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洛川县“老广大院”全是茂名人 每年6万吨苹果经包茂高速运抵茂名 全媒体记者采访在洛川经营苹果的茂名人。 茂名网讯 当你在茂名吃着香甜的苹果的时候,你可知道它们来自哪里?在茂名日报社“包茂高速全线行”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它们主要来自包茂高速公路贯穿而过的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在洛川县这个总人口才20多万的县里,生活着数百茂名人。每年有约6万吨洛川苹果经他们的手,从洛川上包茂高速后,再转其它高速运到茂名。他们说,等到包茂高速全线贯通后,茂名人将会吃上更加新鲜的苹果。 201130uxxcx0cs008bn80z 洛川县有数百茂名人 “看,茂名车牌的小车!”当茂名日报社全媒联动采访车刚下包茂高速洛川出口,一辆茂名车牌的小车和我们擦肩而过,这是我们到达内蒙古包头市后,沿包茂高速公路采访以来,所见到的第一辆茂名牌小车。 洛川县苹果的名气很大,汽车从包茂高速刚进入延安地界,记者就看到公路边立有延安市人民政府宣传的巨大广告牌“游中国革命圣地,品延安洛川苹果”。洛川县城内,洛川县苹果产业管理局、洛川苹果博览馆、洛川苹果信息中心、洛川苹果批发市场等以苹果命名的机构比比皆是。但这一切比不上我们看见一栋名为“老广大院”的建筑物激动,因为这栋楼是茂名人建的,住的30多户也全部是茂名人。 见到老乡格外亲,在洛川经商的茂名人向茂名日报社记者讲述自己在异乡经商生活的经历。
“老广大院”里的茂名人 在洛川的茂名老乡向家乡记者聊起苹果来头头是道 在洛川县委宣传部外宣办的干部带领下,我们在洛川县城边找到了这栋“老广大院”。“老广大院”里面有个很宽敞的院子,拉苹果的车辆络绎不绝。大院边上有一栋典型茂名风格的楼房,楼房上几十个房间的阳台挂满了衣服。大院门口还挂有“粤茂果业公司”的牌子,公司代理经理柯水清是茂南区人。他告诉我们,这个大院是粤茂果业公司建的,主要是为在洛川从事苹果生意的茂名人提供服务。柯水清说,在洛川从事与苹果相关工作的茂名人有数百人,其中约80人为收购商,其他人为收购商的亲属或者他们聘请的工人。 以前这些人统一居住在洛川县城南门一带,去年“老广大院”建起后,大约有30户茂名人搬进了这里。同时,“老广大院”也成了茂名苹果收购商的大本营。柯水清说:“当地人叫我们广东人为‘老广’,所以这个大院就叫老广大院了。” 以前苹果5天才能回到茂名现在不到30小时 “我们这些人年轻的到洛川有10多年了,年老点的有30多年了。”说起茂名人在洛川的历史,一名年轻人笑着说。 开始记者还认为这年轻人是开玩笑,但旁边的茂名老乡说这年轻人真的十多年前就到洛川了。“我们老一辈在1992年左右就到洛川收购苹果运回茂名了。”这位年纪略长的茂名老乡说,之前茂名的苹果收购商主要是在西安和渭南市收购苹果,后来发现洛川的苹果更优质,也更适合茂名人的口味,就集体转战到了延安洛川。据他说,现在茂名街头上所卖的苹果大部分为洛川苹果,山东等地的苹果仅占很小一部分市场。 一名收购商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我们茂名收购商在洛川苹果的地位很重要,如果我们集体不出去收苹果,估计收购价马上会下跌3毛钱。”据收购商说,现在他们每年发回茂名的苹果有600万件,总重6万吨左右(一件纯重约10公斤),这些苹果运回茂名后,不但茂名各市、区的商贩会来批发,就是附近的湛江、阳江等市都有不少商贩慕名前来。另外,也有茂名的收购商会将洛川苹果运到珠三角等地。 说起将苹果运回茂名的经过,老一辈的收购商感慨不已。“以前没有包茂高速的时候,要走国道、走省道,两个司机不停地开也要5天时间才能回到茂名。如果遇到下雪堵车,苹果还没有回到茂名就烂了。”自从包茂高速西安至延安段通车后,特别是包茂高速秦岭隧道通车后,洛川苹果发回茂名的时间大大缩短,25到30小时就能回到茂名。但由于包茂高速还没有全线贯通,他们只能走一段包茂高速就要绕行其它高速公路回茂名。听到记者说包茂高速公路茂名段即将通车后,他们非常高兴:“等到包茂高速全线通车后,路程起码缩短200公里,这样茂名人就能吃到更加新鲜的洛川苹果了。” 汽车把苹果运输到茂名后,并不是空车返回的。“他们从洛川拉苹果到茂名,然后在茂名高州把高州香蕉拉到西安,这样一来一往,两地的果农都受益,也拉动了经济的发展。” 部分人在洛川娶妻生子 茂名的苹果收购商们一般从6月底开始到洛川,他们要慢慢选好果园后,和果农签订收购合同,到10月左右就开始收购苹果。由于新鲜的苹果不能立即运回茂名,所以部分要冷藏起来,等到全部库存都运走,他们才能回家,这时候差不多过年了。一名收购商说:“我们好像候鸟一样,春夏在茂名生活,秋冬在洛川生活。” 由于很多收购商带了家属在洛川生活,加上不适应当地饮食的口味,他们一般都是自己买菜做饭吃。但也有年轻一代的茂名收购商在当地娶妻生子,口味慢慢在改变。 在洛川县,一群勤劳的茂名人让茂名人吃上了洛川苹果,也给洛川人留下了茂名人勤劳、诚实、讲信用的烙印。随着包茂高速茂名段的开通,相信不仅仅是苹果和香蕉在流通,今后两地的交往将会越来越密切,从而进一步带动两地经济的发展。 全媒体记者 何康源 张越 邓义深 探访“中国苹果第一乡” 洛川:小苹果 大产业 用洛川苹果树皮制作的工艺品。 在建中的洛川苹果城。 “世界上有4个苹果,一个被亚当夏娃发现,一个砸中了牛顿,一个被乔布斯攥在手中,还有一个就在洛川……”当茂名日报社“包茂高速全线行”全媒联动采访组刚走进中国·洛川苹果博览馆,解说员的解说词引发了记者们会心的一笑,并也表现出了作为中国苹果第一乡的自豪。 洛川是陕西苹果的发源地,苹果总面积50万亩,农民人均3.1亩,居全国之首。同时,洛川苹果累计荣获国家及省部级各项大奖180多项,先后获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专供苹果,2010年上海世博会专供苹果、广州亚运会专供水果等28项品牌和冠名权,其品牌估价达到52.4亿元,位居中国农产品品牌价值榜单第二位。 但洛川并未就此停步,继续在苹果现代产业发展上走得更远——2010年启动建设的国家级洛川苹果批发市场,已成为立足洛川、带动陕西、辐射全国的苹果生产、科研、加工、营销基地。 除了生产和营销配套,当地的果业信息化也在全国率先起步,建立了“洛川苹果门户网”信息专业网站,面向全国果农果商提供苹果生产、价格、物流、人力、供需、文化推介等信息服务。同时,建立了延安洛川农产品(苹果)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大力推广使用包含苹果生产和质量安全信息的二维条形码,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可追溯。 “我们的苹果都是能带皮吃的。”在洛川的苹果园,果农将刚摘下的苹果递给了记者。记者采访得知,洛川在苹果“带皮吃”、“上户口”、“论个卖”这三篇文章下了大工夫,品质不断提升,产业收益也非常好。如当地以苹果苗木繁育、种植、加工、冷链储藏、销售为主产业的美域高生物科技公司,就下设110个技术站,带领1650个果农种植了14950亩的苹果树。其鲜果收购价可达8.5元每斤以上,零售甚至达到28元每斤。 同时,当地还在积极做好农业旅游这篇文章,并在今年10月14日成功举办了第四届金秋洛川苹果观光采摘旅游月活动,将洛川打造成为了苹果旅游的目的地和首选地。 全媒体记者 张越 何康源 邓义深 包茂行观察之四 以“死磕”精神做好一件事 茂名苹果商在果园挑选苹果。 全媒体记者 甘杨松 岑稳 闵灿 摄 洛川苹果,水果行业里无人不知。 洛川是公认的世界最佳苹果优生区和中国苹果优生区的核心地带,其苹果总面积达到5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0%,人均3.1亩,居全国之首。且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苹果批发市场,也落户在洛川。 是什么成就了洛川? 或许,就是以“死磕”精神做好一件事的态度,成就了“洛川苹果”这个品牌—— 被称为“洛川苹果之父”的李新安,在1947年正当解放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冒着生命危险带着自己精心培育的200株果树苗子回到了洛川,并在他的六亩七分地建起了洛川县第一块果园——因为他认定了洛川能种苹果,决定死磕到底。 李新安成功了,1957年4月他被推举到北京参加全国农业展览会时,受到了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随后,全县兴起了大队、生产队大办果园的热潮,先后有50个村子建起果园,全县苹果种植面积达到1.7万亩,成为名副其实的“苹果县”。 1974年5月,来自洛川京兆的“新红星”在全国外销苹果基地鉴评会上获全国第一,且五项指标中有四项及总分均超过号称“世界水果王牌”的美国蛇果。至此,洛川县开始大力发展苹果产业,并以苹果为全县支柱产业——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先后做出了建设优质苹果生产基地、苹果专业县、苹果产业强县等决定,制定完善了《洛川县苹果园标准化生产周年管理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继续与“苹果”较劲、死磕。
而洛川人至此依然清楚地认识到,虽然当地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但洛川苹果的品质是不容有任何闪失的——必须继续“死磕”。于是,颁布了《延安·洛川苹果技术规范》,进入有标可依的新时代。建立了延安洛川农产品(苹果)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可追溯。 目前,在与“苹果”死磕的战斗中,洛川继续占着上风。这不由得让记者想起我市在城市和交通建设上的“钉钉子”精神,正是由于全市各级都秉承着这种专一且心无旁骛的发展心法,才能在滨海新区、三大平台、县域经济等方面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 也许,只有认真做好一件事,才能取得他人无法企及的成就,才能站在世界之颠…… 全媒体记者 张越 何康源 邓义深 总顾问:梁志钊 吴土新 潘胜 总策划:廖述毅 赵志明 李靖锋 |