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邦农人之家

 找回密码
 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13|回复: 6

柑橘历史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0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普通会员

UID
6978
鲜花
-24 朵
农币
-2 枚
发表于 2007-8-11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柑桔,是桔、柑、橙、金柑,柚、枳等的总称,柑桔原产中国。  
   古籍《禹贡》记载 4000 年前的夏朝,我国的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地生产的柑桔,已列为贡税之物。到了秦汉时代,柑橘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史记·苏奏传》(西汉司马迁著)记载:“齐必致鱼盐之海,楚必致桔柚之园”,说明楚地(湖北、湖南等地)的柑桔与齐地(山东等地)的鱼盐生产并重。  
   唐宋时代,随着经济的发展,柑橘产区域分布与我国现代柑桔分布范围大致相同。宋代欧阳修等撰著的《新唐书?地理志》中列举了现在的四川、贵州、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西及安徽、河南、江苏、陕西的南部,向朝廷纳贡柑桔。当时,凡气候适宜栽培柑桔的地方,户户栽桔,人人喜食。  
   唐代诗人岑参在诗中吟道,“庭树纯栽桔,园畦半种茶”。唐代韦应物有诗云:“怜君卧病思新桔,试摘犹酸亦未黄”。明清时期,柑桔业已发展到商品生产时代。清代著作《南丰风俗物户志》记载江西南丰等地,整个村庄“不事农功,专以桔为业”。《闽杂记》(清?施鸿保著)记迷了福州城外,“广数十亩,皆种柑桔”。《岭南杂记》(清?吴震方撰)记载:“广州可耕之地甚少,民多种柑桔以图利。  

   湖南石门,种植柑桔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就在故里写下了《桔颂》名篇。据研究,柑桔起源于我国云贵高原,途经长江而下,传向淮河以南。长江下游,直到岭南地区。经过我国人民长期栽培。选择,柑橘成了人类的珍贵果品。 15 世纪,葡萄牙人把我同甜橙带到地中海沿岸栽培,当地称为“中国苹果”。后来,甜橙又传到拉丁美洲和美国。 1821 年,英国人来我国采集标本,把金柑带到了欧洲, 1892 年,美国从我国引进椪柑,叫“中国蜜桔”。英语把柑和桔总称“曼达宁”(Mandarin),其原意就是”中国珍贵的柑”。温州蜜柑,是唐代日本和尚田中间守来我国浙江天台山进香,带回柑桔种子,在日本鹿儿岛、长岛栽植,变异选择而来。现在,柑桔栽培遍及五大洲,而以巴西、美国、中国、日本、西班牙、意大利、摩洛哥、墨西哥、以色列、南非,阿尔及利亚、埃及、希腊、土耳其、阿根廷、印度、澳大利亚的栽培面积和产量居多。  
   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柑桔科学技术,在世界柑橘生产史上也一直处领先地位。  

   柑桔分类,是栽培和利用柑桔果树的一项重要的学问和技术,战国时代(公元前三世纪)就知道桔、香橙、枳是属同一类的果树。南北朝时代的古籍《异苑》中分出了“柑、桔、橙、柚”。唐书《本草拾遗》中记载了“朱柑、乳柑、黄柑、石柑、沙柑”等五种柑类和五种桔类:“朱桔、乳桔、塌桔、山橘、黄淡子”,并描述了“岭南有柚大如冬瓜”。世界第一部柑桔专著——《桔录》几乎用了五分之三的篇幅记载了真柑、生枝柑、海红柑、洞庭柑、朱柑、金柑、木柑、甜柑、橙子、黄桔、塌橘、包桔、绵桔、沙桔、荔枝橘、软条穿桔、油桔、绿桔、乳桔、金桔、自然桔、早黄桔、冻桔、朱栾、香栾、香圆、枸橘等 27 种柑桔。他从果实大小、形状,果皮色泽,剥皮难易,囊瓣数目,风味,种子多少,成熟早晚,以及树冠形态,来描述品种的特性,并指出了命名依据,就是现代,对柑桔品种的描述,也不外乎这些内容。  

   柑桔的繁殖,是柑枯生产上的关键技术。柑桔嫁接,早在战国时代已载人典籍。南宋韩彦直在《桔录》中,对柑桔嫁接技术作了详细地记述:“取朱孪核洗净,下肥土中,一年而长,又一年木大如小儿之拳,遇春月乃接。取诸柑之佳与桔之美者,经年向阳之枝以为砧。去地尺余,留锯截之,剔其皮,两枝对接,勿动摇其根。掬土实其中以防水,藕护其外,麻束之。工之良者,挥斤之间,无不活着”。大多柑桔种子曝晒至干,要丧失发芽力。然而我国古代园丁却创造了连柑桔皮或剥开皮分瓣植人润土中,待春暖发芽。柑桔繁殖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现代大规模柑桔生产奠定了基础。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0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普通会员

UID
6978
鲜花
-24 朵
农币
-2 枚
 楼主| 发表于 2007-8-11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古人说桔

《夏书·禹贡》说桔柚



桔柚二果,其种本别,以实相比,则柚大桔小,故云:“小曰桔,大曰柚。”犹诗传云:大曰鸿,小曰雁。亦别种也。此物必须裹送,故云其包裹以送之。




九章·橘颂

[楚]屈原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纷温宜修,姱而不丑兮。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不终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原岁并谢,与长友兮。

淑离不,梗其有理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0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普通会员

UID
6978
鲜花
-24 朵
农币
-2 枚
 楼主| 发表于 2007-8-11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黄岩蜜桔

蜜桔之乡黄岩——黄岩区地处浙江省中部沿海,以山区半山区为主,平原为次内陆区域。东与椒江区相连,南与路桥区、温岭市、乐清市毗邻,北界临海市。东西长54公里,南北宽25公里,全区面积988平方公里。东部平原,西部丘陵山地,括苍山支脉自西入境,主峰大寺尖海拔1252米,经宁溪、头陀,至城关马鞍山。南雁荡山支脉,自西延伸至院桥、城关。境内江河溪流纵横,第一大川永宁江干流全长77公里,大型水利工程长潭水库设计总库容为6.91亿立方米。全区地貌概括为"七山一水两分田。"
  黄岩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温暖温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7℃,极端最低-6.8℃,极端最高38.1℃,平均无霜期259天,年均降水量1675.8毫米。冬季受西北风气流影响,多晴朗寒冷,冷空气南下出现降温和西北大风。7、8、9月,常受台风灾害,年均2次。
  最早史料见三国东吴沈莹的《临海异物志》,唐代黄岩乳桔列为朝延贡品。南宋时,被称为"天下果实第一"。明代永乐年间,黄岩柑桔传至日本,栽种九州鹿儿岛。清代柑桔运销上海等地。民国初,本地早在北京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预展中获奖,从此黄岩柑桔声望名扬中外,种植面积扩展到万余亩。1996年黄岩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命名为"中国蜜桔之乡"。本地早、温州蜜柑和伊予柑被评为全国优质柑桔名牌产品。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0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普通会员

UID
6978
鲜花
-24 朵
农币
-2 枚
 楼主| 发表于 2007-8-11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过年送桔子——大吉大利

逢年拜节,柑橘一定是桌上贡拜品,就连送礼也要拿数粒柑橘,讨个好意头。由于华人对数目字敏感,一般都会以8粒(取发音)、9粒(取久音)或双数凑成。

    新春佳节互赠橘子的风俗,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紧密相连的。在潮州,人们把柑橘叫大桔,它的谐音又是“大吉”,因而,到亲戚家贺年都要带柑橘,主人就拿自家的大桔和贺客带来的互换,以便互尽好意,各得吉祥。新春时节,民间用橘子相互馈赠以求吉利,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大吉大利,小小的橘子也就成了人们的护身符。

    通常,女人到亲戚朋友家里拜年的时候都要准备一些红橘,用篮子提上作为新春的礼物,而所得的回赠礼物也都是这些东西。在某些地方,小辈给长辈拜年时要以叩头作揖贺年,而长辈就用红纸包着钱或拿柑橘赏给小辈。后来时代变迁,习俗简单化,长辈多赏赐红包,让孩子们自己去买些他们爱吃,爱玩的东西,虽然意思相同,但还是不如传统的送个橘子更有意义。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048

帖子

326 小时

在线时间

1

好友

大学一年级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UID
8341
鲜花
4490 朵
农币
8143 枚
发表于 2007-8-11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绵阳
wanwan07 wanwan07 wanwan07 :loveliness: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45

帖子

112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普通会员

UID
9580
鲜花
228 朵
农币
5 枚
发表于 2007-8-13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我最爱吃柑橘了 一次可以吃一堆 以前买一次从不会留到第二天的  一次搞定 :loveliness:
★☆★用行动证明藐视你的人错了!!★☆★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帖子

小时

在线时间

好友

普通会员

UID
1091
鲜花
农币
发表于 2007-8-14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吃多了会上火的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客户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规则制度|隐私政策|小黑屋|活动|水果邦 ( 京ICP备06047721号-4 )

GMT+8, 2025-5-1 14:42 , Processed in 0.088467 second(s), 5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