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邦农人之家

 找回密码
 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54|回复: 1

香蕉黄叶病的防治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31

帖子

7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小学一年级

Rank: 2

UID
23317
鲜花
1 朵
农币
951 枚
发表于 2008-9-30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海南东方

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香蕉黄叶病(Banana panama disease)又名:香蕉巴拿马病( Panama disease )

镰胞菌萎凋病( Fusarium wilt )

◎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

为不完全菌,具大分生孢子、小分生孢子,及厚膜孢子。小分生孢子无色透明,卵圆形或长椭圆形,不分隔。大分生孢子呈镰刀形,具1-5隔膜,厚膜孢子圆形,壁厚,黄色或绿色,在菌丝尖端或中央形成,亦可由大分生包子形成。

◎病徵:

一、外部病徵:发病蕉株的下方老叶叶缘首先黄化,并逐渐扩大至中肋,叶柄软化,弯曲下垂,最后枯萎。上方幼叶亦逐渐变黄,终至整个蕉株枯萎死亡。有时病株假茎外围的叶鞘自基部发生纵裂。
二、内部病徵:纵切病株的假茎或块茎可以发现维管束呈褐变的现象,在发病后期,黄褐色的维管束纤维上下贯穿成长条形。有时病菌会从母株块茎穿过与吸芽相连部位而侵入吸芽。

◎发病生态与传播方式:整年均会发生,但10月至次年2月为发生严重时期。由蕉株根部或块茎感染。病原菌可靠河水、灌溉水、农具及病苗而传播。本省南部地区自民国57年首次出现黄叶病以来,病势逐年扩散,现已波及多数高屏蕉园,蕉农将发病残株废弃於水沟和自病区取苗乃本病传播迅速之主要原因。
病原菌在病株组织内可产生大分生孢子、小分生孢子和厚膜孢子,但在土壤中主要以厚膜孢子存活,其存活期可达数年之久。一般言之,本病在酸性砂质地较易发生,又排水不良及伤根情况下可促进本病发生。本病病原菌有四个生理小种,引起台蕉(北蕉、仙人蕉)黄叶病者为第四生理小种(race 4),引起吕宋蕉(芭蕉)黄叶病者属第一生理小种(race1)。病原菌自感染到出现外部病徵,潜伏期可长达5~6个月,本省南部蕉园种植期在3~5月,因此一般在每年10月以后才开始出现外部病徵。本病为土壤性传播病害,病原菌可经病苗病土及流水传播,有时病菌会从母株块茎穿过吸芽相连部位而侵入吸芽。病原菌可以厚膜孢子在土壤中存活多年,亦可在莎草、香附子、拟青天白地及飘佛草等田间杂草根部存活。

◎防治方法:

可於轻微至中度黄叶病园种植耐病品种(台蕉一号)。土壤深厚而肥沃,排水良好之蕉园为佳。排水不良及砂质酸性土壤,不宜种植。
发病率超过10%以上之蕉园,宜转作其他作物(以种水稻最佳)。经废耕或转作水稻2年以上之病园,如欲再植香蕉时,蕉苗应取自无病区。病园与旱作轮作则无治病效果。
发病率低於10%以下之蕉园,欲再种植香蕉时,应做病株处理。发病株以杀草剂巴拉刈或克芜踪10倍稀释液装於压力式喷雾器之药筒内,喷头装上注射针,每株注射5孔,每株需约杀草剂稀释液200公撮。经注射1星期后,病株之叶片急速枯乾,待2个月后叶片和假茎完全枯乾,即可引火烧毁。病穴残留有部分块茎组织尚未腐烂,亦应挖出切碎,连同假茎一并烧毁。又可注射嘉磷塞於病株,可顺便杀死吸芽。

栽培管理上应注意事项:

蕉苗取自无病蕉园,以块茎种植。从病蕉采苗时,须将块茎外层削除,并检查根迹及脐部组织,若有褐色斑点者即为病苗,应予淘汰。然后将剥乾净之健康块茎浸贝芬得500倍液加0.75%出来通(X-114)作表面消毒3秒钟后种植。
发病蕉园在种植前,应多施有机肥(经发酵之猪牛鸡粪、甘蔗叶)或绿肥,以提高防治效果。
减少造成根部块茎伤口之机会,如吸芽自地上部切除等。

改善蕉园排水。

所有处理病株后的工具,必须以火烧法,或以15%福马林浸洗,如此可避免工具沾染病原菌,而感染其他健康蕉株。
病田轮作水稻或芋头等水生作物。

不要自病田引水灌溉。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31

帖子

7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小学一年级

Rank: 2

UID
23317
鲜花
1 朵
农币
951 枚
 楼主| 发表于 2008-9-30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海南东方
留一个位置答疑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客户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规则制度|隐私政策|小黑屋|活动|水果邦 ( 京ICP备06047721号-4 )

GMT+8, 2025-5-11 23:50 , Processed in 0.060678 second(s), 3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