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关于“伦晚”这个品种,最早来自于花果飘香的文章,清扬把伦晚作为柑桔四小龙之一。出于专业的爱好,在去年伦晚上市的时候,在顺丰大当家的直购平台上买了一箱,感觉味道不错,比普通的橙要感觉口味更好,更甜,确实留下了较好的印象,虽然外观并不怎么的出众。 今年我从网上购买过来自四川的“不知火”,广西武鸣的“沃柑”,也在“伦晚”成熟的时候,在顺丰大当家上购买了一箱“伦晚”橙,价格99.9元,名称为:三峡伦晚帝王橙,我希望能够买到好的伦晚,期待出现如1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这样我能够对伦晚有一个真实的体验。我认为我这种消费习惯是典型的惯性消费。 当收到“三峡伦晚帝王脐橙”后,我却很失望。首先有点失望的是今年的伦晚的果心有较粗的白色海绵,也就是说,橙的中心有空心化的现象,而且较为普遍。味道较虽然也过得去,但测得的糖度于期望的还是差了不少,只有11.9%。我开始以为这批果可能来自于幼龄初结果树,毕竟对于“伦晚”来说也是没多少年的事情,加上今年的气候,感觉有些不可控,虽然失望了点,但也能够接受。 (中心的白色很明显) (这是测得较高的糖度) (虽然糖度有些低,但口感还是过得去,只是伦晚的那种浓郁的风味吃不大出来) 然而让我在意且非常失望的是销售单位的外观品控。作为一款号称“三峡伦晚帝王橙的伦晚脐橙”线上销售产品,没有让我感觉到其价位近12元/斤的价值。这款产品最多做到了一点,就是单果重在200克以上,除此之外我认为品控很差。虽然在礼盒纸箱设计的不错,但却与里面装的橙并不相配,你能感受到橙子在箱子里面自由的滚来滚去,竟然没有装满。其次是打开后,里面的果型和色泽有好几种,圆的,长圆的,黄的、橙红的都有,感觉这里面是二种橙;再者就是里面有几个溃疡病果和泪痕型炭疽病果(或是树脂病果,如有弄错,请大家指正),这是非常明显的外观缺陷,但却出现在这箱果里面,并且占了28%的比例。 (外观还是蛮大气的,直接用礼盒作为电商包装寄的也不多) (里面感觉就不好了,感觉好象一箱少了二个,如果说是重量到了,那么怎么设计这样的一个箱子,我如果送人别人是不是感觉我吃了二个?橙子在里面滚来滚去,很自由,还好橙是耐撞的水果,这也是为什么橙子电商多的原因,物流性能好) (这8个橙子感觉形状各有千秋,色泽也不一样,不知道分级是怎么分的) (跟去年只有几个疤痕比起来,这次直接出现了溃疡病果,外观有问题的果4个,占比28.6%)
作为一个在顺丰大当家平台销售的一款产品,运行这款产品的电商团队应该明白产品与宣传之间需要有必要的相似性,而我之所以认为失望,正是由于对于品质的控制的失望。没有品控,何来品牌,没有了品牌,谈何市场。虽然很多种植者和经营者都理解这一点,但在现实的操作中,我很不明白为什么依然出现如此的操作,这样的一箱伦晚,必然会流失一个客户,其实我很想知道其中的原因。 前二天花果飘香发表了清扬的一篇关于伦晚的文章: 这是清扬慕伦晚之名去了趟秭归而成的文章,清扬说文章早就写好,只是放着没发,原因也简单,这不是一篇相对正面的文章。在总结秭归脐橙怎么了的原因时,清扬认为这是标准化问题,这里引用他的原文: “但今年市场行情的风云突变也应该为这个产业敲响警钟。在我看来,无论是去年宋云峰退出电商平台,还是今年“红肉”“伦晚”脐橙的价格下滑,其背后的本质都是果品的标准化出了问题。 这个标准化问题也正是国产水果普遍存在的诟病! 经常有人跟我说:“为什么我的水果比进口水果好吃,但就是卖不出它的价格。”问题就在于我们的水果太“任性”!时而“温柔似水”,时而“暴跳如雷”。 对商品来说,稳定比偶尔的高品质更重要!" 而我认为,这并不全是标准化问题,核心是商品化程度低的一个表现。我国的水果标准是以产品为实施对象的,而不是以商品,随便举个例子,如NY5014-2005 无公害食品柑橘类水果这样的标准,这些标准根本与最后产品的商品化无关。而许多农业从业者并没有理解农产品商品化的核心要义。商品一定是一个生产者或企业的行为,或者说是一个市场主体的行为,从经典的经济学认为商品是用来交易的产品,因交易而生,而交易必然是交易主体的事情,因此他不是一个产业行为,由政府或行业制订的相关标准自然与企业的商业化需求有差别。我认为一个如”伦晚脐橙“的商品,应该具有明确的定义,包含了果品的信息,比如大小,生产的企业,包装,相应的安全标准等等。除了这些,商品最重要的特性是一致性,当然还有可识别,可监管,可追溯等方面的内容。 (花果同期的伦晚橙) 相对于2018年我买到的伦晚,确实如同清杨老师的文章中所言,真的太任性,这种任性直接导致了我对供应商印象很差,同时也附带对顺丰大当家,还有产地产生不信任感。而这正是当下许多正在打造区域公众品牌的地方政府所不愿意见到的。 引用秭归本地电商平台“七公主”的创始人之一宋云峰的话:“问题在上端,在品质把控上。一旦达到一定量,比如一次收几万斤之后,就容易出问题,农民缺乏契约精神,追求眼前利益,恨不得把最差的货都夹杂着卖给你,尤其是价格高的时候。” 在解决柑桔品控上,清扬的观点是通过分级过程的标准化,让企业的品牌来代替现有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长满着公地悲剧的区域品牌。 (照片上如此漂亮的橙,为什么到消费者的手里却是另外一个样子) 我认为伦晚脐橙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更多的在于种植者和销售者是利润竞争的关系,双方谁都不想吃亏。但是一个优质农产品的出现,却需要从生产开始进行品控,而这要求生产者与销售者要通力合作,形成利益的共同体。从这个意义上说,秭归晚熟脐橙的现状,正是各方只看到眼前利益的结果。 稳定的品质,不仅需要种植者努力,更来源于分级设备的投入,我认为政府应该在分级的社会化服务及利益分配机制的建立上给予投入与重视,因为没有一箱箱伦晚橙口碑和美誉度的支撑,就不会有区域公众品牌的口碑和美誉度。 伦晚要走得长远,不仅仅需要依靠秭归三峡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更需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让各方都能获得利益,都有积极性才是最根本的出路。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并不是标准化能够完成的,也许在这个过程中,伦晚脐橙缺少了一个最重要的基础,那就是信任。而牢固地构建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任,才是一个品牌成长的核心基础。
作者简介:邱立军 浙江舟山人 高级农艺师 悠果农业主创 转载请说明来源与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