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把红枣变“元宝”的人-孙锦程日期:2011-4-1 来源:和田日报
10年前,孙锦程就以独到的眼光认定发展红枣产业很有潜力。凭着他的智慧,经过一番努力,10年后的今天,他已是年收入百万元的种枣能手。
今年43岁的孙锦程,是洛浦县拜什托格拉克乡斯格墩村的一位农民,瘦小的个头,双手长满老茧,戴着一副眼镜,但两眼却炯炯有神。
2001年,洛浦县林业局给孙锦程发放了红枣树苗。因不懂种植技术,接连数年,他承包的20亩红枣园年收入都是8000多元,除去成本、劳务费,纯收入少得可怜。和土地打了十几年交道的他,依旧无法摘掉贫困户的帽子,但孙锦程并没有因此气馁,他深深明白:要种好枣树,不能光靠经验与勤奋,最重要的是要学习掌握科学、先进的红枣种植技术。此后,他常去书店、村委会的农家书屋,还托人从内地买回了一大摞关于种植红枣的书籍。白天在地里干活,晚上翻阅书籍,边学边用,遇到不懂的技术,及时向县、乡农业技术指导员请教。很快,孙锦程就掌握了红枣嫁接、修剪、浇水、施肥等技术。他在学习书本知识外,还去了山东、河北、陕西等红枣产区,实地考察了红枣种植模式、水肥管理、嫁接修剪、市场行情等,及时将学到的好经验、好做法付诸实践,并结合和田的果粮间作、立体栽培模式,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在定植的枣树行距间套种了棉花、胡萝卜、小茴香等作物,增加了经济收入。
很快,孙锦程尝到了种植红枣的甜头,并不断地扩大自己的枣园面积。截至2010年底,他种植的红枣已达到了110亩。随着红枣种植面积的扩大,他的枣园吸收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有10个农民工长期就业,管吃管住,人均月工资1500元;年雇佣短期工在500人次以上,年支出劳务费20万元。
斯格墩村的农民都说:只有初中文化的孙锦程是一个善动脑子的人。多年来,孙锦程不断摸索、总结出了一条经验:要种好红枣,关键是嫁接修剪和施肥。他把自家的枣树全部进行了嫁接改良,并在冬、春季指导工人进行修剪,及时浇水施肥,不但提高了红枣的产量,而且品质也大大提升,平均单产在500公斤左右,亩均最高产量达到了1200公斤,闻名于和田各乡镇。通过他嫁接修剪的红枣因皮薄、肉厚、含糖分高,惹得收购商到田间地头以高价争相抢购。2010年,他家的110亩红枣收入达到了114万元。
孙锦程常常说:“一人致富不叫富,大家都富才是富。”他是一个热心肠的人,致富后的他不忘帮助邻里乡亲,常常召集枣农一起学习、交流红枣种植经验、技术。他还自己出资购买了投影仪、电脑,组织农民定期或不定期地观看专家课件,并指导农民将专家讲授的知识与当地实际相结合。每逢红枣重要的管理时节,他都会到村民家的田间地头,教授如何管理枣树、如何防病等。在他的热心帮助下,斯格墩村的农民都掌握了红枣栽培、管理技术,种出了优质的红枣,村里人均红枣纯收入达到了9000元。
靠种红枣富起来后,孙锦程家的生产生活条件也大变样。他买了一辆28万元的高级小轿车,建起了安居富民房,房内铺设了地板砖、安装了地暖,厨、卫、浴等功能设施齐全,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电器化设备应有尽有。
今年,孙锦程投资100万元,计划新定植红枣230亩,为所有枣树铺设滴灌设施,推广高新节水技术。孙锦程说:“红枣产业的发展潜力很大,我要把它做大、做强,进行规模化生产,带动农民增加收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