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4-2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烟台
本帖最后由 三合土 于 2019-4-2 18:44 编辑
先不说客商怎么样,根据每一年的具体情况他们的标准可能要严格一些,也可能要松散一些,他也得保证他自己能够收得了货。比如说去年的早中熟品种,我看他们都按五成红甚至三成红的标准来收,因为市面上就只有这样的果.如果是丰收年景,估计他们的标准又会不一样了。如果是无理找茬压价压称或者欺压得太狠了,果农可能是存冷库也不卖给他,毕竟冷库至少在咱这边很普及了.很多小亏,果农一般都忍气吞声,自己承受了。毕竟是自己拿到市场上卖,消费者也会挑挑捡捡一下。
据说美国那边的消费者都学会了中国消费者买豆角的时候先掐一掐,看下嫩不嫩,光是从外表判断已经满足不了她们了,她们还学会了掐.说不定什么时候她们就带着放大镜、甜度计、硬度计、便携式光谱仪或者农残检测仪买果了!
咱作为生产者,也只有尽力生产出符合市场要求的果品出来,方无愧于脚下的这片土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