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我其实不算是爱吃水果的人,嘴比较刁,喜欢吃的没几样,但喜欢种点花草果树,纯粹瞎折腾,爱好为主。有幸结识水果邦,了解了不少行内的事,自从有了个聊胜于无的小院子,没事就逛逛论坛,看葡萄板块最热,在这牢骚几句。
近几年,身边越来越多的人都有一种感觉:水果太贵了,吃不起了。确实如此,以前家里买水果几斤几斤买,现在家里买水果,几个几个买,赶上应季水果大规模上市了才会偶尔买一箱两箱。水果贵到什么程度?中午有同事去公司楼下超市买了一个苹果,10元一个。就拿苹果来说,5元一个在北京不算贵,可能早市上便宜,可有几个上班族会去早市买东西呢。基本上在北京水果摊、水果店、超市里想买点像样水果,没怎么买就一两百出去了,赶上过年过节送礼自用,一次买个几百元简直是小儿科,上千元算刚起步,两三千那是正常消费。可另一方面,在水果邦里看到的却是另一幅景象,放眼看去,每一个板块里,都有人在砍树、换树,各种抱怨价格低,不赚钱,几乎每个唱多的帖子下面都有一堆人唱空,而唱衰的帖子下面却是大量的赞同迎合之声。随着泡论坛的时间增加,对各个论坛的学习了解,感觉广大农人说的不是假话,确实现在水果收购价低,相对付出的劳动来说,并不赚钱。
由于工作原因我对零售行业有所了解,要说这零售端水果价格为什么越来越高,其中一大部分的成本在“最后一公里”方面上,也可以说“最后5公里”、“最后500米”等,店铺房租、人工、损耗等乱七八糟的东西,可以理解成开个水果店的成本。在北京一个30多平米的门面房,一个月租金少则6000,多则2万,再算上国家的各种税收、员工社保,这么说吧,如果你进货价100,卖150,最后很可能不赚钱,或者赚个几元净利润。您别觉得这“最后1公里”的成本高,这个还是有贵的道理,以后都是城市化发展,合法合规化发展,这部分成本绕不过去,电商可能在店面上成本低些,但管理成本也不低。随着以后电子商务互联网和各种先进管理模式的发展,这一大块成本将趋于稳定、透明、合理。
下面咱们说一下重点:种植成本和产地到销售端的“最后一公里”、“最后5公里“这块成本,这两项成本可能占到最终销售价一多半吧。种植成本还是高是一方面,另外,在这个信息业、物流快递业如此发达的时代,从产地到销售端居然还存在着几十年以前的收购模式,导致农户和消费者怨声载道,这部分的成本剥削简直可比人血馒头。其实这部分成本的增加也不是都让收购商赚了,收购商的利润其实也不算高,我说的是从种植到收购的整个环节导致了成本增加。今后农户如果想赚钱,消费者如果想得实惠,最需要考虑的是降低这两个环节的成本,如何降低呢?大概有以下几点:
首先,政策支持。这部分我其实写了很多,但考虑再三又删了,以我20年同政府打交道经验看,指望政策,哼,别想了,此话题说多了敏感,大家领会吧,另外,别以为给点补贴、拉点投资什么的就叫政策,那只是做了他们应该做的100步中的一步而已。
其次,计划性。如果问一个种植户、一个村、一个镇,未来3年、5年、10年你有什么果树的计划、规划?我估计没几个能答出来。这计划规划有多重要呢,举个例子,北京这几年修的路,很多就是脑残规划,开通后就马上堵,这可是各种规划部门、设计部门、审批部门做了多少测算的,结果又怎么样,修路都如此,你种水果的能做出多少合理性规划?水果种植,我比较推崇“计划经济”,要知道绝对的自由就是泛滥无序,绝对的计划就是独裁,咱们现在的水果种植状态就过于偏向自由经济,广大种植户想种啥种啥,想砍就砍,想换就换,没有数据可依,没有政策可循,毫无章法。前年我想在小院儿里种个猕猴桃,想种新西兰佳沛黄金果,顺便了解了一下国内猕猴桃的现状,除了兴趣以外也看到一些商机,就通过佳沛(Zespri)公司官网,跟他们进行了大量的英文邮件沟通,那段时间让我了解了佳沛的管理方法,真是叹为观止。新西兰真可以说是用举国之力管理他们的猕猴桃产业,这个国家有多少棵猕猴桃,预计产量多少,预计人均收入多少,该淘汰多少棵、补充多少棵,更换多少品种,真是做到了极致,他们的种植户不是你想种就种,想换就换的,全国一盘棋,销售上更是全球一盘棋,每个种植户都需要办理license执照,每个农户的收入都可预测。如果单看猕猴桃的种植技术,那可以说新西兰不如中国,中国农民那功夫,估计每亩随随便便让他们产量涨个一半没问题,可是还是那句话,你会种地,在牛X也是个种地的,他们讲究的是管理、计划、预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猕猴桃的经济稍有波动,就会造成新西兰全国的经济波动,所以他们并不过分看重狭义的种植技巧。我那时候跟他们谈判想要合法的种植授权,告诉他们如果跟中国的合作打通了,我天朝地面是你小小新西兰的多少倍啊,要是在我天朝种植合理合法的佳沛猕猴桃,搞不好中国的产量就顶你新西兰全国的产量,用我们国家的地,我们国家的人力,产出你们国家的水果,你收授权费也行,回购也行,并入全球销售体系也行,这么好的事,本以为他们会很高兴,结果,嘿,人家根本就不谈。我那时候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各种谈判技巧都用了,就是不为所动。最后我也摊牌了,说就算你不给授权,现在中国种佳沛黄金果的也有的是,有个人爱好种着玩的,也有农户自己种自己销售的,你们就不担心影响你佳沛果的市场么?结果,人家根本不在乎,他们那意思就好像说中国除了粮食产业是有所管理,水果就是一盘散沙,单打独斗,小虾米翻不出大风浪,个人种植不可能玩大了,玩大了他们就是国与国之间的起诉了。
再跟大家说点苹果的故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玩期货的,我这几年也做股票和期货,前年,郑交所正式推出了苹果期货,真是引起了一片哗然,大量资金进入操盘苹果期货。要知道期货市场都是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大部分都关乎政策国运,比如黄金、石油、铁矿石、铜、焦煤、焦炭、大豆、菜粕等。就拿焦炭来说,未来需要多少钢材、环保政策怎么样、是否限产、进口量库存量如何,都会影响未来几个月的期货价格,可谁也没想到苹果这种大众水果居然上了期货交易所。2017年末苹果的期货价格是大约6000多元一吨,2018年清明节倒春寒造成减产,4月份开始,2018年10月的苹果期货价格一路上涨,从6000多涨到7000、8000、9000、1万,当时很多人惊呼到了年底该吃不起苹果了。期货这东西不像股票,股票是只有股票价格涨了你才赚钱,期货是可以买涨也可以买跌,如果你买跌,价格跌了你也赚钱,等苹果期货涨破1万一吨关口时,很多人都觉得价格不会再高了,该回落了,很多人开始买跌,谁知道苹果期价从1万又涨到1万1、1万2、1万3,一个苹果让多少人爆仓,多少人倾家荡产,真是讽刺啊。为什么苹果能上期货交易所,一是因为苹果产量太大,够得上大宗交易产品了,二是存在着一些大收购商,也就是一些大型果品公司掌握了一定市场,否则产量再大都是散户零售也不会上交易所。当然,期货和现货是两回事,现实中2018年倒春寒未必能带来多大减产,那些减产也不会真的造成年底苹果价格翻倍,期货市场里都是有资金在操作而已。说了这么多,通过苹果事件,我想说的是,希望大家看到集体的力量、统一的力量、计划预测性的力量是有多强大,如果全国种植户能进一个系统,看到目前哪些水果种植面积多少、预测价格多少、销售地预计在哪里等等,用合理的计划掌握产量和市场,才是王道。说到产量,很多地方政府总以为上万亩、十万亩、几十万亩才过瘾、才值得扶植,那是鼠目寸光,井底之蛙。你就算上百万亩,也是粪坑里刨食,不过是在自己那小城小镇发射点散射光而已,今天你弄个一百万亩,明天他再弄个二百万亩,你俩就是竞争对手,到头来还是自己吃亏。在中国,粮食产业确实可以做到整齐划一,毕竟粮食是战略物资。我有一些亲戚在黑龙江农场,农场都掌握在中粮集团手里,当地农民就像打工的,国家让你种什么就种什么,到期交多少粮食都有数的,管理非常严格。水果不可能像粮食这样被大型国有机构操控,唯有组成各个协会,才有可能全面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讲了这么多,咱们再来说说第三点:宣传。一个水果,能不能做到低成本、高利润,跟宣传运营也有很大的关系。一个本不起眼的水果靠宣传噱头成功的案例很多,像牛油果就是这样,相比之下咱们国家的农民真是太不会宣传了,我在此抛砖引玉,就拿葡萄希拉串说吧,谁说不能把自然果希拉串打造成一种高价商品?自然果希拉串的口味谁都知道比处理过的口味好很多,我要不是自己种过我都不知道差距这么大。可是所有收购商、农户都在意识里把这种商品定义成垃圾货,只把卖相好的看成标准,错失了多少市场。现在回想我吃过的自己种的希拉串葡萄,要是和商品葡萄放一起,就算卖的贵我也会选希拉串,口味在那摆着呢,那才叫吃起来是葡萄,商品果只能叫看着是葡萄。
说了这么多,不知道将来有哪个能人会把水果市场做起来。还有,采摘园等不在讨论范围内,那偏向旅游和定向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