”内而得名。东壁龙眼果粒大小均匀,肉质脆嫩,含糖量在25%左右。食之爽口浓甜,故又被称“冬瓜蜜。

  博琳:冬瓜蜜,冬瓜蜜,我就不信它能甜哪儿去。哎,老板,你这个能不能给我便宜一点?

  经营者:这不能便宜了,你尝一个试试看,如果不甜不要钱。

  博琳:不甜不要钱是吧?这可是你说的。您瞧,这个龙眼晶莹剔透的,可不知道它的味道怎么样?我先尝一尝,真的很甜啊,我真没想到泉州还有这么好吃的龙眼。

  哎,要说泉州龙眼之所以好吃,那要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泉州枕山面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长无酷暑,冬短无严寒,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可以说,龙眼的生长条件极为优越。

  博琳:跋山涉水,为找龙眼 不辞苦累。累得我是满头的大汗。不过 你瞧这满山的龙眼树,今天,我也算是来着了。

  博琳:大丰收啊,这个都是什么品种啊?

  场长:这个是东壁啊,泉州最好的龙眼。

  博琳:这个就是东壁?

  场长:对。

  博琳:这个我昨天吃过,味道特别特别的好,那我想问一下,你们这是不是因为依山傍水环境比较好,所以龙眼长出来的就比较好。

  场长:这个不仅要环境好,而且要管理好。

  哎,说的没错,为了保证泉州龙眼的品质,真正做到无公害,这里面还真有不少学问。

  博琳:您说的这个无公害是指的什么啊?

  场长:无公害就是要施那种高效低毒的无公害农药,而且要施一些有机肥料。

  博琳:我怎么觉得你这地下没看出有什么有机肥料。

  场长:有机肥都在下面呢挖下去就是有机肥了。

  利用有机肥,不仅为了龙眼提供了充足的养料,同时也充分利用了鸡粪等排泄物,保证了种植环境不被污染。

  博琳:咱们这怎么还有个蓄水池啊?这里是雨水?

  场长:这是山上的泉水,很甜的,不相信你试一试。

  博琳:这可以喝吗?

  场长:可以,可以。

  博琳:这水还真挺甜的,那咱们山下这些龙眼都是泉水来灌溉的?

  场长:是的。

  博琳:龙眼都和上矿泉水了,也太奢侈了。

  解说:那当然了,泉州的龙眼不仅仅是吃的好,喝的好,而且还要享受更为特殊的待遇。

  博琳:太可惜了,这么好的果,这不全都浪费了吗?

  场长:这不可惜啊。这个也是龙眼标准化管理之一,疏花疏果。你看剪掉以后,水分养分都集中到它这上来,这个龙眼质量更好,你看它这个不是很大吗,而且有很甜产量也不会降低 。

  博琳:这个果子是不是卖价还高呢!

  场长:那是,卖得更高。

  博林:您好,您是从哪儿过来的?

  收购商:我是从厦门过来的。

  博林:收购的价格呢?

  收购商:收购的价格东壁的价格是6元钱。

  博林;那比去年高了吗?

  收购商:高一点,高一点。

  博林:一年能收购多少?

  收购商:我们一年收购10几万斤,一斤的利润正常现在是一元钱左右。

  博琳:现在在咱们整座山上大概种植了多少亩的龙眼?

  场长:200多亩的龙眼。

  博琳:一年的收益有多少?

  场长:有几十万吧。

  博琳:种的都是东壁吗?

  场长:东壁只有50多亩。

  博琳:那剩下将近200亩种的是什么?

  场长:种的是福眼。

  解说:看到这有的观众要问了,怎么突然冒出个福眼。其实,福眼是泉州地区非常重要的一个龙眼品种。它和东壁最大的区别在于,东壁以鲜食为佳,而福眼特别适于制罐、焙干、制酒,可加工成龙眼肉、龙眼酒、龙眼果脯等。有了深加工制品,不仅扩大了泉州龙眼的销路,同时也让更多的消费者饱了口福。

  博琳:您好,您是从哪儿过来的?

  消费者;我从福州过来的。

  博琳:您买了多少种啊?

  消费者:五 六种。

  博林:大概花了多少钱?

  消费者:500多元。

  博林:500多元 觉得贵吗?

  消费者:还可以,主要是中秋节快到了,龙眼又叫桂圆,买回去送朋友,比较有意义。

  商户:平时一天卖个2000多元。送礼的人比较多,特产啊!

  说的没错啊。现在,泉州年产龙眼4.3万吨左右,龙眼这一地方特产已经被打造成一个近10亿元的大产业。

  泉州市农业局 副局长 周鸿侨:为了壮大我们泉州的龙眼产业,我们将继续提高和改进龙眼的保鲜技术。来延长龙眼的保鲜期,扩大生产的经营范围, 使广大消费者能够在自家门口品尝到泉州龙眼独特的风味。另外,我们还将通过举办展销会,龙眼节等一系列活动,扩大龙眼知名度,打响泉州龙眼的知名度。

  博琳:为了给文刚买这些龙眼,我可算是累坏了,不过收获还是挺大的,您瞧,我这龙眼干、龙眼肉、龙眼罐头、龙眼酒,还有这新鲜的龙眼一大兜,这回可够准文刚吃个够了。

  福建泉州:0595—22375682 13905057011

责编:每日农经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0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普通会员

UID
6978
鲜花
-24 朵
农币
-2 枚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7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早熟的枣儿卖价高(2007.08.20)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8月28日 01:54 来源:CCTV.com


  记者:哎,天气真热。夏天养生我有秘诀,俗话说日食三颗枣,青春永不老嘛,可这夏有鲜枣就好喽。

  画外音:谁说没有鲜枣。

  记者:这是哪来的?

  画外音:当然市场上买的。

  记者:我知道了,一定是催熟的。

  画外音:不对。

  记者:那就是储藏过的。

  画外音:也不对。

  记者:我知道了,这是新品种,

  画外音:更不对。

  记者:那是什么,不管那么多了,还是先吃再说吧。甭说这枣真甜 好吃,而且核还小。

  记者小孙自从吃了这鲜枣之后一直念念不忘,经过多方打探他终于找到了产地。

  记者:青县青县,莫非这青县就产这青枣。

  农民 谁说的,你来的不是时候,得到十月份。

  记者:那我在北京怎么吃到了又红又大的鲜枣,人家说这枣就产在你们这儿。

  农民:你说的是西蒿村的老刘家吧?

  记者:那人家的枣怎么熟了,你的元什么是青的。

  农民:你这孩子真是,他们是他们家的我家是我家的,你自己找找吧。

  记者:老刘家在哪?

  村民:直着往北走就到了。

  记者:刘师傅,我找您好辛苦啊,这怎么没枣啊?

  刘;有,在里面。

  这仿佛是来到了世外桃园,更确切地说是到了世外枣园。一个个大小均匀的红枣沉甸甸地挂满枝头,模样叫一个俊俏,不时地传来阵阵枣香。

  消费者:我听朋友说夏天这边有成熟的枣了,觉得挺新鲜的,就过来看看,发现枣密密麻麻的,结得挺多的,皮儿特别薄,特别脆,水分又特别多。

  村民:我是附近的村民,听说他这里的枣成熟了,过来一看,这么些砸很羡慕人家,这些枣长得特别好,我想顺便回去给家人,朋友带一部分吃,让他们品尝品尝,以后向他学习点经验,往这个方向发展。

  “七月十五(农)红一圈,八月十五枣着杆,这是当地的一句老俗话。”说的是这鲜枣得到中秋节前后才能采收.河北省青县刘立明家的枣儿在夏季就熟了,他的枣是怎样种出来的呢?

  字幕:温室大棚

  记者:这简直就是个微型果园啊!那为什么这枣树长这么矮?

  种植户刘立明:是露地的枣树确实挺高,在温室里种植必须让它矮化,这一棵枣树计划让它承载量,也就是让它挂多少果,咱们就供给它多少营养,光满足果实的生长。

  记者:那就是光让它长果不让它长个儿。

  种植户刘立明:对,就是这样。

  由于受到光照条件等方面的限制,一般来说温室大棚里的水果在口感上难以与时令水果媲美,那么这里的大枣会怎样呢?

  种植户刘立明:第一,它这个温室可以控制,使昼夜温差变大,这样糖分积累比较多。再一个把它养在大棚里面,受外界污染小,它的果实品质你看,表面光滑程度跟色泽都比露地要好得多。

  这些枣的名字叫脆枣王,又名脆枣蜜、甜四方.正常收获期在九月中旬。采用温控手段还可以将枣树的花期提前,使它早日结果。

  种植户:6月20日进入初采期,也就是比露地采摘,提前了三个月。

  这里的鲜枣不仅好吃产量也不少,亩产平均能达到1500斤左右,与当地露地栽培同树龄的沧州小枣产量相当。

  种植户:平均价格应该在20元1斤以上。

  种植户: 因为错开季了,露地的枣还没有,现在销量还挺好。

  河北省青县曹寺乡副乡长赵汝迪:亩收入在4万多元,比露地生产高40倍,准备在全乡甚至在全县进行大面积推广。

  那么是不是任何枣类品种都适合温室大棚种植呢?

  种植户刘立明:它的性状比较适合大棚栽培,我从露地选优,选了四个品种,从露地选优到小面积试验,它表现性能最好。

  大鲜枣在盛夏季节一亮相超市立刻吸引了消费者们的眼球。

  消费者:好吃,甜甜的。

  消费者:因为我们知枣这个生素C含量挺多,这个季节平时吃不上鲜枣,来了一看,有这个觉得挺新鲜。反正有点贵,但贵有贵的道理。

  河北省某超市营业员:从6月份上市到现在,卖得还是相当不错的。

  如今这些在盛夏上市的枣儿已销往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城市,还有一部分被本地慕名而来的人们采摘、购买。

  主持人:看我这一大盆枣都是人家摘的,我真有点忍不住要吃了,走喽 洗枣去喽。

  联系电话:13315775001

责编:每日农经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0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普通会员

UID
6978
鲜花
-24 朵
农币
-2 枚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7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奉化水蜜桃遭遇李鬼之后(2007.08.21)

—— 编导:李滟 摄像:韩宏壁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8月28日 02:07 来源:CCTV.com


  多么诱人的桃子!这可是浙江省奉化市溪口镇的水蜜桃。溪口镇是奉化水蜜桃主产区,又是著名的旅游景点蒋氏故里,游客总会在当地购买水蜜桃。但近几年这里的水蜜桃屡屡出现假冒事件,我们农业节目也曾做过相关报道。另有其它媒体报道:奉化水蜜桃杭城频遭“李鬼”,一时烽烟四起。那么,究竟是怎样知名的水蜜桃会有人想尽办法来假冒它呢?

  记者:李滟你说到了奉化,又是水蜜桃大量上市的季节,一路上就能看见农民在路边卖桃子,看着就很诱人,怎么也得买点儿吧,可哪个是李逵哪个是李鬼,我也分不清啊,还是先转转吧。

  记者:师傅,您这儿卖的是水蜜桃吗?

  农民:水蜜桃,正宗奉化水蜜桃。

  记者:我怎么看这个桃子这么小呢?这会是真的水蜜桃吗?农民:这是老品种水蜜桃。

  农民:正宗的水蜜桃,个头比一般的小,正宗的水蜜桃一般是3两到3两半。

  记者:奉化水蜜桃,您这儿还用的是专用的水蜜桃套袋是吗?

  农民:它是正宗水蜜桃。我们奉化水蜜桃味道好。

  记者:您怎么从那个筐子里给我拿呢?

  农民:这是软的,这是软的挑出去的,这是硬的,软的,时间待不长啊,这个只能待两天,这个硬的能待三到四天。

  记者:卖出去一般卖这种比较硬的。

  农民:这个硬的桃子过两天就软了,软了就可以吃了。

  记者:看来现在他们卖的都是正宗的奉化水蜜桃。难道现在这李鬼消失了?

  记者:我在市场上转半天了,也没有看到有假的。农民:我们这个市场没有假的,都是正宗的。记者:那我怎么听说以前有假的?农民:过去很早的时候出现过,现在没有了。

  浙江省奉化市农林局 吕道坤:“早在水蜜桃上市以前,开了好几次这样的会议,就是,各个部门打击外来水蜜桃以次充好。在我们奉化地区这样的事情基本上能够杜绝。”

  原来,每年从7月开始到8月底,是奉化水蜜桃的产销旺季,销售价格往往会高出同类桃子,但因其独特的口感,常常成为市场最为畅销的水果,人气指数都很高,因此常会有假冒的奉化水蜜桃出现。不过这李鬼最多的时候还是在每年的6月份,那时正宗的水蜜桃还没有大面积的成熟。所以才给李鬼留下了可乘之机。这几年,奉化市加大了对正宗的水蜜桃保护力度,让地道的奉化水蜜桃穿上了“护身符”。

  浙江省奉化市农林局局长 王荣定:我们向国家申请了原产地保护标志,实行了六统一,由我们当地水蜜桃研究所统一供种,又做了统一生产标准,使我们奉化水蜜桃在品质上面达到了统一。

  唐坤良是奉化市新建村的村委会主任,2003年,他在自家门前发现了假冒的水蜜桃,四年过去了,他那里的情况又怎样呢?

  浙江省奉化市新建村村委会主任 唐坤良:今年假的情况没出现。有了原产地的保护,我们的桃子到上海,到杭州,到温州,人家就放心,特别是今年,所以说我们现在村的桃子供不应求。

  水蜜桃看上去颜色青青的,像没有成熟,它们究竟有什么特点呢?

  记者:这种桃子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

  浙江省奉化市水蜜桃研究所所长 吴大军:“它软了以后就可以剥皮了。

  记者:那您给我们剥剥看看。看里面是什么感觉。哎哟,水灵灵的感觉,快看看,汁好多啊。我们再剥开看看。特别容易剥皮。

  所长:它的皮也比较薄,果肉是乳白色的,果核处就是紫红色的。

  记者:这水份好大呀!那你尝到一下吧。好。非常甜呢,水份也很充足,怪不得叫水蜜桃呢。

  所长:桃子的糖份测定呢,它有13%以上。最高的有19%。”

  瞧瞧,这水蜜桃的汁儿多得直往下流,简直可以喝到嘴里了。这就是“玉露”水蜜桃。奉化市的自然条件很适宜水蜜桃生长,而种植过程实行的标准化生产,使玉露蜜桃成了奉化市的当家水果,先后被中国农博会、浙江省农博会评为金奖。奉化市也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命名为“中国水蜜桃之乡”。

  这哪是吃桃,简直是在吸食琼浆玉露。玉露水蜜桃在奉化市种植了500多年,正是这种吸食的特点才有了“琼浆玉露,瑶池珍品”的美喻。

  记者:美丽的新娘需要配上漂亮的嫁衣,那么香醇美味的水蜜桃也得有着精致的包装,有了这些包装啊,水蜜桃的身价就不一样了。包装好了?

  浙江省奉化市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中心负责人郑轶芳:好了。

  记者:好漂亮的小筐啊。

  郑轶芳:这筐是我们奉化最原始的普通的筐。

  记者:这一筐有多重啊?

  郑轶芳:大概十斤左右吧。

  记者:卖多少钱?

  郑轶芳:30元左右。只要你认准这个原产地保护标志,就能证明你买的是我们正宗的奉化水蜜桃。

  为了拉开商品档次,聪明的奉化人分别为水蜜桃量身定做了不同档次的包装,有纸盒的,有竹筐的,最高价格一筐12个卖到六七十元。种植水蜜桃的农民纯收入也达到几万到十几万元。当地还通过展示展销、政府推介等方式,让奉化水蜜桃卖到了杭州、宁波、上海、南京等许多大中城市的高端市场。

  画外音:“赶紧走了,李滟,快误机了。”

  李滟: “哎,马上就来”。一边答应一遍对水果商贩说:“老板,再来两筐桃”。

  画外音:“你不是买两盒了吗?你怎么还买呀?”

  李滟:“是啊,我就是买两盒啊,你看,外加两筐,还有这些……。

  浙江奉化桃研究所:0574-88857930

责编:每日农经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0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普通会员

UID
6978
鲜花
-24 朵
农币
-2 枚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7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一村一品新农村 蒙阴蜜桃(2007.08.15)

记者:师傅谢谢,到农村就得来点儿实惠的,您瞧,这小车多方便。终于到了沂蒙山了。

  记者:不是,我是来探秘的。

  记者:这不,观众朋友委托我到这儿看看,为什么蒙阴的桃好销,在市场上挺抢手的。让我探个究竟。顺道,我不是还能买两箱好桃回去。那边正装桃呢。

  记者:准备往哪儿运呢?

  经销商1:浙江。

  记者:这一车多少?

  经销商1:这一车500多箱。

  记者:500多件。

  经销商1:560箱。

  经销商2:这车桃我看中了我出0.95元/斤。

  经销商3:你出0.95/斤也不行,因为我们原来订好了,我们是老主顾,天天要这个桃。

  经销商2:我给大爷加5分钱每斤。

  经销商3:你问他。大爷,1斤加5分钱。

  种植户:不卖。

  蒙阴发展一村一品主打的就是桃,蒙阴的桃子不光市场上抢手,在产地就抢起来了。

  记者:人家出价高,你怎么不卖?

  种植户:订好了。

  记者:订好了价,不能变了。

  种植户:不能变了。卖给谁就是卖给谁了。

  老伯说的是订好了指的是定单,当地的农民种桃已经形成了定单生产了。

  记者:今天拉了多少斤桃?

  农户2 :24箱。

  记者:24箱,1箱能有多少?

  农户2:36斤。 不愁卖。南方的客户,还有我们当地的能人来收购,不愁卖。

  记者:您是从哪儿过来的?

  经销商4:浙江萧山。

  记者:今天准备拉多少桃子?

  经销商4:今天准备拉12吨。

  记者:收的话,今天多少钱1斤?   

  经销商4:0.8元/斤左右。

  记者:那边零售价能达到多少?

  经销商4:零售价一般2元/斤左右。

  记者:您觉得这边的桃子质量怎么样?

  经销商4:质量很好的。跟别的地方比,这边的桃子套袋,颜色好看。

  现在,每天进出蒙阴的运桃车辆都在上千辆,蒙阴地处沂蒙山腹地,能把这么多客商吸引来,靠的是品质。桃子运到南方要一两天的路程,怎么保证桃的品质呢?当地把收的桃子进行分级包装后,入冷库打冷24小时,然后用恒温冷藏车把桃子运到广东、福建等地。这样既保证了质量,又让蒙阴桃闯出了名堂。

  李淑忠:到市场上只有蒙阴桃可以先卖完,再卖其它省的桃子。

  蒙阴地处山区,桃树长在山上通风透光好,加上土壤磷钾含量高,有利于桃的生长。在市场上蒙阴桃以颜色好、个大、质优,口感好而著称。

  蒙阴县果业局副局长王发明: 一个营养价值比较高,再一个糖分大, 比其它地方的糖分大,一般高2度。在南方市场上占到50%的销售份额。

  记者:您看这些桃是现在正在收获的,红彤彤的,咱们再往这边看,这些套袋的。这个不是没摘袋,是因为还得过一两个月才能熟呢。蒙阴这个地方产桃,不是一个品种,大约有60多种桃,从五月份一直可以收到十月份,在这个期间只要是客商来收桃,都可以收到好桃。多个品种闯市场也是蒙阴桃俏销的一个秘诀。

  蒙阴种了40多万亩桃,今年产量在16亿斤。一村一品的主导产业成了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记者:今天摘多少桃?

  蒙阴县旧寨乡大山峪村 种植户 刘和勤:1000斤。这个是一级果,因为管理好,基本上都是一级果。单果重4两重以上, 4两重以下的很少了。

  记者:您这桃园种了多少桃?

  蒙阴县旧寨乡大山峪村 种植户 刘和东:种了6亩。

  记者:6亩,1亩收入多少?

  刘和东:1亩收入六千多元。

  记者:大爷,您连桃枝都弄下来,桃树不坏了。

  蒙阴县旧寨乡大山峪村 种植户 公维太:没事儿,明年还能生长。

  记者:不影响生长。

  公维太:不影响生长。

  记者: 大爷,我看您这桃个头儿不小,多少钱1斤?

  公维太:这特级果1.7元/斤。

  记者:1.7元/斤,人家都卖八九角1斤,您蒙我呢。

  公维太:那边正收着。

  记者:1.7元/斤收购是不是要赔?

  袁长年 河北保定收购商:赔不了。1天有多少要多少。这都属于精品果,套袋的。我用手一掂就知道这个桃有半斤,上下不差一厘。

  记者:太快长了吧,您现场掂两个。

  袁长年:整一斤。

  特级果的单果重量至少半斤,特级果比一级果更上一个档次,专走超市等高档市场,只要质量好,就能卖上好价钱。

  记者:我想买两箱桃带回北京。

  郭晓东:不行,我这没有了。

  记者:人家不是出1元,我出1.5元/斤还不行。

  郭晓东:我们这已经订好了,1箱1箱地接着运走。

  记者:您就欺负我不是本地人。

  郭晓东:我们当地人也吃不到很好的好桃。我们当地人都吃这小桃,大桃都运到外边市场去了,这个数量还不够呢。

  记者:人家蒙阴当地人都吃不到蒙阴当地的好桃,我这两箱泡汤了,空手而归。不过,帮观众朋友把问题弄明白了,这是最主要的。得,我回市场上买好桃去吧。

  地点: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

  电话:蒙阴县果业局13869933700

责编:每日农经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0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普通会员

UID
6978
鲜花
-24 朵
农币
-2 枚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7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敢比龙眼的黄皮(2007.08.01)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8月08日 01:42 来源:CCTV.com

    广州的夏天,骄阳似火,给记者的感受就一个字“热”,这时候,生意最火的就是水果吧了,一杯果汁喝下去,清凉又解渴,记者没想到的是,在果吧还发现了一个稀罕东西。

  旁白:摸起来软软的水分很足,个头有点象葡萄,剥开看看,还真和葡萄一个样,唯一不同的就是皮,上面有一些绒毛,就像猕猴桃皮。

  记者发现这种水果大街上到处都是,这黄澄澄的小葡萄市场上还真不少,这到底是什么水果呢?记者在这里终于找到了答案。

  原来它叫黄皮呀,那么,黄皮凭什么受到广洲人的喜爱呢?

  消费者:这个黄皮主要是说在广东这个季节,吃了以后喉咙就没什么问题了,没有痰,天气热的时候可以解渴。

  看来,这黄皮被广东当作夏天里的一种降火的水果,还有句话叫“饥吃吃荔枝,饱吃黄皮。”在中医里,荔枝吃多了容易上火,而黄皮恰恰解荔枝的火气。

  南方医科大学教授 靳士英:吃荔枝多了,肚子不好或是得了荔枝病,吃这个黄皮果可以解,它主要的作用就是有一点健脾,消食顺气,这样的一些作用。

  在广东黄皮和荔枝、龙眼相伴相生,是广东人夏季果篮里不可缺少的一种水果。价格和荔枝龙眼差不多,一公斤将近14元。

  广州某超市售货员:黄皮在6月底到8月初上市,卖的挺好的,每天我们能卖四百多斤。

  记者了解到,不光是爱吃黄皮,当地人还喜欢在家里种黄皮,这有点像北方人门种的葡萄树习俗,只不过黄皮树和葡萄葡萄树的长相大不相同。

  两棵树对比

  广州果树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冯瑞详:黄皮作为一种吉祥的果树,被人们种在房前屋后和庭院里面,这一串串的黄皮是金钱与财富的象征,据说种黄皮可以兴业旺家旺子孙。

  黄皮在岭南的种植已有一千年的历史,它广东是一种土生土长的水果,如今黄皮种植已经转向规模化生产。

  记者:这一串串黄皮挂在枝头,就象金光闪闪的金葡萄,摘黄皮去了。

  到果园里自己摘黄皮这价格可就高出了很多,一斤就要收十五块,俗话说,“千金难买一笑”,再贵的价格也有人买。城里人来采摘就为了图个高兴。不过,应该怎么摘呢?看把这位小朋友急的,快来帮帮他吧!

  看到了吧,这采收黄皮离不开剪刀,此外果实的成熟度也很关键

  广州市果树科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 徐社金:它成熟的时候呈古铜色,这个已经转成古铜色了,这个风味就很好。

  这满载而归的滋味真是不错,说了半天这黄皮的味道到底如何呢?记者决定还是和行家一起好好品尝品尝。

  广州果树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冯瑞详:这里有四个品种的黄皮。这个是无核黄皮,这个是金鸡心黄皮,这个是鸡子皮黄皮,这个是甜黄皮,前三种呢是酸甜的味道它的皮有芳香,那么这个是甜黄皮,它是纯甜的,一点酸都没有,但是市场上比较受欢迎的是酸甜味道的黄皮,这个金鸡心最好。

  记者:是不错。

  冯瑞详:但是你吃黄皮缺了一点技巧。

  记者:吃黄皮还有技巧?

  冯瑞详:那当然了,咬住果的三分之一,一捏一允。

  记者:真是很专业。那么为什么要这样吃呢?

  冯瑞详:这样吃的原因是因为你一咬的话,那个皮轻轻的咬破它的皮,那个黄皮里面的芳香就出来了。

  记者:那然后呢?

  冯瑞详:一捻,那果肉就全部挤到嘴里去了。

  记者:再嘴一允?

  冯瑞详:肯定连肉带汁带芳香就到嘬到嘴里去了,这样黄皮的风味就吃出来了。

  记者:很好吃。

  原来黄皮的诱人之处就是它皮上的芳香,那么和其它的黄皮相比,金鸡心黄皮是目前广州黄皮的主栽品种,色泽吉祥,个大,市场价格也是最高的。

  经营者:它一般每公斤8块钱,这是产地的价格,到了市场应该是要到30块钱一公斤,那么它的产值是6000块钱,高的话能达到7千块钱。

  据了解,金鸡心黄皮在港澳市场的价格每公斤高达30元 。如今,广州的一些农民就已经把果树种植方向由荔枝转向了黄皮。记者也感受了黄皮丰收的喜悦。

  广州市小洲镇农民:广州好多人都来我们这买黄皮,我们这种黄皮是金鸡心黄皮。

  记者不明白的是为什么黄皮大多在南方销售,北方市场很少见呢?

  广州果树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冯瑞详:因为黄皮是浆果,浆果很难储运。

  原来黄皮的保鲜储运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开发,所以北方的消费者还很难尝到它,不过记者在超市发现了一种可以带走的黄皮产品。

  记者:蜂蜜黄皮。

  超市售货员:整个黄皮都浸在蜂蜜里面,对咽喉肿痛有特别好的功效。

  记者:那我可要多带些。

  热线电话:020——86182599

责编:每日农经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客户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规则制度|隐私政策|小黑屋|活动|水果邦 ( 京ICP备06047721号-4 )

GMT+8, 2025-5-17 12:33 , Processed in 0.118863 second(s), 7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