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重新认识土壤,合理改良土壤,葡萄长得舒服着色好原创一起葡萄2020-10-14 20:56:10
种葡萄离不开土壤,土壤是经过漫长的演变而形成的,因为地域和演变过程各不相同,所以不同的地块种出来的葡萄口感往往不一样,一些特定的地块因为土壤特点鲜明,葡萄的口感也会很独特,所以就会出现比较有名的葡萄。 
提到土壤,我们经常用到的概念有三个,1.土壤有机质,2.土壤营养水平3.土壤生态。这三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咱们先了解一下三者的独立性: 
第一、重新解读土壤有机质 1.广义上的有机质是指土壤中源自生物体的有机态化合物,我们把刚凋落的叶片或果实、尚未发酵腐熟的动物粪便、没有腐烂的动物尸体等称为新鲜有机质。这些有机质不仅含碳,还含有其它营养成分。 2.矿质化 微生物慢慢地把新鲜有机质从大分子分解成更容易吸收的小分子,就成为分解态有机质。 3.腐殖化 小分子有机质在厌氧菌等的帮助下又重新结合成各种新的大分子化合物,我们叫它腐殖质。厌氧菌需要水多气少的环境,沼气池就是典型的厌氧菌发酵。 腐殖质即能把多余的营养保存下来,等葡萄需要的时候再释放出来。又能把土壤中有害重金属和有毒物质抓住,为葡萄生长保驾护航。可以说腐殖质的含量和成分配比就是土壤的肥力水平。

第二、土壤营养水平 大多数朋友认为土壤营养水平就是土壤中氮磷钾钙镁的含量,但葡萄只能吸收溶解在水溶液里的小分子化合物,不溶于水的大分子物质必须通过土壤微生物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再吸收,这就是生土和熟土的区别。肥沃的土壤总是处在相对平衡状态。
1.矿质化和腐殖化平衡 土壤中部分微生物通过矿质化,把大分子的物质加工成小分子给葡萄吃,另一部分微生物又通过腐殖化,把葡萄吃不完的小分子加工成新的大分子(腐殖质)存储起来, 矿质化和腐殖化往往同时存在,因为在不同的生长期葡萄消耗的营养侧重点不同,所以这二者又不断变化,不断追求新的平衡。 2.消耗和补充平衡 葡萄生产要带走土壤中的部分营养,包括矿物质营养和有机质。 如果产量较低,土壤营养净损失小,很容易维持平衡。这时葡萄的口感最好,无论是品种风味还是地域风味都独特,而且不同的产区区别很大。 如果产量高,土壤营养净损失大,就需要大量的补充才能维持平衡。我们的补充往往局限于化学肥料,这种凭想当然的补充大幅度的改变了原有的土壤结构,让土壤很难迅速适应,所以葡萄的口感越来越同质化,独特的地域风味变的不明显,进而会出现更为严重的营养障碍和土传病害。 这样的怪圈就在我们身边:追求高产-多用肥料-土壤平衡被打破-土壤生态被破坏-口感变差 / 各种营养障碍 / 土传性病害。 
第三、重视土壤生态。 土壤生态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江湖,包括鼠类、蚯蚓、昆虫、蜘蛛类、线虫、细菌、真菌等,而不仅是土壤微生物。 这个江湖也有自己的规则:高端生物以低端生物为食,低端生物中,有的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获得能量,有的就必须有自己独特的生存技能,所以出现了腐生,寄生,和共生。 1.腐生就是一些生物从土壤中的新鲜有机质中获取能量,把这些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更小分子的,常见的腐烂就是这些菌造成的。比如大多数霉菌,细菌,酵母菌,酸腐病,溢糖性霉斑等大部分的病害都少不了他们。 2.寄生就是一些生物从葡萄根系获得营养,自己受益,葡萄受害。比如我们恨之入骨又经常无能为力的线虫,标配就是损人不利己。 3.共生就是一些生物和葡萄根系和谐相处,根系给他们提供发工资,他们为根系干活。比如根瘤菌固定空气中的氮,和葡萄共享。芽孢杆菌类能产生抗生素来保卫自己,也同时保护了葡萄根系。我们喜欢称这些为“功能菌”。 
再看看土壤有机质,土壤营养水平和土壤生态三者的相互依存。 1.当土壤营养水平出现大幅度变化时,所有的生物都要主动适应这些变化,最先适应的必然是能找工作,吃苦耐劳还不挑食的腐生菌。通过腐生菌的矿质化,土壤达到新的平衡,然后作物才那个继续生长。此时寄生菌类有了提笼架鸟吃白食的机会,共生菌类有了和葡萄合作的机会。 2.如果土壤营养水平长时间不能达到平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土壤生态被破坏,就需要更多的腐生菌来进行矿质化,这必然增加了腐生菌侵染葡萄的机会,土传病害就难以控制。
3.以腐殖质为主的土壤有机质越丰富,越适合微生物的生存,当微生物的种类多而且数量庞大时,他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就厉害,规矩就很难被破坏,随着温度的升高,菌群越来越活跃,葡萄的根系越来越健康。 4.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增加绿肥等方法需要微生物长时间转化,才会被葡萄吸收,所以增加有机质短期内效果不明显但不得不做,而且还要坚持做,同时土壤还需要更为合理地投入矿物质营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