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邦农人之家

 找回密码
 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42|回复: 0

苹果园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防治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3333

帖子

1093 小时

在线时间

57

好友

★溉帮★六袋长老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UID
15179
鲜花
12687 朵
农币
75175 枚
发表于 2008-4-6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苹果病虫害种群数量的变动规律是其生物学特性与生态环境诸因素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研究苹果主要病虫害的侵染循环、发生规律、影响因素以及与苹果物候期的关系,从而确定防治策略、关键时期和防治方法,这是苹果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最基本内容。

1.苹果树腐烂病

苹果树腐烂病俗称“烂皮病”,是苹果树上最重要的枝干病害,也是造成苹果树势衰弱、死枝死树,甚至毁园的最直接原因。

苹果树腐烂病是由腐烂病菌侵染所致的病害,腐烂病菌是一种弱寄生菌,具有潜伏侵染的特性。因此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是根治苹果树腐烂病的首要措施。加强肥水管理,合理负载产量,严禁过度环剥,扶强健壮树势是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的有效措施。刮除病斑、涂抹病疤、铲除菌源是防止侵染、预防复发、减轻发病的重要措施。早春结合修剪、锯除重大病枝、剪除细弱病残枝、刮除腐烂病斑、于发芽前全面细致喷布7.5%强力轮纹净50-100倍液铲除园内腐烂病菌,生长期刮除复发或新增病疤、涂抹7.5%强力轮纹净5-10倍液于新老病疤处预防复发,控制发病。另外及时处理病残枝、烧毁刮下烂病皮,禁用苹果枝做篱笆也是防治苹果树腐烂病不应忽视的环节。

2.轮纹烂果病

苹果轮纹烂果病又称轮纹褐腐病或粗皮病,是近些年来红富士苹果最重要的果实和枝干病害。

苹果轮纹烂果病是由苹果轮纹病菌和干腐病菌单独侵染或复合侵染所致的潜伏侵染性病害。是一种既可侵害枝干,又能为害果实的特殊病害。

苹果轮纹烂果病与苹果炭疽病为害果实的症状有相似之处,二者的显著区别在于:一是轮纹烂果病的烂果部位保持原样不凹陷,且同心轮纹状是由病组织扩展后颜色不同所形成,而苹果炭疽病的烂果部位一般凹陷,且同心轮纹状多由病组织产生的子实体所形成;二是轮纹烂果病病组织有股酒糟味,尝起来味道不苦,而苹果炭疽病病组织尝起来味道很苦。

苹果轮纹烂果病的初侵染来源,主要是树体上这些疙瘩瘤和干腐病斑,春夏之交遇到降雨或高湿,从这些病瘤和病斑的小黑点中溢出五色线状的分生孢子角,借雨水的飞溅分离为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器从春天到秋天都能释放分生孢子,其中以5-8月份释放的数量最多,6-7月份释放的数量更大,而此时正值苹果绒毛脱除期和皮孔裸露期,是苹果最易感病,最易侵染的重要时期。借风雨传播到幼果上的孢子吸水萌发、产生芽管,通过自然皮孔侵入果内完成侵染。侵入国内的病菌由于受到来自果内酚类物质和酸类物质的抑制,其菌丝并不能快速繁殖生长,而是要在皮孔处或果点中潜伏一段时间,其潜伏期的长短取决于侵入果内时间的早晚,一般为15-150天不等。潜伏期的病菌既不扩展,也不发病,直到苹果糖度升高,酸涩度下降,开始变甜了,才陆续恢复生长,繁殖扩展,先在果面出现以果点为中心的圆形红褐色“水烂眼”,并向纵深和四周蔓延,最终形成一个同心轮纹状软腐型褐色大斑,完成发病。

苹果轮纹烂果病菌,一部分去侵染果实,造成果实发病,另一部分则去侵染枝干,造成枝干发病,但不论是果实发病,还是枝干发病,当年的新病斑都不能产生新的病菌孢子,不能形成再侵染。

因此苹果轮纹烂果病是一种枝干病瘤越冬,幼果期皮孔侵染,近成熟期开始发病的潜伏侵染性病害,具有雨频高湿利于侵染,秋季高温利于发病的特点,据此确定的防治策略是“早刮病瘤除病源,幼果套袋防侵染,秋季喷药防扩展,低温贮藏防腐烂”。

苹果轮纹烂果病的防治方法是:

①早春结合刮治腐烂病,刮除枝干病瘤和病斑,清除园内腐烂落果,减少侵染来源。

②对发病重的大中枝干全面涂抹一遍7.5%强力轮纹净悬浮剂5-10倍液,压低树上菌源。

③苹果发芽前,全园喷布一遍7.5%强力轮纹净悬浮剂50-100倍液,铲除树体和围栏植物体上的越冬菌源。

④实施苹果套袋栽培技术,这是目前物理防治轮纹烂果病、提高苹果色泽、降低果品残毒的唯一有效方法。

⑤果实侵染期,轮换交替连续用药保护果实,免遭侵染,这是降低果实带菌率,减少后期发病的重要方法。苹果套袋前连续防治3次,用药间隔期10天,可轮换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68.75%杜邦易保水分散性梨剂1500倍,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倍,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200倍,20%扑菌灵悬浮剂600倍。苹果套袋后连续防治5-6次,用药间隔期10-15天,可选择以甲基硫菌灵、多菌灵、代森锰锌、乙磷铝等为主要成份的复配农药与1:2—3:200的波尔多液轮换交替施用。

⑥果实发病期,应用内吸性杀菌剂控制病菌扩展,减缓果实发病,这是轮纹烂果病防治的补救措施。苹果摘袋前选用40%福星乳油8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喷雾可控制病害发展,降低发病率。

3.苹果炭疽病

苹果炭疽病初侵染来源是树上这些病僵果、病残枝、病果台以及地上这些病落果。它们产生的分生孢子也是借雨水的飞溅和风雨的传播完成侵染。也是幼果期侵染多,成熟期侵染少,幼果期发病少,成熟期发病多,也具有潜伏侵染的特性。只是其潜伏期较短,一般为5-50天,发病期较长,发病较早一般7月份开始发病。与轮纹烂果病最大的区别在于,当年病果新生的分生孢子器,可散发分生孢子,再次侵染果实,造成发病,具有再侵染和再侵染频繁的特点。

因此苹果炭疽病的防治一是强调春秋季节清除菌源以防为主,二是提倡夏秋季节同类病害配合防治。也就是早春剪除病僵果、病残枝病果台、处理地面病落果、减少病菌初侵染源。秋季定期检查果园,发现病果,立即摘除,预防病菌再侵染。夏、秋季节同为苹果炭疽病和轮纹烂果病的侵染发病期,而目前防治这两种病害的有效药剂又基本相同,再加上轮纹烂果病是红富士苹果园中第一大果实病害,因此红富士苹果园果实病害的防治应以轮纹烂果病为主,兼治苹果炭疽病。苹果炭疽病不需要单独用药防治。

4.苹果斑点落叶病

苹果斑点落叶病初侵染来源于枝条的端部和落地的病叶。苹果展叶期,越冬病源处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随风雨或气流传播,借雨露雾水萌发,通过皮孔侵入叶片内部,不久叶面上便出现细小的斑点,并逐渐扩展,形成红褐色圆斑,若条件适宜,可数斑相连成不规则大斑,甚至造成叶缘焦枯。

苹果斑点落叶病最喜欢为害的品种是新红星,最喜欢侵染的叶片是嫩叶,尤其是叶龄在20天以内的幼叶最容易受到侵害,而叶龄在20天以上的长成叶片一般不再受到侵害。

苹果斑点落叶病的发生程度与苹果新梢的生长动态、叶片数量、叶龄构成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而苹果新梢速长期和秋梢速长期是产生新叶形成叶幕的主要时期,也是斑点落叶病侵害苹果叶片的高峰期。因此5、6月份的春梢生长期和8、9月份的秋梢生长期是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的关键时期。

苹果斑点落叶病具有重复侵染幼叶的特性,而当苹果秋梢叶片老化后,转为侵染比较嫩的苹果梢端和刚摘袋的果实,从而造成苹果梢端的带菌越冬和套袋苹果的发病。尤其是摘袋期间遇到气温偏高、大气干燥、日灼伤重、雨露雾多的年份,管理不善,缺素严重的果园,常造成套袋苹果的集中染病。因此苹果摘袋前应浇水,摘袋期避免日烧或日灼,摘袋后应立即喷药预防侵染和发病。

苹果斑点落叶病的防治方法是①重视夏剪,剪除病梢,清扫落地病叶,减少侵染源。②苹果春梢速长期连续用药防治三次,间隔期10天左右,可选用10%宝丽安可湿性粉剂1500倍,68.75%杜邦易保水分散性粒剂1500倍,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倍,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20%扑菌灵悬浮剂800倍液喷雾防治。③苹果秋梢速长期连续用药防治二次,间隔期10-15天,可选用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800倍,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70%乙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防治。④红富士苹果摘袋后立即喷洒一遍科生霉素LM 500倍液预防病菌侵害果实。

5.苹果褐斑病

苹果褐斑病的初侵染来源是地面落叶,当雨季来临后,产生分生孢子,主要侵染已长成的功能叶片和衰弱的老叶。发病后病斑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借风雨进行重复侵染。主要侵染期是春梢停长期至秋梢停长期。因此6、7、8月份雨季来得早,降雨量大,持续时间长的年份,病害发生早而重,且易于大流行。

苹果褐斑病防治的关键是:雨季来临后的6、7、8月份选用耐雨水冲刷、残效期长的药剂保护叶片,防止病菌侵染。提倡用杜邦易保和波尔多液与乙磷铝、代森锰锌及其复配剂轮换交替,连续防治5-6次,可基本控制苹果褐斑病的发生。

6.苹果霉心病

苹果霉心病又称苹果心腐病,曾是北斗和新红星苹果园中最重要的果实病害,也是近些年来红富士苹果园中在花期遇到降雨低温的特殊年份,常引起的一种发病率增高,采前落果严重的病害。

未到采收期就下树的苹果中,有许多是由于感染了霉心病而造成落果的。剖开果实可见,果心变褐,向外扩展,果心充满了粉红色或黑色霉状物。甚至果实中空,病果干缩,病部果肉尝起来特苦。这就是苹果霉心病为害红富士苹果的典型症状。

苹果霉心病是由链格孢、粉红单端孢等多种弱寄生性、果园习居菌侵染心室所致的潜伏侵染性病害。病菌借气流传播,靠雨雾露水侵染,从苹果花期开始到果实生长期均可通过花器和萼筒侵入心室。而对于红富士这一特定的品种,其侵入的时间只是从花期到幼果形成期,其侵入的途径也只是通过萎蔫的柱头。因此红富士苹果只有在花期遇到降雨和持续低温的年份,霉心病才会大发生。只要在人工点授结束后立即喷洒10%宝丽安可湿性粉剂1500倍或科生霉素LM水剂500倍就可预防霉心病的侵染和发病。

  7.桃小食心虫

桃小食心虫又称桃蛀果蛾,简称“桃小”,是胶东苹果园第一大果实害虫,也是近几年来苹园病害中发生量、为害性仍呈现逐年加重趋势的重要害虫之一。

桃小食心虫只能为害果实。看,这就是桃小食心唱害果实后所表现的一系列典型被害症状:幼虫蛀果后,蛀孔处流出泪珠状果胶滴,果农戏称:“流眼泪”;幼虫的串食果肉和果实的迅速膨大,造成果实畸形,果农戏称:“猴头果”;蛀入心室,取食种子,排泄粪便,充斥果心,果农戏称:“豆沙馅”;幼虫脱果时留有绿豆粒般大小直通果心的“脱果孔”。

桃小食心虫年发生多为2代,少为1代,以老熟幼虫在地下结茧越冬。第二年的6月份遇到自然的降雨,人为的浇园或者满足了出茧所需要的条件,越冬的老熟幼虫就会破茧钻出地面,桃小食心虫的出蜇盛期为6月中旬左右。出蜇后的老熟幼虫在地面寻找石块,瓦片,根须或者杂草根基等处潜藏做茧化蛹,等到6月下旬陆续羽化成为成虫,经交替产卵于苹果的萼洼处。桃小食心虫的一代卵盛期为7月上旬前后。卵经过6-8天就孵化为幼虫,初孵幼虫在果面爬行很短一段时间,很快就蛀入果内为害果实,逐步形成一系列的被害症状。桃小食心虫一代卵的孵化盛期和蛀果蛀果盛期为7月上旬。

幼虫在果内为害生活约25天左右,即老熟脱果,或是入土越冬仅发生1代,或是地面化蛹,继续发育,羽化成虫,于8月下旬发生第二代,桃小食心虫的二代卵期,孵化期,蛀果期一般年份是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二代老熟幼虫一般9月份脱果越冬。

根据桃小食心虫“地下越冬,地面化蛹,果上产卵,果内为害,脱果落地,入土越冬”的基本特点,本着减少农药用量,降低果品残毒,生产优质无公害果品的宗旨和要求,防治桃小食心虫必须坚持树上防治与树下防治相结合,化学防治与物理防治相结合,人工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①地膜覆盖防治法     4、5月份整理树盘,在中耕除草的基础上,亩用40%乙莠水悬浮剂250毫升兑水75公斤均匀喷洒地面,再用地膜覆盖树盘,封闭桃小于地下,不得出蛰,切断了树下与树上的联系,既达到了防治桃小的目的,又起到了除草保墒的作用,一劳永逸。

②地面喷药防治法    6月份桃小食心虫出蜇期,亩用40%及 甲基异柳磷乳油500毫升,兑水100公斤喷洒树盘,并进行浅划锄,封闭地表,杀灭出蛰幼虫。

③苹果套袋防治法   6月份桃小食心炒产卵前选用爱农纸袋或小林纸袋,全面实行果实套袋 ,避免果实着卵,万无一失。是目前防治桃小食心虫、降低农药残毒最有效的方法。

④ 性诱芯防治法    成虫发生期,将桃小性诱导芯这样固定在容器的上方,下面装上水,并加入少量的洗衣粉,亩设置5个这样的性诱器,大五点式放置在树体外围距地面1米高的地方。这种方法既可诱杀成虫,又可用于虫情测报,还可干扰交配。

⑤树上化学防治法  对于一般管理的苹果园6月底至7月上中旬是一代桃小防治的关键时期;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是二代桃小防治的关键时期。每代防治的关键时期用药两次,全年用药四次,杀灭桃小于蛀果之前。当田间卵果率达到2%的防治指标时进行第一次用药。用30%桃小灵乳油1500倍,48%乐斯本乳油1500倍,20%高渗毒死蜱乳油1000倍,52.25%农地乐乳油1500倍轮换交替施用。

⑥人工防治法  生长季节定期巡视果园,发现桃小为害的“流眼泪”、“猴头果”等及时摘除,妥害处理,这对于压低二代发生量和越冬基数具有重要意义。

⑦生物防治法  对于覆草果园可以试用白僵菌和斯氏线虫防治出、入土期的老熟幼虫。

8.棉铃虫

棉铃虫主要也是蛀果为害,小幼唱害的苹果,蛀孔小、数量少、深度浅、大幼唱害的苹果,蛀孔大、数量多、深度深,常直达果心。棉铃虫有多次转果为害的习性,常将相邻的数个果实,同时钻蛀。

棉铃虫年发生四代,以蛹在苹果园、菜园的地下越冬。第一代卵主要落在麦田和环境复杂的苹果园,第一代幼虫发生期为5月中下旬,主要是钻蛀苹果的幼果,尤其是高龄幼虫阶段。第二代卵主要落在花生、玉米和苹果园,第二代幼虫的发生期为7月上中旬,主要是钻蛀和啃食苹果的幼果。第三代卵主要落在玉米、蔬菜和苹果园,第三代幼虫的发生期为7月下旬到8月上中旬,主要是啃食和钻蛀苹果的果实,常因虫口密度大,造成严重为害。瞧,这个苹果还套着袋呢,也被棉铃唱害了一个大洞。第四代卵主要落在蔬菜田和苹果园,第四代幼虫的发生期为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主要是蛀食苹果的嫩梢和啃食苹果的幼叶。

棉铃虫由于寄主多,食性杂等食物原因,常造成发生期的不整齐,尤其是第三、四代发生期延长,虫态混杂,世代重叠,增加了化学防治的难度。再加上幼虫有多次转转果为害的习性,幼虫发生期内随时都有造成为害的可能,稍不留神就会前功尽弃,大有防不胜防的感觉。

因此苹果园棉铃虫的防治必须坚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防治为前提、化学防治为主体的综合防治原则。

①农业防治法  调整农村种植业结构,倡导苹果区域化栽培,改变插花条带的间作模式,发展成方连片的纯作种植,切断棉铃虫的营养联系,杜绝作物间的相互转移。

②套袋防治法  6月份棉铃虫一代成虫产卵前全面实行果实套袋,避免果实着卵,减少蛀果为害,这是目前苹果园棉铃虫防治中最有效的方法。

③化学防治法  对于一般管理的苹果园分别于5月中下旬一代幼虫发生期,7月上中旬二代幼虫发生期,7月下旬到8月上中旬三代幼虫发生期喷药防治两次,全年防治六次,杀灭棉铃虫于蛀果为害之前,就可基本控制苹果园棉铃虫的为害。可选用90%杜邦万灵可溶性粉剂3000倍、2.5%保得乳油2500倍、52.25%农地乐乳油1500倍、20%高渗毒死蜱乳油1000倍、25%棉神1号乳油1500倍轮换交替施用。

9.金纹细蛾

金纹细蛾年发生五代,以蛹在地面落叶中越冬。各代成虫羽化后,均产卵于叶片的反面。各代卵的孵化盛期分别是:第一代为4月中下旬,第二代为6月上旬,第三代为7月上中旬,第四代为8月上中旬,第五代为9月中下旬。幼虫孵化以后立即蛀入下表皮上潜食叶肉,幼虫老熟后叶内化蛹。严重为害的叶片提前落叶,是苹果园内最要的叶部害虫。尤其是近些年来,推广果园覆草和果园生草栽培技术,因不能彻底地清除园内落叶,致使金纹细蛾的越冬基数逐年上升、连年累积。加上金纹细蛾的年发生代数多,各代的发生期长,导致化防适期的难以把握,防治过早杀卵药剂不理想,防治过晚触杀药剂以以接触叶内幼虫,最终造成防效不佳,控制不力。这是近几年苹果园内金纹细蛾得以暴发成灾、猖獗为害的主要原因。

因此金纹细蛾的防治一方面是休眠期全面彻底地清除园内落叶,压低园内越冬基数,减轻后期防治压力。对于不便清扫落叶的覆草园,可结合深翻扩穴,每两年翻埋一次覆草落叶。另一方面是选择1、2、3代防治关键时期,选用残效期长或内吸性强的有效药剂,消灭幼虫。

具体方法是:苹果花前2-3天量代卵孵化盛期选用20%杀铃脲悬浮剂8000倍或金蛾净悬浮剂1200倍喷雾防治。6月上旬二代卵孵化盛期选用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200倍或潜蛾速杀悬浮剂1200倍喷雾防治。7月上中旬三代卵孵化盛期选用金蛾净或潜蛾速杀1200倍喷雾防治。

10.苹果小卷叶蛾

苹果小卷叶蛾又称棉褐带卷蛾,是苹果和桃树上最重要的卷叶虫类之一。苹果小卷叶蛾不仅能卷叶为害,更重要的是还能啃食苹果的果皮和浅层果肉。造成苹果果面出现成片的不规则形、麻坑状卷叶虫伤,成为苹果生长后期威胁果品出成率最重要的果实害虫。

苹果小卷叶蛾年发生三代,以小幼虫在剪锯口、环剥口、爆翘皮处越冬。第二年4月中旬红富士现蕾期是出蛰盛期。刚出蛰的小幼虫钻入嫩芽内为害幼芽、嫩叶,展叶后转为卷叶为害形成出苞,座果后还能大量地啃蛀幼果。各代幼虫老熟后在卷叶内化蛹。第一代卵全部产于叶片表面,第一代卵的孵化盛期为6月中旬,幼虫多数卷叶为害。第二代卵多数产于叶片表面,第二代幼虫的发生期为8月上中旬,小幼虫剥食叶片或卷叶为害,稍大幼虫多潜伏于贴叶果间、双果间啃食果皮蛀害浅层果肉,造成大量的卷叶虫伤。第三代卵多产于果实表面,第三代幼虫的发生期为9月中旬,幼虫啃蛀果皮呈针孔状,并于9月下旬陆续潜入缝隙越冬。

苹果小卷叶蛾的防治:一是禁止苹果、桃树混栽和相邻种植,减少生长后期外来虫源。二是各代卵期释放赤眼蜂,压低苹果园内虫口基数。即采用每代放蜂5次,每5天放1次,每次放5万头的555放蜂放。三是全面实施套袋栽培技术,避免二代为害果实。四是把握各代防治关键,配合其它害虫防治。在苹果花前结合防治一代金纹细蛾用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000倍防治出蛰幼虫。6月中旬结合苹果套袋用90%杜邦万灵可溶性粉剂3000倍杀灭一代初孵幼虫。8月上中旬结合防治三代棉铃虫和二代桃小用90%杜邦万灵可溶性粉剂3000倍和48%乐斯本乳油1500倍杀二代幼虫。9月中旬结合防治苹果棉蚜于摘袋前用52.25%农地乐乳油1500倍杀灭三代幼虫。

11.红蜘蛛类

苹果园发生的红蜘蛛主要有三种。一种是苹果红蜘蛛,又称苹果全爪螨,最明显的形态特征是体背上的刚毛粗大,着生于白鬼突起的毛瘤片上。苹果红蜘蛛生性活泼。通常喜欢在叶片的正面分散为害,被害叶片失绿均匀,叶色苍白,但一般不造成落叶。以卵在枝条轮痕处越冬。

一种是山楂红蜘蛛,又称山楂红叶螨,体背上的刚毛细长,基部没有白色突起的毛瘤片。山楂红蜘蛛生性懒惰,通常喜欢在叶片的反面主脉两侧集中为害,被害叶片失绿不均匀,最容易造成叶片焦枯和内膛落叶。以成螨在树皮裂缝和根颈处越冬。

一种是二斑叶螨,最显著的形态特征是体背两侧各具一块深褐色斑,体色黄绿色。因体色不同于其它红蜘蛛,而被果农俗称“白蜘蛛”。二斑叶螨喜欢群集于叶片反面主脉附近集中为害,大发生或食料不足时常千余头群集于叶尖形成虫球。被害叶片退绿变褐,最容易造成落叶。以成螨在树皮裂缝和根颈杂草间越冬。

这三种红蜘蛛多为混合发生,它们的混合种群从苹果的花期,也就是山楂红蜘蛛和二斑叶螨的产卵期和苹果红蜘蛛的孵化期开始到6月份之前,种群数量增长缓慢,为害不大,处于缓慢累积期。进入6月份之后,种群数量急剧增加,进入快速增殖期。进入7月份种群数量达到年中高峰,并持续一段时间,即进入了猖獗为害期。8月份之后种群数量迅速回落,转入衰退期。

尽管苹果园红蜘蛛多为混合发生,但无论是种群数量还是为害程度都以山楂红蜘蛛和二斑叶螨为主。由于山楂红蜘蛛越冬基数大,越冬死亡率低,种群数量的发展速度较快,到达年中高峰的时间较早,为害的时间较长。二斑叶螨越冬基数大,越冬死亡率高,种群数量的发展速度较慢,到达年中高峰的时间较晚,但种群数量最大,持续为害的时间最长。尤其是遇到高温干旱的年份或干旱的季节。

因此苹果园红蜘蛛是的防治策略是全年以防山楂红蜘蛛和二斑叶螨为主,兼治苹果红蜘蛛。其中春夏时节以防山楂红蜘蛛为主,兼治二斑叶螨和苹果红蜘蛛,夏秋时节以防二斑叶螨为主,兼治山楂红蜘蛛和苹果红蜘蛛。

具体的防治方法是:4月上旬在刮除树体翘皮、清除园内杂草的基础上,全园喷洒34%柴哒乳油或速螨唑乳油500倍液、杀灭越冬的成螨和卵。5月中旬谢花后10天,全园喷洒20%螨死净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杀灭孵化后的山楂红蜘蛛和二斑叶螨。6月下旬全园喷洒5%霸螨灵悬浮剂1200倍或15%哒螨酮乳油2000倍,消灭红蜘蛛于大发生前。7月中下旬大发生期选用1.8%齐螨素乳油4000倍或10%哒四螨悬浮剂1000倍,控制为害。

12.蚜虫类

苹果园发生的蚜虫主要有苹果绵蚜、苹果黄蚜和苹果瘤蚜三种。

树干上这些白色绵絮状花斑和枝条上这些瘤状突起就是苹果绵蚜越冬和为害的征状。

苹果绵蚜以二龄若蚜群集越冬,苹果萌芽期出蛰,并随同新梢的生长逐渐向树上迁移累积,于5月下旬到6月上旬达到年中第一次高峰。此后由于受到夏季高温的抑制和天敌的作用,种群回落。待到8月下旬天气转凉,曾一度暗淡了的苹果绵蚜种群再度攀升,于9月上中旬达到年中第二次高峰,之后随气温的下降,种群再度回落,转入越冬状态。

这些凹凸不平向反面纵卷的叶片和抽发了二次枝的新梢就是苹果瘤蚜的为害征状。

苹果瘤蚜以卵越冬,苹果萌芽期卵孵化,群集于芽叶繁殖为害,其种群数量于5月上中旬达到年中高峰,并出现大量卷叶。

这些群集于苹果梢端、体色黄绿色,引起苹果新梢叶片向反面横卷的蚜虫,就是苹果黄蚜。

苹果黄蚜以卵越冬,苹果萌芽期卵孵化后,最喜欢群集为害苹果的梢端嫩叶,并与苹果新梢的生长同步,其种群数量于6月上中旬春梢停长期达到年中高峰,是苹果园中发生数量最大的蚜虫种类。

由于三种蚜虫的种群数量、年中高峰、为害时期均具有阶段性和季节性,因此苹果园蚜虫的防治策略是:早春晚秋以防苹果绵蚜为主,兼治苹果瘤蚜;春季以防苹果瘤蚜为主,兼治苹果黄蚜;夏季以防苹果黄蚜为主,兼治苹果绵蚜。具体方法:剪除瘤蚜为害枝和有绵蚜的根蘖苗,刮除树皮病瘤,涂抹1:20倍氧化乐果柴油混合液防治越冬的苹果绵蚜。发芽期全园喷40%氧化乐果乳油800倍防治苹果瘤蚜。5月下旬全园喷高渗毒死蜱乳油1200倍防治苹果绵蚜,兼治苹果黄蚜。6月上旬全国喷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防治苹果黄蚜。9月上中旬全园喷52.25%农地乐乳油1500倍防治苹果绵蚜。

[ 本帖最后由 白水 于 2008-4-6 22:00 编辑 ]

陕西苹果

陕西苹果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客户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规则制度|隐私政策|小黑屋|活动|水果邦 ( 京ICP备06047721号-4 )

GMT+8, 2025-5-15 16:12 , Processed in 0.065109 second(s), 2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