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我国桃的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1位。桃在促进农民增收、推进乡村振兴以及改善人民膳食结构、提高大众生活水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生产实践中,树形是影响果树光能利用和果实产量与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如何优化树形和树体结构一直是果树栽培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桃栽培树形主要为三主枝自然开心形,80年代后陆续出现了三主枝小冠开心形、二主枝Y形等。90年代后出现了适宜密植的主干形或纺锤形。近几年,宽行密植、小角度高冠整形逐渐被业界接受并迅速发展。但无论是传统的自然开心形,还是近年出现的四主枝挺身形和半直立多主无侧树形,其树形构建的思路均为使桃树冠均匀分布在主干上部、向行间方向的空间内,此类树形的主枝和结果层方向均与主干方向存在夹角,本质上均为立体结构,这给机械化作业造成不便。
在桃生产中,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50%~70%,其中修剪、套袋、采摘等环节用工最多,主要原因在于桃生长量大、树体标准化程度低。在果园生产成本随生产资料、劳动力价格不断攀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的趋势下,研发和推广更适于省力化、机械化栽培的树形是桃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主干形桃树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密植和机械化管理的优点,但桃树夏季营养生长旺盛,主干形栽培易出现树冠密闭和果实品质下降等问题,特别是投产早期,需要大量使用多效唑等生长调节剂,这给果品绿色安全生产带来隐患。针对我国南方气候环境开展兼具宜机化管理和易控制生长势的树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构建的桃双臂多主枝篱壁树形,集合了主干形与篱壁形的优势,桃树冠结构由立体结构转变为平面结构,树体趋于扁平,结果层垂直于地面,采摘、修剪、植保、除草、耕翻、施肥等管理更加方便,适宜桃园内机械化操作,现已初见成效。
01 树形结构特点
桃双臂多主枝篱壁树形为二维结构树形(图1),该树形露地栽培适宜行株距6.0m×5.0m,树高4.0~5.0m,主干高0.6~0.8m;避雨设施栽培适宜行株距4.0~6.0m×4.0m,树高3.5~4.5m,主干高0.5~0.6m。2个中心臂沿行向半水平延伸,长度2.0~3.0m。在半水平中心臂上着生4~6个永久直立主枝,直立主枝间距1.0~1.2m,高度3.5~4.5m(图2)。按照与主干的距离,分别定名为第一直立主枝(距主干水平距离0.5m左右)、第二直立主枝(距主干水平距离1.5m左右)、第三直立主枝(距主干水平距离2.5m左右)。在直立主枝上着生结果枝或小枝组,枝条角度水平或略下垂。该树形通过培养多个直立主枝,缓和了树势,利于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避免了传统树形栽培过程中树冠内徒长枝多、通风透光不良的缺陷,新树形冠层不同部位果实品质趋于一致,且更利于机械化作业。
图1 桃双臂多主枝篱壁树形的整体结构
图2 桃双臂多主枝篱壁树形的树体高度
02 树形培养过程
第1年整形管理
(1)定植。苗木定植时间尽量提前,淮河以南地区定植时间宜在春节之前,栽植后苗木定干高度70~90cm,定干后插入直立竹竿或其他支撑物,将桃苗绑缚在支撑杆上,保持主干与地面垂直。
(2)生长季管理。6月中旬开始,在地上部50~80cm处选主干两侧、沿行向、生长健壮的新梢培养,2个新梢宜上下错位,间距10~15cm,其他枝条疏除或拿枝。8月上旬开始,将选留的2个枝条沿行向反向平拉,调节枝条与主干的夹角呈120~135°(图3),枝条延长头高于拉枝点,沿行向自然向上生长。
(3)冬季管理。根据当年生长量,将沿行向生长的中心臂回缩至距主干水平距离1.0~1.5m处,中心臂上保留侧向的斜生结果枝(图4),在距主干水平距离0.5m左右,选取健壮的直立枝短截至距中心臂10~15cm处,用于次年培养第一永久直立主枝,若无合适的健壮枝,可将次年合适位置的背上枝培养成第一直立主枝。
第2年整形管理
(1)生长季管理。第2年5月初选生长势旺、顺中心臂轴向延伸的枝条作为新的延长枝培养,其间要注意防止梨小食心虫危害延长头。当中心臂长度超过1.8m后,再次将其平拉,在距离主干水平距离1.5m处,选留健壮背上枝用于培养第二直立主枝。夏季在第一、第二直立主枝旁插杆绑缚,辅助直立主枝快速垂直生长。其间将第一直立主枝回缩1~2次,避免其长势过旺影响第二直立主枝的生长。生长季半水平中心臂上保留侧向生长的枝条,疏除第一、第二直立主枝以外的背上枝,保留半水平中心臂延长头,使其继续顺行向延伸。直立主枝上发出的新梢,通过扭梢或拿枝的方法,促进其形成结果枝。第2年疏除所有果实,落叶前可基本形成4个直立主枝(图5)。
图5 第2年培养形成4个直立主枝
(2)冬季管理。保留直立主枝上沿轴向生长的延长头,疏除与延长头有竞争的粗壮枝条。将直立主枝中下部壮枝短截,留1~2cm短桩,促进次年萌发新梢。该项操作也可以延迟至次年花期左右进行。
第3年整形管理
(1)生长季管理。同第2年管理一致,继续将半水平中心臂的延长枝培养成第三直立主枝。第一、第二直立主枝上的结果枝在基部不留果,基部10cm以外位置间隔10~15cm留1个果。同时,在距离主干水平距离2.5m处插直立杆,培养第三直立主枝(图6)。所有直立主枝上新萌发出的枝条通过扭枝促进形成次年结果枝。通过管理在第3年落叶前可基本形成6个直立主枝。
图6 第3年夏季培养第三直立主枝
(2)冬季管理。主干两侧6个直立主枝为永久枝,结果枝着生在直立主枝上。冬季将直立主枝上的壮枝留2~3个芽短截,长果枝留30cm短截,中果枝留20cm短截,短果枝依照着生部位不同,不做处理或短截促发新的结果枝。
盛果期整形管理
盛果期围绕永久直立主枝,呈螺旋状培养、选留结果枝和小枝组,树体2m以上冠层只留结果枝,不留结果枝组,2m以下冠层可留少量小型结果枝组。春季从直立主枝上萌发的基生枝全部保留,通过扭枝促进其形成次年结果枝。当年结果枝在距基部10cm内不留果,冬季短截。冬季修剪时回缩直立主枝延长头,使其保持相对固定的高度,同时疏除直立主枝上过密枝、交叉枝、重叠枝及过弱的下垂枝。永久直立主枝结构总体保持下大上小。
03 栽培技术要点
树体骨干枝的培养
为了后期便于机械化管理,永久直立主枝分布需做到间距相对统一,结果区域同一立面,直立主枝长势相对均衡。在树形培养时,半水平中心臂遵循“顺行延伸,首年平拉,翘头快放”的原则。在树形培养第1年,不能急于先培养第一直立主枝,否则严重影响半水平中心臂延长头的生长。永久直立主枝培养应遵循“次年扶直,先二后一,3年成形”的原则。在培养第一、第二直立主枝的同时,回缩抑制第一直立主枝。树体主要利用中、短果枝结果,结果枝培养遵循“能留尽留,嫩梢扭枝,夏季少剪,冬季短截”的原则,尽量多诱发基生枝,多留基生结果枝,中下部少留结果枝组,上部不留结果枝组,保证永久直立主枝高而不空,上下都有果。本树形在前2年培养过程中,修剪、拉枝等操作较常规树形复杂,但树体骨架培养完成后,在挂果期的管理中比常规树形省工。
支架辅助栽培
培养双臂多主枝篱壁树形时建议配备支架栽培,虽然增加了建园成本,但树形会更统一、标准,后期管理更加方便。露地栽培可沿行向每隔6m垂直立1个高4~5m的立柱,立柱上在距地面80cm以上位置,间隔1.0~1.5m横拉数道与地面平行的横丝。最下部横丝需要有较大的载重能力,主要用于前2年绑缚固定半水平中心臂延长头和后期吊撑负载后的半水平中心臂。其余横丝主要用于牵引绑缚直立主枝,使其结果层更加扁平、统一,同时防止大风破坏树体结构。
肥水条件要求
桃双臂多主枝篱壁树形的培养对土壤的肥水条件有较高要求,在干旱少雨和土壤肥水条件差的地区,树体成形速度会降低。在桃苗定植前,建议施足底肥,树体培养的前3年建议大肥大水,生长季少量多次追施复合肥。对于树势中庸的品种,培养时可只保留4个永久直立主枝,而生长势旺的品种可培养6个永久直立主枝,以缓和树势。
04 应用效果
江苏省淮河以南地区平均年降水量大,以南京地区为例,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雨热同期,平均年降水量1051.3mm,且主要分布在5—9月。该地区桃树长势旺,采用双臂多主枝篱壁树形栽培后,树体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均衡。选用油蟠桃品种金霞油蟠定植后,3年生树平均留果30~50个(图7),树体不同部位果实大小、颜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指标差异较小。由于树体较常规树形更扁平,桃园内运输、打药机械通过性增强。配合使用田间升降平台后,“高空作业”避免了传统栽培果农搬着梯子围绕桃树操作的模式,提高了修剪、疏果、采摘等环节的工作效率,劳动强度降低。双臂多主枝篱壁树形是对传统桃树整形修剪技术的创新,对桃及其他核果类果树的生产有一定参考意义,但由于本研究时间较短,该树形在我国的应用前景仍需持续深入研究加以确定。
图7 第3年夏季金霞油蟠结果状
声 明:本文摘编自《中国果树》2023年第6期“桃双臂多主枝篱壁树形整形修剪技术”(郭磊,俞明亮,沈志军,张斌斌,马瑞娟,何鑫,宋宏峰)。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和网站如需转载,须在正文前注明来源:中国果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