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花好果园 于 2018-2-23 15:41 编辑
有些像干腐病,以下仅供参考:(一)症状 枝干干腐病多发生在枝龄较大的主干和主枝上。发病初期,病部微肿,表面湿润。病斑长形或不规则形,常渗出茶褐色粘液,俗称“冒油”。病部常仅限于皮层,衰老树上也可深达木质部。此后,病部逐渐干枯、凹陷,呈黑褐色,并出现较大裂缝。发病后期,病部表面生有大量梭形或近圆形的小黑点(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 (二)侵染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等,在枝干的病组织内越冬,翌年4月间产生孢子,借风雨传播,经伤口或皮孔侵入。潜育期6~30天。温暖,多雨气候利于发病;高温时,发病受到抑制。枝干干腐菌为一种弱寄生菌,树势弱时,发病重。树龄较大,管理粗放时,易发病。 (三)防治方法 加强综合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加强树体保护,减少和避免机械伤口、冻伤和虫伤,及时剪除枯枝。发现病斑及时刮治,并用石硫合剂原液或50倍的福美胂液消毒。早春发芽前全树喷布5波美度石硫合剂,生长季节喷1:2:200倍波尔多液2~3次进行树体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