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邦农人之家

 找回密码
 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edujuan

[分享] 花果施肥研究资料专贴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715

帖子

525 小时

在线时间

3

好友

大学一年级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UID
52228
鲜花
-128 朵
农币
3623 枚
 楼主| 发表于 2010-2-27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科普讲座国外微生物肥料发展概况
2009-05-28 15:03:41 作者:www.chinaof.net 来源:《土壤肥料》 浏览次数:164 网友评论 0 条

1.根瘤茵剂在世界范围得到推广和普及世界上许多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意大利、奥地利、加拿大、法国、荷兰、芬兰、泰国、韩国、印度及非洲的一些国家,至少有7O多个国家研究、生产和应用豆科根瘤菌,不仅面积不断扩大,而且应用的豆科植物种类繁多。不少国家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混乱后,逐步认识到加强根瘤菌肥料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2.固氮细茵、解磷细茵和解钾细茵等的研究除根瘤菌以外,许多国家在其它一些有益微生物的研究和应用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前苏联及东欧一些国家的科研人员进行了固氮菌肥料和磷细菌肥料的研究和应用,所用的菌种为圆褐固氮菌和巨大芽孢杆菌。他们和前捷克斯洛伐克、英格兰及印度的研究固氮菌的工作者证实,这类细菌能分泌生长物质和一种抗真菌的抗生素,能促进种子发芽和作物根部的生长;2O世纪7O年代末和8O年代初,一些国家对固氮细菌和解磷细菌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各异,对其作用还有相当大的争议。但在固氮螺菌与禾本科作物联合共生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许多国家作为接种剂使用。总结2O年来世界上一些国家的田间试验数据表明,固氮螺菌接种在土壤和气候不同的地区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在6O%~70%的试验中可增产5%~3O%。它们促进生长的主要机制是能生产能促进作物生长的物质,能促进根毛的密度和长度,侧根出现的频率及根的表面积。固氮菌在一些国家的使用效果如下:①美国。1975—1984年在佛罗里达州研究表明,施用固氮螺菌每年大约固氮2.6kg/亩(1亩=l/15ha),在玉米中施用有的增产显著,达1O%一20%,而有的差异不显著,接种未见产量有明显改变。目前,有一家公司推出了一种接种剂“Azo—Gree”,用于禾本科作物。(印度。2O世纪8O年代,在l1个中心进行了许多接种试验。接种剂由德里的一个实验室提供,开始时活菌数为每g1.5X10“个,9个月后变109个,种子用糊浆法接种,用羧甲基纤维作粘着剂。总结多点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作物和农业条件下,增产15%~19%,高粱、珍珠米等反应明显。在接种谷子、高梁的试验中,有5O%获得显著增产。⑧以色列。1979~1986~,在4O个点上对玉米、小麦、高粱等进行接种试验,每粒种子接种量为1O个,增产15%~2O%在夏播作物接种试验中,75%获得增产的结果;而冬小麦接种试验中,只有50%增产,增幅为5%~12%。综上可以看出,微生物肥料的功效已得到人们的承认,但它在生产中的效果还不是很稳定,这限制了它的进一步推广和普及,这是由于微生物肥料的作用受许多条件制约,对一些制约因素如果不清楚或根本不了解,好的应用效果就无从谈起。如微生物和寄主之间的关系,品种专性和光谱性机制;制品中微生物进入土壤后的制约因素,同类微生物的竞争等,这在根瘤菌肥料中尤为重要;再有接种剂细菌在载体上的存活,在种子上的存活,在根际的定植,引起植物反应的程度,及其应用方法等方面,都需要进行广泛的研究,为微生物肥料的应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使微生物肥料得到广泛的应用。这是由于当前世界人口猛增,社会对粮食和肥料的需求日益迫切。然而作为化肥生产原料和能源的石油资源有限,依赖有限资源终难以维持农业的持续发展。而今后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可持续农业,因此就
  要发展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不仅可补充肥源的不足,而且有可能列为绿色食品进入商品市场,成为新兴的“绿色产业”。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715

帖子

525 小时

在线时间

3

好友

大学一年级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UID
52228
鲜花
-128 朵
农币
3623 枚
 楼主| 发表于 2010-2-27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我国微生物肥料生产应用的问题和误区
2009-05-28 15:02:30 作者:www.chinaof.net 来源:《中国种植业大观·肥料卷》 浏览次数:65 网友评论 0 条

1.问题   我国微生物肥料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研究、生产及应用效果和开发等诸多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问题,需要尽快解决。
  ①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仍然明显落后于生产实际,许多障碍应用效果提高的因子未能得到深入研究,多年来的这种头重脚轻的研究格局和长期投入极低的态势已经制约了应用发展。曾收集过150多篇报告,涉及机理的研究极少,主要是一些增产原因的分析,诸如分析了株高、株数、分蘖、苗数、粒重和百(千)粒重,少数的文献探讨了微生物肥料适合的接种剂量(显示效果的活菌数量),个别的还测定了土著群体数量的多寡与接种必要性的关系。但真正涉及微生物肥料及产品中微生物本身,例如,它们的作用实质,产品制造过程中最佳、最合理的工艺,微生物肥料施用后在土壤和植物根部的定居、存活和数量消长,与土壤中的同类或异类微生物的竞争,以及影响微生物肥料作用发挥的其它制约因素等,研究得极少,深度也远远不够。长期以来,从国家的角度极少有微生物肥料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立项,不仅相关的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条件、设备落后,而且科研队伍萎缩、老化也是一个突出问题。除此以外,极少有企业愿意出资在这方面加强研究。
  ②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一些产品的构成需要改进。目前我国微生物肥料生产的产品存在较多的质量问题,诸如有效活菌含量低,杂菌率偏高,有效期短等。还有一些产品的构成表现出明显的不合理,例如菌种的组合、产品成分组成等,有的产品组合的菌株报告有多种,实测结果不符,在与营养成分的搭配上或高或过低,表现出明显的随意性。同一类产品质量差距很大,影响了市场的开拓和农民使用的积极性。
  造成产品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研究薄弱,企业的技术素质低下和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的不合理或相对落后,一些人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产品质量问题对微生物肥料行业的健康发展的制约不容低估。
  ③未经登记的国外产品的大量涌入。近10年来,国外的一些未经登记的微生物肥料产品通过各种途径、关系在国内生产、推广、销售,有的产品故弄玄虚,号称内含80种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有的产品其一级制剂售价30万人民币/吨,有的则有强烈的宗教色彩,问题较多,特别是菌种缺乏安全监督,也不乏假冒产品,对其产生的负面影响不能忽视。
  ④市场上不乏伪科学或伪劣产品。微生物肥料市场较乱,多年来未能从根本上予以净化。有的借助于不正当手段,迅速扩张,不问产品质量如何,大发转让财;有的是号称产品内有神奇的“基因工程菌”,集固氮、解磷、解钾、固碳于一身,能“取代化肥”;有的声称已解决非豆科固氮、结瘤难关,使用后不仅内含百余种微生物,而且此类产品可使多种非豆科作物“结瘤”;有的甚至吹嘘:“非豆科植物与豆科植物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经过‘驯化’的根瘤菌菌株或固氮菌菌株,既能侵入豆科植物,也容易侵入非豆科植物(包括禾本科植物、蔬菜、花草、树木等),与宿主共生固氮。有的长出根瘤,有的没有明显的根瘤”,还有的刊登非法广告,声称每亩地用这种“生物肥料”500克即可满足作物对氮、磷、钾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需求。加上长期以来一些新闻媒体的过热炒作,已形成了认识上和生产上的极大混乱,多次发生减产、农民投诉的事件。在市场上打假应该与扶优同时并举,只有扎扎实实提高微生物肥料产品质量,开发新型制剂,提高生产应用效果,扶植优质产品才能最大限度地遏制伪科学和伪劣产品。同时,应该认真了解一直对某些产品的反复炒作的真实原因,把对微生物肥料的宣传从天上降到地上,恢复它本来的面貌。
  ⑤行业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产品标准有待强化。我国的微生物肥料生产应用过去一直没有从国家的角度进行管理和质量监督,也没有国家或行业标准。虽然1994年5月颁布了我国第一个微生物肥料行业标准(NY227-94),但与微生物肥料产品的多种类极不适应,一部分产品由于进入市场时间不长,企业提出的技术指标也不尽合理,需要进行多点、多次的验证试验,才能确定最合理的指标,制订出科学的产品标准。还有一些产品是新研制的,或是国外产品,已有的微生物肥料标准不能涵盖它们,例如,光合细菌肥料、分解秸杆的微生物制剂及多种复合微生物肥料以及微生物发酵后的微生物生长调节剂类等等,需要尽快试验、验证,出台新标准,以利于对这些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最近××部出台了一个”煤矸石微生物肥料技术条件”的微生物肥料行业标准,在此领域中引起强烈的异议,因为该标准中既不对使用菌种做明确说明,又使用了不能说明产品质量的检测方法。
  虽然农业部于1996年开始将微生物肥料纳入肥料登记的管理范畴,规定微生物肥料必须在农业部进行检验登记,近二年的实施中发现问题并不简单,一是许多产品逃避质量监督提出种种理由不进行登记,诸如知识产权、“保密”等,还有就是越权发证,多头管理,地方保护,使一些有问题或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堂而皇之地进入市场,还有就是多证申办,使企业不堪重负等等。这些状况不仅不利于生产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对本领域的产业化也是一个严重的障碍。除了上述几方面的问题以外,对微生物肥料生产应用认识方面近几年形成了较大的误区,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容低估。
  2.误区
  (1)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微生物肥料的作用
  微生物肥料在我国究竟有无效果?我国的微生物肥料研究、应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它在农业生产中确实起了重要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在耕作改制稻田绿肥紫云英北移过程中,新种地区种植紫云英时是否应用紫云英瘤菌肥料成为技术关键。接种与否差异极大,增产幅度可达数倍,原因是新栽种紫云英地区土壤中没有相应的紫云英根瘤菌(Mesorhizobium huakui-i)结瘤,植物生长不良。在种植紫云英不同年数的田块上接种试验表明,种过1年紫云英的田块增产60%~100%,种过2年的增产20%~60%,种过3年的增产15%~40%,种过4年以上的仍能增产10%左右。这是微生物肥料增产效果的一个范例。除了根瘤菌肥以外,其它的微生物肥料的增产幅度报道差异很大。一种情况是在严格的田间试验条件下,设计合理,无论小区重复次数、排列方式、收打和统计等均合要求,这样的结果令人可信。有些报道或报告则看不出试验是如何进行的,但效果之高则令人难以置信。如有人曾报道某种微生物制剂在辣椒上经济效益高达1∶2280~3075。往往这类微生物肥料应用面积大,但试验研究报道却很少。有的即便有,也只是一些简单对比或不规范的试验结果。在生产应用过程中一些虚假或名不副实的广告宣传往往帮了倒忙,例如没有高新技术内容的冠以高新技术帽子,没有采用生物技术的冠以基因工程手段等,有的声称可以取代化肥等等。另外还有一些报道的统计不科学,如把增产1%~2%的也列为增产效果。在试验中应用微生物肥料未获增产或效果不明显的情况是经常可以遇到的,也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微生物肥料与其他肥料一样,其施用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然而,从调查中发现这样的结果极少有报道,有的虽然报道了却缺乏分析(例如未见到效果与产品质量之间关系的分析)。仅看到一例关于“联合固氮菌及种衣剂增产效果研究”的报道,结果表明“在不施肥的条件下,进行种子处理的籽粒产量,与对照相比减产27.2%~34.2%”(未见原因分析)。另外,有一个关于某种微生物制剂在湖北省应用效果联合试验的报道,分析了在7种作物66个点次的报道,有增有减,有的作物有效,有的作物基本无效,可惜这类报道太少。
  长期以来对于微生物肥料有无作用、有多大作用一直有不同的看法,甚至反差强烈。认为微生物肥料没有什么作用的人有的是不了解微生物肥料的作用实质,有的认为土壤中已有大量的微生物,无须再施入。他们并不了解微生物肥料是将人工选育的优良菌株经发酵扩大,集中施行种子表面或其周围,形成群体优势而发挥作用的。有人则是根据自己的试验结果来否定所有的微生物肥料,却未对影响试验的条件、因素诸如产品质量、保存条件、使用的作物是否符合、方法是否正确,有无配伍禁忌等进行认真分析,即得出这样的结论。还有一些人,则可能是出于偏见,全盘否定微生物肥料的作用或微生物肥料行业;另一些人则将微生物肥料的作用无限夸大,甚至宣传施某种“微生物肥料”一次,即可不再使用化肥或其它肥料。提出这样看法的或在报刊上作如此宣传的人,一方面至今没有植物营养的角度去证明此种“微生物肥料”施一次即可不再施化肥的证据,另一方面也没有用规范的田间试验报告来证明其“取代”化肥的结果。以小麦为例,现在公认100公斤产量大致需要从土壤中带走2.8公斤纯N、1.0~1.3公斤P2O5、2.0~3.0公斤K2O。仅以这种“微生物肥料”氮素的供给分析,按其产品提供的固氮酶活性最高值计算,每亩地施入90公斤这种“微生物肥料”,假定其中的固氮微生物能存活300d,每天都按此进行固氮,根据固氮酶还原乙炔为乙烯与还原氮气为氨的理论值3∶1,300d固定的氮素仅为3.59公斤(实际上不可能24小时都处于固氮的最高的峰值期,能量来源也是问题,固氮的去处即是否解决泌氨也是问题),还要保证固氮全部为作物吸收,而这也是根本不可能的。再有就是这种“微生物肥料”表现固氮活性要按1∶1加入葡萄糖,才能测出来,试问,每亩地施用90公斤这种“微生物肥料”难道还要同时施用90公斤葡萄糖吗?即使这种“微生物肥料”是当代最先进的“基因工程微生物”,说施入它们即可取代化肥而得到小麦的高产量也是完全不能令人置信的。自生和联合固氮微生物与根瘤菌相比,既无安全封闭的固氮场所(根瘤),又无固定氮素的氨同化系统,固氮时所需能量又没有象豆科作物那样提供,凭什么侈谈“取代化肥”呢?磷、钾营养的供应就无须再去计算了。这种“微生物肥料”的说明还大谈什么“解磷基因”、“解钾基因”,显得十分荒唐可笑。还有一种“微生物肥料”在一家大报上大登广告,声称“×××时代来了”,宣称每亩地施用500克这种产品,即可向作物提供充足的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带有明显的误导性。无论是一概否定或是无限夸大微生物肥料的作用,也无论是把微生物肥料神秘化,人为地罩上一层神秘光环都是不科学的,反科学的。即不利于微生物肥料的健康发展,也会败坏微生物肥料的声誉,造成欺骗农民,给伪劣产品、伪科学以可乘之机的后果。
  (2)如何认识固氮微生物肥料与固氮酶活性
  当前不少媒体宣传上反复宣传什么“有固氮活性即等于固氮微生物有肥效”或“有无固氮酶活性是某种固氮微生物肥料有无肥效的关键”,这实际是把固氮酶活性与固氮微生物肥料的肥效两个概念混为一谈,造成了混乱。众所周知,固氮酶是固氮微生物中特有的一种多功能还原酶,能催化还原多种末端带有NN、NO、NC或CC三重键的小分子化合物,也是它将氮气还原为氨的基础。利用这种反应,将固氮酶还原乙炔为乙烯,换算成固定的氮,此反应就是通常所说的乙炔还原(ARA)方法固氮酶活性测定的原理。测定是用气相色谱议进行的,其优点是灵敏度高,便于操作,用这个方法结合15N同位素示踪,生物化学和遗传学技术,使得新发现能进行固氮作用的微生物种类大大增加,现已明确至少包括固氮菌科、芽胞杆菌科、棒状杆菌科等14个科的数百种细菌都能够进行固氮作用,能测出固氮酶活性,但并非这数百种细菌都能作微生物肥料。同时,经过若干年的实践也发现,乙炔还原技术的高灵敏性带来测定过程中干扰的因素太多,测定结果仅是固氮微生物进行固氮作用的瞬间值,用乙炔还原量换算固氮量是不准确的。要全面准确计算固氮量还必须进行其它试验,甚至包括设置合理的对照。近年出现的一些“测定报告”,既未与公认的固氮活性高的样品(如豆科根瘤)为对照,甚至都未设土样对照,测定时却要加入葡萄糖,温育几天后再测定,测出的结果乙烯峰放大,出现了假象,却要下一个该产品有“较高的固氮活性”有的甚至延伸为该产品“是一种好的固氮微生物肥料”,这难道是负责任的、科学的态度吗?有人以这种测定技术作为产品质量的检测指标,同样是荒唐的。可惜,至今这个问题仍然被少数人利用。
  (3)其它认识上的误区
  ①微生物肥料是“新生事物”。不是。我国的微生物肥料研究、生产和应用已有近50年的历史,其间已经历了三次大的反复,经验和教训十分值得汲取。
  ②“有用”就是“合格产品”。农民用了就是“合格证”。不一定。要分清“有用”是谁的“用”,是产品内活的有效菌的作用还是产品中各种添加剂(化肥、有机肥、其它增效剂)的作用,抑或是二者作用的迭加要分清。是真正的微生物肥料还是打着“微生物肥料”旗号卖高价坑农的产品。
  ③试验应用报告证明“有效”。不能一概而论。给你看的都是增产的,不增产的报告可能收了起来。不规范的田间试验常可产生误导,尤其是一些施用量大的复合类微生物肥料(现在连施用量少的也能作假)田间试验不设基质对照(不加微生物的部分)而仅与空白对照比会造成假象。
  ④菌种复合的随意性。并非是产品中使用的菌种愈多愈好,更不见得是制品中加入名称与氮、磷、钾有关的微生物,就为作物解决了氮、磷、钾元素供应。科学、合理的组合是要做深入研究的。一种产品中加入几十种微生物还有一个繁殖速度快、慢,抗逆性能差异、争夺养分、争夺空间的问题,繁殖量少的菌种如何在土壤中起作用?生产企业随便花钱去买一个菌种就去生产产品也同样是不可取的。
  ⑤某种“选择”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就是某种微生物。不对。“选择”培养基仅是对某类微生物的生长条件相对好一些,使该类微生物生长好一些,其它杂菌同样可以生长,有的杂菌甚至生长得十分茂盛。由此可见正确的检测方法、手段和微生物种类的识别十分重要。不规范的检测可以得出不正确的结果,以此出具的报告更有害。最近常可看到一些企业拿来的这种很不规范的,在某种“选择培养基”上把所有出现的菌落不问青红皂白都数在内的“检测报告”。
  ⑥如何看待“名人效应”、“专利技术”和各种“金奖”驰名商标。值得逐一分析,更不可以此作为依据。许多名人、领导并不一定是这一行的专家,也不一定真正了解情况。专利技术也并不一定能与优质、高效划等号。有的“金奖”花钱就能买到,一些证书也可能是假的。最好的办法是找主管部门和这一行的专家咨询、请教。对计划引进某些项目,拟合作生产某产品或拟在本地推广某产品的部门、单位和投资者的忠告是:第一咨询,第二调查或做必要的规范的田间试验或实地考察,对一些故弄玄虚的,神秘得不得了的项目或产品,尤其要警惕。第三要论证,要找这一行公正、品德好、实事求是讲科学的专家进行面对面的、背靠背的论证,让技术持有人去答辩。第四要公证,签订合同要去公证,合同中要写明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发生被欺诈时如何通过法律来保护自己或企业的合法权益,谨防上当。
  ⑦“让市场去选择”,“管理就是管、卡、压”。不对。市场不是万能的。微生物肥料的技术市场发育不健全,产品市场的管理刚刚起步,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还不高,加上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薄弱、萎缩,急功近利式的应用以及过去管理滞后和伪科学以及产品良莠不齐,坑农、坑害国家的事已到了非管不可的地步。何况市场经济和必要的法制管理并不矛盾。假酒、假种子、假苗木、假肥料带来的危害难道还小吗?持这种观点的人为什么不站在广大农民立场去替农民设身处地想一想呢?
  ⑧非豆科结瘤固氮出现了举国震惊、举世震惊的突破,此项技术已进入“产业化”,“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都没有。这里首先应排除的是并非自然界已存在的在马桑、桤木、杨梅等非豆科树木上由固氮放线菌(Frankia spp.)的结瘤和固氮,也不是指由某些根瘤菌在榆科木麻黄(Prasponia)上的结瘤和固氮,这里指的是禾本科的结瘤、固氮,目前全世界都处在研究和探索阶段,虽然用植物激素、酶解等方法,把固氮生物导入非豆科植物中去,有了一些进展,但所谓其”威力比**还大”的非豆科结瘤和固氮并未解决,还没有实质性进展,离实用距离更大。众所周知,要建立固氮微生物与禾本科的真正共生固氮,至少有侵染识别、固氮的能量供应和固氮时的控氧机制三大关没有突破,有的问题甚至还很不了解,距离“震惊”还远得很。一个重大的科学命题必须要能经得起检验、重复,不是靠先声夺人的宣传来实现的,科学就是科学,科学不是魔术。过去一些人已经制造过诸如水变油一类的科学神话。为什么对于重大的科学技术问题不能采取谨慎、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让真正的实践去检验一下呢?
  ⑨“因为有知识产权问题,所以才不去登记。”神秘化是一些有问题的产品或某些伪科学惯用的手法。微生物肥料产品的检验登记是农业部作为主管部门对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土壤调理剂等产品进行管理的一个方面,这项管理已经进行了10年,对于规范市场行为、监督产品质量、保护农民利益和企业的合法权益起了积极作用,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有关的质量检验部门在受理登记时有保守企业技术机密的责任和义务,并有相应的公正性声明和承诺,如有违反,将承担经济和法律的责任。就微生物肥料而言,参照国外的做法和国内的经验教训,对于生产微生物肥料使用的菌种不仅要求如实申报菌种的名称(拉丁文,种名)外,除了公认的非病原菌(如根瘤菌)种还必须在国内指定的部门做急性毒理试验,有些菌种还需要做必要的是否为病原菌的鉴定,这完全是为了防止对人、畜禽、植物有害的病原流入或扩散的需要。任何以“知识产权”为由,拒不办理登记是站不住脚的,何况如果使用的生产菌种需要保护,可以申请专利,完全可以得到保护。退一步说,如果有人侵犯了企业的知识产权,依法保护自己企业的合法权益也是完全能做到的。至于企业生产时的真正的技术机密,质检部门在受理申请时既不要求填报,也不向企业了解。如要求企业说明时,企业完全可以拒绝。
  ⑩“之所以没有用纯菌种生产是让微生物从自然界来又回到自然界去,是用‘优胜汰劣’的原则,敞口培养后留下的都是生活力强的微生物”。既不科学,又无根据。自然界的微生物种类千千万万,每个种类繁殖速度都不一样,对自然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都不相同。自然环境中的许多杂菌常常生活力强,但并非是人类需要的,有的甚至是有害的。提倡“杂菌无害论”的人至少是无知。微生物肥料生产使用的菌种是通过分离、纯化、筛选、鉴定、试验后确定的,用于农业生产是需要有一定的数量,更需要一定的纯度才能在作物根际发挥作用,何况敞口培养后至少每批产品的微生物种类不可能是相同的,有什么证据证明敞口培养留下的是你的有效微生物?留下来的是你认定的生活能力强的微生物?如果连原始的纯菌种都没有,这样的产品质量如何控制,作用又如何保证?这是最普通的微生物学常识!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715

帖子

525 小时

在线时间

3

好友

大学一年级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UID
52228
鲜花
-128 朵
农币
3623 枚
 楼主| 发表于 2010-2-27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科普讲座生物肥料的发展简史
2009-05-28 19:15:22 作者:xiaowang 来源:《生物肥料与持续农业》 浏览次数:125 网友评论 0 条
在罗马时代,农民就发现在前作为豆科植物的大田里种植谷类作物时,其产量有所提高,因此,就注意到细菌能增富农业土壤中的营养。直至19世纪,德国的苜蓿种植者和美国的一些大都种植者,他们利用苜蓿田或大豆田的土壤,转移接种至新的农田,从而使作物产量得到提高。1838年,法国农业化学家布森高(J.B.Boussingault)发现了豆科植物能固定氮。并于1843年建立了第一个农业试验站,对各种轮作制中作物产量和成分进行了较为精确的分析。   1886-1888年德国科学家赫尔里格尔(H.Hellriegal)在砂培条件下证明,豆科植物只有形成根瘤菌才能固定大气中的氮。1888年荷兰学者贝叶林克(M.W.Beijerinck)分离了根瘤菌,这是微生物肥料方面的突破。现已明确那是根瘤菌的作用。这些细菌的发现,促使了第一家美国公司纳特尔公司于1898年生产和销售了土壤细菌接种剂。自此以后,就有诸多的细菌制剂用于土壤和农作物种子的拌种和包衣。
  20世纪20年代,又有一些新的微生物制剂用于大田土壤和农作物,但效果不甚理想。20世纪40年代,美国农业部颁发了生物杀虫剂许可证,至今已有20多种不同的微生物产品为这一目的而使用。
  1937年,苏联微生物学家克拉西尼科夫和密苏斯金研制了“固氮菌剂”。从而开创了细菌肥料的先河,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微生物肥料都先后停止了大规模生产。1940年前后,亚洲研制了一种以蓝细菌(藻类)为主而用于稻田的生物肥料。现在其在持续农业中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不管生物肥料的历史如何,微生物制剂仍继续向前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以极大的精力关注着用于环境和农作物的生物肥料,其原因是这类产品能有效地解决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无公害和消除环境的污染。因此,要研制出一种既具有肥料功能,又具有消除环境污染的能力,就十分困难。其难点在于:(1)一种微生物具有提供植物营养功能(如固氮基因等),但不一定能具有分解污染的能力(即分解物质的基因)。要实行基因转移十分困难,还要巨大的投资;(2)土壤污染无种类很多,现已有105种以上的物质对环境造成了污染。这些污染物结构和化学成分各不相同,所以不可能用105种微生物混合一起来做成制剂。基因转移更难以达到;(3)生物杀虫剂和生物除莠剂等的原理和菌种差异十分巨大,原则上为一菌一种用途。所以只能制成单一的菌剂。而且发挥作用的时间较长;(4)生物肥料中的菌剂有些不是典型的土壤微生物,当其制成菌剂施入土壤后难以成活,而且在使用前通常也只能保持3个月的货架期。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715

帖子

525 小时

在线时间

3

好友

大学一年级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UID
52228
鲜花
-128 朵
农币
3623 枚
 楼主| 发表于 2010-2-27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微生物肥料可增进土壤肥力
2009-05-28 14:54:58 作者:xiaowang 来源:农博网 浏览次数:49 网友评论 0 条
增进土壤肥力是微生物肥料的主要功效之一。例如各种自生、联合或共生的固氮微生物肥料,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氮素来源;多种溶磷、解钾的微生物,如一些芽孢杆菌、假单孢菌的应用,可以将土壤中难溶的磷、钾分解出来,转变为作物能吸收利用的磷、钾化合物,使作物生产环境中的营养元素供应增加;一些微生物肥料的应用还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机质,提高了土壤的肥力。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是肯定的,由于研究手段的不足,有些机理一时还难以全面阐明。多年来对于微生物生命活动与土壤难溶钾的活化,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话题。最近的研究初步表明微生物产生的有机酸、荚膜多糖等确实破坏了钾长石的晶格而使可溶性钾释放出来,虽然这种溶解作用的量和对于作物的意义尚待进一步的研究,但至少已初步肯定了微生物的这种作用。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715

帖子

525 小时

在线时间

3

好友

大学一年级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UID
52228
鲜花
-128 朵
农币
3623 枚
 楼主| 发表于 2010-2-27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测土配方施肥科普常识
2009-05-28 14:54:07 作者:xiaowang 来源:中国化肥网 浏览次数:59 网友评论 0 条
什么是测土配方施肥?   到医院看病,医生先要为你检查化验做出诊断后再根据病情开药方,你可以对症吃药。
  测土配方施肥就是田医生为你的耕地看病开方下药。
  我们所说的测土配方施肥就是国际上通称的平衡施肥,这项技术是联合国在全世界推行的先进农业技术。概括来说,一是测土,取土样测定土壤养分含量;二是配方,经过对土壤的养分诊断,按照庄稼需要的营养“开出药方、按方配药”;三是合理施肥,就是在农业科技人员指导下科学施用配方肥。
  为什么要实施测土配方施肥?
  这就要从农作物、土壤、肥料三者关系谈起。农作物生长的根基在土壤,植物养分60%-70%是从土壤中吸收的。土壤养分种类很多,主要分三类:第一类是土壤里相对含量较少,农作物吸收利用较多的氮、磷、钾,叫做大量元素。第二类是土壤含量相对较多可是农作物需要却较少,像硅、硫、铁、钙、镁等,叫做中量元素。第三类是土壤里含量很少、农作物需要的也很少,主要是铜、硼、锰、锌、钼等,叫做微量元素。土壤中包含的这些营养元素,都是农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当土壤营养供应不足时,就要靠施肥来补充,以达到供肥和农作物需肥的平衡。
  测土配方施肥有哪些内容?
  测土是在对土壤做出诊断,分析作物需肥规律,掌握土壤供肥和肥料释放相关条件变化特点的基础上,确定施用肥料的种类,配比肥用量,按方配肥。
  从广义上讲,应当包括农肥和化肥配合施用。在这里可以打一个比喻,补充土壤养分、施用农肥比为“食补”,施用化肥比为“药补”。人们常说“食补好于药补”,因为农家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可以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改善土壤水、肥、气热状况,不仅能补充土壤中含量不足的氮、磷、钾三大元素,又可以补充各种中、微量元素。实践证明,农家肥和化肥配合施用,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5%-10%。
  如何实现测土配方施肥?
  平衡施肥技术是一项较复杂的技术,农民掌握起来不容易,只有把该技术物化后,才能够真正实现。即测、配、产、供、施一条龙服务,由专业部门进行测土、配方,由化肥企业按配方进行生产并供给农民,由农业技术人员指导科学施用。简单地说,就是农民直接买配方肥,再按具体方案施用。这样,就把一项复杂的技术变成了一件简单的事情,这项技术才能真正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才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715

帖子

525 小时

在线时间

3

好友

大学一年级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UID
52228
鲜花
-128 朵
农币
3623 枚
 楼主| 发表于 2010-2-27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有机肥对农作物生长发育有什么影响?

在“有机农业和食品加工基本标准”(IFOAM)中,就有关于肥料使用方面的规定,其要点是“增进自然体系和生物循环利用,使足够数量的有机物返回土壤中,用于保持和增加土壤有机质,土壤肥力和土壤生物活性”, “无机肥料只被看作营养物质循环的补充物而不是替代物”, “化学合成的肥料和化学合成的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必须限制在不对环境和作物质量产生不良后果,不使作物产品有毒物质残留积累到影响人体健康的限度内”。
这些规定表明,在绿色食品生产中必须十分注意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必须限制无机肥料的过量使用,有机肥料(包括绿肥和微生物肥料)才是生产绿色食品的主要肥源。

生物有机肥是利用鸡粪和稻壳秸秆等作为原材料以一定的配比,在微生物菌剂和一定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再经过相关后续工艺处理生产的绿色环保生物肥料。

生物有机肥项目可以实现鸡粪和稻壳秸秆等农业有机废弃物的集中无害化处理,又实现了废弃物得资源化利用,减少化学肥料得使用,补充土壤中的有机质,提高农作物产量。可谓一举多得,对生态农业和环境保护也具有重要意义。

该项目有以下优点:
a.降低碳氮,碳氮比过大,微生物的分解速率慢,且要消耗土壤中的有效态氮素;
b.减少有害成分,如鸡粪分解过程中发生得甲烷、氨气等气体对作物根系呼吸作用得影响;
c.扑杀杂草种子及病菌虫卵,减轻农作物病虫害,节省防治成本;
d.腐朽分解粗大纤维,增进肥效。改良活化土壤,改善土质,提高有机质含量;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715

帖子

525 小时

在线时间

3

好友

大学一年级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UID
52228
鲜花
-128 朵
农币
3623 枚
 楼主| 发表于 2010-2-27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走进新农村特别报道>>媒体聚焦>>本页  



粪便变成有机肥既除污染又赚钱  


2006年06月26日  03:29:23    杭州网  


一车车畜禽粪便,经过特定工艺加工后,就变成了一袋袋高效实用的有机肥,不仅成本低廉,而且经济效益可观,还有效解决了养殖污染问题。建德市大洋镇云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去年消化了5万多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和有机复合肥料6000多吨,产值达到500多万元。

在该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把一堆堆经过发酵的猪粪翻堆。公司董
事长邱云生说,这些猪粪拌进一定比例的生物添加剂后,堆积发酵6-7天后翻堆一次,经过2-3次翻堆,猪粪含水量会下降到30%以下,臭味基本消失。在追加氮磷钾后,经过造粒、包装等工序,一袋袋有机肥就生产出来了。1吨左右的猪粪收购价格是含运费80元,通过处理后大致能生产250公斤有机肥。有机肥的市场销售价格大概是500多元,根据追加原料的不同,最高的可以卖到1200元/吨。邱云生说,为了提高本厂有机肥的质量,企业还取得了国家有机茶专用肥料认证,市场上目前供不应求,省内外一些西瓜、茶叶基地都用他的有机肥,不少海南、福建的种植户还指定要他的肥料,仅台商投资在云南和山东寿光的蔬菜加工基地,每年对该厂的有机肥需求就远远不能满足。

曾经是养猪大户的邱云生,办养猪场10多年,由于猪粪排放影响周边农户生产生活,一直困扰着他。后来他多方寻找破解措施,得到了浙江大学教授的指点,将猪粪转化为有机肥。1999年,他关闭养猪场,建起厂房办了有机肥厂,专门收购猪粪加工有机肥。他这个占地仅2600平方米的加工厂,去年消化了5万多吨周边地区的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和有机复合肥料6000多吨,产值达到500多万元。最近,我省公布了首批25家畜禽粪便收集中心,他的云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唯一一家粪便分散收集转化为有机肥的公司。

邱云生的肥料加工厂受到了当地养殖户的欢迎。新安江良种生态养殖场业主赵志方说,自从有了这个肥料厂,他把所有的猪粪干湿分离,干粪都卖给肥料厂,湿粪进沼气池生产沼气,不仅解决了令人头疼的猪粪排放问题,还增加了一笔额外的收入,养殖场的规模也扩大了,现在生猪存栏量已达3000头。据测算,邱云生的肥料厂,目前规模一年可以解决周边地区18万头猪和20万羽鸡的粪便排放问题。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建德记者站傅卫权记者陈昌旭    编辑:王凤英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715

帖子

525 小时

在线时间

3

好友

大学一年级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UID
52228
鲜花
-128 朵
农币
3623 枚
 楼主| 发表于 2010-2-27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本帖最后由 ledujuan 于 2010-2-28 00:32 编辑

EM菌种
取自 中国食品百科全书


EM用于养殖的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对动物有抗病防病,增强肌体免疫力,促进生长,提高成活率、产蛋率、日增重,改善肉蛋品质和风味;用于种植的微生物植物调理素,发酵肥料,减少病害,对作物生长抗病、抗逆等方面有良好效果。提高产量、降低农药残留;用于环保的有机物分解菌,用于养殖场动物粪便处理,污水处理,环境除臭,可以分解氨气,消除臭味,降解纤维素等。在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方面应用非常广泛,国际上已经普遍使用。

  其中包含七大类微生物中的80多种有益微生物菌群组成。乳酸菌群、芽孢菌群、放线菌群、光合菌群、酵母菌群、醋酸菌群、双岐菌群。

em微生物制剂的生产方法:根据不同用途环境中的微生物的生态平衡,按比例将七大类微生物中的80多种有益微生物群复合成一条最佳的微生物生态链。经过特殊的发酵工艺,把经过仔细筛选出来的好气性微生物和标准嫌氧性有益微生物混合培养,形成多种微生物共存的群落,这些菌群在生长繁殖中产生有益的物质及其分泌物并且成为各自或相互共生的基质(食物),正是通过这样一种共生增殖关系 ,组成了复杂而稳定的微生态系统 ,形成功能多样、强大而又独特的优势群体。

EM菌种由双岐菌、乳酸菌、芽孢杆菌、光合细菌、酵母菌、放线菌、醋酸菌等单一菌种经特殊工艺研制而成的高效复合微生物菌种。每克含有益总菌数≥100亿 CFU。  

营养搭档伴侣是在EM菌种的基础上最新研制的更新换代的新产品,在原有的EM菌种配方中特别添加独特的最新菌株纳豆菌,使其功效更强,处理能力更大。  

曙光一号活菌制剂是按照一定的配方,将EM菌种或营养搭档伴侣菌种接种到固体物质发酵而成,该产品方便运输,菌种成活时间较长。  主要功能在于制作EM菌种发酵液——EM原液,EM原露,EM菌  

一般方法如下:  
A、菌种活化:取EM菌种或营养搭档伴侣或曙光一号活菌制剂10克、红糖0.1公斤(红糖先用热开水溶化),加入1公斤无菌的水中。注:(先把水加热到100°C后加入红塘,而后继续加热5分钟。冷却到40°C时加入EM种),密闭发酵(35°C—37°C温度)3-5天,打开容器口闻到有酸甜味即活化成功。可以作为液体菌种使用。   

B、制作原液:将活化好的液体菌种加入二级发酵罐(密闭)(加水比例按1:10的比例加入)   

各种菌的详细介绍:  

1、光合菌群(好气性和嫌气性)。如光合细菌和蓝藻类。属于独立营养微生物 ,菌体本身含60%以上的蛋白质 ,且富含多种维生素,还含有辅酶Q10、抗病毒物质和促生长因子;它以土壤接受的光和热为能源,将土壤中的硫氢和碳氢化合物中的氢分离出来,变有害物质为无害物质,并以植物根部的分泌物、土壤中的有机物、有害气体(硫化氢等)及二氧化碳、氮等为基质,合成糖类、氨基酸类、维生素类、氮素化合物、抗病毒物质和生理活性物质等,是肥沃土壤和促进动植物生长的主要力量。光合菌群的代谢物质可以被植物直接吸收,还可以成为其它微生物繁殖的养分。光合细菌如果增殖,其它的有益微生物也会增殖。例如 :VA菌根菌以光合菌分泌的氨基酸为食饵 ,它既能溶解不溶性磷,又能与固氮菌共生,使其固氮能力成倍提高。   

2、乳酸菌群(嫌气性)。以嗜酸乳杆菌为主导。它靠摄取光合细菌、酵母菌产生的糖类形成乳酸。乳酸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能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和有机物的急剧腐败分解。乳酸菌能够分解在常态下不易分解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并使有机物发酵分解。乳酸菌还能够抑制连作障碍产生的致病菌增殖。致病菌活跃,有害线虫会急剧增加,植物就会衰弱,乳酸菌抑制了致病菌,有害线虫便会逐渐消失。   

3、酵母菌群(好气性)。它利用植物根部产生的分泌物、光合菌合成的氨基酸、糖类及其它有机物质产生发酵力,合成促进根系生长及细胞分裂的活性化物质。酵母菌在EM中对于促进其它有效微生物(如乳酸菌、放线菌)增殖所需要的基质(食物)提供重要的给养保障。此外,酵母菌产生的单细胞蛋白是动物不可缺少的养分。   

4、革兰氏阳性放线菌群(好气性)。它从光合细菌中获取氨基酸、氮素等作为基质,产生出各种抗生物质、维生素及酶,可以直接抑制病原菌。它提前获取有害霉菌和细菌增殖所需要的基质,从而抑制它们的增殖,并创造出其它有益微生物增殖的生存环境。放线菌和光合细菌混合后的净菌作用比放线菌单兵作战的杀伤力要大得多。它对难分解的物质,如木质素、纤维素、甲壳素等具有降解作用,并容易被动植物吸收,增强动植物对各种病害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放线菌也会促进固氮菌和VA菌根菌增殖。   

5、发酵系的丝状菌群(嫌气性)。以发酵酒精时使用的曲霉菌属为主体,它能和其他微生物共存,尤其对土壤中酯的生成有良好效果。因为酒精生成力强,能防止蛆和其他害虫的发生,并可以消除恶臭。   由上可见,各类微生物都各自发挥着重要作用,核心作用是光合细菌和嗜酸性乳杆菌为主导,其合成能力支撑着其他微生物的活动,同时也利用其他微生物产生的物质,形成共生共荣的关系,保证EM状态稳定,功能齐全,发挥出集团军作战的强大能量。EM的主要功能是造就良性生态。只要施用恰当,它就会与所到之处的良性力量迅速结合,产生抗氧化物质,清除氧化物质,消除腐败,抑制病原菌,形成适于动植物生长的良好环境,同时,它还产生大量易为动植物吸收的有益物质,如氨基酸、有机酸、多醣类、各种维生素、各种生化酶、促生长因子、抗生素和抗病毒物质等,提高动植物的免疫功能,促进健康生长。

【作用机理】 
1、EM有益菌可改善动物肠道内的微生物环境,帮助消化系统对食物的充分消化和吸收;能防治雏鸡白痢,中鸡球虫、脱肛和仔猪黄白痢、腹泻等消化道疾病。 
2、EM有益菌可激活动物体内上万种酶的活性;促进畜禽生长,提高动物繁殖能力。
3、EM有益菌可提高畜禽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达到动物抗病防病和减少发病的作用,代替抗生。 
4、EM有益菌可分解动物粪便中的有害微生物,明显消除圈舍粪便恶臭,改善饲养环境(若饮水同时喷洒本品可降低室内氨气70~80%);

【作用用途】 
1、EM菌种可以发酵微生物饲料、制作EM菌液(EM原露、EM原液)等微生物产品; 
2、EM菌种能防治雏鸡白痢,中鸡球虫、脱肛和仔猪黄白痢、腹泻等消化道疾病; 
3、EM菌种促进畜禽生长,提高动物繁殖能力,提高饲料报酬率、产蛋率和产肉率;
4、EM菌种可以用于发酵猪床,发酵猪床材料(锯末、秸秆粉、干草粉、干净黄土);

【用法用量】 

1、使用前先将本品1000ml 加入4000ml无菌糖水(含糖量5-8%)中,密封(厌养)发酵3-7天(温度25-35度),即可制作出EM原液! 
2、用发酵好的EM原液按1:500倍稀释后供动物饮用、混入饲料、喷洒到动物粪便上、发酵秸秆等; 
3、治疗动物疾病时可加倍使用(1:100倍稀释)。

【注意事项】
1、本品为活菌制剂,细菌活性较强,应密闭阴凉避光保存。 
2、禁止与抗生素、杀虫剂、杀菌剂、消毒剂、强酸强碱类产品混合使用。 
3、瓶底有沉淀物为菌种载体,不影响质量,可放心使用。 
4、若瓶内有气体,请缓慢开启,以免药液外溢。 
5、开启后,请在一周内用完。若上部出现白色悬浮物或少量沉淀均属正常现象,请摇匀后使用。  
6、使用本品时免疫程序正常进行。

【有效日期】18个月【贮藏办法】阴凉干燥处密封保存参考资料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715

帖子

525 小时

在线时间

3

好友

大学一年级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UID
52228
鲜花
-128 朵
农币
3623 枚
 楼主| 发表于 2010-2-27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EM菌种活化步骤
发布: 2009-6-09 16:51 | 作者: lwdfjw | 来源: 发酵人门户博客

来源:河南中广农业信息开发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09-05-19
--------------------------------------------------------------------------------

一、安瓿瓶装微生物菌种开封

1-1、用浸过70%酒精的脱脂棉擦净安瓿瓶。
1-2、用火焰将安瓿瓶口加热灭菌。
1-3、用镊子将铝封口撕开。

二、菌株恢复培养

2-1、用无菌吸管,吸取0.3-0.4ml适宜的液体培养基,滴入安瓿管内,轻轻振 荡,使冻干菌体溶解呈悬浮状。
2-2、取约0.2ml菌体悬浮液,移植于指定的琼脂斜面培养基上,剩余的菌液,注入指定的液体培养基内(3-4ml),然后在建议的温度下培养。

三、注意事项

3-1、菌种活化前,请将安瓿瓶保存在5-10℃的环境下。
3-2、厌氧菌的培养,如无特别说明,自开封至接种完成,均需以无氧气体充 填,以保持厌氧状态。
3-3、某些菌种经过冷冻干燥保存后,延迟期较长,需连续两次继代培养才能 正常生长。

四、制作EM菌液
     
4-1、菌种活化:用EM菌种10克、红糖0.1公斤(红糖先用热水溶化),加入1公斤的水。注:(先把水加热到100°C后加入红塘或白糖,而后继续加热5分钟。冷却到40°C时加入EM菌种),密闭发酵(35°C-40°C温度)下活化3天,打开容器口闻到有酸甜味即活化成功。可以作为液体菌种使用。
4-2、制作原液:将活化好的液体菌种加入二级发酵罐。菌种——二级发酵罐(密闭)  (加水比例:按1:10的比例加入) 二级发酵液:(10%的无菌糖水! 0.1%琼脂粉!温度35-40度!发酵5-7天!)成品发酵液标准(气味:酸甜!  PH值:4.0-5.0! 活菌含量:100亿/ml !)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715

帖子

525 小时

在线时间

3

好友

大学一年级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UID
52228
鲜花
-128 朵
农币
3623 枚
 楼主| 发表于 2010-2-28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本帖最后由 ledujuan 于 2010-2-28 00:34 编辑
跟着大哥学习种植营养学。我坐沙发
marfyeld 发表于 2010-2-27 23:23


这个沙发真巧。。。我刚看到

客气了

不保存下来,关掉浏览器就没了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715

帖子

525 小时

在线时间

3

好友

大学一年级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UID
52228
鲜花
-128 朵
农币
3623 枚
 楼主| 发表于 2010-2-28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谢谢 分享大家。
wentony 发表于 2010-2-27 23:23

客气了~
也请多多指教!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715

帖子

525 小时

在线时间

3

好友

大学一年级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UID
52228
鲜花
-128 朵
农币
3623 枚
 楼主| 发表于 2010-2-28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先存下来
慢慢消化吸收。。。

今天开始活化菌种。。。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715

帖子

525 小时

在线时间

3

好友

大学一年级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UID
52228
鲜花
-128 朵
农币
3623 枚
 楼主| 发表于 2010-3-8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本帖最后由 ledujuan 于 2010-3-8 15:05 编辑

2.28活化菌种
3.2接种发酵
3.7看了一下
不再有臭味
而是类似于豆豉的酸味
估计快好了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851

帖子

527 小时

在线时间

4

好友

大学一年级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UID
47559
鲜花
15 朵
农币
5764 枚
发表于 2010-3-9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有些文章已经看过,现在的商品有机肥材料有很多种,有些是用工业废料、生活垃圾。这些材料处理不好会造成重金属污染。还有很多有机肥料的有机质、酸碱度不合格,所以购买时一定要分清。即使广东比较有名的有机肥也有上过不合格榜单。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715

帖子

525 小时

在线时间

3

好友

大学一年级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UID
52228
鲜花
-128 朵
农币
3623 枚
 楼主| 发表于 2010-3-9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有些文章已经看过,现在的商品有机肥材料有很多种,有些是用工业废料、生活垃圾。这些材料处理不好会造成重金属污染。还有很多有机肥料的有机质、酸碱度不合格,所以购买时一定要分清。即使广东比较有名的有机肥也有 ...
心随雨漂 发表于 2010-3-9 13:11



我自制
绝对安全无毒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715

帖子

525 小时

在线时间

3

好友

大学一年级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UID
52228
鲜花
-128 朵
农币
3623 枚
 楼主| 发表于 2010-3-9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蜘蛛人  

來自: 臺灣臺北   
  堆肥的製作要考慮整體的c/n比例,c/n比高時,由於微生物分解時需要消耗n,分解會緩慢,c/n比低時,以及缺氧發酵,容易發臭,行好氣性發酵還可以讓微生物將氮氧化物分解為氮及二氧化碳,發酵過程發現c/n比太低,可以添加糖蜜或黑糖緊急調整,順便添加微量元素及礦物質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715

帖子

525 小时

在线时间

3

好友

大学一年级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UID
52228
鲜花
-128 朵
农币
3623 枚
 楼主| 发表于 2010-3-9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科学、合理利用优质有机肥原料米糠--无农药减化肥作物栽培实用技术

近年,在日本农村流行起利用米糠等废弃物作为大田肥料的普及热潮.奈良县一农民,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在种植草莓、洋葱、大葱、西瓜和萝卜等作物,总结出一套巧施米糠生产无农药作物的栽培实用技术.现将有关内容介绍给大家.

作 者: 永美大志   
作者单位:   
刊 名: 中国农技推广  
英文刊名: CHINA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年,卷(期): 1999 (2)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715

帖子

525 小时

在线时间

3

好友

大学一年级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UID
52228
鲜花
-128 朵
农币
3623 枚
 楼主| 发表于 2010-3-9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日本果树有机栽培技术
来源:中国脐橙网 作者:脐橙网 日期:2009年08月14日

1 传统栽培方式
   

   日本南北狭长,雨量充沛,适宜多种果树生长。栽培的果树多达33种,其中主要果树18种,包括蜜柑、夏柑、苹果、葡萄、脐橙、梨、桃、樱桃、乌梅、板栗、枇杷、柿、猕猴桃及菠萝等。此外还有作为特产果树栽培的杏、柠檬、日向夏、柚子、无花果、核桃、(木亡)果等15种。近年来,由于受农业人口、日本经济及世界贸易大环境等的影响,主要果树的面积及产量在有序减少,而特产果树稳中有升,品种结构及栽培方式在不断调整与改善。
   

    日本的传统栽培方式与我国果树栽培管理方式相似。如秋施基肥,早春、果实膨大期及花芽分化期,追施尿素等化学肥料,在生长季节使用化学农药来防治病虫害,从早春萌芽前开始到果实成熟采收,施用化学农药的次数高达8--12次。为了提高果实品质,也采取春季疏花疏果、果实套袋,成熟前对着色品种摘叶转果、铺设反光膜等措施。整形修剪技术与我国也基本相似。
这种传统的果树栽培方式由于大量使用了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不仅降低了果品品质,而且造成了环境污染。因此,随着有机农业的提倡与普及,这种传统的栽培方式已受到挑战,日本出现了许多从事有机栽培的农家。


2 有机栽培技术
   

    2.1 土壤管理技术 在日本,有机栽培也叫有机农法(自然农法)。有机农法的土壤管理技术是建立在物质循环基础上的。有机栽培技术中土壤管理的基本原理是,充分发挥土地的活力,提高土地自身的机能,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利于根的旺盛生长,防止病虫害侵入。土壤管理的基本技术是,在不破坏土壤结构的前提条件下,疏松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创造正常的物质循环系统和生物生态系统,保证果树健康生长发育,提高产量与品质。
   

   2.1.1 生草栽培 即在果树的行间种植杂草或牧草,树盘覆盖稻草,以增加生物的多样性,减少蒸发,保护天敌,培肥土壤,防治病虫杂草等。日本的许多果园普遍种植一种叫红三叶的苜蓿,此外还有白三叶、草木樨、禾本科绿草等。当草生长到30cm左右时留2--5cm刈割。割草时,先保留周边1m不割,给昆虫(天敌)保留一定的生活空间,等内部草长出后,再将周边杂草割除,割下的草直接覆盖在树盘周围的地面上。这样,可以减少对土壤结构和微生物环境的破坏,减少水土流失,降低物质投入。
   

    2.1.2 土壤施肥与EM技术 现代农业多提出使用有机肥,尤其是发酵肥料和腐熟的农家肥。日本琉球大学的比嘉照夫教授经过多年的研究,从土壤中发现并分离了大量的有益微生物,开发研制出了系列EM(Effective Microorganisms)产品,在日本及世界许多国家推广应用。EM实际上是一群来源于自然的微生物,包括乳酸菌、酵母菌、光合细菌、放线菌等10属80种以上的微生物。向土壤中加入EM,可使土壤机能得到强化,增加有机营养;同时伴随着土壤微生物的增加,可使硬土层分解,土壤肥力状况得到改善,达到持续生产的目的。
在日本,有机栽培的农家常采用EM发酵有机肥料,原料是:米糠40kg、菜子饼15kg、鱼粉15kg、稻秆、豆腐渣、酒糟、木炭灰、氟石等适量,然后加入EM-1的100倍稀释液18--20L,在常温下,厌氧发酵约30d(天),制成EM波卡西。也可以利用EM发酵农家肥和秸秆及所有的生活垃圾等,并与秋季采果后落叶前配合等量的贝化石挖坑施入。另外,在5、6、7月用EM粉剂及EM活性液作土壤表层施入和表面喷洒。
最初EM通常作土壤改良剂用。日本经过多年实践发现,葡萄使用EM稀释液后,叶色浓绿、叶肉变厚,枝条节间变短,果实提前5d成熟,口感好,产量增加20%,优果率增加10%。
   

    2.2 病虫害防治技术 病虫害防治一直是有机栽培的重要课题之一,尽管化学农药能快速高效地控制病虫发生与为害,但负面效应巨大。因此,减少农药,尤其是剧毒农药的使用,是生产有机果品的关键。有机栽培是通过有机的、生物的、物理的手段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全日本现有900多组、2万多热衷于有机栽培的农家在从事无农药或少农药的果树栽培,取得了和传统农业相匹敌的效果。具体作法是:
    1)选择抗病品种,使用EM有机肥、合理负载、合理修剪、增强树体的自身抗逆能力。在使用EM的同时,接种VA菌根真菌来增加土壤根际微生物,促进果树生长发育,提高抗病性。
   2)病虫枝条、病果、病叶等集中深埋或烧毁,冬季刮除老翘皮,萌芽前用高压喷水枪对树干、大小枝条进行冲洗、消毒,以减少初侵染源。
    3)搭设防雨棚。日本由于年降水量高达1000mm以上,病害种类很多,防治难度较大。为了阻隔雨水,有机栽培的农家常搭设四边透风的塑料大棚,使果树不直接接触雨水,可有效降低园内湿度,抑制病害繁殖。
    4)生长季节使用EM波卡西系列喷洒树冠。据山梨县胜沼町的高野武治在葡萄园的试验,每年4月、6月、7月及11月,分别利用EM I型、Ⅱ型活性液加木酢液,对树冠全面喷洒,可有效抑制霜霉病、黑痘病、白粉病以及蚜虫、螨类的发生与蔓延,产量比平常增加20%,优果率上升10%,显著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
    5)利用性引诱剂扰乱昆虫的交配信息、减少繁衍。日本许多果园的树上都挂着一段段长20--30cm的红绳子,这是一种昆虫信息素引诱剂。利用复合性性激素,扰乱昆虫之间的交尾信息,减少2代昆虫的虫口密度。这种性信息素的效果可持续4个月以上。
    6)利用机能水和汉方药。所谓的“机能水”,就是用电解水生成器生产一种高碱或高酸的水,对人畜无害。强酸性水的pH值可达2.5--2.7,强碱性水的pH可达11.3--11.7,一般每周喷洒1次,具有很强的抗菌防病作用。
目前,日本“汉方药”制剂的防病技术研究和应用颇受关注。实际上就是利用中草药配置的一种植物源生物农药,如将黄柏、陈皮、甘草、薄荷、大蒜、辣椒、木酢液、黄连等按一定的比例直接加工后使用,具有很强的刺激气味。通常用强酸性机能水加中草药来喷洒植株,待叶面干燥后再喷碱性机能水,对防治果树轮纹病、黑星病、蔬菜白粉病、晚疫病及常见虫害有很好的效果。另外,日本近两年开始推广无害波尔多液,用人体必需的有机铜及钙生产而成,对人畜无害。据山梨县部分果农在桃及葡萄上试验,防病效果显著。
   7)利用天敌。由于有机栽培中农药使用量大大减少,再加上地面生草栽培,给许多益虫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从而有效抑制了害虫的发生。
    8)防虫网和黏着剂。日本的一些葡萄园、苹果园,全部被纱网罩住。防虫网的设置,可阻止外来害虫进入,同时也不影响通风透光。对于蚜虫、白粉虱,常采用防虫网或黏着剂防治。将含有黏着剂、农药的黄带子悬挂在温室或果园内的一定高度上,蚜虫接触后便会被黏着并很快死亡。
    9)配合少量农药。从事有机栽培的果园一般来说病虫害发生较轻,当出现突发性病虫害时也使用少量的符合JAS法(日本的有机产品认证法规)的农药。
现在日本各地已确定了利用天敌、性引诱剂防治病虫害,尤其确定了苹果树腐烂病、果树炭疽病、螨类、椿象等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对策,并成功地用于生产实践。如长野果树研究所的许多上世纪60年代初栽植的苹果树,现在仍生长茂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病虫害的合理控制及良好的管理技术。


3 存在问题
  

   1)有机栽培的病虫害防治只是将病虫害控制在经济允许的水平以下,不可能像化学农药那样高效、及时。
   2)对于季节性的、突发性的病虫害的控制技术难以与化学农药防治相比,需要加大生物农药的研究开发力度,寻找可与化学农药相媲美的产品与技术。
   3)有机栽培技术难度较大,尤其是EM技术,不易掌握。

评分

参与人数 1农币 +8 收起 理由
marfyeld + 8 助学金

查看全部评分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715

帖子

525 小时

在线时间

3

好友

大学一年级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UID
52228
鲜花
-128 朵
农币
3623 枚
 楼主| 发表于 2010-3-9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38期:7~9頁(2001年12月)

水稻有機栽培肥培資材之探討

文/圖  蔣汝國 林國清

前  言

所謂有機米是在各區農業改良場規劃完成之良質米適栽區內,種植改良場推荐之品種,在栽培過程中不使用化學肥料、化學合成農藥、殺草劑、生長調節劑等所生產之稻米稱為有機米。政府為因應政府加入WTO後,開放稻米進口所帶來的衝擊,並維護我們的生態環境,實施水稻有機栽培,自84年積極推動水稻有機栽培。本場於84年二期作開始進行水稻有機栽培法之試驗研究工作,85年一期作於西螺、莿桐、虎尾及朴子等鄉鎮試作栽培,面積約7公頃,85年二期作新增太保、民雄、柳營等鄉鎮試作,面積共約12公頃;86年一期作起,於西螺、莿桐、虎尾、朴子、太保成立有機米產銷班,87年一期面積共63.94公頃。

水稻有機栽培所使用之肥培資材,舉凡農、畜產的廢棄物經充分發酵後都可加以利用。本場轄區內各班所使用的有機肥培資材各異。本試驗的目的在比較黃豆粕、菜籽粕、雞糞堆肥、米糠堆肥等四種有機資材,對有機米之產量、品質、口味之影響,並比較其經濟效益,以供栽培農友之參考。此外,為探討連續施用上述四種有機資材對土壤pH值、有機質、有效性磷、有效性鉀之含量的影響以及有無重金屬汙染之疑慮,於每期作採收後採取各處理區之土壤樣品作分析。

有機肥施用情形


有機栽培水稻初期生長情形


有機栽培水稻成熟期


使用的有機資材及其用量

1.黃豆粉:基肥黃豆粉2,000kg/ha,追肥黃豆粉660kg/ha。

2.菜籽粕:基肥菜籽粕2,400kg/ha,追肥菜籽粕800kg/ha。

3.雞糞堆肥:基肥雞糞堆肥12,000kg/ha,追肥菜籽粕800kg/ha。

4.米糠堆肥:基肥米糠堆肥12,000kg/ha,追肥菜籽粕800kg/ha。

以上各處理換算成每公頃氮肥用量為160公斤,其中120公斤為基肥,40公斤為追肥。

水稻生長期間完全不使用化學肥料及農藥,病蟲害防治以蘇力菌、枯草菌、菸砂等替代傳統農藥防治,施用穀殼覆蓋(每公頃10,000公斤)、湛水處理及人工拔除以抑制雜草之發生。調查各處理區之水稻的株高、穗數、公頃產量等農藝性狀及糙米品質、白米品質、食用品質並進行土壤分析。

不同有機資材對產量之影響

二期作產量,87年以菜籽粕區最高,米糠堆肥區最低;88年以黃豆粕區最高,菜籽粕區最低;89年以黃豆粕區最高,米糠堆肥區最低。但各年都未達顯著差異水準,三年平均以黃豆粕區最高,雞糞堆肥區最低。一期作產量,88年以菜籽粕區最高,米糠堆肥區最低;89年以雞糞堆肥區最高,米糠堆肥區最低。但各年也都未達顯著差異水準,二年平均以雞糞堆肥區最高,米糠堆肥區最低。由結果知道,不同的有機肥培資材以相同的氮肥用量(每公頃160公斤)來栽培水稻,除米糠堆肥區一期作產量較其他低且達顯著水準外,其餘各期各處理的公頃產量皆未達顯著差異水準。且其他農藝性狀,各處理之間也沒有顯著差異(表二)。

不同有機資材對米質之影響

米質包括容積重、完整米率與被害率。施用四種有機資材所得之糙米的容積重兩期作都在780公克/公升以上,二期作更有高達796公克/公升者。完整米率都達二等米的65%以上,一期作更有高達79.7%者。被害率以二期作比較高,四處理都在20%以上,可能是88、89兩年遭受颱風侵襲之故。一期作比較低,米糠堆肥區最低僅9.8%。死米也以二期作較高,未熟粒以一期作較高。白米品質由臺中區農業改良場檢定,糙米百分比兩個期作四處理都在80%以上;白米百分比二期作73%以上,一期作71%以上;完整米百分比兩期作都在67%以上。四處理之間無顯著差異。米粒外觀之透明度二期作的黃豆粕處理區及一期作的雞糞處理區為3.3,其餘都為3,心白二期作為1,一期作1.6以下,背白二期作為0,一期作0.2以下,腹白一、二期作都為0。直鏈性澱粉含量二期作19.1~19.6(%),一期作17.3~17.7(%)。粗蛋白質含量二期作7.2~7.6(%),一期作5.5~5.7(%),凝膠展延性二期作76.0~78.9 mm,一期作91.3~92.1 mm。這些米質特性在同一期作的不同處理之間差異不大,而不同期作之間差異較大。

不同有機資材對食味品質之影響

各期作用四種有機資材栽培所得之白米,依照米飯食味官能評估之要領烹煮後以米糠堆肥處理的米飯為對照,試吃總評比對照佳的給正分,比對照差的給負分,經試吃結果,以菜籽粕區及黃豆粕區的被認為較佳。

不同有機資材栽培後之土壤反應

由各期作栽培後所採得之土壤分析結果知道,有機栽培後之土壤呈中性,有機質含量在中等以上。連續五期作有機栽培後之土壤中重金屬含量,鋅、銅、鎳為低量,鉻、鎘、鉛為中等含量,未受污染。

各處理每公頃的有機肥價格

以雞糞堆肥處理區的58,560元最高,其次為米糠堆肥區52,560元,黃豆粕區19,995元,菜籽粕區18,240元最便宜。

結  語

從試驗的結果知道,稻穀公頃產量二期作三年平均以黃豆粕區4157.9公斤最高,菜籽粕區4109.9公斤次之,雞糞堆肥區3994.9公斤最低,一期作二年平均以雞糞堆肥區6309.6公斤最高,菜籽粕區6306.2公斤次之,米糠堆肥區5866.8公斤最低,除米糠堆肥區一期作產量較其他各區低且達顯著水準外,其餘各期各處理的公頃產量之間未達顯著差異水準。


各處理每公頃的有機肥價錢以雞糞堆肥處理區的58,560元最高,其次為米糠堆肥區52,560元,黃豆粕區19,995元,菜籽粕區18,240元最便宜。各年期施用各種有機肥之白米口味,經試吃結果,以黃豆粕區及菜籽粕區的被認為較佳。綜合產量、米質、食味之表現及資材之價格,菜籽粕及黃豆粕為本區水稻有機栽培較佳之肥培資材。

表一、水稻施用不同有機肥培資材性狀調查                    二期作(87,88,89三年平均)

處理 株 高
(cm) 穗數 穗長
(cm) 穗重
(g) 一穗
粒數 稔實率
(%) 千粒重
(g) 谷容積重
(g/l) 稻谷產量
(kg/ha)
黃豆粕 101.9a 13.2a 18.2a 2.3a 90.5a 91.6a 25.2a 530.8a 4157.9a
菜籽粕 102.4a 13.4a 18.2a 2.3a 90.7a 92.2a 25.1a 535.9a 4109.9a
雞糞堆肥 98.4a 13.7a 18.4a 2.4a 94.8a 92.9a 25.2a 529.8a 3994.9a
米糠堆肥 98.9a 13.4a 18.4a 2.4a 93.0a 93.6a 25.8a 540.7a 4007.7a

註:表中英文字母相同者表示差異未達5%顯著水準。

表二、水稻施用不同有機肥培資材性狀調查                           一期作(88,89二年平均)

處理 株 高
(cm) 穗數 穗長
(cm) 穗重
(g) 一穗
粒數 稔實率
(%) 千粒重
(g) 谷容積重
(g/l) 稻谷產量
(kg/ha)
黃豆粕 106.6a 17.6a 18.9a 2.5a 92.2a 94.2a 26.5a 546.1a 6241.0a
菜籽粕 108.3a 18.1a 19.5a 2.6a 94.6a 94.3a 26.8a 543.3a 6306.2a
雞糞堆肥 106.9a 17.8a 19.7a 2.6a 93.8a 95.3a 27.0a 545.2a 6309.6a
米糠堆肥 105.1a 17.9a 19.4a 2.5a 89.7a 95.3a 27.0a 545.6a 5866.8b
註:同表1

评分

参与人数 1农币 +8 收起 理由
marfyeld + 8 好同学,真勤奋

查看全部评分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6403

帖子

2272 小时

在线时间

164

好友

农艺达人

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

昵称
鬼才
UID
51933
鲜花
2094 朵
农币
27519 枚
发表于 2010-3-10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拜读,辛苦了。谢谢。我读的也辛苦。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客户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规则制度|隐私政策|小黑屋|活动|水果邦 ( 京ICP备06047721号-4 )

GMT+8, 2025-5-5 13:45 , Processed in 0.160755 second(s), 8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