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邦农人之家

 找回密码
 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33|回复: 1

[推荐] 关于黔南刺梨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调查报告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2万

帖子

5675 小时

在线时间

246

好友

★版主★

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

UID
12392
鲜花
40483 朵
农币
298639 枚
居住地
新疆 和田
专职
农技推广
发表于 2008-9-1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新疆和田地区

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url=]关于黔南刺梨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调查报告[/url]

一、刺梨资源分布、研发情况
刺梨属蔷薇科多年生落叶丛生灌木,广泛分布于我国亚热带地区的陕西、甘肃、江西、安徽、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四川、广西、云南、贵州、西藏等地,也见于日本。在国内尤其以贵州、四川、云南、陕西、湖北、湖南分布面积大,产量多。据贵州农学院和贵州省植物园在八十年代初联合普查,贵州野生刺梨资源年总产量可达到15000吨,其中毕节、黔西南、安顺、六盘水是野生刺梨分布最密集、产量最高的地区,黔南各县市也分布着大量的野生刺梨资源。
刺梨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极高,经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野生刺梨果肉VC(维生素C)含量居各类水果之冠,每100克果肉VC含量是苹果、梨的500倍、柑橘的100倍、猕猴桃的9倍;VP(维生素P)含量也极高,是柑橘的120倍、蔬菜类的150倍,它还富含维生素B1、B2、E、K1等16种微量元素;刺梨还被誉为“长寿防癌”的绿色珍果,含有抗癌物质及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抗衰老物质,同时还具有排铅的作用。因刺梨果肉中VC、VP、SOD含量均雄踞世界所有水果之上,素有“三王水果”的美誉。
    由于贵州野生刺梨资源极其丰富,长期以来民间均有采摘刺梨鲜食、泡酒、酿酒、制药的习惯。贵州对刺梨的研究与开发利用也曾一度走在全国的前面。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贵州就在国内率先组织力量,对刺梨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研究。研究范围遍及资源调查、形态解剖、细胞学、生理学、组织培养、果实营养生化、成份分析、刺梨汁保健疗效作用、人工栽培技术、品种选育、病虫防治、果实的贮藏保鲜、刺梨产品的加工利用等诸多方面,其中不少研究成果在国内属领先地位,甚至得到国际公认。
在贵州的带动下,国掀起了刺梨种植、产品开发的热潮,许多省、市相继到贵州引种栽培刺梨。1989年,全国人工栽培刺梨面积高达22570亩,尤以江苏省种植面积最大,将近占60%,全国除新疆、西藏等八个省外,都不同规模地引种栽培了刺梨。刺梨被广泛用于保健食品、饲料、化妆品、医药等行业,市场上出现了刺梨口服液、刺梨蜜饯、刺梨酒等许多产品。仅贵州1986-1987年就有刺梨加工企业53家,产品发展到5大类、18个品种,产量达到2000吨,产值600万元,有7个产品分别获国家、部、省的优质产品奖。
到九十年代初,全国“刺梨热”逐渐降温。刺梨生产形势跌到最低谷时全国刺梨种植面积缩小到13414亩,缩小40.8%,江苏和广西分别缩小了80%。从事刺梨的企业纷纷转产,1990年贵州仅存3家企业维持刺梨产品生产。此时,贵州又提出了“重振刺梨雄风”的号召,刺梨产业经济在贵州又出现新的转机,1993年刺梨加工企业恢复到27家,有榨汁机械31套,系列产品加工生产线83套,总产值达4100万元。其间,贵州老来福药业有限公司在刺梨保健品、药品研发上取得突破,刺梨产品冲出了饮料与酒的局限。但由于受市场及企业管理、营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刺梨产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几起几落,始终难成气候。目前,仅有贵州、广西、河南、四川的部分企业尚在坚持运用刺梨资源开发产品及市场,刺梨产业发展举步维艰。
二、黔南刺梨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全省“刺梨热”的影响下,黔南在刺梨种植、产品开发、生产上也作了积极的尝试。
在刺梨产品开发、生产上:1984年,平塘县酒厂引进贵州农学院“刺梨发酵酒”科研成果,建成年产1000吨刺梨发酵酒生产线,其生产的“刺梨美乐醇”果酒在1986年获省“优秀新产品奖”,在1990年获中华医药文化博览会“神龙杯”铜奖。1993年,都匀酒厂开发出刺梨饮料产品“中国刺梨汁”,是年6月时任贵州省省长陈士能视察该厂后对研发、生产刺梨饮料系列产品给予充分肯定,作了“大力开发刺梨饮料系列产品”的题词,都匀酒厂当时拟实施扩建2500吨刺梨饮料系列产品技改项目,后因诸多原因未果。在此期间,惠水、贵定等酒厂也在按照传统工艺生产低度刺梨米酒。目前,全州从事刺梨产品开发的企业仅有贵定县山人酿酒有限公司和贵定县山野敏子食品厂。近年来,贵定县山人酿酒有限公司致力于刺梨干红酒研发、生产,现年生产能力达1000吨。2006年公司收购刺梨1100吨,生产刺梨干红酒500吨,但从投产至今销售市场一直没有打开,2006年销售量仅为40余吨。贵定县山野敏子食品厂主要进行刺梨干加工,2006年收购刺梨20吨,加工刺梨干10吨,产品有一定销售市场。
在刺梨种植上: 1990年,龙里县农业局从贵州农学院引进四个刺梨品种,在谷脚镇茶香村建立20亩刺梨育苗场,开始推广人工培植刺梨。1995年州科技局又在茶香村实施“1000亩刺梨基地建设”项目,让当地群众接受和掌握了人工培植刺梨技术,并开始问市于贵阳刺梨鲜果市场,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随着刺梨鲜果需求量的扩大,龙里县在2000年借助退耕还林政策,将人工培植刺梨扩大到9800多亩,涉及农户2650户,其中,哪旁乡2000余亩、谷脚镇7000余亩、醒狮镇690亩、龙山镇100亩、谷龙乡90亩。谷脚镇茶香村由于有实施人工种植刺梨科技项目的示范带动,种植的积极性比较高,全村人工种植刺梨3200亩,经过认真管护,大部分刺梨已经挂果,且品质较好,进入丰产期的鲜果亩产量在1000公斤左右,按1.5元的平均价格计算,产值可达1500元,高于一般粮食作物,当地农民也因此实现脱贫致富。贵定县2001年结合退耕还林政策在部分乡镇实施了2300亩刺梨种植。目前,马场河乡团结村有70余亩刺梨,由于管护较好产生了经济效益,实现亩产值1750元。两县在实施人工培植刺梨中,由于群众在认识、重视、管护上的差异,种植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基本没有经济效益。
三、制约刺梨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
目前,人们对刺梨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体现在鲜果消费以及果酒饮料系列产品、保健品、化妆品、医药制品的研发生产上,但由于受饮食习惯、生产技术、成果转化等因素影响,很难取得较大突破。
1、鲜果消费群体不大,市场难以形成规模。长期以来刺梨以野生为主,分布于生态环境相对较差的部分山区,不为众人熟知,且果子细小带刺,采摘不便,果肉中含有的大量单宁,生食鲜果口感酸涩,民间多用于泡制果酒,经人工培植后,刺梨果子只是个体有所增大,但仍因缺少大众水果的卖相、口感,可能很难形成大规模的鲜食消费群体,鲜果市场比较窄小。
2、产品开发技术含量不高,缺少核心竞争力。刺梨产品的开发长期以来仅限于刺梨酒、刺梨饮料、刺梨晶、浓缩刺梨汁等初级产品和半成品加工品,技术含量不高,以致于在全国掀起“刺梨热”的时候,众多技术装备水平尚很落后,技术力量缺乏,设备配套率低,产品加工工艺水平落后的企业也能一哄而上参与刺梨系列产品的开发生产,导致在市场上形成品牌众杂、口感一致、风味单一、技术含量不高的大众饮料系列产品,在激烈的饮料市场无法与知名品牌饮料形成强劲的抗争之势,最后只得全军覆没。
   
3、科技成果向现实产品转化不及时,错失发展良机。尽管贵州省对于刺梨的研究历史最久,研究成果最多,研究能力和水平居国内领先,然而科技成果的转化缓慢,致使我省刺梨产品中高档次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比例不高,不能及时占领国内外市场。如,贵州老来福药业有限公司长期致力于刺梨药用价值研究和刺梨保健品、药品的开发,科技成果丰硕。但作为民营企业在成果认证、临床实验、产品生产、市场营销等方面还存在政策环境、资金投入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导致科技成果不能得到及时转化,产品不能大规模进入市场,企业与最佳发展期失之交肩,从而影响该产业的培育和壮大。
   
四、黔南加快刺梨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 当前,国内外对食品的消费需求完全倾向于天然型、保健型,给刺梨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刺梨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依托资源、瞄准市场、打造品牌,才能够在激烈的饮料食品市场竞争中取得明显优势。
1、抓好刺梨资源开发利用的调研。刺梨资源的开发利用涉及资源调查、资金投入、产品研发、引进技术、市场营销等,是一项涉及面广、投资较大、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因而必须经过充分论证,才能确保科学决策。为此建议:由有关部门将刺梨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一个科技攻关课题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一次周密细致的调查研究,在制定刺梨产业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措施上为州委、州政府提供决策参考意见。
2、人工种植刺梨要依托市场,因地制宜发展。在刺梨产品销售大市场尚未形成之时,加之有着充裕的野生资源,人工培植刺梨只能依托市场,以“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方式,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大规模种植,还必须有稳定的龙头企业带动,要避免盲目一哄而上,导致果贱伤农。人工种植刺梨还必须注重新品种的培育,要与贵大等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培育出果大、美观、适合广大消费者口感的品种,进一步拓宽鲜果市场,并为企业生产提供优质原料。
3、充分认识刺梨的生态屏障作用,加强对刺梨资源的保护。据有关研究表明:刺梨成为喀斯特地质的优势物种,是喀斯特地质恶化、严重石漠化背景下的一种代偿性自我保护行为。因此,必须加大对野生剌梨资源的保护。同时,建议将刺梨人工种植作为石漠化治理项目申请立项,争取国家资金投入,这样既保护了环境,又建立了稳定的原材料基地,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赢。
4、加强对刺梨资源开发利用的宣传,形成强大消费集群。刺梨“VC之王”的美誉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已作为一般的常识被众多消费者认知,加上富含抗癌、抗衰老物质,具有排铅作用,符合现代绿色、保健消费理念。当前,可以通过大力宣传刺梨资源的开发利用,让消费者充分认识剌梨独特的营养和保健功效,从而产生强烈的消费需求。
5、依托剌梨资源,打造旅游景点,助推刺梨产业发展。目前,龙里县谷脚镇茶乡村人工种植刺梨已有一定规模,花开时节漫山红遍,在当地形成了一条靓丽的风景线,加上龙里在区位、生态上的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大有文章可做。可结合黔南特有的地域文化“好花红”,借鉴打造音寨“金海雪山”的成功经验,通过办“好花红”节的方式,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让消费者在认知黔南文化、感受黔南生态资源的同时,认识、接受、推介黔南特色产品,开拓剌梨产品市场。
6、为现有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发挥好龙头带动作用。当前贵定县山人酿酒有限公司是黔南从事剌梨产品生产的骨干企业,但由于产品滞销,企业效益不够理想,原因在于产品的品质和营销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地方政府有必要在加强与科研单位协作开发新产品、加大对产品的宣传推介、与知名企业协作“借船出海”开拓市场、建好种植基地保证优质原料供应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和帮助,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通过把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剌梨产业大发展。
7、做好项目储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助外力做大剌梨产业。刺梨产品符合现代食品消费理念,市场前景广阔,只是有待于中高档产品和附加值高的产品来开拓市场,形成强大的消费群体。当前,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编写剌梨资源开发利用项目,聘请专家进行项目包装、策划、并积极向外推介,借助外来企业在资金、技术、研发、管理、营销方面的优势,打造剌梨知名品牌,把剌梨产业做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支柱产业。
8、及时研究退耕还林后续政策,维护群众利益,避免出现毁林复耕。自2000年以来,贵定、龙里两县利用退耕还林政策发展人工种植刺梨1万多亩,每亩每年有293元管护费。由于剌梨种植管理粗放,种植有效益的农户每年收益加管护费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没有效益的农户每年坐收管理费也没有多大怨言。但2008年以后,8年的补助陆续到期,农户一旦失去管护费,特别是管护差、无收益的那一部分农户完全有可能挖掉剌梨根恢复种植粮食作物,这在生态林种植上带有普遍性。因此,要针对类似剌梨等生态林及时出台退耕还林后续政策,避免出现毁林复耕,导致退耕还林工作前功尽弃。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8293

帖子

761 小时

在线时间

135

好友

★溉帮★五袋长老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UID
58017
鲜花
8997 朵
农币
34182 枚
发表于 2012-1-1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舟山
好资料,学习了!
亲近大自然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客户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规则制度|隐私政策|小黑屋|活动|水果邦 ( 京ICP备06047721号-4 )

GMT+8, 2025-4-26 17:06 , Processed in 0.062952 second(s), 3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