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因为有人在论坛里说灰霉病是细菌,后来又说是灰霉病是高温高湿导致的。还说蓝莓露天栽培,很少发生灰霉病,我想说,灰霉病是真菌病害,主要原因是低温高湿导致病菌快速繁殖传播感染。蓝莓上发生灰霉病很多果园都有。 为了邦友不被误导,我在网上查了一下资料,发现有篇文章写得不错,并且有配图,所以就修改了补充了一下。增加了一些图片。 灰霉病是蓝莓生产上危害较重的一种病害,且在各蓝莓产区均有发生。灰霉病不但侵染蓝莓的叶、花和枝梢,而且还会引起果实腐烂,严重影响蓝莓的产量和品质,给蓝莓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013年4月,浙江省临安市遭遇长期低温多雨天气,致使蓝莓出现大量烂花烂果和新梢枯死,造成损失15%以上,经鉴定是蓝莓灰霉病侵染所致。 灰霉病主要为害蓝莓的花,幼果,果柄,叶片和新梢等幼嫩器官。 蓝莓灰霉病的发生时期主要是在蓝莓的花期和果实发育期这两个时期。具体的症状是花蕾和花絮表面出现一层蓝灰色的细灰尘状物,而这一现象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开放的单花受到感染而传染的。下一步的症状就是花的其它部分逐步的变黑慢慢枯萎。进一步影响到果实,造成果实腐烂。 灰霉病危害蓝莓叶片 危害叶片,主要从叶尖或叶缘侵入,沿叶脉间成“V”字形向内扩展,病斑黄褐色,病健交界分明,有时病斑上会出现不太明显的轮纹。
嫩梢感染灰霉病 危害嫩梢,受害幼嫩枝条首先由褐变黑,最后褪色变为黄褐色或灰色,在感病嫩枝上可见黑色硬块,潮湿天气下发病部位长出灰色霉状物。 果实感染灰霉病 危害果实,主要从萼部边缘侵入,受害部位先呈淡褐色,迅速扩展到整个果面呈褐色,后果实凹陷腐烂,果面布满灰色霉层。 病原菌及发生规律 1. 病原菌 蓝莓灰霉病是一种真菌病害,病原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属半知菌亚门葡萄孢属真菌。在低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病,温度为20℃,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最利于菌丝的生长,温度超过30℃,菌丝生长将受到严重抑制。 2. 发生规律 以菌核、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土壤中或病株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季气温回暖,雨水偏多时,分生孢子通过气流、雨水传播到叶、花等幼嫩组织上进行初次侵染。蓝莓谢花后花瓣不易凋落,若碰上连续阴雨天气,花残体上会迅速形成灰色霉层,对幼果和嫩梢造成二次侵染。低温高湿最易造成灰霉病的流行,枝叶过密、通风透光不良、机械损伤均能加重发病。 3 防治措施
3.1 清园除菌,在生长季节及时摘除病叶、病花、病果,减少再侵染的机会,冬季结合修剪彻底清除枯枝、落叶等病残体,集中烧毁,冬天可以用石硫合剂给蓝莓园喷喷,降低病原基数。
3.2 加强枝梢管理 ,蓝莓枝梢萌发量较大,需加强摘心、抹芽等管理,增加通风透光性,降低树体内部湿度,能减轻病害的流行。3.3 保护地栽培蓝莓时 ,需要加强通风排湿工作,使空气相对湿度不超过65%,可有效减轻灰霉病发生。
3.4 严格控制浇水,尤其在花期和果期应控制用水量和次数,避免阴雨天浇水。(这点是我反对某邦友的理由,因为浇水会提高蓝莓植株周围的空气湿度,利于灰霉病孢子繁殖,传播。
3.5 不偏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促苗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
3.6 药剂防治,在开花前至始花期和谢花后用国光豪壮1500倍或国光腐霉利1000倍全株喷雾,使用2次,间隔10-15天,可以有效的防治灰霉病。或者 可于开花前至始花期和谢花后喷50%速克灵1 500倍液或40%施佳乐800倍液,也可在花前喷50%代森铵500~1 000倍液、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用其他防灰霉病药剂。但果期禁止喷药,以免污染果实,造成农药残留。(萍沃注:打药不是解决办法。前5点多注意,不要让利于灰霉病的环境发生。灰霉病也就少了。) 分级、包装等过程中必须小心操作 ,避免对果实造成机械伤,坚决剔除病果、伤果。 本方案仅供参考,具体管理及产品应用应根据品种因素、气候条件、生长环境及栽培管理措施等自身情况进行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