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邦农人之家

 找回密码
 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62|回复: 0

香蕉叶斑病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0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普通会员

UID
6843
鲜花
-1458 朵
农币
-3808 枚
发表于 2008-1-19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

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目前我国各地香蕉严重的叶斑病主要是黄叶斑病,其次是灰纹病,煤纹病和缘枯病。此外还有叶瘟病,以及长喙壳菌、小球腔菌等引起的叶斑病。
    黄叶斑病
    黄叶斑病也称褐缘灰斑病,是目前国内外较常见的香蕉叶斑病。
    (1)症状
    初期病斑短杆状,暗褐色,后扩展成长椭圆形病斑,大小为10~40毫米X 3~6毫米,大多单独存在,近叶缘表面病斑数量比近中脉处多。当大量病斑出现后,叶片迅速早衰,局部或全部枯死,病斑转为灰白色,雨季或秋季露水多时病斑正面产生大量灰黑色霉状物。
    (2)病原与流行条件
    该病病原为香蕉尾抱菌,子实层大多生于叶正面,子座近球形,橄榄色,大小28.8~80.0微米,孢子梗短,透明,孢痕不明显,分生孢子倒棒形,基部稍窄,平截,无脐突,浅,有隔膜3~8个,大小为27.5~58.8微米X 3.1~7.5微米。
    该病高湿高温季节病菌产生分生孢子,靠风传播感染叶片,尤其是在雨天或叶片有露水时危害范围大。一般4~5月叶片开始感病,5~7月为发病盛期,叶发病率达40%~100%,病叶面积20%以上,严重者90%,至11月天气干燥发病较少。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均发病严重。大蕉较香蕉感病,粉蕉较耐病。旧蕉园宿根株比新种株、密植园比疏植园发病较轻,主要是荫蔽露水形成少,不利于孢子的发生与感染,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发病重。
    (3)防治方法
    ①冬春季清除蕉园病枯叶,集中烧毁,减少次年病源。生长季节也应酌情割除病叶。
    ②合理密植,兼顾蕉园的通风性和荫蔽性,最好利用宽窄行或双株丛植合理密植。
    ③药物防治。叶片发病时,应对病叶和新叶进行保护性喷药防治。目前最特效的药是三唑类杀菌剂如敌力脱,必扑尔,烯唑醇,三唑醇。25%的敌力脱(瑞士产)1500倍液,防效达85%。其次,用50%多菌灵(国产)加80%代森锰锌(2:1)800倍液,50%速克灵(日本产)1500倍液,每月1次,防效也达70%。40%灭病威400倍液,30%百科1000倍液,50%多菌灵800倍液,80%代森锰锌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等,也有一定防效。由于香蕉叶片含蜡质多,多数国产药需加0.1%的展着剂增强药效。为了防止该菌产生抗药性,不同类型的农药要交替使用。喷药应重点保护抽蕾后的青叶,苗期未发病或发病轻,可用一般药剂,抽蕾后发病重的,应采用价高特效的敌力脱。病情严重时,可增加各药的浓度10%~50%,并增加喷药次数(每月2~3次)。非全园性发病时可进行局部喷药防治。
    灰纹病
    (1)症状
    叶面椭圆形病斑或叶缘枯。初期病斑褐色,后扩大为中央浅褐色,具轮纹,周围深褐色病斑。病斑背面灰褐色,边缘模糊。病菌沿叶缘气孔侵入,初期叶边缘出现水渍状。暗绿色,新月形或长椭圆形,大小不等的病斑,后期沿叶缘联合为平行于叶中脉的褐色。波浪坏死带,雨季病健部交界出现浅的褪绿带,宽5~20毫米,晚秋以后坏死带褐色转为灰白色,质脆,其上长有小黑点。一般中下层叶发病多。
    (2)病原
    香蕉灰纹病的病原为香蕉暗双孢菌,子实层多生于叶背面,分生孢子梗较直,无分枝,有数个分散、略膨大结节,褐色,隔膜数个,长度为66.4~102.6微米,顶端膨大处有小柄,其上着生分生孢子。以后间生的膨大结节上也可长出小柄,并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双胞,倒卵形,无色至淡褐色,隔膜处稍缢缩,大小为15.7微米X 10.0微米,脐点明显突出。分生孢子在潮湿天气或夜间有露水时产生,并借助风雨传播感染叶片,多于老叶上发病,高温天气发病多。
    (3)防治方法
    ①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注意果园卫生,适当割除发病重的老叶,防止向新叶蔓延;注意高温干旱天气蕉园覆盖淋水降地温。
    ②化学防治。发病时可喷灭病威、多菌灵、代森锰锌等杀菌剂(参照黄叶斑病的防治),注意药液多喷于叶缘处。
    煤纹病
    (1)症状
    媒纹病常见于中下层叶片。病斑褐色,短椭圆形,有明显轮纹,多发生于叶缘,大小为(6~15)厘米X(4~8)厘米,病健部交界明显,潮湿时病斑表面产生许多黑色霉状物。大蕉常见典型病斑。
    (2)病原
    香蕉煤纹病的病原为香蕉小窦氏菌,异名为簇生长孺孢菌。子实层生于叶面,分生孢子梗短,有隔膜,不分枝,暗褐色,长27.5~110.0微米。产孢细胞近球形,自顶部层出;分生孢子自产孢细胞顶部逸出,单生,倒棒形,浅褐色,壁光滑,4~8个假隔膜,大小为(38.8~72.5)微米X(10.0~15.0)微米。分生孢子产于潮湿环境中,靠风雨传播。
    (3)防治方法
    防治同灰纹病。
    缘枯病
    (1)症状
    缘枯病初期病斑出现在新叶上,水渍状,暗绿色或黄化病斑,后逐渐沿叶缘向中脉方向扩展为波浪纹或锯齿状的坏死带,病健部交界处呈浅。病叶老熟后病斑停止扩展,界线分明,病斑呈灰白色或浅褐色,与灰纹病引起的叶缘枯颇相似。
    (2)病原
     目前普遍认为该病是生理性病害。多认为是砖厂、水泥厂等排出的氟化物等有毒气体所致;也有少数认为与土壤有效性硅含量低有关。也许,硅元素可提高嫩叶的抗大气污染的能力。
该病在珠江三角洲较常见,尤其是东莞市。一般4~5月开始发生,9~10月最严重。东莞市有些地方株发病率90%以上,叶发病率50%~90%,病斑面积占蕉叶面积1/5~2/3,对果实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
大蕉、粉蕉较抗该病,香蕉较感病。香蕉苗期叶片也较耐病。
    (3)防治方法
    目前仍未见有药物防治,杀菌剂、高分子膜、石灰水、硅化物等叶面喷施效果甚微,因此,减少大气污染最为重要。园地选择时,要选择远离砖厂、水泥厂等及其上风方向的地方。大气污染严重的蕉园,要加强肥水管理,不偏施氮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和生命力。抽蕾后经常喷叶面宝、磷酸二氢钾、三十烷醇等,并注意其他真菌性叶斑病的防治,提高叶片的活力和寿命,以弥补减少的叶面积。
    叶瘟病
    (1)症状
    叶瘟病仅见于薄膜大棚内假植的试管苗,初期病斑起于叶面,为锈红色小点,随后扩展为中央浅褐色、边缘锈红色的眼斑,略呈棱形,轮纹极明显,潮湿时病斑产生灰霉状物。
    (2)病原
    叶瘟病的病原为香蕉灰梨抱菌。子实层生于叶面,雨天潮湿天气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靠空气搅动传播。有时株发病率达100%,叶发病率20%~40%,嫩叶也可发病。
    (3)防治方法
    选择透水性较好的地方建棚,棚膜不漏水,畦沟用河沙填满不积水,采用合适的营养土育苗。定期喷多菌灵、托布津等杀菌剂防病,尤其是早春多雨时期。发病时少淋水,喷20%三环唑1000~1500倍液,其他杀菌剂如多菌灵800倍液,灭病威600倍液,代森猛锌800倍液,也有一定防效。天气一晴,白天即打开大棚裙膜通气,降低湿度。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客户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规则制度|隐私政策|小黑屋|活动|水果邦 ( 京ICP备06047721号-4 )

GMT+8, 2025-5-25 12:11 , Processed in 0.063170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