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大学二年级
   
- UID
- 231540
- 鲜花
- 1447 朵
- 农币
- 10935 枚
- 居住地
- 江西 上饶 铅山县
- 专职
- 园艺爱好者
|
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一、柿角斑病、圆斑病
角斑病为害叶片和果蒂,病菌在其上越冬,第二年借雨水传播浸染,造成早期落叶和落果。叶片被害正面出现黄绿色晕斑,不规则,斑内叶脉变黑,约10日后病斑变浅黑色,病斑上密生黑色小颗粒状点,背面变淡黄色,以后逐渐加深呈褐色或黑褐色。病斑发生到定型大约需要30天,在柿蒂上由四角尖端向内扩展。角斑严重时,可造成大量落果,病蒂残留在枝上。
综合防治这两种病害的方法,首先要彻底清除病叶、病蒂,消灭越冬病源,冬季和早春清除落叶和枝条上的病蒂,减少浸染病源。其次,在花后2O天左右病菌开始传播前喷1:(3~5):400一600倍的波尔多液,共2~3次,每次间隔15~20天。柿叶对铜离子比较敏感,宜用石灰多量式波尔多液,以防药害。加强管理,疏除过密枝,增强通风透光性,注意排水降低湿度,减少发病。
二、柿蒂虫
主要为害果实,使果实早期发红、变软、脱落,群众称为柿烘。主要以幼虫危害果实,多从柿蒂处蛀入果实。蛀孔处有粪便并用丝缠绕,幼果被蛀后早期干枯,大果被蛀后早期变黄、变软、脱落并造成减产。长江流域该虫一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干粗皮隙缝中越冬。夏季产卵于果柄与果蒂间,由蒂的基部蛀入果内。幼虫有转果为害的习性。
防治的方法: ①冬季或早春刮树皮消灭越冬成虫。②晚秋摘树上的干柿蒂,消灭柿蒂内的幼虫。③6~8月间及时摘除虫果,干柿或黄脸柿,消灭幼虫或蛹。④药物防治。在7月中旬和8月中旬第一、二代成虫发生盛期和产卵盛期,每隔10~15天,喷菊酯类药剂2000~3000倍液,或其他有机磷药剂800~1000倍液。
柿树介壳虫
有柿绵蚧(又称绒粉蚧)、龟蜡蚧、草履蚧和红蜡蚧等多种。在梢、叶、果等处吸食汁液,削弱树势,诱发煤污病,或造成果实早落。
防治的方法:第一,抓好越冬防治,包括刮树皮,剪除密集约霸诔醵迸绮疾?度的石硫合剂,或5%~10%的柴油乳剂,杀灭越冬虫源。第二,在若虫(俗称“树虱子”)群集为害尚未形成蜡壳前喷布40%氧化乐果,或50%敌敌畏1000倍液,或波美0.5~l度的石硫合剂。发生严重时,间隔10天连喷两次。第三,保护天敌,避开天敌发生盛期用药。
四、柿炭疽病
果实发病初期果面上出现深褐色或黑褐色斑点,病斑逐渐扩为圆形凹陷状,中部密生黑色颗粒状小点并成轮纹状排列,即分生孢子盘;遇雨或高湿时从孢子盘上溢出粉红色孢子团,此时果肉变为黑色硬块。新梢染病初期呈黑色小圆点,中部下陷变褐纵裂,病斑长达10~20mm,染病新梢易折断或枯死。叶片发病多在叶柄或叶脉上,初期为黄褐色,后期变为黑色,呈不规则长条状。此病病原主要在枝梢病斑中越冬,也可在病果、叶痕和芽中越冬。初夏产生分孢子,借风雨和昆虫传播,病菌从伤口侵入,也可直接侵入。自伤口侵入的潜育期3~6天,直接侵入的其潜育期6~10天。多于6月份发病,雨季为发病盛期。
防治方法:①清除病梢、病叶,集中深埋或烧掉。②喷药防治:发芽前喷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1次。6月上旬、7月中旬、8月上旬各喷1次多量式300倍的波尔多液。
五、柿小叶蝉
以成虫和若虫聚集在叶片背面刺吸叶液,叶片正面出现苍白色斑,多斑相连使叶片背面呈苍白色。柿小叶蝉1年发生3代,以卵在枝条皮层内越冬,4月中下旬越冬代卵开始孵化,若虫期1个月。5月下旬出现第一代成虫,7月上旬出现第二代成虫,9月出现第三代成虫。7~8月危害最严重。
防治方法:①清理树下杂草和落花流水叶可减少越冬虫源。②第一代若虫发生期喷菊酯类农药2000倍液。第一代若虫盛发期连喷2次功夫菊酯。7~8月份喷2~3次功夫菊酯,或喷40%的乐果2000倍液,50%的马拉硫磷1500倍液。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