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5-10-21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泸州
于新刚的帖子
传统“V”字形大家都知道,如下图所示:
V字形.jpg (46.67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7 09:47 上传
“V”字形起源于澳大利亚,已在桃、苹果、梨等多种果树上应用。美国、新西兰等应用较为广泛。
主枝呈“V”字生长,树干着生2个主枝,不留中心干,两主枝夹角呈60°,并分别与地面呈呈60°夹角斜上生长,架顶枝条间距2m,树高2.5~3.0m,冠幅2.5m左右。“V”字结果早、品质优,便于人工、机械疏果、采收,是实施现代果树栽培的优选树形。
改良“V”字形,由胶东地区梨农借鉴韩国棚架所创造,在胶东梨树、苹果栽培新区开始应用。
技术要点:
1. 苗木越大越好,最好1m以上;定值时,苗木第一株向一侧(如右侧),第二株向另一侧(左侧)与地面呈50~60°倾斜,苗木不定干。
2. 苗木在春季距地60cm以内不留枝,60cm以上间隔20~30cm刻芽,促发萌条,对于红肉苹果、日韩砂梨、桃等,当年可以形成花芽,翌年可以结果,管理水平好的翌年即可形成一定的产量。
3. 行间每隔5m设立设立一高一矮两个支柱,架设两道钢绳,将整株苗木绑缚在钢绳上。
4. 疏除背上、背下枝条,使分枝向两侧呈“鱼刺”状。
5. 株距0.75~1.0m,行距4~5m;即可以按照0.75*5m或1*4m的株行距,前一种采用的较多,行距大,便于机械操作。
6. 定植苗木时,一穴一株,如下图所示;行间是南北行。
改良V字形.jpg (23.13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7 09:47 上传
(非专业绘图,接就着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