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邦农人之家

 找回密码
 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67|回复: 1

我国早、中熟苹果品种的生产现状、选育进展及发展展望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万

帖子

2261 小时

在线时间

537

好友

★版主★

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

UID
8184
鲜花
12871 朵
农币
140432 枚
发表于 2011-3-19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陕西铜川

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目前生产上有规模种植的早、中熟品种大多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品种。我们通过对我国早、中熟苹果产业的总结回顾,对我国自育的早、中熟品种加以整理评价,为一些适合种植早、中熟苹果品种地区发展早、中熟苹果品种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国,2007年苹果种植面积达到1961.8khm2,产量达到2786万t。生产上的主栽品种为富士系,占总栽培面积的65%以上;其次为元帅系、嘎拉、乔纳金,还有逐渐减少的秦冠、国光、金冠等品种。由于早、中熟苹果品种成熟时的气温较高,果实货架期短,使得早、中熟品种的种植面积有限,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在一些产区出现早、中熟品种果实畅销、售价偏高的局面。近年来在新发展果园中仍以富士晚熟品种为主,同时嘎拉、美八、藤牧一号等为代表的早、中熟品种比例逐渐增多。特别在黄河故道地区,由于夏季高温多雨,晚熟品种的病虫害相对较多,管理成本较其他地区高;且物候期早,种植的早、中熟品种成熟期早,可以早上市,市场销路较好,投入回报快,所以种植早、中熟苹果品种广泛被果农所接受。然而目前生产上有规模种植的早、中熟品种大多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品种。我们通过对我国早、中熟苹果产业的总结回顾,对我国自育的早、中熟品种加以整理评价,为一些适合种植早、中熟苹果品种地区发展早、中熟苹果品种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1 早、中熟苹果品种的生产现状
      1.1 早、中熟苹果品种的种植比例
      我国苹果产业中的早、中熟品种种植面积和产量所占比例相对较低。据统计,中晚熟和晚熟品种的种植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85%以上,而早熟和中熟品种不足15%。不同苹果产区的种植比例不尽相同,渤海湾地区的中晚熟和晚熟品种种植比例超过90%,而早、中熟品种的比例不足10%。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的主栽品种为富士、秦冠等,占种植面积90%以上;早、中熟品种的嘎拉、美八等作为搭配品种有零星种植,其种植比例也不到10%。适合种植早、中熟品种的黄河故道地区种植比例稍高些,但也不足20%。如河南省只有在豫东地区种植有少量的早、中熟品种;江苏省和安徽省种植的早、中熟品种比例较高,超过了20%。西南冷凉高地的四川省西南部和云南省东北部是早、中熟品种的适宜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在上世纪90年代培育出多个早、中熟品种。但是据作者2008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四川省种植的品种主要以金冠、富士、红星为主,其中金冠占60%,中熟品种嘎拉有零星种植。云南省也是以晚熟的富士为主栽品种,早、中熟品种比例亦不到10%。由于生产上的早、中熟品种种植比例少,总产量低,使得市场上早、中熟品种的苹果售价比晚熟品种的价格要高。而前者的生产成本低、资金回收快.已引起一些果农的重视。晚熟品种的种植比例大、品种单一、成熟期集中,造成后期的苹果市场品种单一,销售压力大、价格波动没有规律可循。
      1.2 生产上主栽的早、中熟苹果品种
      目前我国生产上主要栽培的早、中熟品种大多都是上世纪80、90年代从国外引进的品种,如藤牧一号、早捷、贝拉、美八和嘎拉等,早捷和贝拉由于酸度大逐渐被淘汰,藤牧一号、美八、嘎拉及其芽变系成为早、中熟品种的主要栽培品种。然而这些品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藤牧一号着色差、采前易落果且货架期短;美八的色泽好、果个大,但肉质稍粗、风味偏淡;嘎拉的品质好但果个较小,平均单果质量不足150g。近些年来我国自行选育出的早、中熟品种,如烟台市果树站选出的烟嘎系列,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选育的早红、华美、华玉,陕西农林科技大学选育的秦阳,辽宁省果树研究所选育的绿帅等,这些新品种在某些性状上明显优于目前主栽的早、中熟品种,已逐渐成为新发展果园早、中熟的主推品种。
      2 早、中熟苹果品种的选育进展
      2.1 育成的苹果品种类型
      据统计,我国有40多个农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250余名科技人员先后参与了苹果育种的研究工作,过国南等统计截至20世纪末,通过各种育种技术培育出苹果新品种有200多个,在所有培育出的品种中,早熟品种占16.9%、中熟品种占29.3%、中晚熟品种占38.8%、晚熟品种占15.2%,所有的品种均为鲜食品种。2001年以后培育的新品种有45个,其中早、中熟品种16个,占培育品种的35.60%;晚熟品种29个,占64.4%;另有加工品种6个,占13.6%。
      2.2 不同时期的早、中熟品种选育研究
      从我国开始苹果选育新品种研究以来,不同时期对早、中熟品种的选育目标不同。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选育出的早、中熟苹果品种有伏红、迎秋、红花、双红、友谊、伏锦、红生、甜黄魁、瑞香等,由于这些品种的品质一般、产量较低,在生产上没有规模栽培。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金冠、元帅、国光为我国苹果生产上的三大主栽品种,这一时期的育种目标是以培育优质、高产、耐贮藏的晚熟品种为主,早、中熟品种的选育数量很少,只有辽伏、金红在某些地区一度成为生产上的主推品种。
      80年代至今,国外的一些优良早、中熟品种引入我国,成为了我国早、中熟品种栽培中的首选品种,如藤牧一号、嘎拉、安娜、早捷等。这一阶段也是我国选育早、中熟苹果品种最多时期。先后选育出的早、中熟品种有伏帅、伏翠、宁秋、特早红、岱绿、杭冠、杭翠、云早、云霞、象牙黄、烟嘎系列、华美、秦阳、七月鲜、泰山早霞、华玉、绿帅等。许多品种在一些新栽果园中占有一定的栽培比例。如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培育的华美和早红品种在黄河故道地区、河南省三门峡、山西省运城、陕西省渭南已有规模栽培:辽宁省果树研究所选出七月鲜在黑龙江、吉林、新疆、辽北地区有一定的栽培面积。
       2.3  早、中熟品种的主要选育单位和选育方法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培育出的早、中熟苹果品种共有40多个,参与的育种单位有20个,其中选育出品种最多的单位是云南省园艺研究所,共选育出8个新品种,成熟期从6 月下旬到8月下旬。其次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共选育出4个新品种,吉林省果树研究所、青岛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和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各选育出3个新品种,其余的育种单位均选育出l~2个新品种。
      在选育方法上,主要是以杂交育种为主,芽变选种和实生选种为辅。其中利用杂交育种方法培育出的早、中熟品种有24个。利用芽变选种和实生选种培育的早、中熟品种有20个,其中通过芽变选育出的品种有12个,选出品种最多的是嘎拉芽变,共有5个品种,也是生产上应用最多、栽培面积最多的芽变品种;通过实生选育出的品种有8个,其中国光自然实生品种1个、金冠自然实生品种3个、嘎拉自然实生品种2个、不知亲本的自然实生品种2个。有一些早、中熟品种已在生产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成为当地的主栽品种。如山东省果树研究所从金冠实生单株中选出的岱绿,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从嘎拉实生中选出的早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从嘎拉实生选出的秦阳,辽宁果树研究所从金冠实生中选出的绿帅等。
      在辐射诱变育种方面,我国应用较少、发展缓慢。利用60CO-γ射线处理苹果休眠枝条和种子,共获得5个诱变品种,但只有宁夏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诱变的宁光品种为中熟品种,其余的均为晚熟品种。
      在生物技术育种方面,我国于7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花粉培养育种和胚乳培养育种,直到2004年发表了用富士的花药培养出来的新品种一华富,但尚未有早、中熟品种培育的报道。
      3 早、中熟苹果品种的发展潜力与展望
      3.1 早、中熟苹果品种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加
      目前我国苹果品种的种植存在有早熟品种短缺,中熟品种不足,晚熟品种单一,且相对过剩。随着政府主管部门加强农业产业结构的凋整,促进了各地苹果产业的发展,在苹果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了要适当增加早、中熟品种的种植比例,提升晚熟品种的质量。不同地区的早、中熟品种熟期距市场的需求有一定的差异,发展早、中熟品种的比例也不尽相同。在一些地理位置偏南地区如黄河故道地区、西南冷凉高地,由于物候期较早、果实成熟早,能提前进入市场。所以在这些地区利用地理区位优势,适当增加早、中熟苹果品种的种植比例,建立有规模的早、中熟苹果品种基地,不仅满足我国水果市场对早、中熟苹果品种的需求,也为东南亚市场和中亚市场提供了早期的新鲜苹果。同时提前鲜苹果的上市时间,也延长了苹果鲜果市场的供应时间,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3.2 早、中熟苹果品种选育的重视程度加大
      以前大多数苹果育种者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培育优质、耐储藏、丰产的晚熟品种。近10a来由于国家在农业科研方面的投入力度加大,从事苹果育种的单位、人员也已增多。特别是在2007年末,国家启动了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围绕苹果早、中熟品种育种还设立了专门的研究岗位,使得早、中熟苹果的育种成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加上各个育种单位的育种目的多样化,每年围绕早、中熟的杂交组合和杂交实生苗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培育早、中熟苹果新品种的概率增大。还有利用常规育种技术与生物育种技术、预先选择技术相结合的综合高效育种技术体系,提高了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周期,加快了早、中熟新品种的培育速度。
      3.3 苹果新品种(系)的试验示范逐渐规范化
      我国培育的苹果新品种总数不少,但由于对大多数新育出来的品种缺乏系统的栽培配套技术研究,特别是缺乏在不同生态条件下采用不同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很少开展对新品种的果实采后处理、市场开拓方面的研究,使得有些新品种没有在生产上得到推广。随着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和全国苹果育种协作组的工作全面展开,在培育新品种的同时,更加重视了新品种的试验示范,不断地完善新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使得新品种的推广潜力大为增加。
      3.4 生产上有发展潜力的早、中熟新优品种
      在苹果产业规划中要求适当提高早、中熟品种的比例,选择种植果实经济性状和栽培性状优良、并有一定的贮藏能力和货架期是各地主管部门和果农首要考虑的问题。在目前一段时期内,优系嘎拉、美八等品种仍是生产上主栽的早、中熟品种。除了这些品种外,还有一些我国自行培育的早、中熟苹果品种可以作为今后生产上主要推广的品种。
      3.4.1  华美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用嘎拉和华帅杂交培育而成。果实圆锥形,平均单果质量265g,果面平滑光洁、无果锈,果点较明显,果实底色黄绿,果面着鲜红色,艳丽美观。可溶性固形物13.6%,风味酸甜,有香味。该品种果个大、颜色鲜艳,外观不亚于美八,且品质优于美八,贮运性和货架期较美八长,果实成熟期为8月初。
      3.4.2  华玉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用藤牧一号和嘎啦杂交培育而成。果实近圆形、果面着鲜红色条纹,着色面积60%以上,果实颜色明显优于亲本品种藤牧一号和嘎拉。果肉细、脆,可溶性固形物15%,风味酸甜适口、有清香。果实7月中旬开始着色,7月下旬成熟。果实发育期110~120d,成熟期比藤木一号晚2~3周、比嘎拉早2周。
      3.4.3  秦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果树所从皇家嘎拉自然杂交实生苗中选出的。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质量198g。果实底色黄绿,着鲜红色条纹。肉质细脆,风味酸甜,品质上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2%,7月中下旬成熟,室温条件下可存放15d。
      3.4.4  绿帅  辽宁省果树研究所从金冠实生中选育出来的。果实短圆锥形,单果质量245g。果实底色淡绿至黄绿,果肉白色至黄白,质地松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7%,果实8月上旬成熟,成熟期比藤牧一号晚15d,室温条件下可存放15d。
      3.4.5  早翠绿  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用辽伏和岱绿杂交培育成的。果实圆形或圆锥形,平均单果质量151.3g,最大果质量204g,果实色泽绿色。肉质细脆汁多,酸甜适口,香味浓。可溶性固形物14.1%,7月旬成熟,室温条件下可贮藏15d。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作者:过国南 阎振立 张恒)

评分

参与人数 1鲜花 +5 收起 理由
shgb + 5 对我很有帮助!!

查看全部评分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48

帖子

41 小时

在线时间

5

好友

小学二年级

Rank: 3Rank: 3

UID
59773
鲜花
0 朵
农币
572 枚
发表于 2011-3-20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西太原
值得研究。。。。。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客户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规则制度|隐私政策|小黑屋|活动|水果邦 ( 京ICP备06047721号-4 )

GMT+8, 2025-5-3 11:33 , Processed in 0.076013 second(s), 3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