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浙江人会做生意,也会做农业,懂市场,不盲从,他们是农业圈里的一股清流!
☆ 本地浙江农业,其实“身残志坚”
浙江农业用一个词形容是“身残志坚”,浙江人在先天条件不足的情况下,把经济和农业都发展好了。
浙江人为什么会成为改革开放的先锋?
因为穷,都是山,没土地发展经济,只能靠做小生意,就像《鸡毛飞上天》里面,张译和殷桃一样,挑着扁担开始挨家串户,用“鸡毛换糖”。
从“鸡毛换糖”开始,温州人浙江人开启了他们的商业传奇,把生意做到了全世界,跟犹太人齐名。
其实,农业也一样,浙江穷山恶水,并不适合做农业,但是浙江农人就跟浙江商人一样,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农业路。
“精致农业”: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
浙江农业的劣势很明显——土地少气候差成本高。
所以,浙江人做农业,根本就没想过产量,因为靠量,你根本干不过其他人。
典型的就是“红美人”,象山“红美人”能卖40块一斤,同源的四川爱媛就只能卖4块,别不服。
象山人种“红美人”,每亩的投入是几十万,最好的设施、最好的生产资料、最精细化的管理,这就是浙江农业的典型特征——精致农业。
去年,我问象山橘博园的韩东道:现在全国都在种红美人,你们这么大投入不怕吗?不做的平民点?
老韩回我:那你就错了,如果我们连自己最大的优势都放弃,那才是真的傻!
他说他就种好橘子,做好对外技术输出。建德草莓同样规模小,但在全国做技术输出的好几万,这群建德草莓人每年创收几十亿。
有所为、有所不为:只种精品,只卖江浙沪
浙江农业,最像日本农业。
其实也是没办法,浙江跟日本一样,做不了规模农业,土地是寸土寸金的,做规模是死路一条,反而走向了做精品的正道。
但也有个前提,浙江农业其实优势也很明显——市场。
江浙沪地区,是中国最有消费力的地区之一,对水果也是偏爱。所以,老韩才有底气说安安静静种好橘子。
浦江葡萄、象山红美人、还有仙居杨梅,产量都小,但是在江浙沪名气很大,他有市场优势,更适合安安心心做精品。
浙江本地农业,重点俘获上海、杭州、宁波老百姓挑剔的芳心,“产量高品质差”是自掘坟墓。
先天条件不足,反而技术领先
最近刚从浦江的葡萄基地回来,参观了老陈的特供G20葡萄园。
有意思的是,浦江葡萄虽然很出名,种植面积却很小,整个面积才几万亩,甚至比不上某些地方一家企业。
但是,葡萄设施栽培的规模,却全国第一!
虽然只有几万亩,但是几乎全部都是设施栽培。
不光是浦江葡萄,包括建德草莓,象山红美人,几乎都是设施栽培,同时套袋种植,投入巨资建设施大棚。
浙江的设施大棚,不是政府工程也不是面子工程,而是实实在在的全面普及,风景浙江独好。
不盲从,不扎堆,产业合理分布
浙江人做农业,就像他们做生意一样,不喜欢扎堆。
有个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过,中国人跟犹太人的区别:犹太人在一个地方开了一个加油站,生意很好,然后第二个犹太人就来开了一个餐厅,第三个犹太人就开了一个超市,这片区域很快就繁华。中国人开了一个加油站生意很好,第二个中国人肯定开第二个加油站,第三个… 但浙江人不这样,浙江的产业合理分布,义乌小商品,永康五金,台州汽车,宁波服装......
浙江农业同样如此,仙居杨梅、象山红美人、浦江葡萄、建德草莓......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优势产品。
然而我老家,冰糖橙火的时候,全省都种冰糖橙;黄桃火的时候,全省都种黄桃。
建德草莓小镇▼
懂农业的当地政府
浙江政府也比较开明,懂市场经济。
就像是蒲江葡萄,浦江县政府也是功不可没。
为了每亩3000斤的计划生育,蒲江县农业农村局每亩给农户补贴3000元;同时,设置专门的验收机构,每一亩的责任人从验收员到科长再到主要领导,如果发现验收作假,要负连带责任。 当年设施大棚的推广,也是充满智慧的,最开始100%补贴,然后50%,越往后越少,这就让农户有紧迫感,越早升级越好。
☆ 外地浙江农人:走出去,卖回来
浙江人虽然没田,但全国人民的田都可以是浙江农业的田。
比如,浙江人特别爱吃杨梅,但是本地价格高、上市周期短、价格起伏大。
所以,头脑灵活的浙江人,他们翻山越岭,去云南种杨梅。
他们把余姚本地的品种、技术员拉到云南去流转土地,搞杨梅种植,说白了叫“复制产品”,然后返销到浙江市场来,获得暴利! 对,要的是暴利!
云南杨梅错峰20天上市,赶上浙江市场最高价 堂友,余姚本地做杨梅的“梅老大”。 他告诉我们,其实云南种出来的杨梅并不一定会比浙江本地的品质更好,但是云南出产杨梅的时间足足比浙江本地提早上市了20天左右。而这20天几乎就是杨梅价格最高的时间。
以余姚本地种植的荸荠种为例(云南称之为大树杨梅)。在余姚,这种杨梅的出产时间基本在6月,而在云南石屏和富民地区5月初就能够上市。 那个时候云南的杨梅零售大约是10元一斤,然而通过空运到浙江来销售的杨梅价格在30-100元/斤不等。而且只要是品质好的杨梅,基本就是供不应求。
“浙江农业外地模式”在全国遍地开花
本地品种-本地技术-外地种植-错峰上市-本地销售。
本地品种和本地技术,保证产品出产是一样的品质和口感;外地种植,是为了获取更低的生产成本或者更有优势的上市时间,以此保证足够丰厚的利润;本地销售,是利用原有固定的渠道、老客户,开发更多的价值。
全国遍地开花:
浙江枇杷品种—浙江技术—云南种植—浙江销售 浙江建德草莓品种—建德技术人员—全国种植—全国销售 海南蜜瓜品种—海南技术—新疆哈密种植—全国销售 广西芒果品种—全国技术—四川攀枝花种植—全国销售 ……
堂评:
浙江人做农业最大的特征就是——市场第一。
然而这些年,我们接触过太多的企业和政府,往往是——规模第一。
并没有真正思考这个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没有思考市场能否承接这么大的体量,而且没有开放的心态,自认为产品天下第一。
这不是计划经济时代了,很多地方真的应该好好学学浙江农业!
(本文作者:财哥,来源:新农堂 谢谢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