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邦农人之家

 找回密码
 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71|回复: 0

同川蕉人:晋商文化新一代的传承者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1

组织活动:0

1950

帖子

1486 小时

在线时间

19

好友

★溉帮★八袋长老

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

昵称
oli
UID
61
鲜花
7056 朵
农币
152008 枚
居住地
北京
专职
果业媒体
发表于 2015-1-29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

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赵飘飘中国香蕉产业联盟

1.JPG 山西商人,简称为晋商,他们的足迹早在清朝就遍布全球,南自香港、加尔各答,北到伊尔库茨克、西伯利亚、莫斯科、彼得堡,东起大坂、神户、长崎、仁川,西落塔尔巴哈台、伊犁、喀什噶尔。晋商广为流传的除了钱庄票号外,还有更值得颂扬的“儒商文化”和进取、敬业、群体的晋商精神。
原平市是山西一个普通的县级市,但是这里却孕育这中国最大的香蕉市场专营商团,不管是在香蕉市场低迷的2007年、2008年和2009年,还是在香蕉价格高昂的2010年、2011年,原平的香蕉贸易商都抵御着灾难、顽强抗争。在这个晋商团队,走南闯北,从贩香蕉起家,发展到很多人开始在海南、广东、广西种植香蕉。据不完全统计,在广西种植香蕉的山西人已经有几十位之多,而一到收蕉季,前来收购香蕉的山西人更多。
我们都是“同川人”

张凤杰士山西原平市东社镇人,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弄潮儿,在1982年就开始做生意,卖瓜子、卖梨。同样的刘锁平是山西原平市东社镇人,从1984年离开晋北农村到太原做生意,他经历了卖西瓜、卖蜜桔、卖香蕉、种香蕉的过程,现在广西香蕉种植面积有上千亩。像张凤杰和刘索平这样在海南、广西、云南等地种香蕉的原平家族企业有五六家,而分散在全国各地批发零售香蕉的原平香蕉团队有一万多人,他们遍布全国各大城市贩香蕉数十年,年营业额数十亿元,雄居国内香蕉市场。
这群人有个共同的称呼:同川人。他们几乎都是原平市同河流域的东社、上庄、南白乡镇这三个地方。或许是血脉的延续,他们的先祖们是山西人“走西口”的先驱,是“旅蒙商”驼队的脚力。广西佳有香蕉合作社理事长樊建强也是土生土长的同川人,他介绍,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同川人就走出家乡,最早参与到商贩群体中,“那会村庄非常贫穷,很多人都是穷的没有办法被迫开始了走南闯北的生活”,早有晋商文化,近有同川蕉人,也许是先天血液中流淌着晋商的优良基因,凭着勤劳、吃苦、坚韧、诚信的做事风格,同川人逐步拥有了在国内香蕉市场的独特地位,成为新一代晋商的代名词。
如果非要按照先后顺序和辈分大小划分,那么可以将有代表性的同川人简单的分为5批,每批人之间相差十岁左右,先后开始从事和香蕉有关的经营和生产工作。但是被多位同川蕉人公认的第一个香蕉开创者就是张凤杰,他表示,自己已经从事香蕉行业30多年,从贩香蕉开始,走遍了黑龙江、北京、济南、武汉等消费市场,也辗转了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主要产区,目前在海南、云南、广西都有香蕉基地。
同川人最初的目标和梦想并不是香蕉,而是本土自产自销的梨,曾经同川梨在山西久负盛名,成为了同川人闪亮的一道招牌。同时,同川人也是极具商业头脑的,而这种精神被认为是“穷则思变”的结果,改革开放后,他们积极走出家乡贩梨。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同川人,了解市场发现东北人爱吃冻梨,大批同川人就不远万里开始北上,直接将生意做到了东北。据历史数据显示,早在1984年,已经有上千名同川人在东北贩梨,就这样同川人在东北赚到了第一桶金。

贵族香蕉平民化

在贩卖梨的过程中,同川人开始接触到更多的水果,“在80年代香蕉只有南方有,北方很少,不管在山西还是东北都是高端水果,”叮当香蕉种植大户樊子云介绍,90年代贩卖一车的利润在2000-3000元,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树木,和自产自销的梨相比,显然香蕉的利润更加可观,随后他们浩浩荡荡地向海南、广西等地进军。
作为香蕉收购商,他们最大的难题是没有足够的资金运营,但是凭借着晋商的文化传统,他们充分发挥了信任、合作的作风,他们采用入股的方式,几个发起人凑在一块组成几大股,议定每股出资几万元,然后各自回老家找亲戚朋友,将大股分成几千元甚至几百元的小股。在这种筹资中,双方都没有合同,凭借的都是家族的力量和兄弟间的信任,也许是山西人心里的那种直爽和诚实,让这种模式一直有幸延续到今天,即便是上万元的往来,可能也只需口头上的一句话。正是这种说一不二的良好信用,让这个群体在三晋大地之外的地方慢慢的扎根发芽。
他们走南闯北,在收蕉季,他们来到广东、广西、海南等,除了从内地收购香蕉,有机会可开始涉足进口香蕉,在大连、秦皇岛等地,与欧洲、美国、哥伦比亚及东南亚等地的多家公司都有贸易往来。在90年代之前,国内香蕉的品质都不如进口蕉,但幸运的是同川人以诚信和可靠的特质赢得了进口商的信任,每次都能拿到一些进口蕉,有了高质量的香蕉自然在市场上也拥有了绝对的话语权。

转型的力量:从贩香蕉到种香蕉
到二十世纪,国产香蕉的种植技术大为提高,种植规模大幅度增长,香蕉市场产业链日趋完善。香蕉这个曾经的高端水果已经飞入了寻常百姓家,这也意味着作为产业链终端的贩卖收购环节已经利润比较微薄,如何突破这种窘境成为了同川人共同的思考,向上或向下延伸产业链成为了最终的结果。
从2002年开始,这些贩卖香蕉的同川人开始转型种香蕉,记者采访了多位山西蕉人发现,最初他们多选择海南,“当时海南的气温高,生长快,色泽好,同样分量海南的香蕉价格就高,而两广、福建的香蕉都卖不过海南。”贩蕉者根据多年市场经验做出了分析和预测。
虽然不懂种蕉技术,但是因为懂得市场、管理,山西人也成为了种蕉能手。他们的理念就是舍得投入才会有高额产出,加大蕉园基础设施建设,拉电挖井成为了基本投入,用最好的肥料,用最好的农药,聘用最牛的技术人才,这样的结果是不仅香蕉亩产量高,而且品质好,即使是经过长时间的长途运输,也可以保证不变质。“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是张凤杰奉行的基本准则,虽然有几十年的商战经验,但是谈到种植技术,也是一点不含糊,在长年累月与香蕉打交道的过程中,山西人俨然已经掌握了种植技术。
虽有懂市场又舍得投入,但是种蕉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2003年冬季,海南出现历史上最强台风,凌冽的台风摧毁了很多蕉园,也吹醒了山西人的香蕉梦,很多人当年直接亏损了几百万。也有幸运者,如樊子云,他在2003年台风后才开始在海南种植香蕉,但是仅仅三年的时间,就被迫离开,“海南黄叶病越来越严重,承包的土地只能种植一年,第二年黄叶病的发病率就达50%以上”,他们开始寻觅新的安全基地,2006年大多数人开始辗转来到广西,随着广西香蕉市场的繁荣,越来越多的山西老乡看到了希望,“如果说2005年是刚刚有同川人开始种植香蕉,那么现在就是大规模种植的鼎盛时期”,在樊建强看来,这个“同川帮”现在正在由贩蕉帮转变为种蕉帮。

[color=Red][b]转载文章欢迎邦友拍砖补充
希望拍砖的过程成为大家共同进步的过程
若能引玉,实乃大幸[/b][/color]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客户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规则制度|隐私政策|小黑屋|活动|水果邦 ( 京ICP备06047721号-4 )

GMT+8, 2025-4-26 08:41 , Processed in 0.062541 second(s), 2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