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1 温度调控 栽培设施为其中的葡萄创造了先于露地生长的温度条件,其调节的适宜与否严重影响设施葡萄栽培的其它环节,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气温调控和地温调控。 1.1 气温调控 1.1.1 调控标准 (1)休眠解除期:休眠解除期的温度调控适宜与否和休眠解除日期的早晚密切相关,如温度调控适宜则休眠解除日期提前,如温度调控欠妥当则休眠解除日期延后。调控标准:尽量使温度控制在0~10℃之间,一方面利于休眠的快速解除,另一方面防止地温过低,利于升温后地温与气温协调一致。从扣棚降温开始到休眠解除所需日期因品种差异很大,一般为25~60d左右。 (2)催芽期:催芽期升温快慢与葡萄花序发育和开花坐果等密切相关,升温过快,导致气温和地温不能协调一致,严重影响葡萄花序发育及开花坐果。缓慢升温,使气温和地温协调一致,促进花序发育。调控标准:第一周白天15~20℃,夜间5~10℃;第二周白天15~20℃,夜间7~10℃;第三周至萌芽白天20~25℃,夜间10~15℃。从升温至萌芽一般控制在25~30d左右。 (2)新梢生长期:日平均温度与葡萄开花早晚及花器发育、花粉萌发和授粉受精及坐果等密切相关。调控标准:白天20~25℃ ;夜间10~15℃ ,不低于10℃。从萌芽到开花一般需40~60d左右。 (3)花期:低于14℃时影响开花,引起授粉受精不良,子房大量脱落;35℃以上的持续高温会产生严重日烧。避免夜间低温,其次还要注意避免白天高温的发生。 调控标准:白天22~26℃;夜间15~20℃,不低于14℃。花期一般维持7~15d。欧美杂种花期耐高温的能力低于欧亚种,需重视。 (4)浆果发育期:温度不宜低于20℃,积温因素对浆果发育速率影响最为显著,如果热量累积缓慢,浆果糖分累积及成熟过程变慢,果实采收期推迟。调控标准:白天25~28℃;夜间20~22℃,不宜低于20℃。 (5)着色成熟期:适宜温度为28~32℃,低于14℃时果实不能正常成熟;昼夜温差对养分积累有很大的影响,温差大时,浆果含糖量高,品质好,温差大于10℃以上时,浆果含糖量显著提高。调控标准:白天28~32℃;夜间14~16℃,不低于14℃;昼夜温差10℃以上。 1.1.2 调控技术 (1)保温技术:①优化棚室结构,强化棚室保温设计(日光温室朝南偏西5°;采用异质复合墙体,内墙采用载热能力强的建材如石头和红砖等,并可采取穹形结构增加内墙面积以增加蓄热面积,外墙采用保温能力强的建材如苯板或采用土墙等);②选用保温性能良好的覆盖材料、多层覆盖;③挖防寒沟,在棚室周围挖宽30~50cm,深度大于当地冻土层30cm的防寒沟,在防寒沟内铺垫塑料薄膜,然后填装杂草、秸秆或苯板等保温材料,防止温室内土壤热量传导到温室外;④人工加温;⑤正确揭盖草苫、保温被等保温覆盖物。 (2)降温技术:①通风降温,注意通风降温顺序先放顶风,再放底风,最后打开北墙通风窗进行降温;②喷水降温,注意喷水降温必须结合通风降温,防止空气湿度过大;③遮荫降温,这种降温方法只能在催芽期使用。 1.2 地温调控 设施内的地温调控技术主要是指提高地温技术,使地温和气温协调一致。葡萄设施栽培,尤其是早熟促成栽培中,设施内地温上升慢,气温上升快,地温-气温不协调,造成发芽迟缓,花期延长,花序发育不良,严重影响葡萄坐果率和果粒的第一次膨大生长。另外,地温变幅大,会严重影响根系的活动和功能发挥。 1.2.1 提高地温技术 (1)起垄栽培:该项技术措施简单有效,在我国葡萄设施栽培中应用很广,具体操作如下:在葡萄栽植前,按适宜行向和株行距挖沟,沟一般宽80~100cm,深40~60cm,首先回填20~30cm厚的砖瓦碎块,其上回填30~40cm厚的秸杆杂草(压实后形成约10cm厚的草垫),然后每667m2施入腐熟有机肥5~10m3与土混匀回填,灌水沉实,再将表土与500kg新型多功能生物有机肥混匀起40~50cm高、80~100cm宽的定植垄,然后在定植垄上栽植葡萄。 (2)早期覆盖地膜:为提高前期空气湿度便于萌芽整齐,一般于萌芽后覆盖地膜。 (3)建造地下火炕或地热管和地热线:该项措施对于提高地温最为有效,但成本过高,目前我国基本没有应用。 (4)在人工集中预冷过程中合理控温:在人工集中预冷过程中,气温调控分为三段:第一段从扣棚覆盖草苫始到最低气温低于0℃止,此段具体操作是草苫和保温被等保温覆盖材料于夜间揭开,同时开启通风口,让外界冷空气进入设施,白天覆盖保温覆盖材料,保持白天设施内相对低的温度;第二段即从最低气温低于0℃始到白天大多数时间温度低于0℃止,此段具体操作是白天黑夜均覆盖草苫和保温被等保温覆盖材料;第三段是从白天大多数时间温度低于0℃始到开始升温止,此段具体操作是白天适当揭开草苫等保温覆盖材料,让少量阳光进入,提升设施内气温,当气温升至7℃左右时覆盖保温材料,夜间覆盖保温材料。总控温原则是保持设施内绝大多数时间气温在2.1~7.2℃之间,这样一方面利于休眠解除,另一方面利于保持地温不至过低,利于升温后保持地温和气温的协调一致。 (5)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 利用桔秆发酵释放热量提高地温,该项措施简单有效,提高地温的同时还释放二氧化碳气体,提高设施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而且桔秆发酵腐烂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具体操作如下:在行间开挖宽30~50cm,深30~50cm,长度与树行长度相同的沟槽,然后将玉米秸、麦秸、杂草等填入,同时喷洒促进秸秆发酵的生物菌剂,最后秸秆上面填埋10~20cm厚的园土,园土填埋时注意两头及中间每隔2~3m留置一个宽20cm左右的通气孔为生物菌剂提供氧气通道,促进秸秆发酵发热,园土填埋完后,从两头通气孔浇透水。 2 湿度 设施栽培条件下如果空气湿度过高,使棚膜上凝结大量水滴,既影响光合作用,也诱发多种病害。花期空气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开花、传粉和受精;果实发育后期,适当控制土壤湿度,有利于增加果实含糖量,提高品质。设施栽培由于避开了自然雨水,为人工调控土壤及空气湿度创造了方便条件。 2.1 调控标准 湿度调控标准因生育期不同而不同。 2.1.1 催芽期 土壤水分和空气湿度不足,不仅延迟葡萄萌芽,还会导致花器发育不良,小型花和畸形花增多;而土壤水分充足和空气湿度适宜,则葡萄萌芽整齐一致,小型花和畸形花减少,花粉生活力提高。调控标准:空气相对湿度要求90%以上,土壤相对湿度要求70%~80%。 2.1.2 新梢生长期 土壤水分和空气湿度不足,严重影响葡萄新梢正常生长,同时影响花序发育;而土壤水分充足和空气湿度过高,则葡萄新梢生长过旺,并且容易诱发多种病害。调控标准:空气相对湿度要求60%左右,土壤相对湿度要求70%~80%为宜。 2.1.3 花期 土壤和空气湿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开花坐果。土壤湿度过高,新梢生长过旺,往往会造成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养分竞争,不利于花芽分化和开花坐果,导致坐果率下降;同时树体郁闭,容易导致病害蔓延。土壤湿度过低,新梢生长缓慢或停长,光合速率下降,严重影响授粉受精和坐果。空气湿度过高,树体蒸腾作用受阻,影响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利用;而且导致花药开裂慢、花粉散不出去、花粉破裂和病害蔓延。空气湿度过低,柱头易干燥,有效授粉寿命缩短,进而影响授粉受精和坐果。调控标准:空气相对湿度要求50%左右,土壤相对湿度要求65%~70%。 2.1.4 浆果发育期 浆果的生长发育与水分关系也十分密切。在浆果快速生长期,充足的水分供应,可促进果实的细胞分裂和膨大,有利于产量的提高。调控标准:空气相对湿度要求60%~70%,土壤相对湿度要求70%~80%为宜 2.1.5 着色成熟期 过量的水分供应往往会导致浆果的晚熟、糖分积累缓慢、含酸量高、着色不良,造成果实品质下降。因此,在浆果成熟期适当控制水分的供应,可促进浆果的成熟和品质的提高,但控水过度也可使糖度下降并影响果粒增大,而且控水越重,浆果越小,最终导致减产。调控标准:空气相对湿度要求50%~60%,土壤相对湿度要求55%~65%为宜。 2.2 调控技术 2.2.1 降低空气湿度技术 通风降湿;全园覆盖地膜;改革灌溉制度,将传统漫灌改为膜下滴灌或膜下灌溉并采用隔行交替灌溉技术;升温降湿;挂吸湿物等措施。 2.2.2 增加空气湿度技术 喷水增湿。 2.2.3 土壤湿度调控技术 主要采用控制浇水的次数和每次灌水量来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