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3-28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临沂
李小食心虫又名李小蠹蛾,简称李小,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是危害李果的主要害虫。近年来,在李树区普遍发生,危害严重。它以幼虫蛀果为害,蛀果前在果面上吐丝结网,栖息于网下啃果皮蛀入果内,不久,在入果孔流出泪珠状果胶。被害果实发育不正常,果面逐渐变成紫红色,提前落果。受害严重的果园,幼果豆粒般大小时即大量落果,未落的果实也因果心被蛀而果内虫粪堆积成“豆沙馅”,不能食用。
1、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4.5~7.0㎜,翅展11.5~14㎜。体背面灰褐色,腹面铅灰色或灰白色。前翅前缘约具18组不很明显的白色斜短纹,翅面密布小白点。近顶角及外缘的白点排列成整齐的横纹。近外缘部分有一条隐约可见的略与外缘平行的月牙形灰色纹,沿此纹内侧有6~7个黑绒色短斑。后翅浅褐色。
(2)卵。圆形,扁平,稍隆起。初产时白而透明,孵化前转黄白色,迎光侧视,卵面呈五彩光泽。
(3)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2㎜,玫瑰红或桃红色,腹面颜色较淡,头和前胸背板黄褐色,上有20 个深褐色小斑点。腹部末端具有浅黄色臀板,腹部末端具有臀栉5~7齿。
(4)蛹。长6~7㎜,初为淡黄色,后变褐色,第3~7腹节背面各有4排短刺。
(5)茧。长约10㎜,纺锤形,污白色。
1、 生活史 李小食心虫在费县一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越冬,越冬场所主要集中在李树干部周围,以树干为中心,以1m为半径,1~5㎝的表土中越冬幼虫最多。10㎝以下的土层没有越冬幼虫。还有少数在草根附近、石块下或树皮裂缝结茧越冬。翌年3月下旬,部分幼虫从越冬茧内爬出,在表土层中结新茧化蛹,4月初月下旬羽化为成虫。大部分幼虫就在越冬茧内化蛹,4月中旬羽化为成虫。成虫羽化后1~2天即开始产卵,卵期7天左右,即孵化为幼虫,蛀入果内直到幼虫老熟脱果。第一代老熟幼虫1周后羽化为第一代成虫,产卵孵化成第二代幼虫,幼虫蛀入果内20天后,老熟脱果结茧越冬。
2、 生活习性 李小食心虫成虫具有趋光性和趋化性,昼伏夜出,黄昏时在李树周围交尾,羽化后1~2天,即在幼果果面产卵。卵单粒散产,产卵量平均为32.5。第一幼虫在果面上爬行几个小时后即蛀入果内。此时幼果果核尚未硬化,被害后极易脱落。随果落地的幼虫,多数沿未完成幼虫期。蛀果后未落地的幼果,幼虫可以转果危害,1头幼虫常常危害几个果实。第二代幼虫蛀果的仅啃食果肉,不再转果。老熟后脱果,结茧越冬。
3、 防治方法
(1)诱杀。利用李小食心虫成虫的趋光性和趋化性,可用灯光和糖醋液诱杀。
(2)培土压茧。3月下旬,在李树开花前,在树干周围60~70㎝范围内,培10㎝厚的土层并踩实压紧,使羽化的成虫子不能出土窒息而死。待羽化完成后,结合松土除草将培土撤除。
(3)地面喷药。越冬成虫羽化前或第一代幼虫脱果前树冠下喷药:25%对硫磷微胶囊,每亩用药0.8~1㎏,加水50~80㎏喷洒;或50%辛硫磷乳油300~500倍液,每亩用药0.25~0.5㎏,毒杀成虫和幼虫。
(4)树上喷药。成虫发生期,树上喷布10%万灵3000~4000倍液,20%杀灭菊酯4000~6000倍液。对卵和初孵化幼虫均有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