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成熟的无花果长麻子是一种常见现象,尤其是青皮的成熟果还有一个绰号——麻子婆。 仔细观察,这些所谓的麻子其实就是一些黑斑或者黄斑。 长了麻子虽然不太影响口感,但总让人不舒服——如果哪天你老婆脸上长了麻子,不仅你会很奇怪,她也会吓得到处寻找袪斑秘籍的——无花果不会说话,给人感觉是:长就长了,将就着点吧,您哪!——这也很像你老婆袪斑不成功后的态度。 好像没人深入探究过无花果长麻子的原因,众说纷纭的解释是糖斑。按照这个逻辑,长黑斑的应该巨甜,长黄斑的糖度就应该打了折扣,而不长斑的就应该不甜了。显然,这个逻辑是站不住脚的。 我种了14种无花果,吃到其中6个品种的果子,到目前发现所有果子都会长斑,坛子里更多品种的成熟果照说明,除了套袋的,很大一部分也长了麻子。因为青皮长的斑与皮色差别明显,所以特别引人注意;而布的斑点与皮色的色差小一些,注意的人并不多;大波、小波、法紫和焦黑的成熟果上长的斑,由于没有色差,几乎没有人提到。同样的道理,假如你老婆很白,长了麻子就很刺眼;如果是黄脸婆,能注意到的人就少了;如果你老婆是黑人,啊呀,哪有什么麻子嘛! 中医里讲,脸上长斑虽然表现在皮毛,但内因在脏腑,所以脸上长斑的女果友注意了,整天做面部美容是袪不了斑的,就是揭层皮去也没有用。 扯远了,还是说无花果长麻子的事吧。 既然与糖度无关,无花果长斑一定有其他原因。 经过我的多年观察,无花果长麻子与虫害有关,害虫有两种:蝽象和斑衣蜡蝉。 蝽象属昆虫纲半翅目科昆虫的总称。 此类昆虫有臭腺孔,能分泌臭液,在空气中挥发成臭气,所以又有放屁虫、臭板虫、臭大姐等俗名。中国已知约 500 种。多数种类植食性。成虫、若虫将针状口器插入嫩枝、幼茎、花果和叶片组织内,吸食汁液,造成植株生长缓滞,枝叶萎缩,甚至花果脱落。 斑衣蜡蝉是同翅目蜡蝉科的昆虫,民间俗称“花姑娘”、“椿蹦”、“花蹦蹦”、“灰花蛾”等。属于不完全变态,不同龄期体色变化很大。小龄若虫体黑色,上面具有许多小白点。大龄若虫身体通红,体背有黑色和白色斑纹。成虫后翅基部红色,飞翔时可见。成虫、若虫均会跳跃,成虫飞行能力弱。在多种植物上取食活动,吸食植物汁液。 在山东半岛这里,我的无花果上的蝽象如图一所示,斑衣蜡蝉如图二所示。 两种虫子都是在夜间危害无花果。吸食嫩茎就不用说了,吸食后的果子(五、六成熟以上的果子)在第二天早上会出现白色渗液,如图三所示,有的会出现一片渗液。这就是果子长麻子的根本原因。 通过观察,我还发现,蝽象或斑衣蜡蝉的成虫由于口器较长,吸食过的点在果子成熟后会形成单个大的黑斑;蝽象或斑衣蜡蝉的幼虫口器较短,吸食点密集,吸食过的点在果子成熟后会形成颜色较浅而成片的斑。(如图四、图五) 成虫的危害还在于,经过吸食的点所对应的果子内部会发育不全,具体就是长不出种子(如图六),这也许是部分成熟果中空的原因之一。 可以从另一方面提供佐证的是:我试验的套袋果子从未发生过长麻子的现象。 结论是:个人认为无花果长麻子的主要原因是害虫刺吸所致。 最后郑重声明:这个结论并不意味着你老婆脸上的麻子或黄斑是别人叮的。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图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